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加教育培训学校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文言文的学习有以下几个部分1.文言文的实词是基础的基础,毫无疑问,熟练掌握。2.文言文现象。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主语、省略量词、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九项,我们一一强化并总结规律。3.文言文翻译,这个能力是在以上能力基础上完成的,考查最难点是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考点,一个实词一个语法现象。4.句读,也就是断句。学习技巧1.我们一直强调的偏旁的意义就是在此体现,掌握偏旁的意义,就能分析出其本意。2.多背成语,并对号入座。3.把诗歌中已经背过的词语和文言文的学习对应起来。4.上文提到的多背一下经典句型,形成语感。【注】在引号中的意思是要求大家在试卷中作答的内容,其他文字是推导过程或便于大家理解记忆,不必写到试卷上;而后面所举例证是大家印证义项的内容,用例子记词意,事半功倍。特别简单的词意我就不再给大家整理了,如“反通返,返回“这个级别的知识点,大家跟住学校老师复习的节奏足矣。【原文1】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患:心字底决定了是“担心”的意思,如患得患失。若:本意为并蒂而生的一种花,故引申表示“好像”如天涯若比邻,又引申为“比得上”“既+v”表示完成时态,译为“v之后”,主要在翻译句子中注意。乃:一“就”二“才”三“竟然”,还有一个表判断(是)。用口诀,死记硬背,考试时挨个试,哪个符合上下文语境,就译为哪个。或:甲骨文字义是一个拿着武器的士兵,引申表示不确定的人,译为“有人”“某人”,再由不确定的人引申为不确定的时间,译为“有时”或“某时”,如不可或缺。【原文2】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酷:本意是烈酒,引申为程度深,译为“很、十分、非常”如酷爱。止:甲骨文字形的本意通“趾”,引申为“停止”,如止步不前,再引申通假为“只”(这个义项易考)令:除了“令sb做某事”这个结构译为“让”之外,还有“美好的”之意,如令名美誉、令郎令嫒等。捉:曹操捉刀的典故可以证明捉在文言中是“拿着”的意思。且:现代汉语中的并且、尚且、况且、暂且等意义在文言中都有;此外“将近”义常考,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还有“一边”的意思,如且战且走。寻: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一只手,下面也是一只手,合在一起是一个长度单位,一寻,两臂张开,两手尖间的距离,如飞来峰上千寻塔。后由空间不长引申表示时间“不久”,这是常考考点。当:本意是天平,由此引申出形容词“平等”,如门当户对;动词“相当于”,如一夫当关;还引申为“面对”,如“披襟当风”;还有“承担”。异:意动用法,“以之为异”,译为“对感到奇怪(翻译句子的话最好译为不同凡响)”。常用意动用法的词需牢记喜怒哀乐奇怪异说(悦)悲苦,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女为悦己者容、心乐之伐竹取道、渔人甚异之等。【原文3】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厌:较少译为“厌恶”,常有“满足”之意,因其本身就是吃饱了的意思,只是简化时去掉了下面的“食”字。如贪得无厌海不厌深等。捐:借此字提醒大家解词时莫忘代回原文,看语法成分合不合适,看下文搭配合不合适,若宾语是人,捐译为“抛弃”,若宾语是物,则译为“丢弃”。有:常考常见通假字,通“又”相当于数学带分数的又。更:更是“再”;再是“二”,当然,更有“换”的意思。【原文4】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以妻其子叔玉。征薨,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卒:甲骨文本意是竹子尖儿,引申表示各种末端,如生命末端译为“死”;做事末端译为“完成”;时间末端译为“最终”,军队等级末端译为“士兵”。疾:本意是肋下中箭伤,引申为“疾病”,又由箭引申为“快”如手疾眼快春风得意马蹄疾;再引申为“强有力的”如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再由生病受伤都令人反感,引申表示“憎恨”,如疾恶如仇。书:本就是动词,译为“写”,做名词是“信”。没:通“殁”,译为“死”,借此字希望大家牢记“歹字旁”构成的汉字都和“死亡”有关,如歼殇(祭奠亡灵)殊(拼命,引申为“很、非常”)残(“杀害伤害”)亡:“(人)失踪vi、失去(物)vt”【原文5】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比:本意两个前后并立的人,引申表示离得“近”如天涯若比邻;引申为时间“接连”。还:走之旁决定了该字本意就是“绕着走,通“旋”。顾:页字旁的字都和头部有关,如顶额颅颧颊颔须颜(脸色)颌颈项等,顾的本意是“回头看”如顾盼生威【原文6】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欲何用?”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人稻!”令吏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贼:左是贝,指财物,右边字符是“手持武器”,会意为“伤害(人)”或“糟蹋(物)”,做名词则是“强盗”之意。鞭:借此词希望大家记住,释词时记着语法,名词活用动词决定了必须译为“鞭打”【原文7】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身:外在为身,内在为体。身译为“自己”pron;或译为“亲自”adv。本文的“身”与下文的“妻”对应,应译为“自己”。亲:辛为祭祀用的平头刀,左右两点为双手,本意为手“碰上”,引申为“接近”,如亲贤远佞。同时,共同祭祀者为亲,否则为戚。【原文8】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窃:动词偷引申为副词“偷偷地”,再引申为说话者的自谦之词,译为“私下里”,如窃以为不可。辄:连词“就”强调衔接紧密,副词“经常总是”,强调频度,本文强调勤奋,故应译为“总是”。曷:兼词,一个字等于“何不”。听:左为口,发号施令,右为斤(斧子),意为权力,合并在一起表示“处理管理”,如垂帘听政;而“闻”则从“耳”字符可知是“听”的意思。因:不常见但是重点的词意有“根据”,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等;还有“借助”之意,如不因人热因人成事。【原文9】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课:借此词希望大家记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合成词,多是由文言单音节合并而成,且词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如“对答”。教课也是如此,“教”的是道德,“课”的是武力,译为“训诫操练”。“n+有者”翻译为“有的n”本文译为“有取百姓一缕麻的士卒”。问:如前所讲,慰=问=劳=吊,都有“慰问安抚”的意思。孤:幼年丧父曰“孤”,老而丧子曰“独”【原文10】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恒:严格说来,译为“经常”,但教材里给出的是“总是”,故在课外文言文考查中,大家不妨译为“经常总是”。冀:“希望”,现代汉语中有“希冀”一词就是同义连用。进:考点有二,一是“觐”的通假,用于大臣见君王,译为“进见”即可。二是常考的意思为“献给”,如口语常说的进贡。并:这是个难点,译为“完全,一点也”是adv。【原文11】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谓:最常考的是“对说”,及物动词,还有一个常考的义项为“认为”,如教材中“予谓菊”那一段。逆:构字法不难看出,本意和行走有关,译为“迎接”(后来由迎接是面对面,方向相反,才有今天“相反”之意),由此可见逆旅是迎接过往客旅的意思,译为“旅店客栈”。良:下面的艮是一碗饭,上面一点表示冒尖儿,本意为“多”,引申为“好”,(体现古人以大为美,以多为良的朴素思想),再由“多”引申为副词“很、十分、非常”,如沉吟良久用心良苦等。【原文12】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而止,皆曰:“上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这句话讲语法。强,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强弓”,类似现象有“披坚执锐”;“之”用在小句子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使这个句子成为“说”的宾语从句;说通“悦”,意动用法,“对感到喜悦”整句话译为“对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感到喜悦”。孰:疑问代词,“谁”(who)“什么”(what)如【原文13】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适:字面意思,“去”,这里依据语境,译为“出嫁”。去:常考义为“离开”,还有一个常考义为“距离”。就:左京意为极高之地,右尤意为担担之人,合在一起表示“登高”,引申为“升官”等义,如就职就任高就等;再由“登高”引申为“成功、完成”如东成西就一挥而就,还有“接近”的意思常考。【原文14】贾似道为相,临安失火,贾时方在葛岭,相距二十里,报者络绎,贾殊不顾,曰:“至太庙则报。”俄而报者曰:“火且至太庙。”贾从小肩舆,四力士以椎剑护,里许即易人,倏忽即至,下令肃然,不过曰:“焚太庙者斩殿帅。”于是帅率勇士一时救熄。贾虽权奸,而威令必行,其才亦自有快人处。方:一“刚”、二“才”、三“正”,挨个试。殊:如前所讲,拼命,引申为“很、非常”,本文译为“完全”贾从小肩舆:本句讲语法,使动,“让小轿子跟着”。易:甲骨文字形是“蜥蜴”的象形字,由“蜥蜴”多变引申为“改变”vt。如易容贸易易经(研究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书)。快人:使动用法,“使人痛快”。【原文15】 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奇其清苦:清苦不侧重于苦,而侧重于清,可译为“安贫乐道”,整个句子是意动用法,译为“对鲍宣安贫乐道感到奇怪”。生富骄:富骄不可能是生的宾语,故分析出是地点状语后置,译为“生于富贵之家”。唯命是从:语法,由“唯是”句型导致的宾语前置于动词前,译为“只听从你的命令”,类似的结构还有唯利是图。称:这个词提醒翻译的精准度,译为“称许”(长时间的欣赏)胜于“称赞”(瞬间的动作)【原文16】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妇人而丈夫饰者:一个“者”字决定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必须译为“穿男人衣服的女人”,如果没有“者”字,可以译为动名词,“女人穿男人衣服”。相:记住除了我们现在常用的“互相”,文言文中还常表示单方向的,如“儿童相见不相识”不是儿童间互相不认识,而是儿童不认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人。内:宫。如大内密探西宫南内多秋草。逾:超过。莫之服:否定句,代词做宾语,宾语放在动词前,正常语序为“莫服之”。【原文17】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夫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譬之若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使导,吾闻而药之也。”损:“减少”。如损兵折将,又如谦受益满招损,损为“减少”,益为“增加”譬之若:“把这比喻作”,固定搭配。川:“大河”为川,四川省就因境内有四条大河得名。药之:药是名词,显然不能接宾语,故此,是初中能接触到的最难的语法,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把宾语当作该名词”,本文即译为“把他们的怨言当作治国良药”。【原文18】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少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致:文言中为数不多的自相矛盾的词,既可以表示“得到”,如本文;又可以表示“给出”,如信笺结尾说“此致”译为这封信给你。假:读如价,四声,译为“借”,如狐假虎威。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故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弗怠之”,译为“不敢慢待这些书”。少:文言文中出现此字,一是表示小,如少女译为“小女儿”;再有就是通“稍”,译为“一点儿一些”,而“稍”字在文言中出现,由“禾字旁”决定了它的意思是禾苗成熟的过程,译为“渐渐”,而不是我们今天说的“稍微”。【原文19】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臣:甲骨文中是象形字,是立着的眼睛,指被按倒在地的战俘,引申为“奴隶”,后由于官员说话往往自谦,遂指官员。注意的是,先秦文章中,任何人都可自谦为臣,即译为“我”。同理,“妾”可译为“奴婢”。让:考点词意有两个,一是“责备”,如大礼不辞小让,而是“推辞拒绝”,如当仁不让。【原文20】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犹:考点词意有二,一是“像一样”,如过犹不及;二是“仍然”,如风韵犹存。觉:文言文中,主要是不及物动词“醒来”,如春眠不觉晓译为“春眠酣畅,天亮了也不肯醒来”,以此表示退隐田园生活的惬意恬淡,而不是“不觉得天亮”。都:上下文中不难看出,只有王敦知道王羲之在帐中,故不能译为“尽皆”,而要译为“完全彻底”。阴阳:除了表示位置,所谓山南水北谓之阳之外,都有引申义,阴由于没有见光,引申为“偷偷地、私下里”,而阳则引申为“表面上”adv或“假装”vt,此时按教材认为是通假字,故试卷中应写“阳通佯,假装”。用阳奉阴违可以记住这两个词意。【原文21】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叹息曰:“嗟呼!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违:走之旁决定了该词本意就是“离开”。如:字面解释女子到别处吃饭,即“出嫁”之意,引申表示“去”。郭:耳刀旁由“阜(梯子)”或“邑(小城)”演变,故其构成的字义有三种可能,要么表示“高”要么表示“地点”要么表示“阶状”,本文的郭表示地点,“外城”,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爱:文言文是“吝啬”之意。恶:放于句首,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怎么”。济:本意为“过河”如同舟共济,引申为“成功”,如本文;还可以引申为“帮助”,如赈济灾民。【原文22】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穷:贫表示“穷”,穷则表示到尽头,可依据上下文译为“到尽头,完”,本文译为“学完”即可,教材中欲穷其林,则可译为“走到尽头”。遏:“阻拦,拦住”,如怒不可遏。谢:道歉。【原文23】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于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遇:“对待”,重要考点,可用“知遇之恩”理解并记忆。从容:常见常考的古今异义词,译为“随意地、轻描淡写地”,不是今天常说的“镇定”。安:放于句首,也是反问句的标志。贤于李卫公:语法,比较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译作“比李卫公贤明”。类似结构还有“苛政猛于虎”要译作“苛刻的政治比猛虎还要凶残”【原文24】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操:“拿着”,可用操刀鬼曹正记忆。谒:“拜见拜访”。明人之欺王:本句讲语法。人欺王,完整的小句子,加了“之”,不再独立成句,而成了宾语从句,做“明”的宾语;“明”不是主语“王”所发出的,而是使动用法,使别人明白。整个句子译为:“王您杀了没有罪的我,正是使别人明白有人欺骗了您。”【原文25】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求:文言文中,多译为“寻找”,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服:一系列关于刑讯的实词一并讲解,“执”是“抓住”;“收”是“关起来”;“坐”是“犯了罪”;“服”是“通伏,认罪“;“问”是“判了刑”。见+释v:表示被动,译为“被释放”。【原文2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发:专指“打开”书信。苟:如果。如“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本、末|:原指“树根”“树梢”,后引申为“重要”、“次要”,如“本末倒置”。【原文27】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数:读如树时,形容词,译为“多的”,相当于many,后接名词,如墙角数枝梅;读如硕时,副词,译为“多次”,相当于many times,后接动词,如数见不鲜。故本文中的“数短”应译为“多次贬低”(其中短做动词用)。阙:通“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笑人阙齿曰狗窦大开”的句子。益:甲骨文字义是容器中的水淌出来,本是“溢”。后引申为形容词“多的”、动词“增加”、名词“益处好处”和副词“更”,如多多益善。贤太尉:形容词不能接宾语,故本句语法依然是意动,译为“认为太尉贤明”或“觉得太尉贤明”。【原文28】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每:译为“常常”。遽:常见考题,译为“立刻马上”。超越千古:谨以此句提醒学生,翻译要求很高。不能译为宋太宗的书法超越前代的古人,更不能认为是超越王羲之,因为学王羲之的书法只能说无限接近,而说超越则必须自创字体。故此本句只能译为“超前此前(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古人”。【原文29】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肖:本意为剁碎的肉,按古人思维,译为“好的”,如惟妙惟肖;用于年轻人身上可译为“长进”。如:文言中除了“去”的意思之外,常考的另一个意思为“按照”,例如“如愿以偿”。他:不译为“别的”,而要结合文章译为“再次”,相应的,后面的“过”当动词,“犯过错”。委:上面的“禾”表禾苗,下面是跪着的女人,本是“萎”的最早写法,后引申为“颓废”,如委靡不振委顿于地。也认为女人插秧,引申为“给”。【原文30】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馁、饥,馁是“饿”,主语是人,饥是“闹灾荒”主语是地点。斯:见到“斯”,不必多想,永远译为“这”,注意的是根据上下文译准,比如本文应译作“这个地步”。徐:双人旁的字都和路或行走有关,如循译为“沿着”。徐应译为“慢慢地”,如清风徐来。宜:两个考点,一是“应该”,教材中“诚宜开张圣听”;二是动词“适合”,如宜居城市气候宜人。【原文31】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生之:主语君肯定发不出生鸟的动作,故理解为使动用法,译为“使这些鸟生存下来”。恩过不相补:其中难点在“相”,不强调“互相”,而是强调“对鸟的恩情比不上对鸟造成的过失”。然:考点是动词,译为“认为正确”,如不以为然本译为“认为不对”。【原文32】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兴:文言中有“起床”的意思,如夙兴夜寐。语:读如玉,译为“告诉vt”。比:本意是“近”(空间),引申为“近来”(时间)。启:院门为门,房门为户,故户字头的字字义都与房屋或门有关,这里指“打开”。【原文33】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应:这篇文章很简单,就是“受”的意思,但要注意还有“全”的意思,如应有尽有一词,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一词中,一=应=俱=全。辍:译为“停”,如辍学或笔耕不辍。施:注意这个字的偏旁,不是“方”,而是方+右边的一撇一横,意为旗帜的飘带,由此偏旁构成的汉字都与旗帜有关,如旌旆旖旎旅(军队,以旗鼓为标志)旋(上为旗,下为脚,意为获胜凯旋)。施本指安插旗帜,这里指“给”,类似施舍。炙:上为月,下为火,本意为“烤肉”,如脍炙人口,也可以引申为动词“烤”。【原文34】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奉:三横一撇一捺是双手之意,故这个字本来就是“捧”,试卷中需按通假,写成“奉通捧,捧着”。后来,演变成副词“恭敬地”,如奉劝奉告等。即:左为饭,右为人,指伸手去够一碗饭,考点有二,一是“将要”,二是“接近”,即位就是接近王位,引申为继承王位。献诸武王:重要的现象,兼词,诸=之+于,一个字起到两个字的作用,故称兼词,是因为没有印刷术的年代,口传内容出现了连读导致。献诸武王=献之于武王。奚:反问句的标志,可译为“怎么”【原文35】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戒:依据上下文,不难看出,是“通诫,告诫。”极:动词,“到顶端”。凡:常考实词,译为“总共”。史记说刺客列传凡五千言。曹:本来意为专门负责某件事的人,如军曹功曹,后引申表示“一类人”,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可为佐证。【原文36】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克:本是一个人吹喇叭的意思,故接人做宾语时译为“战胜”,如克敌制胜;接地点做宾语时译为“攻占”,如攻无不克;再后来他引申为能愿动词,译为“能够”,如著名对联“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趋:重点实词,译为“快步小跑”,需了解一定文化背景,大臣见君王,快步以示尊重,小跑免有行刺嫌疑,类似的动作出现在穿和服的日本女人迎接丈夫时。次:两个考点,一是连词“接下来”;而是动词“驻扎”(军事题材的文章中常见)。【原文37】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帅:通率,率领。焉:初中阶段另一个常见的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为“在那里”,并不总是语气词,大家注意。左右:左右指“随从、身边人”,第三人称,上下译为“您”,第二人称。贾:名词译作“大商人”,动词译作“买”或“卖”(也是自相矛盾的词)。成语余勇可贾可证。谮:译作“进谗言”。【原文38】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至:本意是箭射到,引申为“到”,由表完成的动词演变成最高程度的副词,译为“非常、最”,如至亲至尊至高无上。遗|:读如位,译为“给”。值:约等于另一个重点实词会,都译作“恰逢、正赶上”,过年时,总有拜年人致辞“值此新春佳节”遗独:重要的语法结构,“人+独”是个特殊的倒装句,译为“只有这个人如何如何”,本文译作“只有陈遗”;“予独爱莲”译作“只有我爱莲花”。【原文39】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素:“一向一直”如素昧平生。矜:意为“夸耀”,成语“矜功伐能”也是此意。毕:本意为立着的渔网,引申表示“完成”,如毕业;引申为副词“完”,如本文;后由完成性动词引申为形容词“全部的”,如毕生精力,再引申为副词“最”,如毕恭毕敬。【原文40】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应:如前所讲,与下文的“一”都译作“全、都”及:有两个考点,直接做动词或放在动词后都译作“到”,如本文译作“等到”。党:本指名词“一类人”,后可做动词,译为“勾结”。【原文41】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息:译为“呼吸喘气”,不宜译为“休息”,因为不可数,不能被数修饰。甚矣,农之惰也:语法,主谓倒装,为表达强烈语气,把谓语提前了。正常语序是“农之惰,甚矣”,主语从句中的“之”是为了取消其原本独立成句的独立性,整句话译作“(你这个)农民懒惰得真够严重的了!”竟:动词意为“完成”,比如未竟使命,由完成性动词演变成形容词“整个”,如本文竟月译为“整个月”,也演变为副词“最终”,如“有志者事竟成”。移时:指日晷的影儿移动一个刻度的时间,译为“一会儿”,值得一提的是“不移时”也是“不一会儿”。仆:译为“倒下”,吴越春秋中“前仆后继”也是此意。【原文4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会:本意是缸盖盖子,引申为“会和”,再引申为时间上的恰到好处,译作“恰逢、正赶上”。最后演变为语气副词,译作“真应当”,如会挽雕弓如满月。等: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译作“同样的”。死国:语法,死不及物动词,故不能接宾语,是特殊的“为动用法”,译作“为国而死”。苦秦:意动用法,译作“对秦国感到痛苦”少子:如前所讲,小儿子。怜:文言文可怜的意思用“悯”表示,如悯农,而怜是“爱”的意思,如可怜九月初三夜。唱:“通倡,倡导倡议”。然:这里是形容词“正确的”,还有动词词意“认为对”。【原文43】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干:本意为“武器”,与戈同,后来引申出“致力于”,如本文。允:可译为“符合”。疏:“写给皇帝的奏章”。【原文44】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馀:同“余”,本是指剩下的,本文依据上下文,应译为“别的”。向:本意是朝北的窗户,引起对着的是夕阳,故慢慢引申表示“过去”,如一向。本文可译为“刚才”。害:译为“妨碍”,不是今天说的伤害。口语中说“害事”就是这个意思。【原文45】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还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还:常考点,“通旋,立刻马上”。藉:译为“借”。作:本意是秧苗长出,后引申译作“发生、出现”,如风雨大作。甚:译为“严重”,如欺人太甚。亟:急忙。罪:动词,译作“怪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云安区清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方案
- 医疗与养老双重服务模式构建方案
- 2025四川广安交通文化旅游投资建设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中国水电三局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崇左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供热系统设备更新改造方案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 2026南方传媒校园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人保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2年申报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完整资料参考
- 乙肝梅毒艾滋知识培训
- 科技创新归纳
- 柳公权书法介绍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海南医院面试题目及答案
-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教案
- GB/T 5760-2025塑料离子交换树脂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