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doc_第1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doc_第2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doc_第3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doc_第4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本学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批准的第二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则是我校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7年),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多年来,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以工程领域内的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飞行器为对象,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能力的高级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四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4。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总学分41学分,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四、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1、2、3、4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2考试必修学科基础课081110B09稳定性与鲁棒性理论23考试081110B10非线性系统理论22考试070111A12应用偏微分方程31考试070111C07非线性动力系统33考试070111A01泛函分析31考试070111A14随机数学31考试选修课具体指导教师根据具体课题方向研究需要自定050214C12-15外国语(英、德、日、俄)2考试任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讲座(含暑期学校课程)24考查学科专题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新进展22或3考查限选4学分系统工程学科新进展2考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新进展2考查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新进展2考查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注:1、学科补选课: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非硕博连读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学科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作为补选课,并列入培养计划,计成绩,不计学分; 2、博士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表二、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1、2、3、4)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1自然辩证法31、2考试必修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3、4考试外国 语050214B11-14硕博连读基础外语(英、德、日、俄)41、2考试必修一门学科基基础课081110B02控制理论中的矩阵代数31考试必修课总学分17学分070111A09现代分析基础21考试081110B03线性系统理论21考试081110B04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21考试081110B05系统的数学建模与辨识21考试081110B07系统科学概论21考试081110B08智能信息处理21考试081110B09稳定性与鲁棒性理论23考试081110B10非线性系统理论23考试081110C01智能控制及应用21考试081110B11自适应控制23考试070111A12应用偏微分方程31考试选修课选修课050214C16-19硕博连读选修外语(英、德、日、俄)23、4考试4学分082601C27现代检测技术23考试081110C14决策与对策23考试081110C10指挥控制系统理论22考试081110B12滤波与随机控制23考试081110B13运动体控制与制导系统23考试081110C09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技术22考试081110C06先进过程控制系统22考试081110C11现代火控理论22考试081110C15现代数字伺服系统22考试081110C04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22考试082601C28导航系统理论23考试限选课学科专题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新进展2考核由具体指导教师自定限选4学分系统工程学科新进展2考核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新进展2考核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新进展2考核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社会实践1必修注:1、硕博连读生课程应硕博贯通设置,理工科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它门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必须课程至少28学分; 2、硕博连读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五、资格考试为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对硕博连读生与提前攻博生实行转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以期全面考核素质和能力,实现优胜劣汰。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各学科应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资格考试一般于硕博连读研究生与提前攻博生的第四小学期初进行。考试未通过者可有一次补考机会(时间为第四小学期末)。六、开题报告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由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分院存档备查。开题报告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报告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导师组成员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学位分委员会派人参加。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评审小组成员重新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开题报告通过后,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素质与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有创新,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能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博士学位条例所规定的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能体现博士生具有宽广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和优良严谨的学风。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Pattern Recognition & Intelligent System(专业代码:081104)一、学科简介本校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为国务院1993年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同时本学科所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本学科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本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现有博士生导师八名,百余名的博士生研究队伍,和先进的教学与科研硬设备环境。多年来,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与国内先进水平。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博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主持科学研究,并进行探索性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工作,胜任解决在本领域中的理论与应用问题。本学科培养目标为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术型:能够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领域内,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国际前沿的研究,独立工作,提出创新性的成果。应用型:能够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及军事的重大课题,为国家建设及国防做出贡献。复合型:能够将模式识别与智能化系统的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需求结合起来,解决国家的重大攻关课题中的理论、方法以实际的应用问题。三、 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四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4。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总学分41学分,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四、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1234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2考试必修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1,3考试选择学分6070111B18智能优化算法23考试070111A20矩阵分析与计算31,3考试070111A17近世代数21考试081106B04机器学习21考试070111B23微分流形21考试选修课050214C12-15外国语(英、德、日、俄)23,4考试任选081106B01模式识别理论23081106C04高维信号处理22研讨班建模理论与方法2和限选4学分神经计算方法2机器学习理论与应用2数字信号处理研究2模式识别进展2 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注:1、学科补选课: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非硕博连读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学科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作为补选课,并列入培养计划,计成绩,不计学分;2、博士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表二、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1234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1自然辩证法31、2考试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3、4考试外国语050214B11-14硕博连读基础外语(英德日俄)41、2考试必修一门学科基础课070111A13应用统计21考试选择学分17070111A01泛函分析32考试081106B01模式识别技术33考试070111A24小波分析33考试070111A14随机数学33考试070111A20矩阵分析与计算31、3考试070111A17近世代数21、3考试070111A32智能优化算法21、3考试081106B03高等数据分析21、3考试081106B04机器学习21、3考试专业基础课081206C02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21、3考试选46学分081206B02数字图像分析21、3考试081206B02计算机视觉21、3考试081106C01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与方法21、3考试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50214C16-19硕博连读选修外语23、44学分081106C02生物信息学21、3考试081206C01科学计算可视化21、3考试081106C03智能机器人系统与设计21、3考试081106C05模糊数学21、3考试081106C06数字信号处理32考试限选课学科专题研究课程建模理论与方法21、3考核限选4学分神经计算方法21、3考核机器学习理论与应用21、3考核数字信号处理研究21、3考核模式识别进展2考核 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社会实践1必修注:1、硕博连读生课程应硕博贯通设置,理工科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它门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必须课程至少28学分;2、硕博连读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五、资格考试为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对硕博连读生与提前攻博生实行转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以期全面考核素质和能力,实现优胜劣汰。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各学科应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资格考试一般于硕博连读研究生与提前攻博生的第四小学期初进行。考试未通过者可有一次补考机会(时间为第四小学期末)。六、开题报告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由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分院存档备查。开题报告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报告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导师组成员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学位分委员会派人参加。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评审小组成员重新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开题报告通过后,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七、学位论文1、 科学研究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可以是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高水平技术项目研究等,使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研究课题活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鼓励交叉学科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2、 发表论文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公开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并且其中至少一篇是一级学会的会刊,或者被EI核心版或SCI收录。表明其达到的学术水平。3、 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某个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工作总结,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本学科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它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位论文,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应表明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信息学或相关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计算机应用技术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onlongy(专业代码:081203)一、学科简介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于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五个学术方向均为国际前沿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目前已有博士导师10名、教授15名、副教授18名,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863高科技、国防预研等项目约为30余项,先后获省部各种科技进步奖20多项。二、培养目标 所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生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基于熟练的外语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与研究前沿,能大胆探索学术理论,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提出技术创新,完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四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4。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理工科总学分41学分,其它学科总学分43,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四、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2考试必修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1,3考试6070111A20矩阵分析与计算 31,3考试070111A32智能优化算法23考试081206B06计算理论与计算智能23,4选修课050214C12-15外国语(英、德、日、俄)21,3考试任选081206C12复杂系统仿真与评估23,4081206C13计算系统自检测和自恢复21,2081206C14分布式虚拟现实21,2学科专题研究计算系统性能保持理论2限选4学分现代仿真理论方法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糊理论与方法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注:1、学科补选课: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非硕博连读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学科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作为补选课,并列入培养计划,计成绩,不计学分; 2、博士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表二、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1、2、3、4)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1自然辩证法31,2考试必修010115A0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34考试外 国 语050214B11-14硕博连读基础外语(英、德、日、俄)412考试必修一门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1217学分070111A01泛函分析324070111A32智能优化算法213考试081206B01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21考试081206B06计算理论与计算智能23081206B03分布式系统(英)22081206C09软件体系设计与模式分析22081206B04程序设计形式语义学23选修课选修课050214C16-19硕博连读选修外语23、44学分081206C14分布式虚拟现实21081206C04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21081206C05智能决策与专家系统22081206C12复杂系统仿真与评估23081206C13计算系统自检测和自恢复21限选课学科专题研究计算系统性能保持理论2考核限选4学分现代仿真理论方法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糊理论与方法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社会实践1必修注:1、硕博连读生课程应硕博贯通设置,理工科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它门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必须课程至少28学分; 2、硕博连读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五、资格考试为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对硕博连读生与提前攻博生实行转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以期全面考核素质和能力,实现优胜劣汰。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各学科应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资格考试一般于硕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