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_第1页
逻辑学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_第2页
逻辑学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_第3页
逻辑学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_第4页
逻辑学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 【内容提要】 一、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主要讲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特点,以及它与客 观事物本身规律的关系等。学习这一部分,要把握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基本”二 字的含义,抓住逻辑基本规律与各种思维形式的具体规则紧密相连的特点,认识 它是客观事物相对确定性的反映。 二、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不矛盾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各条规律都有各 自不同的内容、公式、要求和作用,以及违反各种规律的逻辑错误。而保证思维 的确定性则是各条基本规律的共同要求。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 思想自身都要保持始终同一,它从正面表述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则 从反面来表述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律要求: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必 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逻辑基本规律所保证的思维确定性是相对的。 它们都只适用于同一思维过程 中的同一对象、同一条件(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或方面。常称之为“三同一”)。 否则,基本规律就失去作用了。 三、关于充足理由律的有无,尚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而不像其他三条基本 规律那样已成定论。为适应某些方面的社会需求(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书将 作一般性介绍。其要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总是有充足理 由的。所谓充足理由,即理由必须真实,并且必须能推出论题。违反它,就会犯 虚假理由和推不出论题的逻辑错误。 充足理由律的作用是保证人们的思想具有论 证性。 【重点】 一、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和作用 逻辑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人们的思维活 动只有遵守这些规律,才能正常进行。否则,思维就是混乱的,就不能正确地反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映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A”代表任一思想。 “A 是 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 如概念或命题要前后保持一致,是确定的、同一的。 同一律要求,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某一思想是真的,就是真的; 是假的,就是假的。对一个对象,是肯定就是肯定,是否定就是否定。 在运用概念时, 同一律要求, 一个概念要在确定意义上使用。 在运用命题时, 同一律要求,一个命题如断定某一事物的某种情况,那么断定的就是某事物的该 情况,即必须在一个确定的意义上使用。例如,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命题, 它所断定的“中国人”是个集合概念, “有骨气”是这一事物的情况。它应是确 定的,不能将其转换成其他的概念与命题。 同一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同一性,从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二)不矛盾律(矛盾律) 不矛盾律又称矛盾律,它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 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假。 “A 不是非 A”表示,任一思想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即对于同一对象 不能既肯定又否定,不能同时断定“A”与“非 A”都真。 在运用概念时,不矛盾律要求,一个概念不能既反映某一事物,又不反映某 一事物,即不能用相互否定的概念反映同一事物。例如,不能用“红”反映某一 朵花的颜色,同时又用“非红”反映这朵花的颜色。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在运用命题时,不矛盾律要求,一个命题不能既断定某一事物的某种情况, 同时又不断定该事物的该种情况, 即不能用互相否定的命题同时断定某一事物的 情况。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曾在美洲“赚了点 钱” 、 “发了财” , 要回老家哈佛尔跟哥嫂们 “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 后来却破落了。 回老家时“衣衫褴褛” 、 “又老又脏” 、 “满脸皱纹” 。哥哥嫂子对他的态度,前后 判若两人。下面是他们对于勒发迹与破落时所作的一系列前后迥异的命题: 于勒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 于勒是“全家人的恐怖” 。 “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 ; “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 。 “他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 “好心的人” ; “这是个流氓” , “这是个贼” , “坏蛋、无赖” 对同一个于勒,其哥嫂前后却对其作出了迥然不同、完全相反的,甚至是相 互反对、相互矛盾的命题。这些都违反了不矛盾律,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 错误。 不矛盾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连贯性、无矛盾性。由于它断定两个不同真的 思想,即两个矛盾命题或反对命题不能同真,故可由真推假。它是间接反驳的逻 辑依据。 (三)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假,其中必 有一真。 “A 或者非 A”表示,某一思想或真或假,二者必居其一。不能既不对同一 对象肯定,又不否定,不能同时断定“A”与“非 A”都假。排中律要求,两个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假。 在运用概念时, 排中律要求, 某一概念或反映某一事物, 或不反映某一事物, 即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例如,当回答“考试是不是及格”这一问 题时,只能回答“及格”或“不及格” ,不能都否定。 在运用命题时,排中律要求,或者肯定某种事物情况,或者不肯定某种事物 情况,即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例如, “不要搞绝 对化嘛!既不能说李红要求进步,也不能说人家不要求进步。 ”这段话包含一对矛 盾命题:即“李红要求进步”和“不要求进步” 。同时都予以否定,就违反了排 中律。 排中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明确性和鲜明性。 排中律断定了两个不能同假的 思想,即矛盾命题和下反对命题,不能同假,但可由假推真。它是间接论证的逻 辑基础。 二、违反基本规律常犯的逻辑错误及表现形式 (一)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及表现形式 第一,运用概念时,随意变换某一概念的含义或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 用,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其表现形式如下: (1)同音异词(即词的读音相同,而表达的概念不同),造成概念混淆。例如: 把“送钟”与“送终”相混淆。 (2)同词异义(即同一词语表达不同概念),造成概念混淆。例如: 鲁迅的作品是不能一天读完的, 祝福是鲁迅的作品, 所以, 祝福是不能一天读完的。 这里, “鲁迅的作品”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混淆了概念。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3)使用词语形式部分相同的概念,造成概念混淆。例如:把“流氓习气” 与“流氓行为” , “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 , “违反纪律”与“犯罪” , “能人” 与“完人”等混同为同一概念。 第二,运用命题时,不能保持确定的内容,而用另外的命题代替,犯了“转 移论题”的逻辑错误。其表现形式如下: (1)上下不连。就是上下文不连贯,前一句说东,后一句说西,后边不是照 前边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变换了话题,违反了同一律。例如: 我们的班主任业务水平很高。同学问他问题,那真是百问不烦。 这里,把业务水平偷换成了工作态度,转移了论题。 (2)首尾不一。就是先提出某一论题,但论证后,结论又用另一内容不同的 命题代替了。例如: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 要把文章写好,只靠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几次作业是不行的。所以, 必须主动地学习。 这段议论,先提出论题“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但结论却是“必须主动地学 习” ,这便是转换了论题。 (3)答非所问。答话不按提的问题回答,而是故意改变话题,造成论题转移。 这也是转移论题常见的一种形式。例如: 刘三姐:再向秀才问一问,为何富少穷人多? 陶秀才:穷人多者是不少, 李秀才:富人少者是不多, 罗秀才:多者非少少非多。 在歌剧刘三姐这段对话中,三个秀才避而不答刘三姐提出的问题,而是反复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讲“多者非少少非多” ,就是故意转换论题。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及表现形式 第一,概念之间自相矛盾。就是说,如果语句中用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 念反映同一事物,就会出现自相矛盾。例如: 圆月当空的重阳之夜。 这里“圆月当空”应是在阴历十五,可是“重阳”是在阴历九月初九,月亮是不 圆的。此例的语句就造成了“圆月”与“不圆月”的矛盾,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 错误。 第二,命题之间自相矛盾。在同一议论中,如果同时断定两个互相反对或互 相矛盾的命题为真,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对一只 小狗,一会儿说“完全是个下贱坯子” ,一会儿又说“是个名贵的狗” 、 “娇贵的 狗” 。同时还对赫留希金一会儿说“你那指头一定是给钉子弄破的” ,一会儿又说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这就是犯了自相 矛盾的逻辑错误。 第三,语句中隐含着互相矛盾的概念或命题。例如: 红娘子包围了杞县城,县官求救李信,说“虽杞县万无一失,但不能不救一 城百姓!” 这里,县官所自称的城池“万无一失”与又担心的就要失守,是自相矛盾的。 (三)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及表现形式 如果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或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就违反了 排中律,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错误。例如: 甲:我看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不好的。 乙:我不这么看。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甲:那么,你认为是好的了? 乙:我也不这么看。 甲的两句话中包含着一对矛盾命题: “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不好的”和 “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好的” 。乙对甲的两句话都予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 有人认为违反排中律,常常表现为对问题不作确定的回答,我们认为这需要 具体分析。一个思想是真的还是假的,在真假相矛盾的思想中究竟哪个真、哪个 假,这不是普通逻辑思维规律所能回答的。如果由于对是非、真假认识不清,不 作回答,并不违反排中律。 三、 “同一思维过程”的含义 所谓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关系),对同一对象使用同 一概念,作出明确断定,推出唯一结论。 “同一时间”是指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下的一段时间。如事物发生了变化,就不再是同一时间了。比如说“王军是学 生?,过了一段时间,王军当了教师,又可以说“王军是教师” 。对于王军来说, 他在校学习这段时间无论长短,都应断定“王军是学生” ,这段时间就是同一时 间。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也可以作出不同的 命题。 “同一方面”是指事物的某一性质,或指与其他事物的某一关系。事物是 多种规定性的统一,因此,事物的性质也表现为多方面,事物间的关系也是复杂 的。例如: 小马想过河,问河水深浅。老牛说: “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螳水过河。 ” 松鼠跳到小马的跟前说: “水很深,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进河里淹死了呀!” 老孙头指着自己分到的小马说: “瞎马?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 的头号货色”当王老太太要换他的马时,老孙头在一旁嚷道: “样子不好看, 玻璃眼睛,乍一看上去,像瞎子似的。 ”(分马) 例对河水的深浅问题,老牛与松鼠的说法不一,但它们是就同一对象与其他事 物的不同关系作出的结论,各自并不违反思维规律。例老孙头先说自己的马是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玉石眼” ,又说是“玻璃眼睛” 。尽管场合变了,但马没发生质的变化,仍是同 一对象。老孙头作出自相矛盾的命题,违反了不矛盾律。 【难点】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区别 (二)三条基本规律适用的范围不同 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因而它主要是涉及一个思想或真或 假的问题,即只关系到一个思想自身。而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则不同,它们都涉及 两个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