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四套.docx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四套.docx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四套.docx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四套.docx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四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四套期末综合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恍惚(h) 匀称(chn) 莅临(l) 奢望(sh)B静谧(m) 倔强(ju) 堕落(zhu) 滑稽(j)C庇护(b) 收敛(lin) 黄晕(yn) 攲斜(q)D分歧(q) 贮藏(zh) 干涸(h) 唱和(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杞人忧天神通广大骇人听闻大相径庭B怪诞不经畏罪潜逃淡泊明志刨根问底C漠不关心拈轻怕重温故知新眉开眼笑D参差不齐恍然大悟由然而生混为一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几十年过去了,刘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C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D王祥同学学习一向刻苦认真,每天的作业他总是苦心孤诣地深入钻研,保质保量地完成,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4(2017,淮安)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修改: 修改: 5(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6古诗文默写。(4分)(1)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2)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写诗人因人隔两地,难以相从,只能将愁心寄与明月的心境的诗句是: , 。7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4分)8(2017,白银)综合性学习。(8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1) 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3分)(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3分)示例:关键词:母爱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分)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你的跟帖: 二、阅读理解(42分)()(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题目中的“天净沙”是 ,作者马致远是 朝人。(2分)10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散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这首散曲的主旨句。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散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二)(2017,河北)(12分)复儿子书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注释】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悉:知道。兹:现在。汝:你。业:已经。资:钱财,费用。即:就,便。告罄:财物用尽。苟:假如。特:不过。恃:依仗,依赖。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固:本来。稼穑:泛指农业劳动。致:给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负:辜负。训:教诲,教导。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儿自去国至今( )(2)求学宜先刻苦( )(3)特汝不应若是耳( )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1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2017,重庆A)(10分)少年书架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小小的书架成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15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2分)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 书架伴“我”成长16品读第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2分)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1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4分)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批注一: 批注二: 18文中书架陪伴少年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2分) (四)(2017,淮安)(16分)大地的恩典杜怀超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2分)20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21依据文章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心里的想法描写出来。(60字以内)(3分)2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4分)23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4分)三、写作(50分)24水滴石穿,是坚持的力量;化蛹成蝶,是梦想的力量;冰释前嫌,是真诚的力量;正义伸张,是勇气的力量。有的人锋芒毕露,不过是虚张声势;有的人温文尔雅,却尽显生命的张力。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外在,而是来自内心来自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来自一颗丰富美好的心,来自一颗远离浮躁、独享宁静的心。请以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期末能力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枯涸(h)蜷曲(qun)酝酿(ning) 拈轻怕重(nin)B收敛(lin) 肥硕(shu)滑稽(q) 神采奕奕(y)C憔悴(qio) 匿笑(ru)坍塌(tn) 头晕目眩(xun)D啜泣(chu) 蹒跚(pn)感慨(ki) 踉踉跄跄(ni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此时却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A BC D5古诗文默写填空。(11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_。(2)_,一夜征人尽望乡。(3)晴空一鹤排云上,_。(4)_,却话巴山夜雨时。(5)河流大野犹嫌束,_。(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盛的诗句是:_,_。(7)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8)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千年之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也曾说过类似的话:_,_。(用论语中的语句填空)6名著阅读。(5分)“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_一文。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_,父亲却要“我”_,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_,含蓄地批判了_。7根据下面的对话,代班长拟写一则通知。(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5分)班长:区科技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周六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去那儿吧。团支书:好啊。听说里面增设了八大行星体验展台,以前北京才有,难得一见。班长:是啊,那里还可以借乐高玩具,凭个人借书卡每次可借10天。这几天去的人很多。团支书:那我们就去那里做志愿者吧,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班长:上午8点整,在学校门口集合出发。团支书:好的。写通知和点名的事就归你了。_二、阅读理解(37分) (一)新月(12分)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8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3分)9“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3分)10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3分)11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3分) (二)县城小书店(25分)韩浩月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所谓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12.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_离开县城的前一天,_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_带小侄子离开书店。13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1)第段画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_(2)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二十年前:_二十年后:_14.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5分)_15.“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6分)_三、作文(50分)16生活中,我们通过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听到歌曲,愉悦身心;我们听到知识,提升自己;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了我们的感受。请你以“我听到的一个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适当运用人物描写手法;语句通顺,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期末能力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陶y()了我们爱美的心灵,dun()炼了我们发现美的眼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ln()的天地,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2找出并订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心旷神怡海枯石烂举世无双千资百态抖擞精神得失之患神采意意玲珑剔透各得其所津津有味厉厉在目骇人听闻错别字订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B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终不愿意。C万峰湖的山光水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D这两篇文章虽然风格、主题大相径庭,但都是上乘佳作。4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4分)“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第 处有语病,修改意见:_。(2分)第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1分)第处成语使用不恰当,修改意见:_。(1分)5诗文名句默写。(8分)(1)_,闻道龙标过五溪。(2)水何澹澹,_。(3)海日生残夜,_。(4)峨眉山月半轮秋,_。(5)_,落花时节又逢君。(6)遥怜故园菊,_。(7)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年老多病,他仍关心国家命运,怀抱报国之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_,_”就抒发了他为国征战的心声。6名著阅读。(3分)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_,小说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叛精神的故事是_。7综合性学习。(9分)(1)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请写出与亲情有关的课文一篇,歌曲一首,古诗两句。(5分)_(2)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中国人的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2分)_(3)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2分)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_二、阅读理解(37分)(一)论语四则(15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述而)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选自季氏)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为政)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选自子张)【注释】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便辟(pin p):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pin nn):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才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_(2)思而不学则殆。_10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内容主张第则择师之道(1)_第则(2)_交益友,拒损友11.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则内容的理解。(4分)_(二)不一样的爱(22分)须一瓜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_A_(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_B_(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选自青年文摘)12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段和第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4分)A_B_13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4分)欣喜若狂_渐渐释然14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_15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4分)_16“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6分)_三、作文(50分)17以“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期末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酝酿(lin) 憔悴(qio) 威慑(sh) 咄咄逼人(du)B凯歌(ki) 清冽(li) 静谧(m) 拈轻怕重(nin)C霎时(ch) 愕然() 喧嚣(xio) 参差不齐(cn)D嗔怪(zhn) 蜷曲(jun) 绽开(zhn) 恍然大悟(hu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搓捻缭亮霹雳翻来复去B烘托葱茏询职人迹罕至C优雅伶仃劫掠沉墨寡言D宽敞点缀倜傥妄下断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照片中的小松鼠虽屡次失败但都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