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版质量手册.doc_第1页
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版质量手册.doc_第2页
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版质量手册.doc_第3页
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版质量手册.doc_第4页
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版质量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体系文件(A) 签发人: (第6版) 控制状态: 发放编号: 持 有 人: 二七年九月颁布二七年十月生效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目录页码:第1页共5页版本:第6版 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篇首:批准页1修订页2正文:第一章 概述1 单位简介31.1 性质和法律地位31.2 主要职能31.3 机构与人员41.4 实验场所41.5 仪器设备41.6 监测分析能力41.7 获奖与荣誉称号41.8 质量体系51.9 业务联系51.10 通讯方式62 公正性声明 63 支持文件6第二章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1 质量方针72 质量目标73 承诺74 支持文件7第三章术语与缩略语1 术语与定义82 缩略语8第四章 管理要求1 组织91.11.4 目的、范围、职责、要点 91.5 科室职能 91.6 岗位职责 101.8 关键岗位代理人 171.9 政府指令性任务实施 181.10 支持文件182 质量体系 19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目录页码:第2页共5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2.12.3 目的、范围、职责192.4 质量体系建立 192.5 质量体系文件形成 192.6 质量体系运行 202.7 支持文件 203 文件控制 213.13.3 目的、范围、职责213.4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 213.5 质量体系文件批准发布 213.6 质量体系文件管理 213.7 质量体系文件宣贯 213.8 质量体系文件持有者的责任 213.9 质量体系文件修订223.10 质量体系文件换版223.11 支持文件224 分包 234.14.5 目的、范围、职责、要点、支持文件235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245.1-5.5 目的、范围、职责、要点、支持文件6 合同管理256.16.5 目的、范围、职责、要点、支持文件257 申诉和投诉267.17.5 目的、范围、职责、要点、支持文件268 纠正和预防措施278.18.3 目的、范围、职责278.4 预防措施278.5 纠正措施278.6 支持文件279 记录289.19.3 目的、范围、职责289.4 记录分类289.5 记录要求289.6 支持文件28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目录页码:第3页共5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0 内部审核2910.110.3 目的、范围、职责2910.4 内部审核计划和实施2910.5 内部审核不符合工作纠正2910.6 内部审核记录与报告2910.7 支持文件3011 管理评审3111.111.3 目的、范围、职责3111.4 管理评审内容和计划3111.5 管理评审形式3117.6 管理评审实施与记录3111.7 支持文件32第五章 技术要求1 人员 331.11.3 目的、范围、职责331.4 人员培训331.5 人员考核与持证上岗331.6 关键岗位人员任职资格341.7 人员技术档案341.8 支持文件342 设施和环境352.12.3 目的、范围、职责352.4 设施配置及环境条件352.5 环境条件监控352.6 安全管理352.7 环境保护362.8 支持文件363 监测分析方法373.13.3 目的、范围、职责373.4 监测分析方法选择373.5 开展新项目建立新方法373.6 方法的偏离控制373.7 标准有效版本38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目录页码:第4页共5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3.8 支持文件384 仪器设备394.1-4.3 目的、范围、职责394.4 仪器设备配置394.5 仪器设备使用 394.6 仪器设备管理 404.7 支持文件405 标准物质415.1-5.5 目的、范围、职责、要点、支持文件416 量值溯源426.1-6.3 目的、范围、职责426.4 溯源要求426.5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426.6 有证标准物质使用426.7 支持文件427 样品采集437.1-7.3 目的、范围、职责437.4 任务及准备工作437.5 现场采样437.6 样品包装与运输437.7 支持文件448 样品管理 458.1-8.3 目的、范围、职责458.4 样品接收458.5 样品标识458.6 样品保存458.7 样品流转458.8 样品处置458.9 支持文件459 样品分析469.1-9.3 目的、范围、职责 469.4 样品前处理469.5 样品分析46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目录页码:第5页 共5页版本:第6版 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9.6 数据处理469.7 支持文件4610 质量管理4710.110.3 目的、范围、职责4710.4 质量保证计划 4710.5 质量控制措施 47 10.6 全程序质量控制 4810.7 质控结果记录 4810.8 支持文件 4811 监测分析结果与报告4911.111.3 目的、范围、职责4911.4 报告要点4911.5 报告信息4911.6 报告编写、审核与签发4911.7 报告发放与修改4911.8 支持文件49附件:1-1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501-2 组织代码证书511-3 本站编制证明文件522-1 组织机构图572-2质量体系框图582-3 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592-4 市环保局关于行政不干预监测结果文件603 站长任命文件及本站主要岗位人员任命文件和授权书614 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及本站监测分析能力一览表705 仪器设备与检定周期一览表726 本站标准物质一览表827 工作人员与监测分析人员持证一览表868 实验室平面示意图949 程序文件目录9510 作业指导书目录96- 78 -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批准页页码:第1页共1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批准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第390号令)、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令)、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等有关规定及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对本监测站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和优质服务,我们编制了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第6版)。该手册阐明了本站的质量方针,描述了本站的质量体系文件,规范了本站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活动,它是指导本站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和管理科室人员的重要依据。该手册在充分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现已批准,于2007年9月颁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生效,望本站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理解,坚决贯彻执行,确保质量体系健康有效地运行,以实现本站的质量目标。站 长:2007年9月30 日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修订页页码:第1页共1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序号对应的章节条款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一章概 述页码:第1页共4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 单位简介1.1 性质和法律地位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是依法设置的独立法人,属全民所有制性质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始建于1978年10月,当时名称为“河南省新乡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新乡市编制委员会于1980年8月将1977年成立的新乡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名为“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新编字198026号)。1984年8月,新乡市编制委员会在关于市环境保护办公室内设机构和设置事业单位的批复(新编字198479文)中,将环境监测站定为60人编制的事业单位。2006年6月4日,新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新乡市环保系统事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形式等问题的批复(新编200638号)对本站重新核定编制为79人,均纳入财政全额预算。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行政上隶属于新乡市环保局领导,技术和业务上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中二级环境监测站,也是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站之一,具有合法职能和独立编制,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2 主要职能(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对全市各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等)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完成省局“一号文”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并定期呈报环境质量报告书。 (2)完成河南省政府对新乡市政府签订的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所涉及的各项环境监测任务。(3)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及时呈报污染动态报告,建立污染源档案。(4)在排污收费监测、“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限期治理设施验收监测、信访监测等环境执法管理行为中发挥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并承担有关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的现状监测工作。(5)承担本市跨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工作,组织协调全市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6)负责全市环境监测网络成员单位的业务组织和协调,收集、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并加强对县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7)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科学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完成有关科研课题,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8)为社会提供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其他委托性监测评价分析。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一章概 述页码:第2页共4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3 机构与人员根据监测、科研和业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06年8月份对原有科室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中心实验室一分为三,并新增绿色食品监测室。调整后的科室共有12个,包括办公室、财务室、综合技术室、中心实验一室、中心实验二室、中心实验三室、自动监测室、业务质保室、环境监测一室、环境监测二室、绿色食品监测室、物理实验室。本站核定编制79人,截至2007年9月共有在职职工77人(11月份有1人退休),其中技术人员6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5.7%,构成了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队伍。根据工作需要,本站另有聘用人员10人,供职于水质自动站、司机等岗位。本站在职技术人员中,8人拥有高工职称,工程师有33人,另2人为馆员职称,合计本站35人拥有中级职称,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占总人数的53.2%。本站所有从事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的人员均通过了省中心站组织的专业理论、基本操作和样品考核,持有省中心站、省环保局颁发的上岗证,持证上岗率做到了100%。1.4 实验场所本站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236号,实验楼于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125 m2,其中办公用房总面积800 m2,实验室面积553m2。本站现有实验室均为恒温实验室,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室、天平室、比色室、大型仪器室、生化实验室等五类,均具有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条件。1.5 仪器设备本站拥有WFX-1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C-14B气相色谱仪、S-200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安捷伦7890/5795i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共210余套,仪器固定资产总值超过720万元。1.6 监测分析能力本站于1991年首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1996年、2001年、2006年先后3次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的复查换证。目前本站申请并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七大类共176项,其中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82项,环境空气和废气53项,土壤、底质、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煤质15项,生物4项,噪声、振动10项,室内空气12项。1.7 获奖与荣誉称号本站是2001年度的省级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新乡市五一劳动先进单位”;2003年度在新乡市“五城”创建活动中,被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一章概 述页码:第3页共4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市政府评为“五城”创建先进单位;2004年9月份,本站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18个省辖市站参加的技术比武大赛上连获殊荣:理论组二等奖、操作组三等奖,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二,并受到了省局王国平局长和其他兄弟市站的一致好评;2005年9月份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南省计量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6月,还被省环保局、省人事厅联合评选为“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站长郑燕平同时被评为“先进个人”。2006年5月,本站周广平、孙志禄、俞宁、周速等6人被市政府授予“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郑燕平2005年、2006年度连续两次被市妇联评为“新乡市三八红旗手”,2007年度被省妇联命名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本站曾是“国家优质实验室”,全国环保系统“九五”期间先进集体。自1997年以来,本站已连续三届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河南省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对全省范围内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本站近年来,连续多次被市环保局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1.8 质量体系本站质量体系首建于1991年,质量管理手册第14版,分别完成于1991、1996、2001、2003年,2006年迎接计量认证复审换证时又颁布了第5版,它是说明本站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用以规范本站与质量有关的全部环境监测活动,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是本站全体人员的工作依据和准则。按照2006年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2007年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河南省(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工作规范,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于2007年8月开始编写新的质量体系文件,到2007年9月完成文件的编写,形成了质量手册(第6版)、程序文件(第6版)、作业指导书(第6版)、质量与技术记录表格(第6版)这一整套质量体系文件。本站现行计量认证证书(2006)量认(豫)字(U0072)号是2006年6月颁发的,有效期自2006年6月16日至2009年6月15日止。1.9 业务联系本站为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二级监测站,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与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可及时得到省站的技术指导与帮助。同时,本站与所辖县级监测站也有着不可分割的业务联系,负责加强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网的建立和管理,推动县级监测站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提高。通过监测网络,本站及时把省、市环保局和省中心站下达的监测任务贯彻到三级站,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一章概 述页码:第4页共4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并接受省中心站的委托对三级监测站进行上岗考核和业务技术指导。1.10 通讯地址名称: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236号 邮编:453003电话:03733054573、3044279 传真:03733030078 开户银行:商行万通支行 帐号:70801020120000122 公正性声明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作为独立法人单位,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在工作中坚持行为公正、监测科学、方法规范、数据准确的质量方针,为保证本站提供的监测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特声明如下:(1)本站依法设立,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和进行检测所必要的仪器设备,可承担与环境监测工作相应的法律责任。(2)在监测分析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3)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防止和治理商业贿赂的精神,在监测分析工作中保守国家和客户的秘密,监测分析人员不参与和监测分析结果存在利益关系的活动,不参与任何有损于监测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4)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合同规定,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日常工作中保证不受任何来自不正当的行政、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干预,保证监测分析工作的独立性和监测分析数据的公正性。(5)本站有完善的质量体系,能覆盖环境监测业务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在人力和物质资源方面可满足监测分析工作的需要,可确保监测分析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3 支持文件3.1 附件1:独立法人单位有关证书3.2 附件2:市环保局关于不得行政干预监测结果的通知3.3 附件4-1:计量认证合格证书3.4 应急监测管理程序 XXSEM-QP-30-20073.5 监测数据和技术报告审核程序XXSEM-QP-31-2007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二章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页码:第1页共1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 质量方针本站的质量方针是行为公正、监测科学、方法规范、数据准确。2 质量目标贯彻质量方针,正常运行质量体系,拓宽监测领域,提高分析技术,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正准确的数据,为委托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质量目标为:(1)监测分析数据差错率3%;(2)监测分析报告及时率99%;(3)在用仪器设备完好率100%;(4)监测项目人员持证率100%;(5)客户投诉及时回复率100%。3 公开承诺3.1 严格执行监测分析合同,按时提交监测分析报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3.2 具有与监测活动相适应的实验场所(环境条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配备能满足监测分析项目的仪器设备和其它设施(按要求进行量值溯源)。3.3 配有与监测分析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经业务培训持证上岗。3.4 使用国家和行业标准监测分析方法。3.5 保证监测分析人员不与监测分析活动存在利益关系,不参与和监测分析活动有关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和供应等活动。3.6 保证监测分析人员不受来自行政的压力或金钱贿赂,确保监测结果的公正性。3.7 保证监测分析人员不泄漏在监测活动中涉及的国家和客户秘密。3.8 由熟悉监测分析方法、程序、结果评价的人员对监测分析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按规定对监测分析数据及报告进行三级审核,保证监测分析数据及报告的质量。3.9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监测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质量保证计划,保证监测任务的按规定时间和质量完成。3.10 按我省监测分析收费标准合理收取监测费用。4 支持文件4.1 档案管理程序 XXSEM-QP-29-20074.2 监测数据和技术报告审核程序 XXSEM-QP-31-20074.3 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XXSEM-QP-05-20074.4 人员培训管理程序XXSEM-QP-12-20074.5 质量管理程序XXSEM-QP-24-2007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三章术语与缩略语页码:第1页共1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 术语本站质量体系文件严格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令)、监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与本站质量体系文件相关的其它术语定义如下:1.1 环境监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定环境污染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1.2 环境监测的类型包括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的监测,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一般包括污染源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叫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是监测站第二位的工作,一般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研究性监测(又叫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的监测,一般可分为调查监测、定标监测、评价监测、预防监测。1.3 标准分析方法又称分析方法标准,是技术标准中的一种,是一项文件,它通常是由某个权威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对某项分析所做的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和各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它满足按照规定的程序编制、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方法的成熟应得到公认、由权利机构审批和发布。2 缩略语2.1 本站: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2 相关科室、监测科室: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组织机构之一。2.3 监测、监测分析、实验室分析:检测。2.4 XXSEM: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体系文件2.5 QM:质量手册2.6 QP:程序文件2.7 QG:作业指导书2.8 QF:质量记录表格2.9 TF:技术记录表格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四章管理要求1 组 织页码:第1页共10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1 目的明确本站法律地位和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阐明各科室的职能、权限和相互关系、主要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保证监测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1.2 范围适用于本站的机构设置、职能和资源分配、关键岗位人员的任命及授权。1.3 职责1.3.1 站长负责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和资源分配,关键岗位人员的任命及授权,指定关键岗位的代理人。1.3.2 副站长负责分管科室的管理和站长交办的其他工作。1.3.3 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1.4 要点1.4.1 组织机构:独立事业法人,站长任命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资源负责人。(详见附件1)1.4.2 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7.2%,直接从事监测分析的人员均通过了省级上岗考核。(详见附件7)1.4.3 质量体系岗位职能分配(详见附件2)1.4.4 任命书和授权书:站领导及质量管理有关人员的任命书、授权签字人识别文件详见附件3、附件4。1.5 科室职能1.5.1 业务质保室(1)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协调与管理,包括指令性任务、委托监测、科研监测等专项工作,负责对外签订监测分析合同,向各科室下达监测分析任务。(2)组织宣贯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组织制定本站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计划和业务学习。(3)进行“三同时”验收、限期治理验收等验收方案编写、现场堪察、监测期间的企业生产工况监督、监测分析数据审核和使用、报告编写。(4)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监测分析任务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测分析的全程序质量控制,监督检查监测数据与报告的质量。(5)督查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情况以及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6)组织本站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监测系统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四章管理要求1 组 织页码:第2页共10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7)制定标准物质的购置计划,标准物质的验收、登记、发放和日常管理。(8)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转版与修订、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质量体系日常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1.5.2 综合技术室 (1)汇总、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编写各类环境质量报告书和污染源监测报告。(2)负责收集、整理、审查、汇总和编印全市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建立、管理全市环境监测数据库,为环境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和分析报告。(3)协调组织县级监测站开展县界断面监测、数据上报等工作,本市范围内的环境监测布点和断面的优化及管理。(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涉及到的数据整理和上报工作,并督促县级市做好“城考”数据的上报工作。(5)本站局域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对全市县级站进行监测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工作。(6)本站各类监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并负责专业图书、有关技术期刊的保管和整理及借阅等工作。1.5.3 中心实验室(1)承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污染调查监测、环境评价现状监测等各类监测的室内分析工作。(2)开展监测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及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标准的研究与建立。(3)参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的室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工作。(4)本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协助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工作。(5)负责质保、质控措施在本室的实施,做好本室质量保证工作。(6)开展社会委托性监测及技术咨询工作。1.5.4 自动监测室(1)负责空气质量日报和水环境监测周报的编制和上报。(2)承担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和水环境自动监测子站的运行和日常维护,按期进行巡检、校准和期间检查工作。(3)负责与皇甫、下马营、东碑村断面有关的同步监测及采样工作。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四章管理要求1 组 织页码:第3页共10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4)及时向领导提交有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的监测专报、急报。(5)开展环境空气与水质自动监测的质量检查,保证自动监测数据的质量。(6)进行降水监测的取样、送样等工作。1.5.5 环境监测室(1)承担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建设项目及限期治理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及其它指令性监测等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工作。(2)参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以及其他对外服务性监测的室外采样工作,并做好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3)开展监测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负责本室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配合物理室做好仪器检定工作。(4)负责质保、质控措施在本室的实施,做好本室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工作。(5)开展对外测试及技术咨询工作,参与新乡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6)参与有关断面调查、优化、管理等科研工作。1.5.6 物理室(1)负责本站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档案。(2)汇总并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参与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3)负责本站仪器设备及有关电器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并制定仪器设备与计量器具的检定计划、具体实施。(4)协同财务室做好本站监测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工作。(5)开展对外测试及技术咨询,指导县级站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6)参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的室外采样工作。1.5.7 财务室(1)负责本站的监测收费、工资发放、财务报销等日常会计工作及有关财务报表、税务登记的整理归档。(2)做好本站的财务预算、经费支出统计,能够及时提供有关本站财务收支方面的统计数据,为站长当好参谋。 (3)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计划的申报工作,负责监测委托书、标书、合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四章管理要求1 组 织页码:第4页共10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同(协议)及监测经费的审核。(4)负责本站仪器设备、标准、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办公用品、实验和办公耗材的购置资金保障,并做好有关专项经费的落实工作。(5)认真做好外派人员技术培训的登记管理工作,并做好本站国有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1.5.8 绿色食品室(1)具体负责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对外业务联络工作,并协调组织进行现场监测。(2)及时进行有关样品的交接工作,并协调完成有关环境质量评价及监测报告的编制和打印、上报等工作。(3)日常协助办公室做好有关文件的拟制、工资调整和报批等具体工作。(4)做好有关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方面的监测资料和各种原始单据的整理、汇总,并在年底前转交资料室存档。(5)除按要求参加有关专项技术培训之外,还要做好有关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提高,并注重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1.5.9 办公室(1)综合协调与管理,承担劳动人事、文秘、行政后勤等工作,负责本站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和印鉴的使用与保管。(2)做好全站签到表、考勤表的收缴和工作纪律、卫生检查工作,并负责本站干部考核、技术职称评聘等工作。(3)负责文明办、综治办以及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对外联络和有关事务的处理工作,组织落实上级下达的有关指示精神及政策规定。(4)作为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本站水、电、采暖、通风等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负责本站卫生、绿化和门前三包等环境工作和打字、复印等工作。(5)负责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剧毒试剂的计划、采购、保管、发放等管理,兼顾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并协助做好监测仪器的购置、维护工作。(6)负责全站汽车的管理、调动及有关维修的审核把关工作,并教育驾驶员确保行车安全。1.5.10 技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路线和解决重大环境监测技术问题,评审本站环境监测科研课题的申报和技术成果以及监测技术的改进、仪器设备自检规程的审批等。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四章管理要求1 组 织页码:第5页共10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1.6 岗位职责1.6.1 站长(1)主持全站工作,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监测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组织实施本站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3)制定本站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批准质量体系的建立、体系文件的制定。主持管理评审,以保证质量体系持续适用和有效性。(4)批准本站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5)任命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科室主任和副主任、关键岗位人员及代理人员、内审员和质量管理员。(6)本站重要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和经费支出的审批。(7)对科室主任进行业务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合理利用管理人材。1.6.2 副站长(1)协助站长进行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2)参与本站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和重要技术工作决策。(3)管理和协调分管科室的工作。(4)分管业务工作的合同和经费预算的审核、上报。(5)协助站长对分管科室主任进行业务考评。(6)对分管的工作及时向站长请示汇报。1.6.3 技术负责人(1)负责业务技术工作,承担技术责任,负责本站学术交流。(2)主持技术委员会工作,审批监测工作和科研年度计划,组织解决监测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3)审核本站编制的仪器设备自检规程,开展新监测分析项目和方法改进技术。(4)审核有关技术装备、设施的增置、人员配备计划。(5)组织开展本站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审批内审中发现不符合工作的确认、相关科室制定的纠正措施和内部审核报告。1.6.4 质量负责人(1)负责国家环境监测方面的标准、规范、监测方法和计量法规的贯彻实施。(2)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组织编写和修订质量体系文件,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并保持其现行有效。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编号:XXSEM-QM-2007第四章管理要求1 组 织页码:第6页共10页版本:第6版第0次修订颁布:2007年9月(3)审批质量保证工作计划、人员业务技术培训计划、持证上岗考核计划,监测任务质量控制措施等。(4)参与本站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发现不符合工作的确认、相关科室制定的纠正措施和内部审核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5)审核质量控制统计数据和评价结果,组织解决和处理客户提出的质量申诉和工作中发生的质量事故。1.6.5 授权签字人(1)审核监测分析数据与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使用标准、计量单位和监测结论的正确性。(2)审核监测分析任务的质量控制措施的结果汇总及评价结论。(3)签署授权签字范围内的监测分析数据与有关监测报告。1.6.6 总(副总)工程师(1)参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方向、技术路线、技术规范规定的制定。(2)参与审核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报告。(3)提出申报监测科研课题,并组织完成。(4)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现场监测。1.6.7 科室主任(1)在站长和副站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工作,完成站长和副站长下达的工作任务,对本科室的工作及时向站长和副站长请示汇报。(2)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制定本科室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本科室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对在内部审核中本科室出现的不合格工作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