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含义: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二、国际分工的时间(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的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 (四)、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分工深化阶段,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世界工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服务业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第二节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三)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 度和深度(四)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五)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三、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古典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地域分工)分工的利益: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理论假设:1. 只考虑两个国家和两种可以贸易产品;2. 两种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要素投入;3. 两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4. 劳动要素供给给定,要素在国内部门间可以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5. 规模收益不变;6. 完全竞争市场;7. 无运输成本;8. 两国之间贸易平衡,进出持平。结论:1、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2、导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历史条件和一国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3、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各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绝对优势的衡量: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产量与这一产量所需的劳动投入 量的比率表示。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 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劳动投入量与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表示。例子说明国家分工的好处: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国家酒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投入 (人/年)分工前英国葡萄牙总产量1121208011270110分工后英国葡萄牙总产量2.3752.375 1902.72.7190交换后英国葡萄牙11.3751.71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价为:酒-毛呢120/70=1.7葡萄牙国内的交换比价为:酒-毛呢80/110=0.7所以:酒-毛:(0.7,1.7) 同理:毛-酒:(0.5,1.375)局限:斯密认为,由于历史和自然禀赋条件的原因,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总会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这是斯密分工理论的明显局限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国家在生产所以产品上都具有效率,而有的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低效率。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是否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家都处于劣势,但它们在同种产品生产上的优、劣势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 理论假设: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与斯密基本相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存在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只考虑两个国家和两种可以贸易产品; 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并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 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无运输成本; 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贸易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结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商品 ,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比较优势的衡量或确定:(1)相对劳动生产率,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可以表述为: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与单位产品B要素投入的比率。公式可以表述为: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B)=采用此衡量方法条件下,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另一国家生产相同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例子说明:国家酒产量(单位)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劳动投入(人/年 )分工前英国葡萄牙11120801110090分工后英国葡萄牙2.1251702.2220交换后英国葡萄牙11.1251.21英国酒相对于毛呢的劳动生产率=葡萄牙酒相对于毛呢的劳动生产率=1125083,所以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英国毛呢相对于酒的劳动生产率=葡萄牙毛呢相对于酒的劳动生产率=1.2089,英国在毛呢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价为:酒-毛呢120/100=1.2葡萄牙国内的交换比价为:酒-毛呢80/90=0.89酒-毛:(0.89,1.2) 同理:毛-酒:(0.83,1.125)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核心观点: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不同。比较优势论比绝对优势论更具有普遍意义,对现实具有更强的解释性,它认为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不需要有绝对优势,只要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在要素投入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从贸易中获取利益,但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对比较优势的评价:1、 比较优势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它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2、 比较优势论的出发点是认为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之间、各经济集团之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分工和国家贸易是自然永恒的现象。3、 比较优势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李嘉图提出的基本假定中排除了经济发展、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动态因素对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把多变的经济抽象成为静态的、凝固的状态。4、 比较优势论只是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条件等因素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一定得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和根本的因素。实际上,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条件等都对国际分工有重要的影响。5、 比较优势论未能够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以交换价值取代价值正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不完善的具体表现。新古典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一、要素禀赋论的概念:狭义: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也称H-O定理或模型,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广义: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萨缪尔森定理、雷步津斯基定理。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国际贸易的原因:1、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条件不同(供给比例)2、不同商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存在差异。(需求比例)生产要素禀赋:表明一国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通常用“丰裕”和“稀缺”表示。丰裕是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比率,即人均资本来衡量。例如,中国是劳动相对丰裕,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美国是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要素丰裕度含义一个国家某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相对价格。判断方法 (1)实物判断法:(TK/TL)A (TK/TL)B, 则: A 资本相对丰裕,B 劳动相对丰裕。 (2)价格判断法: (R/W)A (K/L)Y X 资本密集型产品,Y 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的原因理论推导:要素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各国在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是不相同的,即各国所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而且需求比例的不同这就产生了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这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不同,即比较成本差异导致了成本的国际绝对差进一步造成了价格的国际绝对差。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即国际贸易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各国不同的成本比例各国不同的生产诸要素价格比例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给和需求比例要素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理论假设:1、 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是给定的,且完全自由流动,但在区域和国家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2、 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如没有关税,没有运输成本等;3、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两国贸易是平衡的,出口足以支付进口;4、 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问题;5、 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与资本;6、 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7、 完全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主要结论:(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如何理解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 要素丰裕供应充足要素价格便宜商品成本低比较优势有利出口; 要素稀缺供应不足要素价格昂贵商品成本高比较劣势不利出口。 因此, 出口的应是利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HO理论和李嘉图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运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理论。 2、古典理论强调比较成本的差异源于生产要素效率的差异(李嘉图: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歇学说则把比较成本的差异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和生产不同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重(密集性)不同。联系:1、 两个理论均从供给方面论证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2、 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要素丰裕供应充足要素价格便宜商品成本低比较优势有利出口; 要素稀缺供应不足要素价格昂贵商品成本高比较劣势不利出口。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内容: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原因:虽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取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样的地租。这是因为两国在实行分工和发生贸易之后,各自大量使用本国丰裕要素进行商品生产,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外国产品,将使本国稀缺要素价格不断下降。这样,通过国际贸易致使两国间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并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如何理解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本国商品生产使用本国丰裕的要素要素价格升高;本国进口使用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要素价格下降。 两国间生产要素的价格差缩小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但是,要素价格是否最终完全相同呢?俄林不可能完全相同,只是一种趋势萨缪尔森-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必然相等四、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1、在一国不存在完全专业化和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条件下, 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将提高生产这种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降低生产其他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2、随着国际贸易的进行,本国商品价格发生会变化,这种变化也将影响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在一国内部形成贸易的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受损者。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如果贸易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则劳动力的实际报酬将会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将会降低;但如果贸易提高了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则将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3、自由贸易不利于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本国进口行业总是希望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竞争,提高本国同类产品价格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如何理解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本国商品价格升高该商品产量增加该商品生产密集使用的要素需求增加 该要素价格上升;某种商品价格升高,其他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其他商品产量减少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需求减少该要素价格下降。按照H-O定理,出口丰裕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提高密集使用的丰裕要素的报酬;进口稀缺要素密集产品,导致稀缺生产要素的需求减少,价格降低,报酬减少 五、雷布津斯基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阐述了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内容:雷布津斯基定理认为,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 雷布津斯基定理形成的原因:因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如果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要素的相对价格也将保持不变。假如增加劳动这种要素,为了使增加的劳动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说课稿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 第8课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说课稿 岳麓版
- 2025机械设备公司零部件经销商合同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 第 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说课稿2 (2份打包)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物流类73 财经商贸大类
- 2025农资采购合同(复合肥)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 专题1 第3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4
- 第3课 作品展示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六年级下册-大连理工版
-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稿 北师大版
- 喷雾干燥塔操作规程模版(3篇)
- 《天疱疮诊断及治疗》课件
- 学校教代会代表换届选举方案
- 现代交换原理第二章
- 2024版工业润滑油销售协议范例版
- 企业级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与服务合同
- 2024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 Unit 3 She has long hair.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鲁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部编版初中语文书下注释(全六册)
- 职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 油漆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