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节民俗导游.ppt_第1页
中国年节民俗导游.ppt_第2页
中国年节民俗导游.ppt_第3页
中国年节民俗导游.ppt_第4页
中国年节民俗导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年节民俗中国的年节民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第三节 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 Date1中国年节民俗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年节 年节的由来 年节的分类 年节的发展 二、民俗 概述 江苏传统民俗概要 Date2中国年节民俗 年节的由来年节的由来 w 年节的由来已久,年源于古代的历法,节源于古代季节 气候。 w 年的原始意义为庄稼收获一次,一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 周为一年;从历法上一年有四季。 w 节原意为竹节,引申为对岁时的分节;节日是由年月日 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最早在逸周书.时 训中记载了一年中的24节气。 w 民俗节日的形成从来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远的根源。 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古代祭礼。 Date3中国年节民俗 年节的分类年节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w 单一性质节日:由某个节日活动的单一目的所决定。如 24节气中除了清明以外的绝大多数节日。 w 综合性质节日:有某个节日活动的多种目的所决定。如 春节是最具代表性的。 2、按内容分类 w 生产节日:以农林渔猎等生产习俗惯例为标志; w 祭祀节日:以供献天帝、祭祀神灵等信仰习俗为标志; w 纪念节日:追念民族英雄及地方历史上所崇拜人物; w 庆贺节日:以喜庆丰收、祝贺等为主题; w 社交游乐节日: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往来; Date4中国年节民俗 年节的发展年节的发展 1、岁时节日的发展,在我国有三条线索: w 农事祭祀节日线索 w 宗教节日习俗的线索 w 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的线索 2、任何节日习俗都是各项民俗的综合展现:节日的服饰、 饮食、家庭活动、礼仪、亲友的交往;信仰的仪式;娱 乐的多样形式等。 Date5中国年节民俗 民俗概述民俗概述 1、民俗的概念:即民间的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 己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传 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 2、民俗的特点: w 民族性:有民族内部所有成员共同的社会生活约定俗成 并有社会普遍传承的; w 集体性:其创造和传承是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的; w 变异性:民俗总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之中,导致起内容和 形式上的变异; w 延续性:指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传播性; w 神秘性:有不少的民俗具有不可捉摸和不可理解的神秘 特点。Date 6中国年节民俗 江苏传统民俗概要江苏传统民俗概要 1、寿诞 2、婚嫁 3、节庆 4、建房 5、交往 Date7中国年节民俗 第二节第二节 汉族传统节日习俗汉族传统节日习俗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的祖先就创造出民族的风姿和风采 , 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 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传统的节令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演变。汉族和中国 少数民族的这些传统节俗,是民俗文化中珍贵的活化石, 它镌刻在中华各民族子孙的生活中,给我们以多种多样的 启迪。 Date8中国年节民俗 节日习俗节日习俗 节日是一年中不同寻常的日子。欢乐、喜庆是节 日习俗最为突出的特点。包括: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 Date9中国年节民俗 春节春节 古代,又称“元辰”、“元日”“正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 个造成,俗称过年,是中国人(主要是汉族)最为隆重的 综合性节日。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它的节期一般在 腊月二十三“祭灶”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期之长,节日 内容之丰富,胜过其他所有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包括除 夕夜的年夜饭、团圆守岁,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挂 年画,贴窗花,互相拜年,放鞭炮,互相道喜祝贺。大年 初一,新春开始,至亲好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用最 美好的语言,互致节日的祝贺。 Date10中国年节民俗 元宵节元宵节 古人将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是夜称“元宵”。元宵节起 源于远古时代人们以火把驱邪的仪式。元宵节的风俗特征 是通宵张灯结彩,供人观赏取乐,故又称“灯节”。各处有 灯会,比赛花灯,举行灯谜盛会,小孩也提着灯笼四处游 观玩耍。这种欢乐的场景,一直要持续到十八日“落灯”为 止。此外元宵节还时兴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等群众性 娱乐活动,舞龙灯、耍狮子带有除祭田祖、祈甘雨的含义 , 舞龙则出于祈生育和祛病强身的企盼。 Date11中国年节民俗 清明节清明节 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就已经 蔚然成风。唐朝以后,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合流。清明时 节,人们上坟扫墓祭祀祖先,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踏青 原是清明扫墓的伴生活动,人们在扫墓之余,在山间乡野 游乐一番,也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清明时节也有 插柳植树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神农氏。 Date12中国年节民俗 端午节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 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 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 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 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 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 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 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 日驱避说,等等。 Date13中国年节民俗 七夕节七夕节 七夕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 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点出了一年 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夜 晚。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 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 , 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 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 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Date14中国年节民俗 中秋节中秋节传说传说 中秋佳节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 神话有关。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 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 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 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 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 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 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 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 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 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Date15中国年节民俗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称“中秋节”、“仲秋节” 。 中秋之夜,民间以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为过节的主要内 容,并将天上的一轮明月视为人间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 为“团圆节”。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留下 诸多歌咏明月的佳句,宋、明、清等朝代宫廷和民间的拜 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厅”、“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 皇家祭月建造的。 Date16中国年节民俗 重阳节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 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 、还要吃糕。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 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作者将 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 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是有其他活动的。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 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 ,故而九月也叫“菊月”。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节”、“ 菊花节”。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饮 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 月也叫“菊月”。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 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Date17中国年节民俗 冬至节冬至节 冬至的“至”是“极”的意思,“冬至”是说寒冷阴森的天气达 到了极点,阳气初萌,而冬去春回的日子即将开始。“冬天 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节是春节的前奏和序幕。冬至 这天,白昼时间最短,过了这天,白昼将逐渐增长。这天 往往是许多契约签订和履行的日子。 相传周代以冬至前一天为岁终。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宋 朝以后,官场要举行贺节仪式,并放假休息;民间主要举 行祭祖等活动。外出谋生的人,千方百计要在冬至节前赶 回家与家人团聚,表示年终有归宿。 Date18中国年节民俗 腊八节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人传统的“腊八节”。“腊”是远古的 一 种祭礼,汉代正式定型,上至天子下到小民,都把腊日当作 年节来过。直到南朝初年,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 腊八食粥习俗的源起,一般认为是佛教文化的产物。据说, 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此前,佛祖因修行饿倒,一牧羊 女给他吃了一餐粥;吃完,他用河水沐浴,在菩提树下修成 正果。宋代,寺院及人家煮粥相互馈赠,至明清不衰。腊八 粥除用以供佛、敬祖外,还有将粥涂于墙壁、门环等处,以 避不祥;或抹花木果树,以驱虫害等。 Date19中国年节民俗 礼俗礼俗 礼俗是与平民百姓的文化、娱乐、信仰及观 念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虽然它们原始、粗 糙、但古朴、真率,表现人民群众追求幸福 和乐的愿望,因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包括: 十二生肖、红双喜、闹洞房、分红蛋、 抓周、压岁钱、祝寿、福字倒贴、 泼药渣、忌踩门槛、烧纸钱 Date20中国年节民俗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 相传,轩辕黄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侍卫,猫托老鼠代为 报名,但老鼠忘了,所以十二生肖没有猫,于是 猫成了老 鼠的天敌。 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古人将十二个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每个人诞生年所对 应的动物,便是所谓的生肖。这种现象于两三千年的周代 时期就出现了。人们以动物对应十二地支,是出于上古动 物图腾崇拜的影响。民间俗信,属相能影响人的命运,特 别在婚姻,属相还有相生相克之说。 Date21中国年节民俗 红双喜红双喜 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途中见富绅马氏出联择婿“走马灯 , 灯马走,灯息马停步”。后王安石考试时考官出联“飞虎旗 , 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就用马家的上联对考官,用 考官的的上联应马家。结果既中进士,又娶了马家小姐。 他喜不自禁,挥笔写就两个连成一体的“喜”。 从古至今,中国人结婚都喜欢在洞房贴红色的双喜字,用 红纸剪成的大小双喜字在红烛的映照下,更增添了洞房内 的喜庆气氛。其实这并不是正式的汉字,只是由“喜”字变 形而成的一种吉祥符号。 Date22中国年节民俗 闹洞房闹洞房 又称“闹新房”,通常在举行婚礼的当晚进行,甚 至被视为整个婚礼的“压轴戏”,参加者除了新郎 新娘外,主要是与他们同辈的男女青年,参与者 设计种种“节目”,如咬苹果、敬烟、顶气球等, 强迫新郎、新娘充当表演者,使之呈现出“闹剧” 色彩。闹洞房的习俗,起源于战国晚期,唐朝时 官府曾专门颁布过“约古礼今仪”,但宋元后,“闹 新房”习俗复盛,历千年而不能变。 Date23中国年节民俗 分红蛋分红蛋 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一种传统的表 达“贺喜”或“同喜”的礼俗,常见于结婚、生育或 “做满月”等喜庆场合。一般认为,红蛋是具有欣 欣向荣之意的吉祥物。远在先秦时代,人们就用 “蓝茜杂色”染画鸡蛋,然后放在水里煮熟,于新 春相互馈赠。大约到元、明之后,漫漫演变为在 各种喜庆场合 相赠画蛋,颜色逐渐归结为单一的 红色。 Date24中国年节民俗 抓周抓周 也称“试周”、“试儿”等,是汉族的传统风俗。抓周 的具体程序是:父母在子女周岁时,将各种文具 玩物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供婴儿任意抓取,以预 测其性情、志趣或未来前途。相传抓周起源于“孙 权选嗣”的故事。隋唐时代,试儿习俗因国家统一 而传入中原,逐渐普及开去。明代时连乌纱帽、 紫金冠等也放进盘中,清朝时此俗继续流行。 Date25中国年节民俗 压岁钱压岁钱 在汉语中“岁”与“祟”谐音,“压岁”即“压祟”。除夕之夜给 小儿“压岁钱”的目的是辟邪求吉。古人认为除夕之夜,会 有妖魅上门降灾,小儿血气薄弱,不堪祸祟侵扰,所以要 靠具有镇邪功能的钱币来制服鬼祟,封凶化吉。从文字记 载,大约在唐宋时代,已经出现拿普通钱币用于春节祝吉 的现象。贫苦农家无钱,就用同样具有驱邪效能的芝麻壳 代替,按小儿岁数取之贯穿,系于衣带,但“压祟”的愿望 还是一样的。 Date26中国年节民俗 祝寿祝寿 中国的成年人过生日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当时以做生日 煎饼为贺,到两宋时期,才有祝寿的习俗。祝寿一般在岁 逢十时举行,某些地区也有“做九不做十”之说。祝寿这天 , 亲朋好友都带着寿礼前去拜祝。贺寿仪式在寿堂中举行。 堂中书有“寿”字,陈列亲友馈赠的寿幛、寿联,摆上寿桃 、 糕点。老寿星坐在正位,亲朋们按辈分依次入堂行拜。拜 祝仪式结束后,摆寿宴,最后一道主食是长寿面,取其绵 长之意。 Date27中国年节民俗 福字倒贴福字倒贴 关于“福”字倒贴的习俗,相传有一年春节前夕,清朝恭亲 王王府的大管家按惯例写了个很大的“福”字,叫仆人贴在 大门上。那仆人不识字,竟将“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 看了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大管家见事情不妙,怕牵涉 到自己,慌忙跪在主子面前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 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恭亲 王一听,也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 王府福到(倒)了。遂赏了管家和仆人各五十两银子。此 后,倒贴“福”的习俗就传到民间。 Date28中国年节民俗 泼药渣泼药渣 常有人把服用后的中草药渣泼撒在道上或路口,其损害公 益的后果和“嫁祸于人”的用心很明显。据说始作俑者的动 机,是希望所倒药渣被行人无意中踩了,就此把自己的疾 病带走。所以反过来,绝对避免践踏泼撒在路上的药渣, 也是中国人的禁忌之一。由此也演绎出“丢百病”的习俗。 通常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或上元之夜,妇女结队出游,行至 桥畔时,将随手携带之平时用来熬药或收着残渣的瓮罐纷 纷丢弃在河滩,或抛于水中。此俗兼备“有病除病,无病防 病”的涵义。 Date29中国年节民俗 忌踩门槛忌踩门槛 相传,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因借钱葬亲而欠下债务。某日, 债主讨债,双脚踩门槛,接着又坐到一只米斗上,讨债人 走后,户主一病不起,道:门槛是当家人的脖子,一踩就 喘不过气来;从此成了规矩。 很多人忌讳别人把脚踩在自家门槛上,其实这个规矩早在 先秦时已经有了,礼记中规定:臣下进出君主的门户 时,应该丛门中央所竖的一根短木旁侧身而过,还得注意 别让脚踩着门槛。汉晋时代,门神信仰流行,祭门行为从 庙堂演变为社会风俗,由此促成了不踩门槛的规矩更加牢 固。 Date30中国年节民俗 烧纸钱烧纸钱 相传蔡伦的哥哥蔡莫跟蔡伦学造纸并自办纸坊,因技术差 , 纸质粗糙,卖不出。其妻装死,让莫烧纸,然后复活。观 者信以为真,积纸一售而空。 烧纸钱是民间传统的丧葬和祭奠风俗。“纸钱”旧称褚钱“, 包括用黄纸刻出的圆形方孔铜钱形纸片,用锡箔折叠成的” 元宝“,或用印刷术制作的”冥币“等几种形式。其适用范围 , 有出殡时撒于路,祭奠时插挂坟头或灵前焚化等。其出现 时间应晚于传说中的东汉蔡伦造纸,从那以后,烧纸代 钱的习俗一传就是近两千年。 Date31中国年节民俗 游艺游艺 游艺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游艺包 括儿童游戏、益智游戏、赌斗游戏、时令游戏等, 民众赋予了游艺民俗以顽强的生命力,民众又在游 艺中吸取了生命的能量,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麻将、猜谜、解连环、七巧板、 放风筝、赛龙舟、足球、拔河、 荡秋千、捉迷藏、放烟花、划拳、 舞龙、舞狮子 Date32中国年节民俗 麻将麻将 相传明朝人万秉迢,读水浒传后,按其中的 108位好汉设计为108张牌,又因好汉门来自四面 八方,故设“东、南、西、北”。而群雄有贫富, 因此设“中、发、白”。“发”为富,“白”为贫,“中” 为中产。麻将又分万、饼(筒)、条(索),即 万秉迢的谐音。 Date33中国年节民俗 猜谜猜谜 猜谜语大约可称为中国最古老的益智性游艺。周 、 秦、两汉的古籍中,人们则称猜谜或谜语为“隐 语”,即出谜者借用隐喻、形似、暗示等手法,将 所欲表达的事物隐藏其间;汉代隐语开始朝两个 方向发展,一是以特征描写为主的事物谜,一是 以文字形式为主的文义谜。同时,这项游艺又同 繁盛的元宵灯会相结合,产生出粘贴在灯笼上的 供赏灯者猜射的谜语灯谜。 Date34中国年节民俗 解连环解连环 解连环是中国传统的智力游戏,其玩法是:把若 干金属丝制成的圆环连成串,然后以解开为胜。 连环的形制有五环、七环、九环、十一环乃至十 三环等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九连环。解连环的 游戏起源于战国时代,此后历代不衰。 Date35中国年节民俗 七巧板七巧板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拼图玩 具, 现已经风行世界,号称“唐图”。因受唐代“燕几”的 启发而发明的七巧板,在元明两代有了长足发展 。 明末清初,是用薄木片或厚纸板做成七件套组合 , 俗称“七巧牌”。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理拼玩 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七巧图一书。 Date36中国年节民俗 放风筝放风筝 像许多古老文化成果一样,风筝首先出现在中国 的上空。中国北方称之为“纸鸢”,南方则称之为 “鹞子”。纸鸢的前身是木鸢,其实是古人所制的 早期飞行器。可惜这种技艺久已失传。“木鸢”出 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直到汉朝,由于制作技术的 进步和造纸术的出现,木鸢改用细竹为骨,用纸 或薄绢贴成鸟的形状,再引线乘风而上,所以人 们称之为纸鸢。纸鸢上通常还缚一根竹笛,由于 风的作用,竹笛发出的声音,宛如乐器筝, “风筝”的名称由此而来。 Date37中国年节民俗 赛龙舟赛龙舟 传说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遭谗言被放逐,于 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百姓哀伤,划舟 楫抢救,遂形成每年是日舟楫竞渡的风俗。 Date38中国年节民俗 足球足球 1980年,国际足联秘书长在亚洲足联举办的讲习 班上说“足球发源于中国,被亚历山大的战争带到 中东,后来有传到希腊、古罗马和法国、英国。” 古代足球始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到了西汉,出现 了专供足球游戏的“蹴鞠”,足球被作为训练士兵 的手段之一。唐代开始出现充气的足球。 Date39中国年节民俗 荡秋千荡秋千 相传荡秋千起源于汉武帝时,是宫人为皇上祝祷千秋之寿而 发明的游戏。因此,当时的用语为“千秋”,后世语讹传为“秋 千”。 荡秋千是汉族传统竞技游戏,在汉族和北方的一些少数民 族中通行。朝鲜族、拉祜族等同胞,还将其作为欢庆节日 的竞赛项目。汉魏时代,秋千已经从军训项目演化为游艺, 不仅宫人以次戏乐,也是民间在立春、寒食等传统节日中必 不可少的娱乐形式.唐朝时盛行宫中,称为“秋千”或“半仙 之戏”. Date40中国年节民俗 捉迷藏捉迷藏 宋代司马光童年时与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一小伙伴 不慎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情急之中用石头砸破水缸,救 出小伙伴。 捉迷藏是最普遍的童稚游戏,亦称“捉戏”、“盘野帽”,只 要不少于两人便可玩起来。捉迷藏有不少别名:东北称“藏 猫儿”、山东民间称“藏没”,还有“瞎子摸象”等名目。相传 唐朝皇帝唐玄宗为捉迷藏的大玩家。 Date41中国年节民俗 舞龙舞龙 舞龙是远古图腾崇拜的遗迹。从汉书等的记 载中看,汉代的巨龙长达三四十米以上,是由十 余人化装扮演的。舞龙者所扮演的龙是用绸缎一 类的纺织品缝制成形的,并有龙头、龙尾。其演 出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观赏,而不单单是祁雨和祭 祀。在唐宋时期的“舞龙”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 见的表演形式。 Date42中国年节民俗 舞狮子舞狮子 狮子生长在非洲和南美洲,汉代以后才传入中国。一般认 为,舞狮子在三国时就出现,先流行于军中,后传到民间 。 舞狮子是中国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游戏活动,每逢春节或 迎神赛会,它常出现在城镇和乡村,为佳节增添了浓郁的 欢乐气氛。唐代有“五方狮子舞”,演出时,由人扮演五头 颜色不同的狮子。每头狮子由两个头戴红巾的“狮子郎”牵 着,手拿红拂,逗引狮子,表演狮子的各种舞蹈姿势,旁 边有100多人的伴唱队,高唱太平乐。中国民间舞狮子 有北方武狮和南方文狮之分。 Date43中国年节民俗 吉祥物吉祥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吉利、祥瑞的心理感受。关 于“吉祥”的概念,在上古时代就出现了。“吉”,是关于福 善方面的事;“祥”是嘉庆和值得祝贺的象征。千百年来, 中国人关于吉祥物尤为繁盛,它的应用范围不仅出现在衣 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育寿诞、时令节庆、交游娱乐等民 俗之中,而且还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不绝的政治、经济、 宗教等活动中。包括: 龙、凤凰、麒麟、桃、牡丹、摇钱树和聚宝盆、财神、兔 子、石榴、送子观音、蝙蝠、如意、岁寒三友、鹤、鹿、 中国结等。 Date44中国年节民俗 龙龙 几千年来,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兴云布雨的神灵。龙崇拜 大致有以下几点文化含义:一是把龙当作百虫之长;二是把 龙当作保护神;三是将龙看成是水神;四是人们自喻为龙。 考古材料表明: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就试图通 过对龙的形象塑造,表达“龙是百虫之长”的思想。人们崇拜 龙,总是祁盼达到辟邪御凶、吉祥幸福的目的。千百年来, 龙在中国人眼里,成了无所不能的神灵,是腾飞的象征,是 福泽皇家的瑞兽,是与凤凰、麒麟和龟并列的“四灵”之一。 Date45中国年节民俗 凤凰凤凰 从远古时代起,凤凰就成为中国人心中吉祥的瑞兽。如果暴 君当道,民不聊生,凤凰就不会出现。凤凰生性不愿意与丑 陋和黑暗为伍,而只与善良、美丽和正义结缘。只有在合海 清晏、天下安宁,凤凰才会降临人间。当凤凰出现时,数不 清的珍鸟灵雀全都会飞来,可谓“百鸟朝凤”,把人间的喜悦 欢庆推向高潮。据说上古社会,在尧舜禹和周公执政的时代 , 曾经出现国凤凰降临人间的祥瑞。此后老百姓从没有亲睹凤 凰的降临。人们将幸福的愿望,寄托在对凤凰的崇拜上,使 之成为诸多欢乐事物的象征。 Date46中国年节民俗 麒麟麒麟 从哪儿能找到麒麟的真面目呢?其实,麒麟和龙、凤凰一 样,都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思维的产物,也仅生活在中国 人的精神观念中。麒麟是在鹿的原型基础上,与其他动物 的构件复合而成的。历史上,绝大多数人将麒麟叫做“仁 售”、“瑞兽”,麒麟和凤凰一样,轻易不愿露面,只有在太 平盛世才显现出来。中国的古代统治者以麒麟的出现作为 他们开明政事的象征。还是老百姓更加实在些,他们认为 麒麟的灵性主要表现在“送子”,即保证他们的香火有传, 子孙繁盛。 Date47中国年节民俗 桃桃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桃总是与寿、仙、神等联系在一起,故 有“仙桃”、“寿桃”等种种雅号。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将桃作 为 吉祥之物,人们在祝寿礼物中有桃,还有把点心、糕点、菜 肴作成桃形,赋予人们良好的的祝愿。在中国农村,逢年过 节在门上贴桃符,有的地方,大年初一要喝桃汤,认为桃是 “五行之精”,可以“压服邪气”。但新鲜桃子并不是四季皆有 , 于是民间以面食蒸制,内包各种馅料的面桃便应运而生,成 为寿礼上独具特色的佳品。至于画桃献寿,更是古代文人喜 欢的雅举。 Date48中国年节民俗 牡丹牡丹 牡丹,在中国古代就被认定为最好和最美丽的花。唐代诗 人皮日休牡丹诗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 王。的确,牡丹花硕大而艳丽,雍容华贵,千百年来深受 中国人的喜爱。唐代,唐玄宗为杨贵妃做寿,命高力士从 洛阳弄来几盆佳本,牡丹仙子乍一亮相,便以雍容华贵、 艳压群芳,看得杨贵妃不忍移目。唐玄宗更是称颂:此花 乃群芳之冠,当位居一品。遂降旨重修群芳谱,以牡 丹花为花王。 Date49中国年节民俗 摇钱树和聚宝盆摇钱树和聚宝盆 中国人对富裕和发财的追求往往是与五谷丰登相联系的。 然而富裕发财毕竟是与商品经济有关的,所以又形成了一 类具有商品经济特色的吉祥物,比如摇钱树、聚宝盆等。 摇钱树是传说中能带给人们钱财的树木吉祥物。据说摇钱 树上挂满了铜钱与元宝,摇动树干则纷纷坠落,并且树上 的钱永远也摇不尽。聚宝盆也是象征富裕发财的吉祥物。 旧时人们为祈求致富,流行置聚宝盆于家中,或用红纸剪 成摇钱树、聚宝盆的形状,贴于门窗上面,以祈求来年发 财。 Date50中国年节民俗 财神财神 中国民间有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传统的行事方式 是:初五凌晨,各家商号在店堂内从外到里摆好五桌供品 , 如广橘表示生意广阔;福橘表示福星高照;年糕表示年年 高升。然后由老板带上香烛,去财神庙或十字路口,恭迎 “五路财神”。每“接”来一位财神,伙计们便在店门前放一 次爆竹,表示欢迎。等“五路财神”接齐后,便挂起神像, 点燃香烛,由老板率众伙计顶礼膜拜。然后,大吃一顿, 拆去铺板,作新年以来的第一次开门营业。 Date51中国年节民俗 兔子兔子 兔子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它是一种非常温驯 善良的动物,而兔子和“吐子”谐音,象征着人类 子孙繁衍不息,人丁兴旺。故正月十五闹元宵 ,家家户户都以兔子灯为主要灯饰,意思是祈 望一年的开始和春夏秋冬四季平安,人畜兴旺 ,五谷丰登。其二,中国神话传说中,天上玉 兔有先知先觉的本事,给人们许多美好遐想。 Date52中国年节民俗 石榴石榴 石榴为多籽实果实,古人称其为“千房同蒂,千子如一”, 将其作为生育繁殖、多子多孙的象征物。早在魏晋时期, 已有用石榴作为祈子的婚俗。北齐书记载,北齐的开 国皇帝高洋娶妃,在新婚喜宴酒过三巡后,新娘的母亲献 上两个大石榴。皇帝不解其意,老臣解释说:“石榴丰硕多 子,陛下新婚,正是期望陛下婚后,如石榴一样多子多孙 , 金枝繁茂,”民间每逢青年男女订婚下聘,或是遇到亲戚朋 友结婚迎娶送嫁时,多有互赠石榴的风俗习惯。 Date53中国年节民俗 送子观音送子观音 旧时中国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相信观音能够送子。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 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民间的影响,甚至比佛祖释迦牟 尼还要大。观音的寺庙和观音的塑像,遍布全国。观音是 随着佛教而进入中国的。观音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 的巨大影响。最大的变化是由男性变成了女性。 送子观音图是一幅流传甚广、祈求多子多孙的民间吉 祥物。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 Date54中国年节民俗 蝙蝠蝙蝠 在一般人眼里,蝙蝠并不是上佳的形象,甚至还 有些丑陋,可中国人为什么要用蝙蝠作为吉祥物 呢?那时因为,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谐音。在 中国蝙蝠与其他物品可合成多种吉祥物,如北方 地区用面捏制成蝙蝠形状蒸熟,以赤豆点睛,依 不同方式装盘,两只对称曰“双福”、五只环放曰 “五福”,此外还有将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