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购买原稿文件请充值后自助下载。
以下预览截图到的都有源文件,图纸是CAD,文档是WORD,下载后即可获得。
预览截图请勿抄袭,原稿文件完整清晰,无水印,可编辑。
有疑问可以咨询QQ:414951605或1304139763
This paper first principle of the car brake and brake on a wide range of analysis,a detailed exposi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various types of brak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orking principle. Accordance with Minibus models and structure chosen for the program me. Under series models on the market with most of the cars leading trailing, and leading trailing simple structure, performance, middl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so I chose to receive from the Sliding Disc brake. This paper is a simple structure recipients from the Disc brake, the brake system of this power,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such as brake factor calculation. brake on the main parts such as brake pan, brake caliper, bracket, friction linings, piston for structural design and design, design and comparison A more precise brake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is formula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disc brakes, power system, pow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system, brake factor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
1.1研究意义 - 1 -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 1 -
1.3 制动系的功能和要求 - 2 -
1.4课题任务 - 3 -
1.5整车参数 - 3 -
第二章 制动器方案选择 - 4 -
2.1制动器的主要类型 - 4 -
2.2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 4 -
2.2.1鼓式制动器 - 4 -
2.2.2盘式制动器 - 5 -
2.3 盘式制动器方案比较 - 6 -
2.3.1 固定钳式盘式制动器 - 6 -
2.3.2 浮动钳式盘式制动器 - 7 -
2.3.3 全盘式制动器 - 8 -
第三章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 10 -
3.1制动盘直径D - 10 -
3.2制动盘厚度h - 10 -
3.3制动块 - 10 -
第四章盘式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 14 -
4.1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 - 14 -
4.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 18 -
4.3同步附着系数计算 - 19 -
4.4 制动力、制动强度、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计算 - 22 -
4.4.1满载时的情况 - 22 -
4.4.2 空载的情况 - 24 -
4.5制动最大力矩 - 25 -
4.6 制动器因数及制动距离的计算 - 27 -
4.6.1制动器因数的计算 - 27 -
4.6.2制动器距离的计算 - 28 -
4.7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 28 -
4.7.1利用附着系数 - 28 -
4.7.2制动效率E、E - 29 -
4.8制动器制动性能核算 - 30 -
4.9 校核计算 - 30 -
4.9.1 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 30 -
4.9.2 制动器的热容量和温升的核算 - 32 -
4.9.3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校核 - 33 -
第五章 总结 - 36 -
参 考 文 献 - 37 -
致谢 - 38 -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离不开汽车,日常生活中,汽车尤其是乘用车成为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拥有一辆轿车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标志。而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系统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车辆和人身安全。因此人们对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代社会,对制动系统的研究设计以提高其工作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主要以生产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真空助力器、液压制动总泵及液压制动分泵等制动器产品为主。我国ABS产品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液压ABS的研究难度较大,因为液压ABS主要针对轿车,而国内的大部分轿车是以合资为主,其技术主要由外方控制。重庆聚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液压制动ABS和气压制动ABS系列产品的企业,其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ABS已成为欧、美和日本的成熟产品,形成了完整的评估检测标准,并以ABS为基础,延伸出许多更优越的电子制动系统,如:ASR、EBD、BAS、ESP、EBA、TCS、VDC及ACC等等。目前主要集中在ESP及电子制动领域的研究方面,如凯西一海斯(K—H)公司在1辆实验车上安装了1种电一液(EH)制动系统,该系统彻底改变了制动器的操作机理。通过采用4个比例阀和电力电子控制装置,K—H公司的EBM就能考虑到基本制动、ABS、牵引力控制及巡航控制制动干预等情况,而不需另外增加任何一种附加装置。EBM系统潜在的优点是比标准制动器能更加有效地分配基本制动力,从而使制动距离缩短5%。一种完全无油液和完全电路制动BBW 的(Brake—By—Wire)的开发使传统的液压制动装置成为历史。德国BPW公司还开发了一种电子报警系统。它收集如轮胎气压、摩擦片磨损、制动温度等些参数,然后传送给驾驶员或运输公司,可监视制动摩擦片的磨损情况。一旦发现制动摩擦片需要送维修站处理时,它可立即告知,并以黄、红报警灯显示制动摩擦片损坏程度。对制动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汽车行业所特备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对制动安全性的不断重视,许多新兴的设计和电子技术被应用到制动系统当中去,如ABS防抱死系统、BSA制动辅助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等均是为了提高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计算机技术和CAD技术在制动系统的设计过程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其质量,加快了设计的周期。以前乘用车以“前盘后鼓”式制动器为主的现象现在已逐渐被“前盘后盘”式所代替。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不同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制动系统的设计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