江苏省溧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溧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溧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溧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溧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溧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 政 治 试 题 (命题人:鲍燕文 审核人:史晓中)第卷(选择题 共75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8分。1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2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4年12月13日报道,由于入侵我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薇甘菊”等有害外来物种生长繁衍得不到有效控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已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表明:C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是客观的 D自然物的内在属性随着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改变3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据此回答45题。4做到“求真务实”,就要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讲实话、办实事、务实效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 B C D5之所以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62005年的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仍以抗旱增水为首要任务,加大人工增雨的力度。但是,人工增雨有一个前提,就是天空中要有成雨的条件。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人工增雨便无从谈起。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A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8、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经验主义,一种是教条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BA从书本的个别条件出发 B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 C以个人好恶判断是非 D从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92005年4月30日,连接镇江、扬州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典礼在扬州隆重举行。经过3万名建设者54个月的不懈努力,扬州与镇江首次实现了跨江握手。这一事实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D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0.由于近些年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氟里昂,导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达2720万平方公里。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地球上各种生物因受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而死亡,也会使非生物加速老化,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疾病增加。由此可见 CA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B原因和结果只表现为先行后续的关系C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 D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据此回答1112题。11不能放松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D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B整体性能决定部分性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整体与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D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12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 A只有优化各部分的结构,才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B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C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1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AA承认绝对运动,也承认相对静止 B肯定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C否认绝对运动,也否认相对静止 D割裂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14下列既体现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A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邯郸学步 D唇亡齿寒15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表明:DA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 B人的意识能动性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C变化就是发展,拒绝变化就是拒绝发展 D事物是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主导力量。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纪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16.上述观点体现出 D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 B. C. D. 17下列选项中是规律的是 C 水往低处流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新陈代谢 四季更替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A B C D 18各地区、各部门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之所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因为 BA.解放和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 B.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和利用规律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主义的基本原则D.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19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202005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节目主持人各自亮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联,与全国人民共度新春,其中云南、海南的对联是: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攀天(海南)。同是山谷地貌,但两地或群峰拔地,或五指攀天,这是因为D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是对立统一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21与“千篇一律”反映相同哲理的俗语是C 张冠李戴 塞翁失马,安知祸福 良莠不分 “一刀切”、“一风吹”A B C D22下列所述方法中,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是C A一分为二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C解剖麻雀 D工作要做到点子上23“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 A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C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有影响24“两点论”和“两分法”要求我们 A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问题在认识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A B C D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25泰纳说:“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指出了BCA.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B.科学和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C.哲学对科学和艺术有指导作用 D.科学和艺术都是为哲学服务的26.甲同学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同学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于两人观点的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DA、甲是指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乙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B、甲、乙二人的认识是矛盾的,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甲、乙二人的认识是矛盾的,前者正确,后者错误D、甲、乙二人的认识都是正确的27台湾作家林清玄写了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C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B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8.“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BCA、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们就能做好各项工作B、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C、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D、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划,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条件29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狼急剧减少,老鼠失去了天敌大量繁殖,鼠疫病菌席卷了欧洲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AC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前后相继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30一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捕捉害虫。近年来,我国人工繁殖赤眼蜂、金小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这表明AB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能够限制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C人能够创造天敌昆虫与害虫的联系 D人能够改造某些有害的规律3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ABCD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具体问题32.绿色GD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材料体现了ACA、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3、在联想集团的三年战略规划里,“碗里的、锅里的、地里的”被用来形象地比喻为“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然而如何处理好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的关系,对新业务科学定位,既不贪功冒进,又不坐失良机,同时还要确保主业发展,却是一件让企业经营者头痛的事。这就要求我们 ACA、既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发展B、必须看到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始终是不可分割的C、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适当安排,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D、只要把握住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江苏省溧阳中学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政 治 试 题 答 卷 200511注意事项: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一律无效。第I卷(选择题 共75分)一选择题答案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题号252627282930313233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4题9分,35题10分,共19分34 材料一: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崇尚“一言九鼎”、“言必信,信必果”。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人生的命脉,是现代契约经济的核心本质。材料二:当前,人们对提高社会诚信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回加快。以高考为例,从2004年开始,考生在考试前都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 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道理,说明诚信的价值观念为什么能被社会所推崇?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和破坏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5分)(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它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4分)35什么是规律?怎样理解规律的客观性?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分)(2)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6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36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材料二:2004年9月19日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辨题:有了创新意识,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答:(1)创新意识是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观念,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3分)(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3分)(3)创新意识必须用来指导实践,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它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3分)(4)因此,创新意识只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个条件,题中观点绝对化是不科学的。(2分)37和谐就是使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答:(1)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2分)(2)矛盾具有客观性,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分)矛盾又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分)(3)认为“和谐就是使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割裂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质上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而是不科学的。(3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8题17分,39题17分,共34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38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请用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7分)答:(1)矛盾是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对当前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既要看到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又要看到小康水平很低,是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5分)(2)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各种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具有相应的特点。(6分)(3)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既取得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样的巨大成就,也存在着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不足,但是成就是主要的。(6分)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江苏省某市多年来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该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