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品味语言平实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和内涵。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导入:(鸦片战争炮轰虎门,倒计时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165年前,英帝国主义用坚船厉炮敲开了中华文明古国的大门,占领了我们美丽的香港。从此,华夏儿女日日夜夜期盼着这颗东方明珠能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156年后,也就是就是1997年7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在香港会展中心奏起,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报道了中国人民雪百年耻辱,香港重回祖国怀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二、回顾新闻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这篇通讯最能体现真实准确语言特点的是:关于时间的表述。三、引入新课1、请同学朗读课文,划出关于时间表述的句子,思考文章关于时间表述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同学读出关于香港回归事件的时间表述的句子。(分析特点)这些时间精确到计时记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1)、新闻需要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2)、急切的盼望回归的时刻的到来。3)、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总结:可见,新闻的真实准确不仅体现在准确记录发生了的事件,而且体现在准确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深层内涵。2、作者客观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香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也有所记述。关于香港沦陷的相关历史事件有很多,有同学为此专门作了整理,我们请代表来为大家展示。在这段屈辱历史中,有这么多的事件让国人刻骨铭心,而作者选取了哪几件?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年建成,在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从年月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年月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年个月零天。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三件呢?港督府:港督府意味着什么?是英国在香港的最高统治机构,进一步说明英国理所当然的占领。从“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可以看出他们企图永远统治下去,但到现在,也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对比中暗含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军营:军队象征一个国家的主权。156年前,在这里丧失了主权,而且英国殖民者一直希望在港能保留驻军权。早在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时,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一九九七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主权要求。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对撒切尔夫人说:“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个问题不容讨论。”而现在米字旗在当年升起旗帜的地方降下,象征着主权终于回收。体现一种民族自豪感。第一次升旗:清楚的记录第一次升旗事件,代表这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时时刻刻记录这这笔屈辱的历史,盼望这香港的回归,永远不会忘记。总结:1、这3件事都与回归事件有关。2、通过过去与现实事件的对比,突现历史永不再来的意味,更能突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情感。新闻是报道眼前发生的事,也可以介绍一些背景,是为了更好的反映现有材料。这篇通讯作者独具匠心的运用这三处历史背景,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这篇通讯语言显得沉着沉静,但细细品味,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种心跳在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下面,请同学找出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情感深刻的词句,进行点评。(学生自由评点)那你对标题如何理解?1、“不列颠尼亚”象征英国的殖民统治。2、“别了”前置,表强调,强调英国的殖民统治一去不复返。暗含讽刺。3、体现了逐渐强大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让我们在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录像)教师小结。历史不会忘记,从香港沦陷之后中华民族的百年梦魇;历史更不会忘记,从孙中山到毛泽东,无数革命志士为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统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学习新闻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分析鉴赏本文中多处用到的对比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本文处理新闻报道的独特之处。 2、 分析文中多次运用的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 教学方法 诵读、筛选信息、分析鉴赏、合作探究 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 预习提纲 1、 仔细阅读并积累印发的新闻的相关知识。 2、 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 3、 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六、 教学过程 1、 导入 伴随“东方之珠”的音乐展示香港美丽繁荣的图片,以及香港回归时人们欢庆的图片。 2、 提问: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香港回归这件大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3、 作者又是选用怎样的角度来表现香港回归这件大事呢?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 4、 思考: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来展示它的重大历史意义的呢? 作者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一些背景材料,使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意义,同时,作者又将自己的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5、 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 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象征意义: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6、 分析鉴赏: 本文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请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强调了这次升旗是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今昔对比,胜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同时深化了主题。 7、 合作探究:香港回归,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而这篇消息却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的新颖,仅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读了本文,你觉得标题好在哪里? (1)旧题新用,意味深长; 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并不是针对司徒雷登个人的,它的真正的批判对象是美国政府,以及白皮书的炮制人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目的是教育人们认清美帝国主义的真相,不要再对美国抱有幻想。 (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3)寓虚境于实境,匠心独运,了无痕迹。 实境 : 告别 虚境 : 回归、雪耻 8、 本课小结: 本文属于一篇成功的新闻特写,它只选取整个香港回归全过程中英方撤离的几个场景加以描绘,并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