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个案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个案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个案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个案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个案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个案研究开题报告奉化实验小学 胡浩峰一、 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强调变“考数学”和“记数学”为“做数学”,即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来体验、获取数学知识,从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习主主体即学生以探索和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数学学习,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具体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它一定会冲击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必然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变化。我市的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也常常听到有人说有的教材因为难度大,学生缺乏基础知识或因教学时间不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常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就不用再管了,忽视了引导,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事倍功半,也有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无法进入状态,总之,在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也就是案例研究,是以第三人称形式出现的叙述某人、谋事的研究报告。简单地说,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学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有关教学方面的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学事例; 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或多边活动; 教学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 教学案例需要有对已经作出的教学决策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因此我们想通过具体个案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应用,缩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与教学现实之间的差距。二、课题发展现状和趋势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十到七十年代的改革使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把科学理解为探究的过程这种观点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我国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全国都开展了对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和一定的实施序列。但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只停留在口号上或几节公开课上。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在教改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要使教师掌握探究教学模式,仅有可操作的教学序列是不够的。教师按照操作序列进行实践,仅仅解决了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仍然受到局限,他们的创造力难以发挥出来。要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还需要有相应的教育理论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今后的发展将会从具体的课堂实践出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课程标准 2、“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4、学习心理理论 5、教育心理学理论四、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在新课程标准、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下,结合“生本教育”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收集资料,结合本校、本市教师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失败的原因,吸收成功的教学经验,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师树立探究性教学的观念,掌握探究性教学的方法,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具体的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A) 教师能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B) 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C)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a) 研究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本研究直接为提高师生教育教学的效益服务。 (2)、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具体的教学个案中分析研究,得出方法,有能积极地把方法应用与课堂教学,努力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开放性原则。自主探究的教学,必须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空、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开放,以此来唤启学生开放的心态。 (4)、探究性原则。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教学中,应运用启发式原则,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时机,使学生能自己发现规律。b)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相结合。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不以为着它无助于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其二,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其三,爱真实的、特定的工作(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其四;研究具有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教育经验总结法。指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六、研究的内容、时间和步骤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1、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探究性教学原则。在探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探究性教学个案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探究性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要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三年(2002.92004.9),分具体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92003.2):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要进行课题的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才能保证研究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具体的办法是阅读有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利用外出听课和讲座的机会,捕捉有关的信息,课题组老师之间定期的进行交流。第二阶段(2003.32004.2):本课题的研究是探究性的个案研究,所以要收集大量的教学个案。具体的途径有以下几个面:本校教师的研究课和示范课以及日常性的课堂;本市其他兄弟学校教师的公开课和研究课,以及外省市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充分利用网络,寻找有关的个案。个案的收集要做到定期定量,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个案收集后,要及时地进行研究,探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并形成一定的规律,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载和保存。课题组教师要及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请专家进行一定的指导,能有比较详细的研究报告。第三阶段(2004.32004.7):在这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切实的把探究性教学的要求、原理、经验落实到课堂教学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个课题组教师要上812节的研究课和示范课。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目标,有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邀请本校和兄弟学校的教师听课,并请专家进行评课指导。同样也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载,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第四阶段(2004.72004.9):这一阶段是结题阶段。课题组教师要根据上几个阶段的研究写出结题报告,并请专家予以鉴定。参加研究的教师要写出一定数量的经验总结和论文。七、现有基础 所处的实验小学是奉化的窗口学校,有许多的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和教改之星,常开展教研活动,我们自己也带三年级的两班数学和二年级的两班数学,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个案素材,所以对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八、课题研究人员的组成和分工胡浩峰 男 小学一级教师 学术专长数学教学研究 负责课题设计、实施方案,课题实施和结题。 赵维娅 女 小学一级教师 学术专长数学教学研究 负责课题实施和结题。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体会、论文、公开课。谈谈小学数学生本教育教学中的“课前小研究”内容摘要“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指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而数学教学中的“课前小研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课前小研究是进行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开始,也是在数学知识认知与客观现实两者之间构筑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好课前小研究的指导工作。下面,我将从课前小研究来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关键词数学课前小研究、 教学模式正文在以往的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仅靠课堂上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语言,还是很难满足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要求。目前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些困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难免有被牵着鼻子等等。而“生本”理念中的“课前小研究”恰恰体现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生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室不但可以成为学生尽情活动和演绎的空间,学生的整个生活环境也可以成为学生轻松探索和表现的空间。而课前小研究不仅开放了课堂空间,也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从书本中释放出来。使学生的知识面从书本延伸到整个社会体系中,从教室延伸到自然界中,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一、什么是数学课前小研究 平时,老师上课之前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新知识,来检查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方式,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疑问上课来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那么,什么是课前小研究呢?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呢?我认为,课前小研究包括了传统的课前预习,但是课前小研究又比课前预习更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它主要体现于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受、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引入、以至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目标和要求来确定研究的内容及其难度,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开放性、趣味性。这就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可以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自由开放地去自主探索。这样的作业我们在“生本”教育体系中经常看到,而在非“生本”试验班也同样适用。通过实践证明,以“课前小研究”设计作为课前研究的作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当成一种资源,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课前做足准备,对课堂充满信心。这不仅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了“生本”教育体系中所贯穿的“先学后教,先会后学,以学定教”新型教学理念,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二、为什么要做好数学课前小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理念,为教师确定了新的角色定位。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选择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在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一切学习的权利交还学生,本着“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理念进行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并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做好数学课前小研究。1、课前小研究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当作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前小研究的探索,即使学生对问题思考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教学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也有了各自的困惑和收获。课堂上教师必须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控,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由的、激烈的小组讨论,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系统地阐述各自的观点,无论是解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最终还是在学生的争辩中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课堂上常常能看到学生精彩的争辩和奇迹。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2、课前小研究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完成性、自主探究性。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做课前小研究的学生具备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因此,设计课前小研究前教师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趣味地设计课前小研究,给学生提供问题信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利用教材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料,从而进行自学思考、探究,提出疑问,并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如我在教授“10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从下面地数中任意选出两个进行大小比较。 6、27、37、68、100我选的两个数 我的理由我的发现我的其它例子 这是一个将具体知识作为课前小研究的例子。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会凭自己的数感判断大小,但是上升到具体的数学方法,对学生而言还有有一定难度的。“我的理由”“我的发现”两个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去寻找判断两个数的大小的本质方法,“我的例子”是一个深化的过程。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前小研究”的研究模式不仅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引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主发现、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真正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淄川实验小学 张翠芳 (一)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进行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孔子在这方面有段精彩的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他酷爱易,反复研读,喜易韦编三绝,却不钻牛角尖,从易中不断得到启发。学生颜渊就感叹道:“我抬头仰望老师的道德和学问,越望越觉得高大,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广。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论语子罕)如今,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往往限于对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启发教学,但不是凡是有启发的形式的教学都是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分地认知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知识,要嚼烂并消化,要感知并理解,只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了共性的东西,才能通过学生的个性视角,对已了解和理解的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的加工、取舍,为个性在前人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也为学生创造性的个性思维创造必要前提。 (三)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古人云:有高山必有深谷,有奇才必有怪癖。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学有余力,有的学生则感到难以消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如今的许多教学对象仍然是一位学生。例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针对全班学生提同一个问题,尤其是提出的一些稍难问题,如果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答,那会挫败他们的自我肯定感。在五年级教师教授新课“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的特征形象地表述完后,会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概述循环小数的含义。数学语言的组织训练是数学学习的难点,此时如果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组织定义,那会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对定义的把握不全面、不深刻,影响他们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但如果我们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定义进行自我组织,由于把握较好,组织会较完善,接着再请较差学生组织语言叙述定义,那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布置作业中,教师针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用统一的评价尺度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等等,都是把一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表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解释,提出适当的要求,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四)注重讲与练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授新知识和巩固练习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没有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而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认为讲的内容过多、过细,就难以有效地进行巩固练习;讲得过于简略,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就去做练习,也不会收到实效。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且尤其应该反对前者。教师固然要进行讲学,但以生为本的教学重在学生,教师的讲只是起导向作用。前者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以为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获得知识的期望。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之上,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就会是懒得想什么。这种“保姆式”的教育是严重违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但这个空间还不够,仍需扩大。教师的讲只是为学生的练打基础,为学生的练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服务的,所以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讲应尽可能简略些,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教学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保证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正确认识生本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才会将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性真正地交还给学生生本教育概念生本教育是邹贤俊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生本教育特点1.突出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郭思乐教授简介邹贤俊 ,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学博士点负责人。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9-90年作高级访问学者留学苏联教育科学院。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全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指导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博士点指导组召集人,博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他所倡导的生本教育,在全国和香港、澳门具有重大影响,被认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式。近年来着重研究生本教育的体系、相关哲学、课程、教材等,特别探讨生本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均衡的理论与实践。 在国内出版的专著有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思维与数学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本体教育模式论(广东教育出版社,),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归纳猜想证明(广东科技出版社,)等,在俄罗斯莫斯科出版本人用俄文撰写的专著数学思维素质等,译著有数学真理论(克来因)等,主编现代教育科学实验学等多本著作。主编及主笔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本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及初中语文、数学共42册。从1999年起至今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各一篇,教育研究杂志发表论文(长文)10篇。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论文5篇,中国教育报论文1篇(头版),多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 1985年至今,多次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科研论文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专著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论文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项目获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著作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以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研成果突出立功证书。实践生本教育理念 打造十堰教育品牌来源:原创 作者:方志启 更新时间:2009-08-31 实践生本教育理念 打造十堰教育品牌 东风教育分局49小学 方志启“感受生本”“走进洋思”,是东风教育分局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的重大举措。3月初,我们赴广州市参加了第3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按照安排,我们到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参加听课,聆听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的学术报告,研读生本教育理论,听取其他专家老师的案例报告;参加大会交流。整个学习充实丰富,感受深刻,收获很大。一、感受生本神奇发展学生,提升教师,成就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战略决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但由于文化传统影响深远,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很痛苦,普遍厌学,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应试教育下教师的心理负担重,教书很累,普遍厌教,英年早逝日益增多;对国家民族而言,应试教育的后果严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差,学生素质的不断降低将最终制约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三百多年来,第一线教书的教师,或专事研究教育的学者、专家一直在苦苦思索,孜孜追求,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夸美纽斯的理想变成现实。2005年夏天,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给胡锦涛同志的信中提出“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大多受到扭曲甚至是严重的扭曲。这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忧虑,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这个问题迄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生本教育十年的实验成功,响亮地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三百多年前夸美纽斯的理想已经实现;几十年来一直认为不可破解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又成绩优秀”被生本教育神奇地破解了。1、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生本教育成就了学生,使他们在终端考试中成为“必胜客”。 广州市华阳小学原来是一般普通学校,它的生本教育实验班学生,三年级时做当年的中考作文阅读人生,初中语文专家认为百分之八十的初中毕业生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四年级时,主动阅读量达到人均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三倍;六年级抽考平均成绩接近满分,如数学达到98.9分,40名学生18个满分,在市区遥遥领先。在广州市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前10名里华阳小学就占了4名。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呢。 广东省博罗县罗阳镇一中是博罗县最薄弱的初中之一。前几年,在全县45所初中里,他们的综合排名是倒数第3、4名。就是这所学校,2004年进行“生本教育”实验,2007年,学校在全县一跃而为第7名。 肇庆一中是端州区的区属中学,名为“一中”,严格说是市里的二三流中学。通过生本教育的改革, 实验班学生参加高考,取得最高680分,居全省第9、肇庆市第一,该班650分以上4名,600分以上27名。此外,全校A线以上的上线率在全市最高。 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中考、高考的优秀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生本实验学校,我们看到他们知识广博、语言畅达、友爱合群、自信大方、积极向上,行为习惯优、合作意识好、集体荣誉强。在生本实验学校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是那样的主动积极,个个都是那样的思维活跃,个个都处于一种愉快竞技的状态,对事物有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广州市一位教研员的一段话令人思索和回味:“搞生本教育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成绩好,而是让学生素质高,考试成绩好是生本教育的附属品!” 素质在前,成绩在后。学生高人一筹的考试成绩,是学生主动发展、素质增强的必然结果!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3个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拿这三点来衡量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还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在社会评价、择才方式即考试的要求。所以,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李统耀校长撰文指出,生本教育是当今社会最好的素质教育。我们十堰教育局杨国顺局长则强调,我们找到了高质高效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吕达表示:“事实证明生本教育是对学习者十分有利的教育,它有可能解决我们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素质教育问题。我对生本教育实验和研究所产生的奇迹感到兴奋,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2、生本教育提升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幸福。骏景小学苏建敏感老师叹:“孩子们在进步着、成长着、超越着自我;我也在努力地追赶着、前进着。一句话:生本,让我忙碌着,也充实着”。郭教授问东莞黄江二小一位姓张的教导主任,生本实验做得怎么样。她说做得好啊,我们有三个老师,一个说她半年来变漂亮了,第二个说变年轻了,第三个说变轻松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张志略副校长说,为了后半生幸福,我选择做生本! 生本教育解放了学生,教师在学生的解放中也得到解放,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他们在生本教育中悟到了教育依靠学生的真谛,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的工作、生活、生命的幸福感觉油然而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变得健康、快乐、美丽、帅气。3、生本教育提升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巨大空间。借助生本教育这一平台,很多普通的学校先后晋升为区一级、市一级、省一级优秀学校,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的“多级跳”,如广州华阳小学、广州花地中学、佛山市南海北樵中学等等。 历经十年研究,生本教育蓬勃发展,由最初的15所学校发展到了现在近100所实验学校,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到覆盖香港、澳门、北京、湖北、贵州、辽宁、江苏、江西等省;不仅在普通中小学、职业高中、幼儿园、大学取得成就,也在特殊教育中绽放奇葩!多么神奇的生本教育啊!神州大地掀起了一鼓强劲的生本教育改革新浪潮。二、揭示生本奥秘生命为本,学生为本,以学为本。生本教育何以如此神奇?其全部奥秘在于,生本教育完全颠覆了应试教育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为本的师本模式,代之以,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生本模式。1、以生命为本,依托生命,激扬生命,提升生命。传统(应试)教育把教材、分数、教师等类本体视作教育本体,逐步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庞大致密的师本体系,其致命伤是教本能,即把大量可以依靠本能获得的东西(如语言、思维、学习等)变为必教之物,其本质特征是依靠外力(教育)对生命控制和压抑,带来教育的高耗、低质、低效、分数竞争等恶性循环。 生本教育是把人看成生命来教育,把教育的过程、手段、目的都同生命联系起来,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控制(限制)生命,而是依靠生命(本能),通过激扬生命(本能),实现生命的提升,一切让生命自己行动。宋人拔苗助长之误,在于取代了苗之生命自身的活动,违背了他所服务的生命的规律,加进了非规律的意志。但是话又说回来,庄稼还是要人种的,至少是要进行浇灌,不是仅凭自己的意志去浇灌,而是模拟大自然,时旱时湿,使小苗扎得更深。小苗自己长大,小苗的长大的核心部分是小苗自己完成的,这是生命体的共同特点。由此,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依托生命,激扬生命,这样,教育才有可能提升生命。 依托生命就是要求教育要利用生命的本能,依循生命之自然生长的规律。儿童继承了远古以来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拥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和情感等本能。这种本能区别于动物的低级本能, 而是一种高级的本能, 是一种完美的框架和巨大的能量这就是生命的机制!激扬生命就是要激发生命机制,让生命焕发活力。学习的根本动力,在内驱力,在于生命生长的需要,在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在于把外在的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觉悟。作为教师,教育就是用生命去唤醒生命请反思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行为,我们是否用生命给予学生榜样,从而提高教育效能。在生本课堂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尽情地表达,于是生命被呼唤起来了,被激扬起来了。 提升生命是生本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评价标准。惟其如此,教育才有可能依托生命,通过激扬生命,带动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而且学生的发展将是全面性的,没有外界压力和束缚的,带来创造和发展。 把教育和生命联系起来,是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也是此次学习考察我最感动和感慨的! 2、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如果我们承认教育要以生命为本,我们就必须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唯一主体,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儿,一切学习任务必须由学生自己认同并去完成,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以学生为本,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轻视。因为没有对教师的解放和教师自身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解放,“以生为本”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教师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是服务者;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高度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重新认识学生的价值: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儿童的潜能无限,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尊重学生,教师就要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学会倾听。 全面依靠学生,就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学生资源。教学最大的资源是不是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而是孩子本身(经验、智慧、知识、积极性等)。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尽可能利用和发挥学生资源,是教育的新境界。 一切为了学生,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教育的价值所在。3、以学为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传统(应试)教育强调教,认为教无所不至,无所不能。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把不需要教的东西,也努力转入教的领域、轨道或模型。这就形成了教大于学、以教为主的格局,学校不是学之校而变形为教之校。 由此,学生被教师完全控制,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本教育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就是教服务于学,就是帮学。学校应当真正成为以学为主的“学堂”而不是以教为主的“教堂”。 先做后学,是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行知规律的,而传统(应试)教育是按照成人的知行规律先学后做来教学的。先学后教,使学生永远处于主动的探索的地位,能把学生的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能最好地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终端考试或检查中决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绩,实现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