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转变的原因.ppt_第1页
农业的转变的原因.ppt_第2页
农业的转变的原因.ppt_第3页
农业的转变的原因.ppt_第4页
农业的转变的原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产业结构划分与工业化定义 第二节 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工业化与工业发展阶段 第四节 工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产业结构划分与工业化定义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 改革以后,中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划分情 况是: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畜牧、副、渔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自来 水、电力与煤气的生产。 第三产业包括所有其他部门。第三产业又分为 两个大部门:流通部门(包括运输通讯、商业 、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和服务部门(金 融、保险、地质、房地产、公用事业、教育、 文化、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研究、卫生、体育 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Source: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 图5-2. 中国“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source: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 城镇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投资13508亿元,增长18.0% 。 中国的汽车产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徘 徊在10万辆, 1992年,中国汽车的年产量达到了100万 辆。 从100万辆到200万辆我们用了8年的时间 , 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3年。 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一年。 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是729万辆, 2007年可以达到850万辆以上。 从汽车上面可以看出,增长速度快是源于 工业化。这是第一个力量。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解析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 /news/domestic/200710 二、工业化的涵义二、工业化的涵义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 过程: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 ,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 ,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上保持不变,结果 ,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渐占优势。在经济实 现了工业化以后,农业部门的比重继续下降, 但下降速度减缓,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变的很 小;工业部门的比重转而趋于下降,这种下降 是由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引起的。而社会基础设 施部门的比重可能保持不变,或者上升,服务 业比重开始上升。当农业部门的规模变的很小 ,而服务业部门的规模变的很大时,一国经济 就从工业化阶段进入了发达经济阶段。 第二节 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促进农业发展 1.从需求方面说,工业的不断扩张增加了对农 业劳动力的需求。 2.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率 的增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投入品和技 术条件。现代农业的增长表现为农业劳动生产 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率的增 长主要依靠现代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在很大 程度上体现在现代投入品的大量增加、农业新 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上 。 三、具有较强的联系效应 linkage effect是由美国Hirschman在 1958年提出来的。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 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 种关系决定了每个部门的生产活动对其他 有关部门生产活动的影响。 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指一个产业 同向它提供投入的产业之间的联系。钢铁 工业与采矿业之间的联系就是一种后向联 系;农业部门的后向联系部门是农业生产 资料工业部门,纺织和仪器加工工业的后 向联系部门是农业部门。 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指一个 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出的产业之间的联 系。例如,钢铁工业的前向联系部门 是机械、汽车、造船等工业部门,农 业部门的前向联系部门是食品加工和 纺织工业部门。 一个产业既有后向联系,也有前向联 系. 三、有利于资本形成 1.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资源或要素是资本。 2.储蓄并不等于是资本形成,只有把储蓄转变为 投资,它才真正变为资本形成。农业部门对资 本形成的贡献是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净剩余, 表现为一定量的净储蓄额。这些储蓄是否能够 转化为工业部门的投资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 ,农民要愿意把超过消费的收入存入银行和其 他金融机构;第二,银行要愿意把农民存款贷 给工业企业作为投资。 3.工业企业(公司)一般能把公司储蓄几乎没有任 何漏损地都用于生产性投资。企业储蓄来自于 企业的保留利润。 五、提高总量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 长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各个部门的劳动生 产率差距很大:农业部门由于存在着规 模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和专业化程度低, 其劳动生产率在三个部门中是最低的; 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由于人均资 本占有量大和专业化程度高,其劳动生 产率最高;在制造业中,重工业的劳动 生产率又比轻工业高;服务业的劳动生 产率处于两者之间。 2.随着经济的增长,三个部门的劳动生 产率差距开始有扩大的趋势,因为工 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由于机械化和专 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增长最快,农业部 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由于农业人口的 绝对增加和人地比例的下降而呈下降 的趋势,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因 赶不上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也呈相对下降趋势。 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农业剩余劳动 全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的劳动 力不仅相对甚至绝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 ,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开始加速增长,甚至 超过了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 长速度,使得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提高;相应地,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 率趋于下降,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在整 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缓慢,因此,该部 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 三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变化趋势可 以总结如下: 在工业化的初期,三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存 在着差距,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最高。 在工业化的中期,三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差距最大,这主要是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加速增长所致。 到工业化的后期,三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差距又转而缩小,这主要是农业的劳动生 产率加速增长的结果。 三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变化趋势可以 总结如下: 在工业化的初期,三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存在 着差距,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最高。 在工业化的中期,三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 距最大,这主要是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加速增长所致。 到工业化的后期,三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 距又转而缩小,这主要是农业的劳动生 产率加速增长的结果。 一、工业化的理论根据 1.从需求角度来看。恩格尔消费规律表明,当人 们收入水平很低时,收入中绝大部分用于食物 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物的相对需求逐渐减少,对工业产 品和服务的需求则趋于增加。需求引导生产。 这样,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相对变小,而生产 工业品和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相对变大。 第三节 工业化与工业发展阶段 从生产率角度来说。在经济还处在落后状 态时,一个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 因此,大部分劳动者必须从事农业生产以 维持生存。当经济开始快速增长时,第二 、三产业扩张迅速,一方面为农业劳动者 的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 为农业生产提供日益增多的现代投入品。 结果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使得社会 所需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数量只需越 来越少的人口生产出来。 3.从产业化和专业化角度来看。分工和专业化能 大大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由于这一点,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进步,劳动 分工愈来愈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来由 农业部门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和职能日益分离 出来,变为非农业生产部门。不仅与农业生产 无关的活动(如纺纱、织布、缝衣等)从农业 部门中不断地独立出来,就连与农业生产有关 的职能和活动也渐渐地从农业部门中分离出来 ,变为非农部门。 4.即使考虑到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原则,经济发 展最终结果仍然是工业化。 1) 从农业生产性质来说。农业生产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 生产要素。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赖土地生 产率的提高。但是,从统计资料看,土地生产率增长 最快的国家其长期土地生产率增长率也不会超过3%。 由此可见,就是农业占相对或绝对优势的国家也不能 把所有的人都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非农业部门 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的发展与农业部门不同,这些部门 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不受土地资源的约束,它们可以在 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借助于资本的累积性投入而大幅度 地、无限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农产品大都属于大宗商品,很大一部分容易腐烂变质 。这就使得运输、保管成本高昂,甚至高于生产成本 若干倍。 3)农产品出口相对价格长期呈下降趋势,使得以 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国家遭受沉重的损失。 4)很多非农产品和劳务活动的进口是不合算的, 或者是完全不可能的。像交通运输、电力、商 业、金融保险、教育、文化活动、医疗保健、 生活和生产服务、军队、警察、法律等服务部 门和政权机关几乎或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进口来 满足。所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许多工业品和第三产业大部分服务活动 是必须由本国劳动者自己来从事的。 综上所述,无论一个国家是否较为开放,经济 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国际 贸易是不可能把一个国家变为富强的。 三、工业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 门的转变过程,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 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工业发展过程正常要经历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如食品加工、纺织 、烟草、家具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并且比 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在第二阶段,资本品如冶金、化学、机械、汽 车、钢铁等部门工业增长加速进行,资本品工 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但这 时消费品工业在产值和速度上都仍然占主导地 位。 3.在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 的速度增长,并渐占优势。 为什么一般国家的工业发展要依次经历这三个 阶段呢? 1)在工业化初期,像食品加工和纺织之类的工 业是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部门。只有当基本 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有可能把更多资源 投资于其他工业。 2)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资本、技术和 熟练劳动力十分稀缺,而非熟练劳动力极为丰 富。在这种条件约束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迅 速地、大规模地发展资本品工业,相比之下, 消费品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只需要较少 的资本和技术,从而易于发展。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品工业必须 加速发展? 1)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地只是发展消费品 工业,它就永远也不可能站在科技和工业 发展的前沿,因为资本品工业技术远高于 初级消费品工业技术。 2)消费品工业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只有 在资本品工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成为可 能,消费品工业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高 也只有通过使用现代先进机器设备才是可 行的。 第四节 工业发展战略 一、全面工业化战略 全面工业化战略是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 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期内 起动停滞经济,迅速地推进工业化。(西 德合并东德,注入了约5千万亿德国马克 以改革东德经济) 二、部门优先发展战略 (一)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是建立在“贸易条件恶 化论”基础上的(普雷维什和辛格,1950)。这一 理论的中心论点是,各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 的地位是极不平等的,发达国家形成了国际经 济和贸易的“中心”,而欠发达国家则处于 “ 外围” (Periphery)。中心国家主要生产和出 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外围国家则主 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 进口工业制成品。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弹 性较低,这些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长 期呈下降趋势,即初级产品对工业制成品的贸 易条件趋于恶化。这意味着进口一定量的工业 品需要出口越来越多的初级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进口替代 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即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 策严格限制制成品进口,尤其是高档耐用消费 品进口,促进国内生产者创办企业和扩大规模 ,生产这些工业品来逐渐取代进口的工业品。 通过发展这些工业部门来改变旧的国际贸易格 局和推进本国的工业化。 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许 多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ISI)的优 点的诱惑下,采纳了内向发展战略,他们想通过 保护主义、政府计划和其他的直接激励发展本 国的现代工业部门,所有这些导致对出口的强 烈反对。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不仅在1914年至1945年 期间迫于市场压力在拉丁美洲出现过,而且在 许多新独立的亚洲和非洲国家也出现过。但进 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了,许 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低效率的工业、 外汇短缺和对农业的抑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在其他国家仍固执 地遵循内向政策时明智地转向外向战略,他们 在增长、就业、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和结构调 整都已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成功.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严 厉批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这些批评导致正 统派对开放性战略的重视,并导致了发展中国 家政府对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在批评进口替代 工业化战略的人当中,著名的有威纳(J. Viner,1953)、哈伯勒(G.Haberler,1950)、鲍 尔和雅梅(P. T. Bauer and B. S. Yamey, 1968)。他们认为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妨碍了建 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自然发展过程。他们的 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是初级产品的生 产商和出口商,并且要鼓励发展农业和种植业 。他们的观点对其他新古典经济学家后来的研 究产生了影响。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研究表明,许多发展 中国家趋向于资本货物产业,由于鼓励发 展重工业,他们有着强烈的反出口倾向。 反出口倾向对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着严 重的影响。许多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项目 有着相当低甚至有时是负的回报率。 另一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科登(Corden)在 1971年出版的一本书,他将经济保护缩小到只对 某些特定幼稚产业。“幼稚产业”一词最初是由 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1840年提出的,他认 为关税保护可以实现国内规模经济和扶持新兴工 业。科登比李斯特更进一步说明了幼稚产业保护 只能是暂时性的,而且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 市场存在一些扭曲时才可行。他同时指出,保护 不是最好的或是首选的解决办法,最佳的方法是 使用税收政策或补贴的方式去纠正要素市场的扭 曲。在幼稚产业方面,保护是为了出口的顺利发 展。 对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批评明确地反映出整个 新古典派的观点。他们强调应把重点放在竞争市 场的价格机制上,而不是通过行政机制和计划来 实现效率和增长.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称为“费尔德曼模式” 。提出这一思路的主要理由是: 1)资本品工业的高投资虽然牺牲了短期的消费 品工业的增长能力,但获得了长期的高资本品 和消费品生产能力。 2)反之,低资本品工业投资或高消费品工业投 资虽然使消费品工业在短期内增长较快,却相 对降低了它们的长期增长率。 因此,为了使经济迅速工业化,必须要优先发 展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消费的暂时缩减是为 了长期利益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需要指出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这一思路也 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该理论的再 生产模式告诉我们,要想保持社会两部类的 平衡增长,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增长必须要快 于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增长。由于这一发展 思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些社会主义 国家几乎都采取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而以苏联为这一战略的最初实践者。 1928-1937年间,苏联重工业生产在 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1%陡然上升到 63%,而轻工业比重却由68%急剧下降 到36%。同期,资本品工业的总投资 达到13%的年增长率,而消费品工业 的投资却只有0.8%,结果,消费在 GNP中的比重由80%下降到53%。虽然 这一战略使苏联人民的消费被压缩到 最低水平,但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工业体系。 (三)优先发展主导部门(三)优先发展主导部门 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战略是由Rostow提出来的。罗 斯托指出,现代经济增长实质上是部门不平衡 的增长过程。经济增长阶段的更替表现为主导 部门次序的变化。主导部门由于技术先进和其 他方面优势而最先发展起来,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对其他一系列部门的产品 需求,从而带动其他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 长。但是,一旦其先进技术及其影响扩散到经 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地区之后,它的优势就逐 渐丧失了。这时就有新的主导部门代替旧的主 导部门的地位. 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 一个主导部门同与它有联系的若干部门一起构 成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他曾列出二战后5种“主 导部门综合体系”: (1)起飞前提条件阶段的主导部门体系,主要由 食品、烟草、水泥、砖瓦等工业部门构成;(2 )起飞阶段古典式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主要 由替代进口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如纺织等) 构成;(3)重工业和制造业综合体系,如钢铁 、煤炭、电力、通用机械等工业部门;(4)汽 车工业综合体系;(5)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 ,如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罗斯托指出,这5种综合体系基本上反映 了“增长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主导部门 变换的序列。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程 度较低的国家的主导部门属于第1种综合 体系,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主导部门属 于第2种综合体系,战后西欧和日本的主 导部门被列入第4种综合体系,而当前美 国的主导部门被列入第5种综合体系,其 特点是提供服务,而不是生产有形产品。 A.主导部门通过三种效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它们是后向效应、前向效应和旁侧效应。后向 效应是指主导部门对某些为其提供投入品部门 的影响;前向效应是指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 原料、新能源产生的诱导影响;旁侧效应是指 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 B.一个国家在某个阶段如何确定主导部门呢? 罗斯托提出了4个条件:(1)主导部门的产品 必须有旺盛的需求;(2)主导部门必须引入新 的生产函数;(3)主导部门必须有较大的资本 投资,特别是一个高的利润再投资率;(4)主 导部门的扩张和技术变革必须能引起其他部门 扩大生产能力和引入新的生产函数。 总结:全面工业化战略、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以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都不遵循前一节论述 的工业化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说是非顺序发 展战略。然而,实践证明,这些非顺序(或反 顺序)的工业发展战略几乎都没有取得成功。 但是,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战略与以上几种发展 战略不同,它基本上遵循工业化发展次序:在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把消费品工业作为优 先发展的主导部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 ,再把资本品工业和服务业部门作为主导部门 。因此,我们认为,罗斯托提出的主导部门优 先发展是一个被历史证明较为成功的发展战略 。 第五节 城市化问题 A.工业化与城市化总是相伴而行的。当劳动力 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的同时,人口 也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迁移的过程也就是 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以上介述的人口流动模型 即使对产业结构转变机制的描述,也是对城市 化过程的描述。 B.所谓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 、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或者说,它 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的 集中过程。因为人口集中是城市化的最本质的 特征,城市化水平常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来表示.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当今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 高;工业化水平低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低 。1995年,低收入国家城市口比重平均为29%, 中等收入国家为60%,高收入国家为75%。从一 个发展过程来看,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 上升,它的城市化水平也上升。 2)工业化只是意味着产业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过 程,及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工业为主的产业 结构转变,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但是,这种产业和就业结构的转移为什么在 空间上聚集而形成城市呢?为什么工业和服务 业在分散的农村地区发展不起来呢?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集聚经济 ,从而能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一)比较成本优势 由于地区之间存在着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某 些产品的生产在拥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比在没有 这种优势的地区更节省成本,这种地区就是具有 比较成本优势的地区,从而吸引这类产品的生 产向这些地区集中,形成城市。 如美国的匹兹堡地区,可以方便地从大湖区得 到矿石和从西弗尼亚得到煤,具有发展钢铁工 业的比较优势,因而成为美国的重要的钢铁城 市。中国的鞍山、大庆、大同等城市也是利用 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 二)规模经济:这里的规模包括企业规模、行业规 模和城市规模。企业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规 模的扩大而出现的递增规模收益。企业规模的 大小往往受市场规模、运输便利、基础设施、 信息传播、原料和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可 获得性、金融业的发达程度等因素影响。 人口、企业等在空间的集中能提供有利的外部 环境,企业扩大规模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能捕 获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城市为创建大型企业和企业规模的 扩大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这是企业为什么集 中在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因。规模经济的存在引 起了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在偏僻的山村里单 独建立一个企业是不会有规模经济效益的。 行业规模的扩大也能产生经济效益。行业 规模的扩大依赖更多同类生产企业或同类 经济活动企业在同一地区的集聚。同类企 业的集中能够进行专业化协作,从而能够 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同类 企业的集中促进了竞争,加速技术创新以 及技术创新的扩散和采用。同类企业的集 中还会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的专业化劳动 市场的形成,为企业雇佣所需的劳动力提 供了便利。 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在空间上的集 聚便产生了城市。城市规模的大小直接影 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体现在如下 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比小城市能够建立更完善的公 共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讯等。这 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城市 规模过小是没有能力筹集这样大资金的, 而大城市筹资能力要大的多。完善的城市 公共基础设施使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降低 ,效率提高。 第二,大城市比小城市有更大的市场(商 品、劳动力、资本市场)、更发达的信息 传播网络,更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为企 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第三,大城市能够建立多层次的、较为完 善的教育系统和科技研究体制,从而使人 口素质和劳动力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大 大高于小城市。 第四,大城市行业多,企业多,人口多, 市场潜力大,发展机会多,这就为劳动者 和企业家施展自己的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 台,愿意在那里发展自己和创业。 第五,大城市的各种服务业、文化娱乐设 施比较完善,公共交通发达,学校的教育 水平较高,居住条件较好,生活更加便利 和舒适。这一切吸引着有各种技术专长的 人才流向大城市。人才是提高生产率的关 键。相反,小城市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小城市的生产率就没有大城市高。 (三)推力和拉力因素 农村人口的增长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从而劳动生产率和 收入水平难以提高。低收入水平使农村人 口离开农村迁入城市寻找新工作的机会成 本较低(损失较少)。其次,教育、大众 媒介的发展使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少年开阔 了眼界,交通的发展使迁移成本大大降低 。这两个因素的结合推动着农村人口向城 市迁移。 (四)循环累积因果关系(Circle Accumulated Causality)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加 强的过程。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 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加,对 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扩大,从而刺激消费 品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进 而又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 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