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2010-201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社戏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版.ppt_第1页
金榜学案2010-201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社戏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版.ppt_第2页
金榜学案2010-201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社戏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版.ppt_第3页
金榜学案2010-201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社戏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版.ppt_第4页
金榜学案2010-201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社戏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n) 凫水(f) 蕴藻(zo) 絮叨(do) B.怠慢(di) 撺掇(chun) 潺潺(chn) 惮(chn) C.家眷(jun) 行辈(hn) 漂渺(mio) 纠葛() D.舟楫(j) 篙(o) 踊跃(yn) 踱(du) 【解析】选B。B项中“撺”应读cun;“惮”应读d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归省:_ (2)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撺掇:_ (3)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纠葛:_ 答案:(1)回家探望父母。 (2)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怂恿。 (3)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 。 3.下列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 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B.“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C.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 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 D.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 ,“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 水性的!” 【解析】选D。D项中“船又大”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指出下列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 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 们偷那一边的呢?”( ) (3)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 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 喝。( ) 答案:(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阅读“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和“不多久,松柏林早在 船后了”两段,回答问题。 5.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答:_ 答案:夜航看戏,戏后归航。 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 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我 ”什么样的心情? 答:_ 答案:比喻。表达了“我”急于看到戏的迫切心情。 7.这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 侧面描写? 答:_ 答案:正面描写: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侧面描写: 连山仿佛是铁的兽脊似的向船尾跑去,老渔父喝彩。 8.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 ,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 【解析】此题考查对感觉器官的理解能力,感觉器官主要有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从文中描写景物 的气味、见到的景物、声音等来分析即可,其作用主要从表 现的景物的特点来分析即可。 答案:嗅觉、视觉、听觉、感觉等,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9.本文通过“我”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 “香市”,从中,我们看出:“香市”是具有_和_ _的古老乡村风俗;“香市”是反映_和 _的“乡场”活动。 答案:封建宗教色彩 地方风情 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农民质朴单纯的精神生活 10.作者是如何描写幼时所见的“香市”的? 答: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能力。解题思路如 下: 答案:由外而内、由物及人,循着游赏者足迹的推移来描写 “香市”的。 11.第三自然段中“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 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 得见”,作者写所闻的各种声音目的在表现什么? 答: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语段中 通过写各种声响,目的在于渲染一种繁华热闹的气氛,据此 概括即可。 答案:“香市”庙堂内外热烈繁闹的场景。 12.请结合当时背景“革命”之后农村经济的萧条、凋零 来分析文章最后两自然段“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 今天差不多看不见。”这句话的含意。 答: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 当时由于“革命”造成的农村的经济衰退、萧条,农民生活 贫困的现状来分析看不见农民的原因。 答案:暗示出“革命”后农村经济破落凋敝的现实趋势和农 民日趋贫困的生活遭遇。 13.鲁迅先生的社戏描写了小时候看大戏的情景,多姿多 彩的民俗,淳朴的民风,让人记忆深刻,充满向往。班里准 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 积极参与。 (1)活动内容:_ (2)基本思路:_ (3)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 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_ 答案(示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