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OT与BT模式下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基于投资人角度_第1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OT与BT模式下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基于投资人角度_第2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OT与BT模式下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基于投资人角度_第3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OT与BT模式下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基于投资人角度_第4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OT与BT模式下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基于投资人角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OT与BT模式下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基于投资人角度摘 要目前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近几年,BOT、BT 项目等多种融资渠道受到广泛运用,BOT模式和BT模式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对加快和改善公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主要立足于投资人的角度,从BOT模式和BT模式的定义逐渐展开,分别讨论该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特点、作用、基本结构、运作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模式运作程序的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的差异,最后对其承担的风险进行控制。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风险结构分解法、专家经验评估法着重对两种模式下投资人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力求对BOT模式和BT模式有一个较基本、客观的了解。关键词:BOT项目融资模式 BT项目融资模式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BOT and BT mode Based on the investors point of viewABSTRACTCurrent traditional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of the growing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the BOT and BT projects to a variety of financing channels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BOT mode and the BT mode enabl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utility projects the requirements of diversified funding sources to further, meet to accelerate and improve the ut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e build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investors perspective, unfold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BOT mode and BT mode, discuss the aspect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 characteristics, the role of the basic structur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This operation through two program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investors to take risks under the model and risk differences, and finally to control its risk.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a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isk of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expertise assessment method focuses on the risk of investors in the two modes to identify, assess, control. Strive to the BOT model and the BT model is a more fundamental, objective understanding.Key words: BOT Project Financing Model BT Project Financing Model Risk Analysis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背景研究及意义11.1.1 背景研究11.1.2 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31.2.1国外研究现状31.2.2国内研究现状41.2.3文献评述7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81.3.1研究的内容81.3.2 技术路线10第二章 BOT、BT融资模式概述112.1 项目融资理论概述112.1.1项目融资定义及风险分析112.1.2项目融资结构122.2 BOT项目融资模式142.2.1 BOT项目融资模式概述142.2.2 BOT模式的基本特点、基本运行方式142.2.3 BOT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162.3 BT项目融资模式182.3.1 BT项目融资模式概述182.3.2 BT模式运行基本方式192.3.3 BT模式参与方之间关系202.4 BOT与BT项目对比202.4.1 两种模式适用范围对比202.4.2 两种模式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对比212.4.3两种模式运作模式的对比212.4.4 承担风险对比22第三章 BOT与BT模式下投资人的风险分析及比较233.1 风险识别233.1.1风险识别过程233.1.2风险识别的方法243.2 BOT融资模式下投资方的风险分析253.2.1 项目融资期风险263.2.2 项目建设期的风险273.2.3 项目运营期风险293.3 BT融资模式下投资方的风险分析293.3.1项目融资期风险303.3.2 项目建设期风险313.3.3 项目回购期风险323.4 BOT和BT融资模式下投资人的风险比较33第四章 两种模式下投资人的风险评估与控制364.1 风险评估364.1.1 风险评估的定义与方法364.1.2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374.2 BOT融资模式风险控制394.2.1 风险控制定义与方法394.2.2 BOT融资模式投资人承担风险可控性划分404.2.3 BOT融资模式下投资人风险控制414.3 BT融资模式风险控制444.3.1 BT融资模式下投资人承担风险可控性划分444.3.2 BT融资模式下投资人风险控制46第五章 案例分析485.1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十号线项目概况485.1.1 项目背景485.1.2 工程概况485.1.2 项目主要参与方505.1.3 BT项目实施方式515.2 北京地铁十号线BT项目风险管理535.2.1 BT风险管理模型535.2.2 北京市地铁十号线项目风险识别545.2.3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及措施575.3 BOT模式下的北京市地铁十号线奥运支线575.3.1运作模式会发生改变585.3.2 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发生改变58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参考文献61致谢64外文资料65中文译文71天津理工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第一章 绪论1.1背景研究及意义1.1.1背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基础设施能提高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建国到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国内银行贷款、向外借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政府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建设及经营管理,这种投融资体制造成以下弊端:国有产权导致运营及保养的效率低下,基础设施部门缺乏竞争意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政府财政补贴沉重,服务质量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新的投融资体制,把外资和民间资本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但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引进的力度还不是很大,经济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近些年,BOT项目融资方式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它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成功运用的一种融资途径。香港从第一条海底隧道项目开始到东港海底隧道再到西港海底隧道,开发和实施BOT项目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取得了不少经验;土耳其库尤核电站、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澳大利亚悉尼港海底隧道工程以及英法海底隧道工程项目等都是比较成功的范例。同样我国政府对BOT融资方式也特别重视,90年代以来,我国在利用BOT项目融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电力、水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上的尝试。如广西来宾电厂B厂、山东日照电厂、四川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和湖南长沙电厂A厂等项目推向国际市场公开招标后,立即得到国际投资商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有些国家为了缓解政府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上的资金压力,采取BT模式利用企业或私人投资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演变,是指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在上世纪90年代由我国广东省率先在某些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上开始引进BT模式进行融资、建设,之后国内多个省市不少基础设施项目都采用BT模式,运行效果整体不错。进入21世纪,特别是建设部文件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BT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减少或取消政府财政补贴,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为了规范BT与BOT两种主要项目融资地正常运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纷纷出台,一些地方开放或部分开放基础设施,引入外资和民间资金。下表之中主要列举几种法律法规。表1.1 与BT、BOT相关的法律法规Table 1.1About BT and BOT project regulations and laws 研究内容融资模式法律法规颁布时间颁布单位BT融资模式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2003/2/13建设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2004/3/2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7/2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5/7国务院BOT融资模式关于以BOT 方式吸引外资有关问题的通知1994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试办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联合发布关于借用长期国外贷款实行总量控制的全口径管理范围和办法1995/6国家计委、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5/6/20我国政府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1997/4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资料来源:自行绘制1.1.2研究意义BOT是英文“Build(建设)operate(运营)Transfer(转让)”的缩写,BOT是指: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私营机构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3。BT(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是政府利用社会资金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涵义是: 政府特许外商或国内企业投资者从政府部门或其委托人手中获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特许权,在一定的期限内,由投资者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工程竣工后,由政府按BT合同进行回购,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短期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4。BOT项目融资风险是指在BOT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作用,使投入的资本不能收回或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BOT项目经历了项目发起、筹备、建造、运营和移交这样多个阶段,而且有政府、银行、项目公司、建筑承包商、保险公司等众多主体参与,故而BOT模式非常复杂,其风险要比一般项目大得多。因此,项目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除了要从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上评价该项投资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之外,还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科学地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寻求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最终获取理想的投资收益。虽然BT模式比BOT模式少了运营的过程,因此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也比BOT模式减少了运营期的风险这一环节,但是任何BT模式绝对万无一失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上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所以BT项目各参与方都必须明白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范围、风险类别以及可能发生的时间,尤其是投资方更要对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风险进行防范,同时都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参与者预期结果中所包含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在BT模式中,项目同样也经历了项目发起,筹备,建造和移交这样多个阶段,有政府,项目发起人,项目投资人,项目公司,项目贷款方,项目承包商等众多主体参与,故而BT模式也比较复杂。在BT模式下,投资人需要承担融资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建设期的技术、质量、投资、工期等风险,并且还需承担发起人是否按期偿还回购价款的风险。因此,在BT模式中,项目的投资方需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使收益最大化。下文将对国内外关于BOT与BT融资模式的文献以及涉及相关风险管理过程的文献进行研究,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在对前人的总结分析下结合自己的观点。为本文对BOT、BT融资模式下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分析、评估,最后对风险进行控制做铺垫。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1.2.1国外研究现状BOT模式最早正式提出是在1984年,土耳其总理厄扎尔决定引入民间资本兴建基础设施,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BOT法(土耳其法律No.30%)。BOT模式强调“民间投资,用着偿还”,政府无须投入财政资金就可向公众提供服务并且不构成政府的外债和内债,但政府要提出奖励计划以吸引民间投资,例如免税等。在199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基础设施建设BOT项目指南中将BT看作BOT的演变形式,定义为“建成后立即移交”(build transfer immediately)5。20世纪80年代以来,BT模式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年来,由于BT模式以其强大的融资建设能力,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BT融资模式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990年,菲律宾国会颁布了亚洲第一个BOT法,即共和国法律(RepublicAetNo.6957)。菲律宾6957号法令BT模式是一种融资建设模式,是BOT模式的变形。1994年菲律宾国会重新颁布了BOT法(RepublicAetNo.7718),明确定义了BT这种融资方式。该法第l条c款定义:“建设转让是一种契约性安排,项目建议人据此承担授予的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照合同约定的分期付款时间表,支付建议人在项目上花费的总投资,加上合理比例的利润。这种安排可应用于建设任何基础设施或发展项目,但这些设施必须由政府直接经营”。除了关于BT模式的定义之外,该法还规定了BT模式实施的工作流程和招标条件,并且菲律宾政府设有BOT中心,负责管理BOT法,解答有关问题,指导并帮助各地政府发展和实施BT项目。AnlyH.1.Lee(2009)中提出从期权的角度研究了BT模式的风险管理问题,认为BT模式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对冲方法加以解决,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6。Cheng-Ru Wu,Chin-Tsai Lin,Yu-Fan Lin在其论文中对BT模式的风险进行了定性的描述,文章提出了运用AHP层次分析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度量评价,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7。Chan A P, ChanDW, Chiang Y H, et al(2004)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BT模式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和缓和风险措施8。Serguieva等提出了基于模糊区间的风险评价体系9;Yue Housheng和Cao Xia分析了发达国家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现状10;C.M.Tam研究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几个典型的电力BOT项目的风险管理11;Doh.Jonathan等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风险评估问题12;M.M.Kumaraswamy和X.Q.Zhang分析了BOT融资中的政府在风险合理分担中应发挥的作用13。在对BOT与BT模式的风险分析方面,许多国外学者认为BT项目融资模式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总的来说,国外对BT和BOT模式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为我国研究BT、BOT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1.2.2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BOT项目(深圳沙角B电厂项目)实施建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BOT融资模式已经为大众所熟悉。而BT模式作为BOT模式的一种演变,近年来也逐渐作为政府投融资模式的一种,被用来为政府性公共项目进行融资。国内对BOT的研究最近几年来有所增加,刘省平(2002)在BOT项目融资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对BOT概念、实施步骤和影响BOT成功的关键因素,BOT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14。刘东等提出了城镇供水BOT项目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15,16;王辉,何伯森对BOT项目融资的风险问题作了系统研究17;阎长俊等提出了BOT项目的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18。BT模式作为BOT模式的演生受到了投资商的积极欢迎和尝试,但是因为它毕竟还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处于实践摸索阶段,相关的文献研究在总体肯定BT模式运用对基础设施建设所做贡献的同时,对BT模式的实质、法律依据、实施方式等方面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国内关于BT模式的研究文献中有少数较全面概括了BT相关问题,但更多的是侧重不同阶段、立足不同角度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周江华(2005)19、王闯仁(2005)20等较全面阐述了BT模式的特点、项目的融资方式、项目实施的阶段和步骤、项目的风险防范等问题。何寿奎(2005)21探讨了BT模式建设项目的实施前提,以及如何进行招标决策和合同策划,讨论了评标办法,融资能力评价及风险防范的合同条款。李红摘(2005)22对BT模式中投资方融资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李红摘、邹筑煌(2005)23分析了BT模式项目移交、回购阶段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有关BT模式风险分析的文献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万先进(2005)24、周磊、周正康(2004)25就基础设施BT项目运做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按照风险分摊原则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办法。王军红、张建坤(2006)26还进一步提出了合同管理中风险的应对措施。也有一部分学者对BOT与BT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张瑜(2008)27通过对两者运作过程的分析,探讨了不同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李玲(2008)28对BOT和BT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从两种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要求、适用范围、融资形式及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杨明(2006)29从EPC、BOT、BT的解释开始,介绍这三个模式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别;通过对三种模式的风险情况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三种模式风险的大小,分别对如何规避风险进行了阐述。分析完国内外,BT与BOT项目融资模式的发展状况,他们研究的成果如何,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研究,制作表1.2,进行比较。表1.2 BT BOT项目研究现状Table 1.2 BT BOT project research situation模式对比内容国外研究状况国内研究状况BT模式研究成果199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基础设施建设BOT项目指南中将 BT看作BOT的变形形式,定义为“建成后立即移交”(build transfer immediately)。周江华(2005)19、王闯仁(2005)20等较全面阐述了BT模式的特点、项目的融资方式、项目实施的阶段和步骤、项目的风险防范等问题。AnlyH.1.Lee6 (2009)中提出从期权的角度研究了BT模式的风险管理问题,认为BT模式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对冲方法加以解决,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何寿奎21(2005)探讨了BT模式建设项目的实施前提,以及如何进行招标决策和合同策划,讨论了评标办法,融资能力评价及风险防范的合同条款。Chan A P, ChanDW, Chiang Y H, et al(2004)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BT模式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和缓和风险措施8。李红摘(2005)22对BT模式中投资方融资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李红摘、邹筑煌(2005)23分析了BT模式项目移交、回购阶段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罗伯、米勒(1985)等人都特别分析了BT模式下政治风险的形式,并指出政治风险中政策风险是最主要的。万先进(2005)24、周磊、周正康(2004)25就基础设施BT项目运做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按照风险分摊原则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办法。BOT模式研究成果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风险评价体系的提出、BOT融资在能源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等。“BOT战略研讨会”“外商直接投资政策问题国际研讨会”等。Serguieva9等提出了基于模糊区间的风险评价体系。C.M.Tam11研究了我国20 世纪90年代的几个典型的电力BOT 项目的风险管理。 刘省平(2002)14在BOT项目融资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对BOT概念、实施步骤和影响BOT成功的关键因素,BOT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Yue Housheng和Cao Xia.10分析了发达国家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刘东15等提出了城镇供水BOT项目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Doh.Jonathan12等提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风险评估问题。王辉,何伯森17首先对BOT 项目融资的风险问题作了系统研究。资料来源:根据文献6,8,10-12,14,15,17,19-25自行绘制2.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的种类繁多,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也有很多,文献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如表1.3所示:表1.3 风险识别方法的文献研究Table 1.3 Literature research on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作者风险识别的方法多属性群决策模型核对表法RBS敏感性分析故障树法风险来源表风险清单法杨文安,吴唤群,谢晓如30刘宁,戴大双,吴海西31熊守富32韩传峰,何臻,马良河33周泳34冯燕35阎柳青36杨诚37资料来源:根据文献30-37自行绘制对于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情景分析法都是通过获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在常规的风险识别方法不能奏效时对工程风险进行识别26。而故障树法不仅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还能进行风险的度量。同一风险(事故)的故障树经适当修改后可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它可以作为风险知识共享的载体。1.2.3文献评述国外研究现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研究比较早,对于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内容给予了明确界定,如BOT模式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风险评价体系的提出、BOT融资在能源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等38;199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基础设施建设BOT项目指南中将BT看作BOT的变形形式,定义为“建成后立即移交”(Build Transfer Immediately),都对基础设施概念进行清晰的阐述39。国内研究现状表明: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理论都是借鉴和引用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BOT模式和BT模式在我国都属于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尤其是BT模式在我国起步更晚。国内学者对两种模式下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都比较系统,特别是其实际操作性研究和项目风险研究成果较多,关于项目风险的研究虽然有所涉猎但大都很宽泛,大部分是进行总体上概括,分析缺乏针对性。并且深入到项目参与方的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和对两种模式承担的不同风险对比分析较少。项目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在这两种模式下,包括政府、投资建设方以及银团、承包商在内的相关各参与方都面临各种风险。本文将从投资人的角度对两种模式的风险进行识别、对比、评估及最终的控制。BOT项目中的投融资、建设以及运营这一系列过程中,项目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任务,尤其是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还得对项目进行运营以求获得收益;而BT项目在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以及回购这一系列过程中,项目公司要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任务;因此在项目风险的分摊方面,项目投资方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何处理好这些风险,顺利完成项目建设收回成本并取得相应利润,就成为项目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两种模式下的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不同,因此风险应对的方法也不同。在此过程中,就要求项目公司实施科学的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准确地识别风险,认真地评估风险,合理地应对风险,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项目建设。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研究内容1文章从项目融资的理论出发,介绍了BT和BOT项目的基本理论及两种模式应用对比,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对投资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展开,并对如何将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进行深入研究。2本文根据BOT项目融资模式自身的特点,运用项目管理、风险管理中的基础理论以及定性分析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具体国情,对我国城市基础BOT设施项目融资分别从发展现状、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应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前人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开拓性地综合和发展。3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详细介绍了BT模式的基本概念,并详细分析了BT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以及投资方在此模式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通过对BT模式风险的分析研究,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根据两种模式下的风险分担的不同,监管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对两种模式下投资人承担风险进行对比。最后再根据其风险的发生可能性,损失程度的不同对两种模式下投资人风险进行控制。本文文章框架图如图1.1所示。图1.1 文章框架图Fig.1.1 Framework of this Research资料来源:自行绘制1.3.2 技术路线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来研究本文所要涉及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技术线路见图1.2。图1.2 技术路线图Fig.1.2 Technology roadmap资料来源:自行绘制75第二章 BOT、BT融资模式概述2.1 项目融资理论概述2.1.1项目融资定义及风险分析1项目融资定义“项目融资”这一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已出版的中外文献中对项目融资定义的描述不尽相同。不同的国家对“项目融资”的定义如表2.1。表2.1 各国对项目融资定义对比Table 2.1 Countries on the definition of project finance contrast研究内容国 家单 位出 处定 义总结分析 英 国法律公司Clifford Chance项目融资“项目融资”用于代表广泛的, 但具有“融资不是主要依赖项目发起人的信贷或所涉及的有形资产”这一共同特征。上述几种定义虽然表述不同, 但总体说来都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基本内容: 第一,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安排的融资, 项目的导向决定了项目融资最基本的方法; 第二, 项目融资中的贷款偿还来源仅限于融资项目本身, 即项目能否获得贷款完全取决于项目未来可用偿还贷款的净现金流量或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美 国美国财会标准手册项目融资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 中 国国家计委与外汇管理局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办法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外筹措外汇资金, 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资料来源:自行绘制总的来说“项目融资”从广义上讲,为了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或者对已有项目进行债务重组所进行的一切融资活动都可以被称为项目融资。从狭义上讲,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我们一般提到的项目融资是狭义上的概念。2项目融资风险表现形式项目融资风险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信用风险。项目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参与方不能履行协定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就像提供贷款资金的银行一样,项目发起人也非常关心各参与方的可靠性、专业能力和信用。(2)完工风险。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风险。项目的完工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它是项目融资的主要核心风险之一。完工风险对项目公司而言意味着利息支出的增加、贷款偿还期限的延长和市场机会的错过。(3)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它是项目融资的另一个主要核心风险。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资源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管理风险。(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5)金融风险。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项目融资中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项目发起人与贷款人必须对自身难以控制的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加以认真分析和预测,如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等,这些因素会引发项目的金融风险。(6)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如借款人所在国现存政治体制的崩溃,对项目产品实行禁运、联合抵制、终止债务的偿还等;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整,外汇管理法规的变化等。在任何国际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承担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7)环境保护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指由于满足环保法规要求而增加的新资产投入或迫使项目停产等风险。随着公众愈来愈关注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颁布了日益严厉的法令来控制辐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运输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污染者承担环境债务”的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因此,也应该重视项目融资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2.1.2项目融资结构项目的融资结构是项目融资的核心。一旦项目的投资者在确定投资结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对融资结构的设计了。在项目融资中,要尽量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以实现投资者在融资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项目融资聘请的融资顾问来担当40,他们根据投资者的要求,在评价项目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可以对几种模式进行组合、取舍、拼装来实现预期目标。项目融资的结构复杂,决定参与融资结构并在其中发挥不同程度作用的利益主体也较传统的融资方式多。下面用图 2.1概括项目融资的参与者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图2.1项目融资参与方及其关系Fig.2.1 Project financing par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资料来源:根据文献41整理绘制 表示项目投资者为项目公司提供担保。 表示项目投资者为项目公司注入资金,形成股权资本。 表示项目公司与项目管理公司签订项目管理合同。 表示项目公司和项目贷款银行签订贷款协议。 表示项目公司为项目产品购买者签订购买合同。 表示项目公司与设备/能源/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 表示项目产品购买者为项目公司提供担保。 表示项目公司与项目建设工程公司签订建设合同。 表示设备/能源/原材料供应商为项目公司提供担保。 表示项目建设工程公司或承包公司为项目公司提供担保。2.2 BOT项目融资模式2.2.1 BOT项目融资模式概述BOT项目融资模式是在国际上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利用外资和民营资本兴建基础设施的很有前途的新模式。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是指: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私营机构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BOT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投资方式。2.2.2BOT模式的基本特点、基本运行方式1BOT项目融资模式的基本特点采用BOT模式通常进行的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特许期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可能销售给国有单位,或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费用、能减少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减轻政府的借款负债义务、有利于转移和降低风险、有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可以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有利于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BOT项目是一种(长期)特许权项目:最适用于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所有权归国家),政府将建设和经营特许权交给私营部门,政府拥有最终所有权,特许期一般为10至30年,期满后无偿移交政府。BOT项目具有项目融资的典型特征:利用(主要是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期望收益和资产进行融资,债权人对项目发起人的其它资产没有追索权或仅有有限的追索权,建成项目投入使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成为偿还贷款和提供投资回报的唯一来源。2BOT模式的基本运行阶段相对于其他模式而言,BOT项目的运作程序比较复杂,按照惯例,BOT项目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项目确定阶段、项目招标与审定阶段、合同谈判阶段、成立项目公司阶段、项目筹资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经营阶段和项目移交阶段40。各阶段特点和任务如表2.2所示。表2.2 BOT项目的基本运行阶段Table 2.2 Operational phase of the BOT projects 阶段特点任务项目确定和前期可行性研究主要是选定BOT项目,对项目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是否可行。鼓励投资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项目确定提出建议,并在项目构想和设计方面提出观点。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政府或投资方可以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确定项目技术参数并进行方案比较。招投标阶段政府确定拟建的BOT项目后政府或其委托机构发布招标公告,准备招标文件,提出招标的有关条件。政府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所得到的标书进行评价和排序,选择具有经验和能力的承建商以及信誉良好的贷款机构进行谈判。合同谈判阶段这个阶段是关系到今后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阶段。定标后,政府与中标者就该项目的具体合同条款进行谈判,谈判内容包括项目的特许权范围、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中风险的分配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项目各参与方承担的风险和实际的利益。成立项目公司成立项目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能有一个可以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来承担该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特许协议生效后,中标人立即组建项目公司,并负责筹集资金,BOT融资项目的资金筹集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项目筹资由项目公司具体负责,多采用项目发起人提供的股本与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的贷款结合的方式。建设阶段项目公司在得到政府授权后,根据BOT合同的要求,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采购等工作。由于BOT融资项目的复杂性,其建设一般采用总承包方式。承包商在工程建设完工、设备安装完毕后,并在 BOT项目质量、产量、原材料消耗等方面均达到合同规定的条件下,将项目移交给项目公司。营运阶段项目公司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运营,期间的维护、管理自行负责,项目产生的效益为项目公司的收益和偿还贷款来源。项目公司根据合同签订的运营期内,全权负责项目的运行并维护和管理项目的设施,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收入即成为项目公司的收益来源,用以偿还贷款及作为盈利收入。转让阶段项目的转让标志着BOT融资项目的结束。当合同规定的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该BOT融资项目所有权无偿转让给政府。转让除按合同约定正常进行外,还会遇到如违约、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资料来源:自行绘制2.2.3 BOT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1项目各参与方BOT项目融资模式涉及到的参与方很多,主要参与方在BOT项目中地位和作用如表2.3所示。表2.3 BOT项目参与方地位与作用Table 2.3 Status and role of the BOT project participants参与方地位作用项目所在国政府东道国政府是BOT项目的最终拥有者。在BOT项目中,政府在法律法规、行政事务以及财务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三必不可少的。它具体的职责是:对项目进行核准,立项招标;颁布支持BOT项目的政策和措施;授予特许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