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2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课时建议】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 【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1、10、章)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例:(1)对照章节文字,概括孔子所说“学”的基本内涵。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他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2)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例:对孔子的“贤贤易色”,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入理解文化内涵。例:“不迁怒、不贰过”、六言六蔽、“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见附文)的认识。附文:1 -4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本章谈“仁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礼”有“度”,如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在施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2 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子夏曰:“贤贤易色,”讲学贵实行,更是说学问有益。实行不错,实行前最好还是弄通道理。不然,自以为是做好事,未必做得都那么合适,有人觉得这句话讲得不好,“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其实是他没认真揣摩子夏的语气,不懂这里边有知行合一的意思。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则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多接触有品德的人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称得上好学了。”宋代名臣王曾考科举连中三元,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着不尽。”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生平志不在温饱。”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这一章里,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毛主席说:“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再有红楼梦里那副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 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说,书斋里是一种学问,书斋外又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做通了,才是大学问。哀公问:“。”【解读】孔子回答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颜子“闻一以知十公冶长。”善于联想和推导。态度上,“语之终日而不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为政。”时间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不迁怒”,“不贰过。”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自知其过,“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程子语)。自改其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自讼其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颜回之所以能“不贰过”,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以“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论语集释卷二引别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日:“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一般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幼小之人,一是指学生,这里取第一种意义。这一章是教人为学的。为学要以躬行为本,躬行要以孝悌为先。说行有余力,不是说做这几件事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是说要以这几者为本,以其余力来学文。集注说,文就是六艺礼乐。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你好好学,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国。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合圣人之心。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空了,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古谚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正邪雅俗,大多是以小时候一念之差分开的。我祖母告诉我,我父亲幼时,我祖母问他人生信条是什么,我父亲说: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标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教学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教法设计:互动法、分析法、讨论法第三课时一、导入。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发展了孔子“仁”的主张,提出了“仁政”说,我们刚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但对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大儒,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却颇有微词,请看他写的这首诗(投影展示):齐乞何能有妾妻,邻家安可日攘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他对孟子所举事例提出了质疑,那么孟子所举事例是否果如黄药师所言不合情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看看黄药师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二、检查预习情况()。1解释句中加粗词。(1)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2)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4)卒之东郭墦间:坟墓。(5)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6)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2)蚤起:“蚤”通“早”。(3)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3从文中找出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再举三个以上相同的例子。(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无乃尔是过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余之人不余欺也大王来何操夫晋,何厌之有三、指名翻译课文,教师纠正翻译错误。四、研讨课文内容。1文章虽短,但情节引人入胜。请学生概括情节纲要,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展示。2分析齐人形象。学生先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归纳:孟子以齐人的形象来讽刺那些无耻的钻营富贵利达的人们,即一般官僚。乞墦的行径就是一幕官场现形记。3辩“齐乞何能有妾妻?”学生先按个人的理解谈看法,教师最后总结: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而文学的特征是合情未必合理。如果从理上分析,这个问题是荒谬的。但从突出主题和情节安排看,妻妾二人的互讪互助,表达效果要比一个女人自怨自艾更突出。五、小结全文。孟子用辛辣的讽刺手法,揭开了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人们的虚伪面纱,暴露了他们“厚厚脂粉”后面的丑恶嘴脸,显示了他们龌龊的灵魂。让我们明白了人不能为名利而忘廉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六、布置作业。将本课课文改写成剧本。附:板书设计齐人有一妻一妾情节纲要:一、齐人对妻子的夸口二、妻子的怀疑与妻妾商议三、妻子的追踪和真相的披露四、妻妾的羞愧和哭骂五、“良人”无耻得意的丑相第四课时一教学引入: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卒然(c)沛然(pi)嗜杀(sh)枯槁(go)恶乎定(w)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四解释下列词语:出,语人曰语:告诉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卒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一A谁能一之(统一)B用心一也 ( 专一)C一鼓作气(第一次)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就A由水之就下也-往B金就砺则利-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六分析简答: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卒然问曰卒同“猝”,突然。则苗浡然兴之矣浡同“勃”,生机盎然。由水之就下由同“犹”,就像。十课外阅读: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防灾减灾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知识产权培训年度计划课件
- 潮汕美食课件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钢琴集体课趣味课件
- 2025证券从业资格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 钢桥桥梁钢材课件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年安全管理试题答案解析
- 《公共政策概论》2025年1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于PMTS传感器的GH4169智能螺栓(紧固件)技术规范
- 委托第三方代付款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合伙项目新增合伙人协议书
-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24道简答题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语文卷(2)原卷版
- 2025年度煤矿开采权有偿出让中介代理合同4篇
- 2022-2023学年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单词、词组、句子背默
- 学术会议中的品牌建设与维护
- 传感器概述课件
- 腾讯云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