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doc_第1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doc_第2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doc_第3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doc_第4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专题: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且选择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40%50%。由此看出,选择题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属高考试卷中稳定、成熟的题型。这些题目创设的情境平和,设计的难度平衡,设问平实,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选择题按试题内容及考查形式可15个类型。它们是:1、定性选择题,2、定量选择题,3、识图选择题,4、类推选择题,5、组合选择题,6、配伍选择题,7、分类选择题,8、比较选择题,9、评价选择,10、填充选择题,11、排列选择题,12、改错选择题,13、信息选择题,14、母子选择题,15、渗透选择题。下面分几个专题就这15类型分析其对应的解题技巧。选择题专题一、定性选择题定性选择题是指由题给条件判断给定的化学常识、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具有的关系或性质。这类题给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等选项,以考查学生对化学常识、重要的化学概念、原理或化学事实方面理解的准确程度及对容易混淆的相似材料的辨别能力。其解题方法主要有:(1)直选法直选法是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从题给条件出发经过判断或推理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例1(全国高考题)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污染问题,因SO2的排放可以产生酸雨,使环境受到污染,因此选A是正确的。分析其余选项,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与氮氧化物有关;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主要是氟氯代烃;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答案:A评注 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考查能力的层次虽不高,但考查的内容是与环保有关的问题,既考察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说明化学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由此题可以联想到还有许多可以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氮的化合物(NOx)、碳的化合物(CO)、大量的酸性气体、砷化物、碳氢化合物等;苯酚等有机物、重金属盐等。练习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解析 CO2不会污染空气,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内容,故选C。答案:C评注 本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的化学常识,而且可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增强对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全国高考题)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 )A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B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C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D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解析水与燃料油在组成上最大的差异是前者不含碳,后者含碳量较高,显然“添加少量某物质水变成燃料油”必然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故选C。答案:C评注掌握一些物质的重要用途、了解自然界一些物质间的转化和一些基础化学知识十分必要。“水变油”曾被骗子们称为“第五大发明”,只要有化学知识的人就该知道那是荒谬之谈。3、(上海高考题)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化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居里夫人 D欧拉答:C。解:居里夫人发现了元素钋和镭,于1903年、1911年两次获诺贝尔奖。4、(全国高考题)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答:D。解: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因此选D。其余选项:水、糖都是化学物质;纯水中也有 H+、OH;氮、磷不是微量元素,均不正确。5、(全国高考题)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答:C。解:抓住题干中石墨纤维造成输电厂、电厂设备损坏,联想石墨的性质,选择C。6、(全国高考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答:C。解:汽油中加入少量四乙基铅可以提高汽油的抗震性,汽油燃烧后四乙基铅变成挥发性的铅化合物,造成环境污染。(2)筛选法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出,从而获得正确答案。运用筛选法的注意点:(1)不能漏选。因为有时可供筛选的选项较多,并且文字叙述似是而非,则筛选要逐一处理。(2)已筛选掉的就不要再拎起来,以免重复。(3)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例2 (全国高考题)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1-1-1,它属于( ) A无机物 B烃 C高分子化合物 D有机物解析 该分子中含有碳元素但不是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CO2、Na2CO3),所以不是无机物,排除A。该物质是有机物,可是除含有C、H之外还有硫元素,所以不是烃,排除B。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同时又没有n值存在或无限的连接点存在,则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排除C。故选D。答案:D评注这是一道极简单的试题,所谓“起点高”涉及高科技领域的材料,但“落点低”解答问题的知识简单。可是对化学概念的考查设问灵活,选项有迷惑性,解题关键在于正确区别几个类别的概念范畴。练习1、(上海高考题)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 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B易发生氧化及加成反应C可以溶解于水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解析从结构简式知,维生素C是一种多羟基环烯酯, A项正确;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则可以发生加成、氧化反应,B项正确;因其分子中含有多个OH,依据“相似相溶”的经验规律,可以溶于水,C正确;只能选择D(由于酯基存在,在碱性溶液中易发生水解生成多羟基酸盐)。答案:D评注根据结构推断物理、化学性质,其依据是对官能团特性的分析。本题所举其水解反应为 2、(上海高考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C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D过量CO2通人氢氧化钠溶液中 答: D。解:A、B、C均正确,D项中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生成NaHCO3和H2O,即 ,选D。3、全国高考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B族到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答:A、D。解:Li+只有一个电子层但Li处于周期表第二周期,即A项说法错误;B、C均正确;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即D错误。4、(上海高考题)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毒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图1-1-2所示: 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 B属于卤代烃 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答:D。解:该分子中含有“ ”、“CN”,则排除A、B。因“ ”及“ ”均可发生水解,排除C。5、(武汉调考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品位甚高。以RE表示稀土元素,可以向含RE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粉状Na2SO4使稀土元素转为沉淀,反应为RE2(SO4)3+Na2SO4+xH2O RE2(SO4)3Na2SO4xH2O (x=1,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一定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C产生的沉淀物属于复盐 D产生的沉淀物一定是难溶物质答:C。解:从该反应的形式上看出,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化合反应,A错;该反应未指明在碱性条件下反应,B错;从产物的形式上看此产物类似于明矾K2SO4Al2(SO4)312H2O,属于复盐,C正确;尽管本反应中产物标有沉淀号,并不一定是难溶物,只是相对反应物来说溶解度较小,如侯氏制碱法中: ,说明 ,所以D不正确。(3)特例反驳法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选择技巧。列举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其中构造反例更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例3(全国高考题)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解析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无阴离子,B错;硅单质为原子晶体,钨单质为金属晶体,但硅的熔点(1410)比钨的熔点(3380)低,C错;硫单质为分子晶体,其熔点比金属汞的熔点高,D错;有阴离子的物质必定为离子化合物,由电荷守恒可知,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故选A。答案:A评注由晶体类型可以判断出一般情况下熔沸点高低,但不能绝对化,对于有“一定”、“都”叙述的结论要注意有无特例,否则就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练习1、(江苏高考题)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解析 此题可用特例反驳法。如: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答案:A评注在解答物质结构或有机化学试题中一类字母表示型试题时,直接难以判断选项的正误,若将字母直接用特例代入便可快捷得出答案。2、(全国高考题)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B其原子与同周期I A、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原子半径比同周期A族元素原子的大答:A、B。解:A项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B项稀有气体原子与下一周期IA、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D叙述正确。3、(全国高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B分子晶体中不会有离子键C分子晶体中一定有共价键D原子晶体中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答:A、B。解:若离子化合物中的某种离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如 、 、 等,则其离子内部有共价键;分子间只有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则A、B正确。稀有气体只是单原子分子,无任何化学键,C错;由两种原子形成的原子晶体如 、SiC等,其原子间以极性共价键结合,D错。(4)具体法在解化学选择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型,题目给出的条件很抽象(或陌生),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如果将抽象的、难以入手的(陌生的)问题用自己的熟悉的知识、原理、技巧大胆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即用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4(全国高考题)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解析令X为19K或20Ca,Y为16S或17C1,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答案显然为C、D。答案:CD评注本题是一道传统题,难度中等,意在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若不用具体法,也可用草图法来确定X、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即 ,从而确定Y元素在X元素的上一周期,则原子半径Y比X小;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正价X比Y小;X元素的最外电子数比Y少,原子序数X大于Y,则可选出答案。练习1(全国高考题)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2 Bx+4 Cx+8, Dx+18答:B。解:若甲为第一周期元素(如H),乙为第二周期元素(如Li),Li原子序数x+2;若甲为第二周期(Li)或第三周期(Na,Mg)元素,则对应的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8;若甲为第三周期A0族元素或第四周期(K)或第五周期元素(Rb、Sr)则对应的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18。2(理综测试)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答:B。解:前10号元素只排列在第一、二周期,同一周期内两种元素不可能满足题给条件。则只有H与Be、He与C配对满足要求。 (5)突破法突破法就是抓住选择题中题干或选择支中某一关键词语、现象、性质或特殊结构进行突破,从这一突破口巧获题解。例5(全国高考题)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 ( )AAg BCu CAl DFe解析浓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氧化Cu、Ag等不活泼金属,而活泼金属Al、Fe在常温下(冷的)浓HNO3中会发生钝化,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物膜会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因此,选 A、B。答案:AB评注 这是一道金属与酸作用的试题,考生必须清楚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作用的情况,分清与氧化性酸的作用情况,如冷、热浓硫酸,浓、稀HNO3。此题从物质的特性突破,能快速得出正确结论。练习1、(上海高考题)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 ( ) 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苯酚钠饱和溶液 C醋酸钠饱和溶液 D氯化钙饱和溶液解析A项中是发生了 ,最终是澄清的溶液。B选项 ,再通入过量的CO2也不会变为澄清液,最终是混浊的,因在常温下苯酚不易溶于水。由于H2CO3酸性比CH3COOH、HCl弱,则CO2通人C、D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从实验操作及所产生的现象突破,选出答案B。答案:B评注这是一道由实验操作推测实验现象的选择题。CO2通入某些溶液中有沉淀出现,如适量CO2通入NaAlO2溶液、Na2SiO3溶液、Ca(ClO)2溶液、Ca(OH)2溶液、饱和苯酚钠溶液等,当CO2过量时某些沉淀又会溶解(即先有沉淀后又澄清),这些知识需平时积累。2、(广州高考题)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 SO4干燥的是 ( )ACO2 BH2S CSO2 DHCl答:B。解:从 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突破,注意被干燥的物质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反应。3、(江苏高考)在钾、钠盐中,只有少数是微溶于水的,这些微溶盐可用来鉴定K+、Na+。如鉴定K+可用亚硝酸钴钠,反应为: (亮黄),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下列离子中,因大量存在会干扰K+鉴定的有( )AMg2+ BOH CCl DNa+答:B。解:因 ,使 平衡右移,故因其大量存在会对K+的鉴定有干扰作用。(6)特征法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可以做到去表现、抓实质、融会贯通,快捷求解。例6 图1-1-3装置可用于 ( ) A加热NaHCO3制CO2B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解析 由装置图示知,该装置可用于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备难溶于水的气体,则选择B。答案:B评注 解题时要抓住装置特征:试管口向上倾斜;排水法收集气体;无加热装置,结合选项所需装置要求得出题解。A项是重要的干扰项,C项也有干扰作用。练习1、(全国高考题)若短周期的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解析若设短周期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X2Y3,则由化合价规则可知:X应为奇数族,即它的原子序数为奇数;Y应为偶数族,即它的原子序数为偶数。由于奇数与偶数之差必定为奇数,不可能为偶数,故选D。答案:D评注本题运用化合价特征分析法求解,思路清晰。若用常规解法:从118号元素常见能形成X2Y3或X3Y2的化合物有:B2O3、B2S3、Al2O3、Al2S3、N2O3、Mg3N2等,由N2O3中原子序数之差为1,由Al2S3中原子序数之差为3,由Mg3N2、Al2O3中原子序数之差为5,排除选项AB、C,选择D。2、(全国高考题)我国科学家前不久成功合成了3 m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高、密度小(只有钢的1/4)、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C它的结构与石墨相似D碳纤维复合材料不易导电答:D。解:由“长度居世界之首”、“密度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推知它是由石墨碳原子环卷曲而成,具有超导性。3、(广东高考题)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AgNO3溶液,过滤答:C。解:因 ,两种离子均可通过半透膜;蛋白质分子直径已达胶体粒子大小,具有胶体的特性,不能穿过半透膜。加入AgNO3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7)本质法本质法是抓住解题的关键,弱化或去掉表象干扰信息,抓住问题实质,实现问题的转化和突破。例7 (全国高考题)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Fe3+ B CCl2 DHNO2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即为每1mol氧化剂得到电子最多者,因 ,则选择B。答案:B评注 试题虽然是判断得到I2最多者,其实质是判断每 lmol氧化剂能得到电子最多者,即抓住本质特征分析,快速求解。练习1、(全国高考题)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铜解析 ,即铁屑与盐酸反应生成Fe2+,要有Fe3+生成,则需加入氧化剂。因 ,则氯水这一项比较明显。要注意过量盐酸中有大量H+,加入硝酸锌时其电离出的 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因硫酸在没有注明情况下一般均指稀硫酸,则不能将 氧化。故选择B、C。 答案:BC评注试题题干给出隐含条件H+过量,选项中条件有显有隐,抓住“显露”易得B项;忽略“隐含”将漏选C。因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均较强,而稀硫酸与浓H2SO4的氧化作用不同,故不能选A。许多试题的已知条件较为隐蔽,而且形式多样,藏而不露,审题时一定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分析把握,仔细分析,才能高效准确地得出题解。2、(全国高考题)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常出现红棕色斑迹答:A。解:A项甘油加水为物理变化;B项实质是明矾电离出的 水解生成 胶体,此胶体有吸附性;C项实质是发生酯化反应;D项是发生电化腐蚀,其总反应式为: , 。3、(上海高考题)在浅绿色的硝酸亚铁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若向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变黄 B不变 C绿色加深 D变得更浅答:A。解:本题不仅考查了平衡问题,而且考查了 与 和隐含着的 要发生反应: ,即酸性条件下 将 氧化成 ,溶液变黄色。(8)“头脑实验”法“头脑实验”法是指把老师(或自己)做过的实验就像在大脑里放电影一样放映一遍,或根据题给条件、物质的性质及正确的操作步骤在大脑中做一次模拟实验,让实验过程历历在目,实验现象在眼前闪现。许多化合物的特性反应、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制备、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在较多情况下都要通过实验观察才能被认识。因此,除了在老师做演示实验、自己独立实验时认真观察、记录、分析、思考外,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头脑实验”来加深对化学反应及其原理的理解,对实验过程、现象的记忆。例8(全国高考题)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解析借用“头脑实验法”,按选项给出实验操作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若用A项,将引入杂质Na+;B项将引入杂质 ;C项将引人杂质 、Na+;D项 、 、 、 、 、 ,故选择D。答案:D评注解答实验除杂题,因理解题意角度不同,所选择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试剂也不同。总的原则是:原理明确,方法简便,试剂易溶,便于分离。还有一个必须掌握的规律:在除去原有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容易获得,并能使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或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练习1、(上海高考题)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解析 运用“头脑实验”法易分析出A、B、D项操作均正确。C项滴定时用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既可防止活塞脱离,又有利于正确读数。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定边振荡是为了能够充分反应,而判断滴定是否达到终点的依据是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所以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变化,否则滴过量也不知道。故选择C。答案:C评注本题意在考查实验基本技能,有利于做过实验的考生。因此对实验基本操作及其原理要准确把握,平时要珍惜动手实验的机会,并注意观察、细心领会。2、(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硝酸钾 硫酸钠 氯化钙 氯化钡 B硫酸 硫酸铝 氯化钠 氢氧化钠C盐酸 硫酸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 硫酸镁 碳酸钠 氢氧化钠答:B、D。解:B项中,两两互滴时,若甲滴人乙中,则有沉淀(白色),当甲过量时沉淀(白色)溶解,再滴加另一溶液丙又产生沉淀(白色),则甲为NaOH,乙为 ,丙为 ,剩下的一种为NaCl。D项中两两互滴时,若甲滴人乙中,则有沉淀(白色),再滴加入过量丙溶液,若沉淀(白色)溶解,丙为 ;剩余一种必为 ;又在 溶液中滴加甲 (或乙),若无明显现象则甲为NaOH,乙为MgSO4。A、C两项两两互滴不能完全区别开。3、(广州调考题)钠比水轻,钠的熔点较低,钠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的 ( )A B C D答:D。解:运用“头脑实验”法,将一小块Na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看到现象:浮在水面、熔成银白色小球(水未沸腾),做无规则游动,听到“吱吱”声响,小球很快消失,水溶液呈红色。因此上述现象表明了题干的四点性质。 选择题专题二、定量选择法 定量选择题是指选择题中题目给出物质间的定量关系,要求正确运用化学原理、规律、计算公式对有关因素间的量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分析、推理。这类试题既可能是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又可能是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的推算或是化学计算关系的运算结果(如含字母表达式)的正误判断。因其灵活性强、迷惑性大、对解题技巧性要求高,虽用常规方法解得正确的结果,但因耗时过多,影响完卷时限。因此,运用整体、变形、抽象、逆向、极端等思维方式,利用守恒、构造、讨论等方法进行巧解速算或运用分析推理并结合简单心算、估算快速求解,就显得极为重要。(1)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变,因而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这就是运用守恒法解题的理论依据。对于某一化学或物理变化过程,由于某些粒子(如原子、离子、电子)的量保持恒定,于是中学化学经常应用的守恒体系有: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及能量守恒。凡能从题意中找出上述关系而建立一代数方程即可快捷求解。其优点在于不纠缠过程细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量的始态和终态,则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导的解题方法。例1(江西调考题)在某一价金属的碘化物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I沉淀和硝酸盐。已知原一价金属碘化物溶液的质量等于所得硝酸盐溶液的质量,则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8.2 B48.8 C50 D72.3解析 此反应可表示为 ,因 ,又由题意有: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析出AgI沉淀的质量,故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择D。答案:D评注 此题是一道“无数据”计算型选择题,发掘隐含有多种方法可求得题解。此法在于深挖内涵,利用“质量守恒”找出问题本质,解法简捷。练习1、(全国联考题)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固体后,固体的质量将增加 ( )A2.1g B7.2g C3.6g D9.3g解析 由相应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导出如下关系: 即CO和 H2反应消耗掉多少氧气,产物与Na2O2反应就放出多少氧气。因此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起始CO和H2的总质量2.1g。选择 A。答案:A评注 化学计算型选择题,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而且考查对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因此,选择计算不急算,认真分析巧判断;发掘本质挖内涵,切忌当作大题看。2、(上海高考题)A、B、C三种物质各15g,发生反应A+B+CD,反应后生成30g D,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g A,反应又继续开始,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9g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6g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g答:D。解:由质量守恒,首先推导出反应中消耗A、B、C的质量比532后才能进行正确选择(由A、B完全反应得 ,根据第一次反应得 ,得第一次反应掉6g C,第二次用掉4g C)。3、(广东高考题)在t时,向一定质量分数为a的 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mgCuSO4,同温下析出ng晶体。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CuSO4的质量为 ( )A B C D无法确定答:C。解:依题意,减少的饱和溶液为 (质量守恒),其质量分数不变(t时最后必为饱和溶液),故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 。4、(北京调考题)已知32 g X与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在相同条件下,16 g X和30 g Y混合反应生成0.25 mol Q及若干摩尔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 )A63gmo1 B122gmol C126gmol D163gmo1答:C。解:依题意有: ,由质量守恒知,32 g X和40 g Y恰好反应生成mg Q及9 g H,显然: 。当16g X与30g Y反应时,Y过量,设X完全反应后生成 为a,则有 ,已知 ,则 5、全国高考题)标准状况下,0.1mol烃与lmolO2(过量)混合,完全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重15 g,从 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为16.8 L(标准状况下),则该烃的分子式是 ( )AC4H8 BC4H10 CC5H10 DC5H12答:C。解: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 与1molO2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 固体增加的质量与逸出O2的质量之和,即 , ,即 为 。元素守恒法元素守恒法是指利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或离子)数目不变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导的方法。采用元素守恒法,首先确定相关物质,然后找出始态、终态物质中某元素(原子)的等量关系或对应关系。例2 (上海高考题)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0.12mol B0.11mol C0.09mol D0.08mol解析硝酸与铜反应,一部分体现出酸性,另一部分体现出氧化性,即其氮元素一部分仍以 存在(与 结合),另一部分以气体(NO、NO2)形式放出。由N元素守恒: 。故选B。答案:B评注 因题给出“一定浓度的硝酸”,许多考生注意到气体可能是NO或NO2,受此干扰便无法用方程式正确求解,其实只需运用“元素守恒”便顺利巧解。练习1、(黄冈调考题)已知 、 、CO等有毒气体是污染大气的罪魁祸首,故国家环保部门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强制要求进行治理,如某硝酸工厂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NO2和NO,必须用碱液吸收来消除污染。已知NO2和NaOH溶液反应为: ,NO和NO2与NaOH溶液反应为: 。有 和 组成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 的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B C D 解析 从所给方程知: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钠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 , 。选择D。答案:D评注 此题若按方程式分步求解,过程繁琐且易出错。经仔细观察,巧用守恒,快捷求解。2、(全国高考题)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 、 和 的营养液。若用KCl、 和 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依次是A2 64 24 B64 2 24 C32 50 1 2 D16 50 24解析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在配制营养液中: 故选B。答案:B评注 溶液中的较多计算问题可用“离子守恒”求解。此题的解题过程实际上还可更简化,即由 ,结合选项就可判断只有B项正确。3、(全国高考题)在 的 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 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 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为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B。分析: , ,则 , ,则 ,因溶液中有 即最终溶液呈蓝色,最终溶液中 ; 。4、(上海高考题)将3.20g铜跟30.0mL 10.0molL的硝酸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若反应后溶液中有 氢离子,则此时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B2a mol C D 答:D。解: ,由题意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 ,说明 过量即剩余 ,铜完全反应全部转化为 ,故反应后溶液中含 。5、(全国高考题)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A1.4g B2.2g C4.4g D在2.2g和4.4g之间答:A。解:设燃烧生成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因 ,由H守恒,则 。 电子得失守恒法电子得失守恒法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导的方法。该方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产物的有关计算之中。例3 (全国高考题)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 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 将转化成( )A BS C D 解析设硫元素被氧化成+n价,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数目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目相等,得 ,选择D。答案:D评注本题是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的综合题,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融化学计算、离子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降和环保于一体的主体交叉式试题,亦是近几年高考多次出现的热点题型。解此类题关键在于:一是准确推算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指定元素的初始价态,二是紧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练习1、(全国高考题)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 正极 今若制得 ,这时电池内消耗的 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A0.025mol B0.050mol C0.10mol D0.20mol解析蓄电池两极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应等于电解池两极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据题示信息找出如下关系: 答案:C评注 本题属于新情境试题,要求考生抓住转移 才能生成 这一关键,还要读懂题示信息中 与 的关系,才能找到电解池内消耗的 。2、(上海高考题)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g B8.51g C8.26g D7.04g解析解法一 设 为 , 为y,则可列出: 则生成沉淀质量 解法二 综合分析知,该反应中,铜、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最终生成氢氧化物,其中失去电子的总数在数值上应该和生成氢氧化物中的氢氧根的总数相等。因 , ,则 ,则最后应该增加 ,故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答案:B评注 此题常规解法为:先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再进行计算。既麻烦、费时,其结果又易出错。经综合分析发现,Mg、Cu失去电子数等于HNO3中N得到电子数,由此并结合质量守恒建立等式关系,快捷求解。其解法二是更加深入发掘隐含,实为巧中之妙法!3、(上海高考题)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 或 分别按 或 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答:B。解:以Cu、Ag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数目为桥梁,把铜和银质量联系起来: 。4、武汉调考题)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 B3.6g C2.7g D1.6g答:A。解:因 , ,由于V(甲)V(乙)=12,由于加入 相同,说明铝与HCl反应时酸不足,铝与NaOH反应时碱过量,则铝与HCl反应产生 ;故Al与碱反应产生 ; 即 ,选A。电荷守恒法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或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电荷守恒法是利用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和推导的方法。采用电荷守恒法先要确定体系(离子化合物或溶液、混合物)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种类及每个离子所带电荷及其物质的量,再根据阴、阳离子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此法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该原理列等式进行有关量的计算。例4 (全国高考题)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 )A3n B6n C6+n D3+n解析 由题干给出的化学式,利用电荷守恒法(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则23=1n+1m,m=6n,故选B。答案:B评注此题虽是一道简单的基础题,但无效因子z、y有一定干扰作用需排除。不少同学做错的原因可能是:不能正确利用电荷守恒法(或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不会列出等式;不会用答案代入法进行解答。此题告诫我们应学会用多种方法解题,而且不要因题目面孔生疏从心态上被难住。练习1、(广东调考题)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5g,加入150mL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L,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人硫氰化钾溶液,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铁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去3molL的NaOH溶液200mL,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5molL B2molL C25molL D3molL解析 答案:B评注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如果用常规方法去求算,过程繁琐,利用电荷平衡可快捷求解。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更需要运用技巧,否则即使做对了,但耗时过多,在考试时仍是得不偿失的。2、(湖北综测)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 )A B C D 答:C。解:常温下, 由电荷守恒有 则 3、(北京调考题)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38;KOH 90。若将1g此样品加入到46.00mL lmolL的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 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 )A343g B400g C450g D无法计算答:A。解:由题意知最后所得固体为KCl,由电荷守恒有 4、(武汉综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50mL 2.0molL的盐酸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