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呐配喇叭》.doc_第1页
《琐呐配喇叭》.doc_第2页
《琐呐配喇叭》.doc_第3页
《琐呐配喇叭》.doc_第4页
《琐呐配喇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琐呐配喇叭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舞剧白毛女选曲扎红头绳过程中,从代表杨白劳的大管、代表喜儿的长笛两种不同乐器的音色中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2. 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整齐、活泼的歌声;演唱琐呐配喇叭 3学会声母“。”的正确发音。 4认识双响筒,学会双响筒的演奏方法。 5学会基本步伐弹簧步。 课时安排 本课用4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听赏扎红头绳;感受音的高低。 第二教时:学唱唢呐配喇叭;学会歌表演。 第三教时:学习律动弹簧步。 第四教时:听音乐转圈游戏等综合练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音的高低。 2难点:学会弹簧步。 二、突破口 让学生通过敲击日常生活用品发出音响的对比来感受并了解音有高低之分,进而在欣 赏乐曲中通过乐器音色的对比来感受音的高低。第一教时教学内容:1. 听赏扎红头绳2. 感受音的高低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踏步进教室二、练声1.火车开来了2练一练“O”。要求 指导学生正确发“O”音。练习时可用手势示意长短。呼吸要平稳均匀,声音自然。每节课前都要加强模声练习,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三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师出示卡片,请学生拍一拍并提问: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各唱几拍?四、欣赏扎红头绳1. 指导学生边看插图,边听教师讲白毛女的故事,白毛女是一部歌剧,描写了解放前地主欺压农民,把人变成“鬼”,解放后共产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选曲扎红头绳讲了杨白劳,为了躲债,逃债在外,年三十晚上买了红头绳回家,喜儿高兴地扎红头绳的情景。 让学生说说主人公杨白劳和喜儿哪个年纪大?他们讲话时声音哪个高哪个低。2. 欣赏第一遍师指导学生仔细听辩乐曲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音色和不同音高大管:低沉、浑厚长笛:明亮、甜润3. 欣赏第二遍让学生讨论,大管,长笛各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大管表现了杨白劳忠厚勤劳的农民形象。长笛表现了喜儿扎红头绳的欢乐情景。4. 师生共同总结:音是有高低的,不同高低的音乐描写不同的音乐形象。5. 欣赏第三遍启发学生用各种小乐器,敲、辩他们高低不同的音色。五、在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 1教师出示蝴蝶、飞机等图片,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对比中产生的高和 低。 2通过大盆叫、盆,大瓶、小瓶等同类物品的敲击,产生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3通过人声(老爷爷与小孙子对话)感知人声的高低。 , 4,听赏乐曲小鸟与大象,感受乐曲所表现高低不同的音乐形象。 5教师指导学生对读儿歌青蛙呱呱,用自己的声音来模拟音的高低。6用形体动作灵敏地表现音乐旋律的不同高低。六课堂小结七、师生告别、下课 教学随笔 学生在接触音的高低概念时,常常会与音的响、轻混淆。教学时帮助学生判断音的高低,首先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理解、掌握音的高低。第二教时教学内容1. 学唱唢呐配喇叭;2. 学会歌表演。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踏步进教室二、练声1.火车开来了2.练一练“O”。要求 指导学生正确发“O”音。练习时可用手势示意长短。呼吸要平稳均匀,声音自然。每节课前都要加强模声练习,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三、复习节奏四、学唱唢呐配喇叭。1 通过唢呐、喇叭的实物或图片,配上音响录音,让学生感知两种乐器的音色。介绍“唢呐”是我国民间乐器。它的声音高而明亮,我国农村特喜欢在喜庆节日吹奏,热闹非凡。“喇叭”实际实际上是低音唢呐,通称“喇叭”,声音浓厚深沉,高音唢呐配喇叭,方能吹出和谐的音乐。 2在教师范唱后,运用直观教具指导学生朗读歌词。3.用听唱法学唱本歌,并进行歌表演。 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集体一起表演。4认识双响木及学会敲击方法,教会学生看着节奏谱为歌曲伴奏。五、课堂小结六、师生告别,下课。第三教时教学内容:学习律动弹簧步。 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踏步进教室二、练声1.火车开来了2练一练“O”。要求 指导学生正确发“O”音。练习时可用手势示意长短。呼吸要平稳均匀,声音自然。每节课前都要加强模声练习,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三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1. 师出示卡片,请学生拍一拍并提问: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各唱几拍?2. 看着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卡片说话。如:小朋友、张小户等。四、学习律动弹簧步1. 教师示范跳,仔细讲解动作要领动作:双腿并拢。屈膝半蹲开始,然后再单脚后吸后踏步,单脚动作熟练后,再左右脚交替。2. 看书上插图。并指导学生跳。师巡回指导学生并及时纠错。3. 学会后学生跟着,唢呐和喇叭。跳一跳。五、复习歌曲,我有一支歌。1. 用LU来哼唱。2. 边唱边打节奏3. 歌表演4. 律动:弹簧步跳一跳。六、师生告别,下课第四教时教学内容:1. 听音乐转圈2. 综合练习教学过程:一、音乐进教室二、练声1.“O”练声曲2.“U”练声曲三、复听扎红头绳1. 请学生说说不同的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 请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的高低。四、复习歌曲唢呐配喇叭1. 用“O”来哼唱歌曲。2. 用弹簧步来跳唢呐配喇叭3. 歌表演五、朗读儿歌青蛙呱呱要求学生模仿小青蛙叫时声音要高而活泼,模仿老青蛙时要低而深沉。1. 集体一起朗读2. 分组进行角色朗读。六、听音乐转圈游戏教师在高音区及低音区弹奏2/4拍乐曲。学生拉成圈顺时针方向走,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的高低。七、律动弹簧步1. 学生听乐曲进行前进、后退,转圈等律动弹簧步。2. 教师巡回指导。八、师生告别。下课。 教学随笔: 弹簧步是唱游课的最基本步伐,学生能否正确地掌握弹簧步,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各种节奏及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