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法律依据.ppt_第1页
经济法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法律依据.ppt_第2页
经济法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法律依据.ppt_第3页
经济法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法律依据.ppt_第4页
经济法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法律依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经济法是国民经 济运行的法律依据 引言: n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了解市场经 营主体的法律、市场秩序的法律,宏观经 济调控的法律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 ,树立依法管理经济、依法行使经济权利 和依法履行经济义务的经济法观念。 重点: n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不正当竞争行为 4.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5.我国现行税收种类 6.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7.劳动者权利与劳动合同 8.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 经济法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法律依 据 n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n第二节 企业法和公司法 n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 n第四节 税法与税收征收管理 n第五节 环境法 n第六节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 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的概念 n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 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宏 观调控和管理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 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n1市场主体组织管理关系 n2市场管理关系 n3宏观调控关系 n4社会保障关系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n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经济法始终的、经济 主体在经济运行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我 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 n1保障和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原则 n2国家调控原则 n3鼓励自由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相结合的原则 n4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企业法和公司法 企业法 n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 经济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 或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的经济组织。 n企业法是调整国家在组织管理企业及企业在生产 、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n我国现行的企业法律制度除公司法外,主要有全 民所有制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合伙企业 法、私营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外商投资企 业法。 一、国有企业法 n (一)国有企业法的概念 n1、国有企业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n国有企业,又称全民所有制企业,它是依 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 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国有企业是我 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在国民 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2、国有企业法 n国有企业法是调整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管 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 次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 制工业企业法。1992年7月23日国务院发 布并施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 机制条例。 (二)国有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n1、国有企业的设立 n设立国有企业,必须由创建单位提出申请,依照 法律规定,报请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取得法人资格。 n设立国有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产品为社会 所需要;(2)有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的必要条 件;(3)有自己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4)有符合 国家规定的资金;(5)有自己的组织机构;(6)有明 确的经营范围;(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国有企业的变更 n(1)合并。合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组 成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兼并一个或一个以上企 业。 n(2)分立。分立,即一个企业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企业。 n(3)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如改变名称、住所、经 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 营方式、注册资金、经营期限以及增设或者撤销 分支机构等。 n企业的变更,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由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3、国有企业的终止 n国有企业终止的原因有:(1)违反法律、法规被责 令撤销;(2)政府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决定解散;(3)依法被宣告破产;(4)其他原因。 n企业解散,应当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企业 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的,应当由主管机关或者人 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 清算。企业终止的,应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办理歇业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 (三)国有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n1、国有企业的权利 n(1)生产经营决策权 n(2)产品、劳务定价权 n(3)产品销售权 n(4)物资采购权 n(5)进出口权 n(6)投资决策权 n(7)留用资金支配权 n(8)资产处置权 n(9)联营、兼并权 n(10)劳动用工权 n(11)人事管理权 n(12)工资、奖金分配权 n(13)内部机构设置权 n(14)拒绝摊派权 2、国有企业的义务 n(1)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社 会主义方向;必须有效地利用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 ,实现资产增值;必须依法缴纳税金、费用、利润;必须 完成指令性计划等。 n(2)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对用户和消费者负责;必须履行依法订立的合同;必须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n(3)对职工应尽的义务。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 ,实行民主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 ,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必须加强职 工思想文化教育,支持和鼓励职工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 造,开展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活动等。 (四)国有企业的内部领导制度 n1、厂长负责制 n根据企业法规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 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 n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厂长由政府主管部门委任或招聘,或者由企业职工代 表大会选举并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产生。厂长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 作,执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决定,有权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企业设 管理委员会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协助厂长决策企业的重大问题。 n2、职工代表大会 n它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职工 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审议建议、审查通过、审议决定、评议监督、选举等职权 。同时,应当支持厂长依法行使职权,教育职工履行企业法规定的义务。 n3、企业党组织 n它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其任务是加强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做 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支持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并对重大问题提出意 见和建议。 二、城镇集体企业法与乡镇企业法 n1.城镇集体企业法 1991年国务院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 制企业条例是主要法律规范性文件。 城镇集体企业在依法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后取得法人资 格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具有法人条件 的,依法登记后,可以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集体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对其全部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拒绝非法干预、摊派和无偿使用企业财产。 n2.乡镇企业法 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年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是主 要法律规范性文件。 三、私营企业法 n1.私营企业法 是调整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组织管理以及私营企 业内部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中华人年民共和国私营 企业暂行条例是主要法律规范性文件。 条例规定申办私营企业的人员和应具备的条件 ;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申请开办的程序等。 n2.合伙企业法 199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简 称合伙企业法,是主要法律规范性文件。 合伙企业是指由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 、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 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 列条件: (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 任者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 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5)有经营场所 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合伙企业经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n各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 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也可 以由合伙协议约定或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名 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 n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 。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 务中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合伙人,所产生的亏损 或民事责任,由全体合伙人承担。 n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 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 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n3.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简称 个人独资企业法),是主要法律文件。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 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 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 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如下 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 3)有投 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 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作为投资 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n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 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进行转让;再申请企业设 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 ,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 n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 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他人进行,并就委托 合同的内容和委托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 个人独资企业法对于企业的设立、企业的投 资人及其事务管理、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以及法律 责任等作出了规定。 四、外商投资企业法 n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 组织或个人依照我国法律,在我国境内以 直接投资方式参与或独立设立的各类企业 的总称。 n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n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n3.外资企业法 n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n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 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 人,依照中国法律,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 国境内举办的,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 共担分险、共负盈亏的企业。 n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n合营企业是中国法人 n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 比例一般不低于25%。合营双方按注册资本比 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合营各方可 以用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等进行投资。外 国合营者作为投资的技术和设备,必须确实 是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迸技术和设备。中国合 营者的投资可以包括为合营企业经营提供的 场地使用权。 n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 按照合营企业章程规定,讨论决定合营企业 的一切重大问题。总经理执行董事会会议各 项决议,组织领导合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工作。 n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作企业”),是指中 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的企业和其 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法在中国境内共同 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投资和合作 条件、分配收益或产品、风险和亏损的分担 ,以及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 的归属等问题的企业。 n合作企业法规定,申请设立合作企业,应报 国务院对外经济和贸易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授权的 部门和地方政府审查批准。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 提供的合作条件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 、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其中 土地使用权只能由中方提供。 n在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上,对具有法 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一般采用董事会制;对不具有 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一般采用联合管理制。合 作企业经董事会或联合管理机构一致同意,可以 委托第三方经营管理。 n合作企业法和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对于其他有关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 n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都属于 合营企业,其主要不同在于,前者是双方共同 投资、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后者是按 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投资和合作条件、分配 收益或产品、风险和亏损的分担,以及经营管 理方式和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问题。 n关键的区别在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主要是以组 织形式,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主要是以合同形 式成立、运作和经营的。 n3.外资企业法 n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 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 业。外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 经济组织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外资企业 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 可为其他形式。 公司法 (一)公司与公司法 n1公司 n公司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成立的以营利为 目的企业法人。公司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形 式,它在筹集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分散 风险、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具有 其他企业形式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 (一)公司与公司法 n2公司法 公司法是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活 动、解散以及其他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n公司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征:(1)体现了组 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2)体现了强制性规范与任 意性规范的结合;(3)体现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 合;(4)体现了组织管理要素与资产要素的结合。 n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适用于有限 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有限责任公司 n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n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 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 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 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n其基本特征是:(1)股东人数的限制性,2个 以上50个以下;(2)股东出资非证券化;(3) 资本只能由全体股东认缴,不能发行股票 ;(4)兼有资合与人合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制度 n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制度是以法律形式明 确规定公司的出资者与经营者、出资者相 互之间对公司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分等关系的法律制度。有限责任公司全体 股东的实际出资额,构成公司的注册资本 。股东出资必须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并按出资额享有对公司财产的所有权,以 出资额为限获得利益和承担风险。公司以 法人财产(资本)对外经营、收益和承担责任 。 3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n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公 司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选举或更换董事和监事,审议批 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和公司财务、分配方案等;董事 会是公司常设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其成员为3至 13人,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经 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 负责。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由股东会选举的代表和适当比 例的职工代表组成,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实施监督。 n国有独资公司是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设 立的国有公司。股东只有一个,所以其组织机构与一般的 有限责任公司有所不同,如不设股东会。 (三)股份有限公司 n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点 n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 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 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 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法人。其基本特征是:(1)股东出资股份化 ;(2)资本募集的公开化;(3)公司股票流通 化。 (三)股份有限公司 n2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制度 n股份有限公司以法人财产对外经营、收益 和承担责任。股东按认购股份享有资产收 益、选择管理者及重大问题决策权利。但 股东不能直接支配股权名下的财产。可以 依法自由转让股份,但不能随意抽回股份 。股东以认购股份承担风险与责任。 n3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n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 事会等机构。其职权与有限公司同类机构 大体相同。 (三)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一)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n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违 背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 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n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下列行为属不正 当竞争行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1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包括假 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名称、包 装等。 n2强制性交易行为。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 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 的经营者商品,排斥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政府及所 属部门滥用行政手段干扰正常交易,限制 竞争,干预经济活动。 n4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采用财物、给予 回扣等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5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 方式,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价格 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使消费者误 购。 n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经营者以盗窃、利 诱、强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 或违反约定披露、使用有关商业秘密。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经营者以低于 成本价销售商品的手段,达到排挤竞争对 手的目的。 n8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 n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经营者欺骗性有 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商品的有奖销售等 。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10 .诋毁商誉行为。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 虚假事实等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 誉和商品声誉,削弱对手竞争能力。 n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 n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行为 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降价销售鲜活商 品;降价销售有效期限将到期的商品或积 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 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n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 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则分别 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专利管理部门、商 标管理部门、公安、卫生、文化、贸易等 管理部门实施执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三)法律责任 n1.民事责任 n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营者违反不正当竞 争法律规定,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 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 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 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者因调查该不正当竞争 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n2.行政责任 n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 益,也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 序,因此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行政监督检 查部门对不正当的经营者可以采取责令停止不正 当竞争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吊销营 业执照等措施追究其行政责任。 n3.刑事责任 n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经营者 ,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一)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消费者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 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或单位。消费者权益 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 n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国家在调整保护消 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1993年10月八届人大常委会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二)消费者的权利 n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我国 消费者主要享有下列权利:人身和财产的 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 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取 知识权;获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三)经营者的义务 n1.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履行法定或 约定的义务; n2.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意见, 接受消费者监督; n3.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 和财产安全的要求;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4.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 ,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n5.提供商品或服务,应按国家规定或商业惯 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 n6.向消费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或服务 ;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7.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 n8.履行法定或约定的包修、包换、包退义务 ; n9.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不得对消费者 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 和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其人身自由。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n1.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国家通过立法、 行政管理和惩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 益。 n2.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 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 督。大众传媒应做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宣传,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3.消费者组织的保护。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 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 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发挥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在咨询 服务、监督检查、调查调解、舆论监督、 支持起诉等方面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作 用。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n(五)争议的解决 n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权益争议时 ,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n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n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n3.向有关行政部门(工商、物价、计量等管 理部门)提出申诉; n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 构裁决。 n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节 税法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n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依 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 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 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征。 n二、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n税法是国家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税 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调整税 收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 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 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征收管理法以及海关法和有关税收的法规。 三、我国现行税收种类 n(一)流转税 n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劳务收入为征税对象的 税种。流转税分别按商品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纳 税,税额计入商品价格或劳务价格。流转税主要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 n(二)土地增值税。 n1.增值税是以应税商品生产或劳务的增值额为计 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 n2.消费税是以特定的消费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而征收的一类税。 三、我国现行税收种类 n3.营业税是以应税商品或劳务的营业收入额为计 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 n4.关税是以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的流转额为征 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类税。 n5.土地增值税是以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增值额 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税。 n(三)所得税 n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以纳税人的收益额为征税 对象的税种。主要包括企业(内资企业、涉外企业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税。 (三)所得税 n1.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为纳税人,以企业一定时 期的应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 n2.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并由获 取所得的个人缴纳的一种税。根据我国个人所得 税法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 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使用费所得;利息、 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 其他所得。在税率方面,上述前三项所得适用超 额累进税率,后八项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三)所得税 n在税收减免方面,省(部、军)以上单位及国 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 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奖金,国债利息,国 家规定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和 救济金,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离退休 工资、补助等均应免税。残疾、孤老人员 和烈属的所得等,经批准可以减征。 n(四)财产税 n财产税是指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和价值为征 税对象的税种。主要包括:房产税、地产税、契 税、车船使用税等。 n(五)资源税 n资源税是对开发、使用我国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 资源级差收入所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对开采原 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原矿、非金属原矿 、盐矿等收入征收的税。 n(六)行为税 n行为税亦称特定目的税,是对某些特定行为征收 的一种税。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屠宰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四、税收征收管理 n税收征收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 依法征收税款和进行税务监督管理活动。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以下主要 内容: n1.税务管理 n税务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收进行的 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活动。包括税务 登记、纳税申报、建立账簿和凭证管理等 。 四、税收征收管理 n2.税款征收 n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环节。税 款征收的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查实征收 、查验征收和定期定额征收。税务机关必 须依法征税,不得违法开征、停征、多征 或少征税款。纳税人应按照法定期限或税 务机关依法确定的期限缴纳税款。否则应 按期缴纳滞纳金。 四、税收征收管理 n3.税务检查 n税务检查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 纳税义务进行检查的一项制度。税务机关 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 和有关资料,以及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 其他财产。纳税人必须接受检查,如实反 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或 隐匿 。 四、税收征收管理 n4.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n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税法的行为 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税收征收管理 n纳税人违反税务申报、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规 定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处以相应罚款 。纳税人偷税、欠税、抗税、骗税,未构成犯罪 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少缴、拒缴的税款 ,并处以相应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n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税法规定任意减税、 免税、或串通进行偷税活动、滥用职权、营私舞 弊的,应分别情况追究其行政、经济和刑事责任 。 第五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 法 (一)环境及其特征 n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环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具有原生性、有序性、社会性、可变性和差异性 等特征。环境作为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物质世界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的优劣直 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二)环境保护法及其基本原则 n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 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 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 障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环境 保护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为基本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 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系 列法律、法规。 (二)环境保护法及其基本原则 n其法律特征是:综合性、社会性、技术性 、规范性等。 n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n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n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n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三)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n1.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n2.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n3.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n4.“三同时”制度 n5.排污收费制度 n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n7.环境标准制度 n8.环境监测制度 (四)法律责任 n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应根据行为性 质及情节不同,对违法单位可分别给予警 告、罚款、停业、关闭、赔偿损失的处罚 ;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对造成重 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 或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其 刑事责任。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 n(一)自然资源及其特性 n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 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切自然要素的总称,包括土地、 矿产、草原、森林、空气、阳光、风力、水、野生动植物 等。自然资源由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构成,具有特定 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可使用性、整体性、相对 性和有限性。 n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社会财富的 基本来源。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面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以及开发 利用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破坏性造成的种种恶果 ,为了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法律手段 来保护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及其基本原则 n自然资源保护法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有资 源权属关系、资源流转关系、资源管理和保护关 系等。 n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森林法、 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水 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等及 其相关的实施条例。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及其基本原则 n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n1.重要自然资源公有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原则 n2.国家统一领导和地方分级管理原则 n3.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原则 n4.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 (三)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n1.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n2.自然资源许可证制度 n3.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一、劳动法 n(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n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 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n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 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还调整因社会劳动管理 、执行社会保险、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监督劳动 法规的执行、处理劳动争议等发生的社会关系 一、劳动法 n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实现劳动法的任务 起指导作用的立法依据和实施准则。我国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原则; 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 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维 护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保护权利的原则 ;保护劳动者获得物质帮助的原则;维护 劳动者参加民主管理权利的原则;平等就 业、同工同酬的原则等。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n劳动者享有下列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 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 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的权利;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权利;享受 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 议合法处理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的权利;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违章劳动行 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以及法 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n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 高劳动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 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n1.劳动合同 n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 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n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自愿和 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 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 同规定的义务。违反法律、法规的劳动合 同及采取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 效。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n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下列 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 劳动条件与劳动保护;(4)劳动报酬;(5)劳 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 劳动合同的责任。 n此外,当事人还可以约定其他内容,如约 定试用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约定 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n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如果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 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等情况,用人单位可不提前通知,随时 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伤医疗 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和另行安排的工作,因能力不 能胜任工作,以及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 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 人单位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才 能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n但对因患职业病或因工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 力,患病或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 、产期、哺乳期内等情况,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 动合同。 n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 知用人单位。但对在试用期内或用人单位以非法 手段强迫劳动或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 供劳动条件的等情况,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 位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n2.集体合同 n集体合同是企业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 间、休息休假、劳动卫生安全、福利保险等事项 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 与企业签订,其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 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签订后应报送劳动管理 部门核准备案,如在收到合同文本15日内未提出 异议,集体合同便自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 同对企业和全体职工都具有约束力。 促进就业和劳动合同制度 n1、促进就业 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一 切权利的基础。 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 职责。 n2、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 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 关系、明确双方权利 义务关系的协议。它 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 律形式。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n1、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 单位中应从事劳动或 工作的时间,包括每 日应工作的时数和每 周应工作的天数。 n2、休息休假制度 休息休假制度是国家法 律规定的劳动者每昼 夜、每周、每年节假 日享有休息权的制度 。休息休假时间是劳 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 用于个人自行支配的 时间。 工资制度 n工资是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 是用人单位定时定量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 支付的劳动报酬。 职业培训和劳动保护制度 n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 对劳动者的要求,以 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 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 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 n劳动保护制度是指国 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而制定的有关法律规 范。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 n劳动争议也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 人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劳动合同对相互间的权利 义务要求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开除、辞 退和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时、工资 、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发 生的争议。 n解决劳动争议,应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 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 动争议处理的方式通常分为调解、仲裁和诉讼三 种。 二、社会保障制度 n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公民因年老、疾病、残疾、 失业等原因生活困难时,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 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社会保 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法律制度。其根本 目的在于通过法律手段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 与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的对象是该社会的全体成 员,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遭遇风险需要特殊帮 助的社会成员。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社会 性、福利性、人道性、互济性的主要特征,遵循 普遍保障、平等保障、基本保障的原则施行。 二、社会保障制度 n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及其法律体系主要包 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 优抚及其法律制度。 单项选择题 n1.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 A )形式订 立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口头 D.默示 n2.设立有限股份公司的( D )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A.股东 B.董事 C.总经理 D.董事长 n3.我国法律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 额超过人民币(B)元,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A.1000 B.5000 C.1万 D.10万 n4.中外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 比例一般不低于(C)。 A.10% B.20% C.25% D.40% n5.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 受害人人身伤害、残疾或者死亡,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B)责任。 A.民事 B.刑事 C.经济 D.行政 n6.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A)日以书面 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10 B.15 C.30 D.60 n7.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营业税对娱乐业实行 (D)幅度比例税率。 A.6%-17% B.5%-13% C.6%-20% D.5%-20% n8.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按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率为(B) A.17% B.33% C.20% D.35% n9.外企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 的所得和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从事 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的所得,按应纳 税所得额计算,税率为(B) A.17% B.30% C.33% D.35% 多项选择题 n1.劳动法规定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 ACDE) A.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B.同工同酬 C.按劳分配原则 D.男女平等原则 E.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n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在交易过程中应当遵 循(ABCD)原则。 A.自愿 B.平等 C.公平 D.诚实信用 E.放权让利 n3.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表现有(ABCDE) A.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 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B.披露、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 密 C.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 秘密 D.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 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 业秘密 E.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述所列违法行为,获取、 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n4.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属于不正当竞争(ABCE) A.销售鲜活商品 B.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C.季节性降价 D.销售残次产品 E.因清偿债务、转业、歇业降低销售商品 n5.我国税收,按征税对象可以分为5类,其中有( ABCDE)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E.特定 行为税 n6.下列属于流转税的是(ABCD)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印花税 n7.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BDE) A.城市郊区的土地 B.城市市区的土地 C.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D.农村和城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 有的土地 E.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 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n8.下列属于特定行为税的是:(BCDE) A.房产税 B.屠宰税 C.赠与税 D.证券交易税 E.印花税 n9.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是( ABCE)。 nA.工资、薪金所得 n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nC.稿酬所得 nD.救济款 nE.偶然所得 n10.劳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 以解除劳动合同(ABDE)。 n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nB.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夫章制度的 nC.用人单位发生暂时经济困难的 nD.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nE.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n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 动合同(ACE) nA.在试用期内的 nB.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nC.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 动的 nD.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nE.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 件的 n12.我国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 会保险待遇(ABCDE) nA.退休 nB.患病、负伤 nC.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nD.失业 nE.生育 简答题论述题及答案 n1.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 n答:劳动法规定了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四 个,即(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的原则。(2)按劳分配原则。(3)男女平等原 则。(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n3.劳动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n答: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 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实行的制 度。它主要包括两个制度: n(一)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n(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n3.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具备哪 些条款? n答: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 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n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 备以下7项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 ;(3)劳动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 n(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 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上述必备条款外,当事 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n劳动法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产:(1)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 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n4.什么是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保障法 部门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哪些? n答: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关于社会保险 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n社会保障法部门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 有: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建立统 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保险公司章 程等。 论述题 n试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n答:劳动法规定: n第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n(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n(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n(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n(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n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虽然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 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 予经济补偿:(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 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 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 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 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n但是,劳动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劳 动能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 乳期的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n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