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_第1页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_第2页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_第3页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_第4页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第一讲:概论 第二讲:才性分类 第三讲:人物鉴别 第四讲:创业人才 目录 目录 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第一讲、概论 第一讲、概论 一、其人其书 一、其人其书 刘邵字孔才,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 曹操建安时期入仕,后官至散骑常侍。 起草魏法和都官考课。 1、作者其人 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人才生理素质、气质和才能的差异,以及 适宜担当的职务。 从体貌、言谈与行为方面鉴别人才。 王晓毅:知人者智解读, 中华书局,2008年版。 p现代校注本 2、人物志其书 p主要内容 第一讲、概论 一、其人其书 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篇章结构 卷 篇目 内容 卷 上 九征第一人才的生理素质质及其体表特征。 体别别第二十二种性格特征与相应应的岗岗位。 流业业第三十二种专业专业 人才与相应应的岗岗位。 材理第四正确的辩论辩论 方法与人才标标准。 卷 中 材能第五八种管理人才的任职职得失。 利害第六六种管理人才的个人命运。 接识识第七初次面谈鉴别对谈鉴别对 方的基本素质质。 英雄第八创业创业 型领领袖与团队团队 骨干的素质质。 八观观第九从八个不同角度全面观观察人才。 卷 下 七谬谬第十鉴别鉴别 人才容易出现现的七种失误误。 效难难第十一分析人才难难以脱颖颖而出的原因。 释释争第十二以能否谦逊谦逊 ,辨别别人才高下。 第一讲、概论 一、其人其书 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善以不伐为大, 贤以自矜为损。 人物志释争 本无功而自矜,一等; 有功而伐之, 二等; 功大而不伐,三等。 愚而好胜,一等; 贤而尚人,二等; 贤而能让,三等。 缓己急人,一等; 急己急人,二等; 急已宽人,三等。 人物志释争 以是否谦虚,鉴定士人的领导力。 第一讲、概论 一、其人其书 人物志释争第十二简介 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第6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第28章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第66章 道家的领导方法 第一讲、概论 一、其人其书 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人物志的主题是领导团队建设,表现 为“主德”与“偏材”的学说 二、主题与目的 主德是君主(领导者)之才 偏才是臣民(执行者)之才 p“主德”与“偏才” 的学说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1、主题:领导团队建设 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雄 才 英 才 p“主德”与“偏才” 的两种结构 形式 “英雄”型(创业时期)人才结构 英雄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清节家 术家 器能 国体 雄杰 伎俩 智意 文章 儒学 口辩 法家 臧否 阳:儒家(清节家)阴:法家(法、术家) 十 二 种 管 理 偏 才 “中和型”(和谐发展时期)人才结构 主德(“无名 ”的理想君主 )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1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英雄”与“中和型”的异同 两者的不同点 “英雄”型适用于创业时期 “中和”型适用于和谐发展时期 两者的共同点 两种团队的领袖都表现出“ 中和”“无为”的特点,显然是 以道家哲学为指导思想。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老子 第37章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1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内圣(提升人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外王(改造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p儒家与道家“内圣外王”的差异 儒家的内圣外王 道家的内圣外王 内圣(无心逍遥):守静、致虚、忘我、无心 外王(顺应社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49章 2、目的:“内圣外王”境界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1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 安逸于任使者哉! 人物志有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 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人物志有序 p人物志追求道家“内圣外王” 用人才能达到“安逸” 的逍遥境界 圣贤将聪明用在了选拔人才上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1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九征篇论述了元气阴阳五行之气对 人才生理素质的决定作用及其体貌特征。 第二讲、才性分类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 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人物志九征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1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五行之气阴阳二气 宇宙万物与人类 太一元气 1、阴阳五行学说 p元一阴阳五行生成万物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1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五行五方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脏脏 五官 五情 五常 木气东东青角酸肝目怒仁 火气南赤徵苦心舌喜礼 土气中黄宫宫甘脾口思信 金气西白商辛肺鼻悲义义 水气北玄羽甜肾肾耳恐智 阳气 日昼 暑男 君刚刚动动进进善 德 宽宽 阴气 月夜 寒女 臣柔静退恶恶 刑 猛 p元一阴阳五行控制宇宙万物 太一元气北极星 各种元气各种星宿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1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性格分类类阴阳匹配性格特点 太阴之人多阴无阳贪贪得无厌厌、老谋谋深算。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贪图贪图 小利、心怀怀嫉妒。 太阳之人多阳无阴高谈阔论谈阔论 、志大才疏。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擅长长外交、不甘寂寞。 阴阳平和之人 阴阳平衡从容淡定、顺应时变顺应时变 。 p阴阳禀赋决定性格的外向与内向 2、阴阳五行与人才素质 黄帝内经的性格分类学说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1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偏才性格或阴或阳 人物志的阴阳性格分类 性格 名称优优点缺点 阳外向 明白之士 随机应变应变思考表浅 阴内向 玄虑虑之人 思考深入反应迟缓应迟缓 主德阴阳均衡 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人物志九征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1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偏才禀受“五行”偏颇 p“五行”与“五常”品质 五行五 脏脏 五官组织组织 优质优质 表征五常 木气肝目骨骼骨骼笔直而柔软软仁 火气心舌内气内气清纯纯而爽朗礼 土气脾口肌肉体态态端正而坚实坚实信 金气肺鼻筋腱青筋强健而精致义义 水气肾肾耳血液脸脸色平和而顺畅顺畅智 主德禀受“五行” 均衡 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淡味。 人物志九征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1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3、九征说 言 容 仪仪 色 气 骨 筋 精 神 古 文 九 征 声 音 表 情 仪仪 表 脸脸 色 气 息 骨 骼 筋 腱 目 光 神 态态 译译 文 p九征九种体表特征 元一阴阳五行之气在人体中形成各 种生理组织与器官,这些组织与器官综 合作用,决定了人才素质,外化为九种 体表特征。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2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偏才:九征中一征完善 p九征与人才分类 兼才:二征以上完善 主德:九征完善 兼德而至,谓之中庸; 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人物志九征 兼才之人,以德为目。人物志九征 一至,谓之偏材。人物志九征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2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 偏才性格分类与任职 1、偏才(含兼才)的性格 二、偏才的性格与任职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二、偏才的性格与任职 偏才性格有突出的特长与缺点 偏才适合从事某种特定工作 使用偏才要扬长避短 2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类类型性格特征优优点 缺点适宜工作 人物 阳 严厉严厉 型 刚刚直不阿正直揭短纪检监纪检监 察孔融 阴 温柔型 温和顺顺从宽宽容 寡断体恤民情韩韩馥 阳 勇猛型 勇敢果断胆烈莽撞艰难艰难 危险险张飞张飞 阴 谨谨慎型 谨谨慎多虑虑恭谨谨多疑持后守成司马马懿 阳 刚刚愎型 固执执己见见坚坚持 固执执坚坚持不懈关羽 阴 善辩辩型 善于变变通释释疑 无原则则 理论论解释释许许靖 阳 博爱爱型 乐乐善好施仁惠混杂杂社会交往刘备备 阴 清高型 清高孤傲本分拘谨谨以身作则则毛玠 阳 超越型 好大喜功攀跻跻疏越开拓创创新孙孙策 阴 深沉型 深思熟虑虑深刻迟缓迟缓深谋远虑谋远虑荀攸 阳 直率型 朴实实真率直率浅露直言谏议谏议弥衡 阴 韬韬晦型 韬韬光养晦谋谋略 不正审时审时 度势势贾诩贾诩 十二偏才性格表 二、才性分类 1、偏才的性格与才能 2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 发,而令名生矣。 人物志八观 p兼才的性格 三国兼才:荀彧、诸葛亮、司马懿 包含两种以上偏才性格者为兼才 兼才属于素质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二、偏才的性格与任职 2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本性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二、偏才的性格与任职 2、如何使用不同性格的偏才 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 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 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 信者逆信,诈者逆诈。 故学不入道,恕不周物。 人物志体别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第29章 2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逍遥” 适合本性的活动即为“逍遥” “逍遥”与“工作”并无边界 工作狂个性与工作性质一致 p使偏才从事适合本性的工作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二、偏才的性格与任职 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 不知重之在身; 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 庄子养生主郭象注 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 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 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庄子逍遥游郭象注 2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偏才的分类 1、偏才的工作能力 清节家、法家、术家,简称为“三材”,是最 基本的管理素质;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 五种管理人才,均为“三材”组合演化而成。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经事之材”政治管理人才 “非经事之材”专业技术人才 文章、儒学、口辩、雄杰四种 2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材质质 能力三材禀受宜任部门门人物备备注 清节节道德表率清节节家思想教化管宁三 材 政 治 能 力 法家建法立制法家建法立制商鞅 术术家 战战略谋谋划术术家战战略决策张张良 臧否批评谏诤清节之流纪律监察 毛玠三 材 之 流 伎俩处理杂务法家之流执法管理司马芝 智意揣摩人情术家之流辅佐谋划 陈平 国体高层综层综 合管理 三材皆备备总总理朝政诸诸葛亮 兼 材器能基层综层综 合管理 三材皆微地方长长官杜畿 文章舞文弄墨无文化宣传陈琳 非 三 材 技 艺艺 能 力 儒学学术传 授无教学研究王弼 口辩对答如流无公关外交赵咨 雄杰统兵作战无军事统 帅 张郃 p十二偏才专业能力与任职表 二、才性分类 1、偏才的性格与才能 2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儒、法、兵学说与“三材” 儒家学说与民族价值系统的建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三材”学说及其现代意义 共同价值观是制度存在的基础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2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人情重利轻义 官场与战场、商场 赏罚二柄 法、术、势 法家学说与国家制度的建设 上下一日百战。 韩非子扬权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韩非子备内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3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上兵伐谋 知己知彼 避实而击虚 兵家学说与战略决策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3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清节家实施教化 p儒法兵学说需要相应人才去实施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 人物志流业 术(兵)家作出战略规划 法家建立制度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 人物志流业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 人物志流业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周易系辞 3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古 国体 政高层层行政长长官 企 总经总经 理 古 清节节家 政 副职职 企 书记书记 古 法家 政 副职职 企 副总总 古 术术家 政副职职 企副总总 稳定思想 开拓发展制度运作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p“三材”与中国现代管理 3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现代管理的复杂性远胜于古代 古代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为管事 现代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为管人 现代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应具备“三材 ” 现代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不能是偏才 “三材”与中国现代管理的差异 企事业职能部门领导是否可以为偏才? 纯粹管事可以为偏才 有管人功能则以具备“三材”为佳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3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中华民族怀疑灵魂不灭,却重视子孙后代, 故家庭、乡里、民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归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民众的思想工作由世俗社会家庭、单位 、国家承担。 社会关怀与中华民族价值系统的建立 从“三材”看中外思想教化的特点 宗教与古代民族价值系统建立 古代各民族坚信灵魂不灭,死后灵魂永恒的 幸福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民众的思想工作由教会神职人员承担。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3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生命终极意义 个体 生命 逍遥 儒家 个体 生命 个体 生命 上帝、涅槃、真主 (灵魂永远幸福) 家 国 天下 道家宗教 灵 魂 不 灭 血 缘 延 伸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3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三、偏才的能力与任职 “天下”大同社会理 想 历史发展规律:大同小康乱世小康大同 生命终极意义:为再现大同社会而立德、立功、立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家”家庭幸 福 生命境界的差异 “国”事业成 功 3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1、主德的性格 主德的性格为理想君主所有 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能威能怀,能辨能讷; 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人物志体别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主德的性格丰富均衡表现为无特点 p主德的性格特点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3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 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 聪叡资给,不以先人。 善言出己,理足则止; 鄙误在人,过而不迫。 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 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 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于得道而已 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人物志材理 主德能与各种偏才沟通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3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强毅之人 凌楷之人 休动之人 弘普之人 韬谲之人 柔顺之人 惧慎之人 辩博之人 狷介之人 沉静之人 雄悍之人 朴露之人 阳性人 (外向型) 阴性人 (内向型) 阴阳平和之人 (主德) 十二种偏才性格 “主德”与“偏才”性格关系示意图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4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主德管理特点:以无味和五味 p主德的管理才能为无突出特长 2、主德的管理才能 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 任。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 权,而众材失任矣。 人物志流业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4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古代帝王个人偏好与用人得失 领导性格能力偏颇是用人失误原因 近代政治领袖个人偏好与用人得失 当代企事业领导个人偏好与用人得失 “外行”领导“内行”的合理性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4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君主的职能是用人 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 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 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 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人物志材能 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 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 人物志材能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4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清节家 术家 器能 国体 雄杰 伎俩 智意 文章 儒学 口辩 法家 臧否 主德(“无才” 的理想君主) 三材三材 综合 三材之流非政务官 与三材无关 阳:儒家(清节家)阴:法家(法、术家) 三材 偏才 之本 十 二 种 管 理 偏 才 “主德”与“偏才”管理才能关系示意图 第二讲、才性分类 四、主德的性格与能力 4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老子 (创始人) 老庄学派 (内圣之道) 黄老学派 (外王之道) 魏晋玄学 (内圣外王 合一) p道家的主要流派 “老庄”、“黄老”与“玄学”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1、黄老道家的管理哲学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4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 以道家哲学为最高原则,融合法家、儒 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 国为目的。 p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4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以道家“因循”为治国原则 黄老道家将老子的“无为”改造为“因循”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 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 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 吕氏春秋贵因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4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 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 物纷纷,孰非其有? 淮南子 俶真训 仁义教化仅是“因循”的统治术之 一 利用仁义教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黄老道家修正了老子反仁义的学说 管理社会不能没有儒家的教化 黄老道家对儒家思想的吸收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4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黄老道家“因循”民情立法变法 举事必循法以动, 变法者因时而化。 吕氏春秋察今 黄老修正了老子反法制的学说 管理社会不能没有法家的制度 黄老道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4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黄老道家对兵家思想的吸收 提出掌握战略主动的“因敌”学说 凡兵,贵其因也。因也者,因敌之险 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能审因而 加胜,则不可穷矣。 吕氏春秋决胜 管理社会不能没有兵家的谋略 黄老修正了老子的反战学说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5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阴阳平衡与管理之道 德主刑辅、外儒内法,顺时应变。 宽猛相济、一张一弛,中和平衡。 品德 管理 阳 善 德 宽宽 阴 恶恶 刑 猛 黄老道家对对“阴阳”学说说的吸收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5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黄老道家“因循”管理哲学示意图 面对不同社会环境,与时俱进,随机应变。 阴:法家权术阳:儒家伦理 综合运用诸子学说 因 循 道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5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三国时期黄老之学复兴 2、人物志以黄老哲学为指导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曹操语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曹操语 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引曹操语 因循 儒法术并用 5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 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为大将 。 诸葛亮将苑将材 曹操谋士论理想 “君德” 诸葛亮论“将”与“大将” p三国黄老道家的“君德”理论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5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黄老道家管理哲学的核心为:君主“ 因循” 社会环境与管理对象,灵活运用儒 、法、术等各种方法进行控制。 人物志理想的人才结构为:主德以 客观之心,“因循”儒、法、术等各种人 才的规律,使其分别负责各种职能部门。 显然,人物志的人才学说,是黄 老管理哲学在人才领域的运用。 p人物志以黄老哲学为指导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5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御其事。 而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 知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扞。 不材乃材之所至赖也。 庄子人间世郭象注 无为者,非拱默之谓也,直各任其自为。 庄子在宥郭象注 p人物志与玄学 “内圣外王”理论 第二讲、才性分类 五、才性理论与黄老哲学 5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第三讲、人物鉴别 1、博采百家之长 在人才鉴别领域,人物志堪称集 大成之作将庄子的“九征”、 大戴礼记的“六征”、吕氏春秋的 “八观”“六验”等观人法融会贯通,并 结合汉魏时期人物品评的鲜活经验,形成 了自家独特的人才鉴识体系 一、考察方法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5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 ,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 庄子 列御寇 p庄子的“九征” 说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5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六征 考察内容考察目的 一曰观诚观诚社会行为为道德品质质 二曰考志(考言) 言谈谈与神色性格志向 三曰视视中(视视声) 声音与心气心态态品质质 四曰观观色表情与心气心态态品质质 五曰观隐观隐去伪伪存真探察隐隐情 六曰揆德综综合考察人物定名 p大戴礼记文王 “六征”法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5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有三十一观(节选) 富贵者,观其礼施也; 贫穷者,观其有德守也; 嬖宠者,观其不骄奢也; 隐约者,观其不慑惧也。 其少,观其恭敬好学而能弟也; 其壮,观其絜廉务行而胜其私也; 其老,观其意宪慎, 强其所不足而不踰也。 父子之间,观其孝慈也; 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也; 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也; 乡党之间,观其信惮也。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通则观其所礼, 贵则观其所进, 富则观其所养, 听则观其所行, 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 吕氏春秋论人 p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 喜之以验其守, 乐之以验其僻, 怒之以验其节, 惧之以验其特, 哀之以验其人, 苦之以验其志。 吕氏春秋论人 八观 六验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平陂之质在于神, 明暗之实在于精, 勇怯之势在于筋, 强弱之植在于骨, 躁静之决在于气, 惨怿之情在于色, 衰正之形在于仪, 态度之动在于容, 缓急之状在于言。 人物志九征 九征反映的品质质 神(神态态 ) 正派与邪恶恶 精(目光) 聪聪明与愚笨 筋(筋腱) 勇敢与怯懦 骨(骨骼) 刚刚强与软软弱 气(气息) 焦躁与安静 色(脸脸色 ) 阳光与抑郁 仪仪(仪仪表 ) 衰颓颓与庄重 容(表情) 佞媚与规规矩 言(声音) 缓缓慢与急迫 2、“九征”形象观人法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神:精神 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平陂之质在于神。人物志九征 鉴别正派与邪恶 眼神静止 眼神活动动内心世界人品 正 派 若含珠若木发发澄清到底君子 若无人若赴的澄清到底君子 邪 恶恶 若萤萤光若流水尖巧而喜淫败败器 若半睡若鹿骇骇别别人而深思隐隐流 一身精神, 具乎两目。 冰鉴神骨 冰鉴神骨论眼神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明暗之实在于精, 人物志九征 p精:目光 元气论中医学 气 气 精 精 神神 鉴别聪明与愚笨 仁,目之精,悫然以端; 勇,胆之精,晔然以强。 人物志九征 鉴别道德品质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气:气息 气而不清则越, 躁静之决在于气。 人物志九征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 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人物志九征 鉴别急躁与安静 鉴别 “礼”的素质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筋:肌腱与静脉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 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勇怯之势在于筋 人物志九征 鉴别勇敢与怯懦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骨:骨骼 强弱之植在于骨, 人物志九征 鉴别意志强弱 鉴别“仁”的素 质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 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人物志九征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色:脸色 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惨怿之情在于色 。 人物志九征 鉴别心态阳光与抑郁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忧患之色,乏而且荒; 疾疢之色,乱而垢杂。 喜色,愉然以怿; 愠色,厉然以扬; 妒惑之色,冒昧无常; 人物志八观 喜色,由然以生; 怒色,拂然以侮; 欲色,呕然以偷; 惧色,薄然以下; 忧悲之色,累然而静。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6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的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 黑胆汁) 的数量不同,气质类型分为以下四种 古希腊体液说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6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诚智必有难尽之色, 诚仁必有可尊之色, 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诚忠必有可亲之色, 诚絜必有难污之色, 诚静必有可信之色。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诚仁,必有温柔之色; 诚勇,必有矜奋 之色; 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人物志九征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鉴别道德品行 7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仪:静止的仪表 衰正之形在于仪, 人物志九征 鉴别衰颓与庄重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心质亮直,其仪劲固; 心质休决,其仪进猛;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人物志九征 鉴别德行品质 7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容:活动的表情 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 直容之动,矫矫行行; 休容之动,业业跄跄; 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态度之动在于容, 人物志九征 鉴别规矩与佞媚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不 良 情 态态 优良情态 表 情 特 征反映心态态 情 态态 恒 态态 | 永 久 飞鸟飞鸟 依人,情致婉转转,弱态态弱而不媚 不衫不履,旁若无人狂态态狂而不哗 坐止自如,问问答随意。疏懒态懒态疏懒而真诚 饰饰其中机,不苟言笑; 察言观观色,趋趋吉避凶。周旋态态周旋而健举 时时 态态 | 当 时时 方有对谈对谈 ,神忽他往; 众方称言,此独冷笑。 深险难险难 近 三者不必 定人终身。 反此以求, 可以交天下 士。 言不必当,极口称是; 未交此人,故意底毁。卑庸可耻 漫无可否,临临事迟迟回; 不甚关情,亦为为堕泪。妇妇人之仁 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 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 冰鉴神骨 冰鉴的“情态”学 说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言:声音 有和平之声, 有清畅之声, 有回衍之声。 人物志九征 鉴别道德品质 鉴别性情急慢 缓急之状在于言 。 人物志九征 喜如折竹, 怒如阴雷起地, 哀如击薄冰, 乐如雪舞风前。 冰鉴声音 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 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 心气鄙戾者,其声斯丑; 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好。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其它辨声说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魏晋时期的“清谈”风尚 清谈是学术论战的沙龙 人才学是清谈产生的动因 清谈是识人的重要途径 人才学是清谈讨论的主题 清谈是魏晋的时代风尚 麈尾 3、“接识”初见清谈考察法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初次见面以“三材”为清谈话题 儒、法、术三个主题谈话 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材,故 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 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 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 举之不疑。 人物志 接识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识别兼才与偏才 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 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 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 人物志接识 兼才能参与不同主题的论辩 鉴别兼才的类型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偏才感兴兴趣话题话题无兴兴趣话题话题 清节节道德品行谋谋略权变权变 法家建法立制变变化之术术 术术家 奇谋谋妙计计遵守法纪纪 器能制度操作制度原理 智意人情事故遵守规则规则 伎俩俩创创造效益道德准则则 臧否是非准则则萧萧洒通达 言语语能言善辩辩含蓄内秀 鉴别偏才的类型 偏才不能谈与自己特长相反的话题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 ,是慈而不仁者。 人物志八观 p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观察善恶行为,识别 “间杂之人”。 4、“八观”全面考察法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7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然则慈而不仁者,则吝夺之也。 仁而不恤者,则惧夺之也。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人物志 八观 恶情夺正:恶劣品质占主导地位 善情救恶:优秀品质占主导地位 爱惠分笃,虽傲狎不离; 助善著明,虽疾恶无害也; 救济过厚,虽取人不贪也。 人物志 八观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察言谈与神色,窥见真实心态。 观其辞旨 :观察发言特点 论显扬正,白也; 不善言应,玄也; 经纬玄白,通也; 移易无正,杂也; 先识未然,圣也; 追思玄事,叡也; 见事过人,明也; 以明为晦,智也; 微忽必识,妙也; 美妙不昧,疏也; 测之益深,实也; 假合炫耀,虚也; 自见其美,不足也; 不伐其能,有余也。 人物志 八观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察其应赞:观察形体语言 观察语言与气色是否矛盾 其言甚怿,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 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 言未发而怒色先见者,意愤溢也; 言将发而怒气送之者,强所不然也。 人物志 八观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观察动机目的,辨别伪偏才。 p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略)。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直者亦讦,讦者亦讦; 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 直而能温者,德也; 直而好讦者,偏也; 讦而不直者,依也。 人物志八观 8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似是而非者 轻诺似烈而寡信, 多易似能而无效, 进锐似精而去速, 诃者似察而事烦, 诈施似惠而无终, 面从似忠而退违, 此似是而非者也。 人物志 八观 似非而是者 大权似奸而有功, 大智似愚而内明, 博爱似虚而实厚, 正言似讦而情忠。 人物志 八观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敬之为道也,严而相离,其势难久; 爱之为道也,情亲意厚,深而感物。 是故,观其爱敬之诚,而通塞之理可 得而知也。 人物志 八观 p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观察爱、敬多寡,知其处世境况。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察是否谦逊,识别君子小人。 情机 古文 今译译 情机一杼其所欲则则喜说说其强项则项则 高兴兴 情机二不杼其所能则则怨 不说说其强项则项则 怨 愤愤 情机三以自伐历历之则则 恶恶 自我夸耀则厌恶则厌恶 情机四以谦损谦损 下之则则 悦 谦逊谦逊 退让则让则 愉悦 情机五犯其所乏则婟则婟触及缺点则则愠怒 情机六以恶恶犯婟则婟则 妒以长长攻短则则仇恨 情机:感情变化的枢机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直之失也讦, 刚之失也厉, 和之失也懦, 介之失也拘。 人物志 八观 p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观察缺点,鉴定偏才之人。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观察聪明程度,确定人才档次。 智慧的重要性 各自独行,则仁为胜; 合而俱用,则明为将 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 比力而争,智者为雄。 人物志八观 第三讲、人物鉴别 一、考察方法 8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知人者,以目正耳; 不知人者,以耳败目。 人物志七缪 p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 对待社会舆论偏听偏信 1、“七谬”七种失误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二、选才失误 8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 不辨“心”与“志”的差别 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 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 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 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 人物志七繆 志大所以戡物任也, 心小所以慎咎悔也。 人物志七繆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p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9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不知成熟有早晚差异。 有早智速成者, 有晚智而晚成者, 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 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 人物志七缪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 轻信同类之间的评价 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 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 人物志七缪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夫人所处异势,势有申压: 富贵遂达,势之申也; 贫贱穷匮,势之压也。 人物志七缪 p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 忽略贫富背景对声誉的影响 个人经济状况对名声的影响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 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 人物志七缪 p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鉴定奇人难辨虚实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考察者自身认识能力偏颇 世界存在并行的四种“理” 2、失误原因 四理 涉及领领域 道之理宇宙万物规规律 事之理社会管理规规律 义义之理思想教化规规律 情之理人情心理规规律 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 法制正事,事之理也; 礼教宜适,义之理也; 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人物志材理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通晓四种理的专家之间难以沟通 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 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 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 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人物志材理 道理之家 道家(老庄派) 事理之家 法家 义义礼之家 儒家 情理之家 术术家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6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九种偏才无法超越自身的认识局限 九偏之性擅长问题长问题不擅长问题长问题 刚刚略之人通论论概况分析细节细节 抗厉厉之人规规章制度随机应变应变 坚劲坚劲 之人本质质真相深奥原理 辩给辩给 之人人情世故基本原则则 浮沉之人事物表象事物本质质 浅解之人浅显显道理深刻道理 宽宽恕之人道德原理时务时务 要点 温柔之人循规规蹈矩解决疑难难 好奇之人诡诈谋诡诈谋 略常规问题规问题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7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考察方法片面 古文 现现代汉语译汉语译 文 或相其形容仅仅观仅仅观 察形体容貌 或候其动动作仅仅仅仅研究行为举为举 止 或揆其终终始仅仅仅仅注重始终终如一 或揆其儗象仅仅仅仅窥测窥测 意向动动机 或推其细细微仅仅仅仅探讨讨微妙情感 或恐其过误过误仅仅仅仅留心过过失错误错误 或循其所言仅仅仅仅听取言谈话语谈话语 或稽其行事 仅仅仅仅考核事业业成绩绩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8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或曲高和寡,唱不见赞; 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 或器非时好,不见信贵; 或不在其位,无由得拔; 或在其位,以有所屈迫。 人物志效难 p被考察者机会不佳 第三讲、人物鉴别 二、选才失误 99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一、 “英雄” 学说 第四讲、创业人才 一、“英雄”学说 第四讲、创业人才 1 “英雄”创业领 袖 q“英雄” 素质 英雄指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古今创业者素质基本相同。 人物志英雄旨在探讨创业领袖 素质及其团队建设。 100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四、创业人才 1、“英雄”学说 聪聪:独到创创意、谋谋略规规划。 明:发现发现 机会、准确判断。 胆:果断决策,付诸实诸实 施。 力:力气较较大,武功较较好 英 (分 ) 雄 (分 ) 英 雄 p英雄素质示意图 101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雄 才 英 才 英才 雄才 聪明胆胆力明 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 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人物志英雄 英雄 2、“英才”与“雄才”创业 团队 第四讲、创业人才 一、“英雄”学说 102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刘邵的“英雄”学说 第四讲、创业人才 一、“英雄”学说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可以坐论,而不可以 处事。 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 ,而不可以虑变。 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 为先登。 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 登,未足以为将帅。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 然后乃可 以为英,张良是也。 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然后乃可以为 雄,韩信是也。 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 ,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 人物志英雄 103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自身“英雄”素质凝聚英才与雄才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 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 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 归往也。 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 英能得英,不能得雄。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人物志英雄 第四讲、创业人才 一、“英雄”学说 p组织“英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 104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领袖素质中 “英” 比“雄” 更重 要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 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 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 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 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 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人物志英雄 第四讲、创业人才 一、“英雄”学说 105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p英雄曹操 1、曹魏王朝的创建 太祖运筹演谋,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第四讲、创业人才 二、“英雄”与三国崛起 二、“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