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doc_第1页
6-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doc_第2页
6-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doc_第3页
6-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doc_第4页
6-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选择题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1-2题。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打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解析 1读图,可看出A省(市、区)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多,造成该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2.根据图中信息,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迁入率最大值大于迁出率最大值,选项A错误;根据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可看出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只有2个,选项B错误;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只有3个,选项C正确;图示省区既有净迁入省区,也有净迁出省区,选项D错误。答案 1.D 2.C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4.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解析3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机械增长率是总体上升,因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4根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加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结合四个选项,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上海,安徽、湖南、河南三个省是我国中部省区,人口是迁出为主。答案 3.D 4.A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解析 5.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6.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而导致。答案 5.B 6.D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完成78题。7.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8.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解析 7.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的内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部因素是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城市与乡村间的交通已很发达。则主要推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8.民工是在城市短期打工的农民的俗称,他们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主要是为了就业和获取较高的收入,所以说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是民工潮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 7.C 8.D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910题。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1464050009.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10.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解析9.上表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净迁入人口大于60岁的老人人口最小,因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又根据题干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没有关系。即选C。10.从表中可知,净迁入0-14岁年龄的人口也较大,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中小幼教师,而其它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答案 9.10.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30日正式启动,3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0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达到25.41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7.7%。回答1113题。11201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12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13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都要面临“春运”压力,其主要的原因是()A铁路运输速度慢 B铁路货运量大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车次解析 11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春运期间的旅客流属于人口流动。答案 D解析 12春节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民工返回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A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A解析 13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春运压力是由于民工人数过多导致的。答案 C读下图,回答1415题。14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A BC D15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 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交通压力A BC D解析 14.上海和江苏迁入的人口比例和四川迁出的人口比例相等,从图中看农村想其他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答案 C解析 15.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答案 D二、综合题16根据材料和图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78年以来部分人口迁移方向 2008年以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迁移方向 图11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解析(1)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2)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7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其中又以_人员比例最高,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