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副本.ppt_第1页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副本.ppt_第2页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副本.ppt_第3页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副本.ppt_第4页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副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浙江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张孔义 一、文本分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能阅读论述类、 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 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 、流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以前的文体四分法与现在三分法的区别 二、文类的主要特点 文学类作品:内容是虚构的,表意含蓄、含糊, 作用是触动读者感情,目的是审美。 实用类文本:内容是写实的,表意明确,作用是 触动读者理智,目的在于求知。 论述类文本:内容是阐明观点,表意明确,触动 读者的情感与理智,目的是求真。 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相应的有效阅读方法 三、实用文含义 “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有比较固定的格式, 语言平实、规范、典雅,直接用于处理公私事务的文章 。实用文也叫应用文。”(方有林:实用文写作教学改 革的对策,上海教育科研,2008(10):85) 我们所说的“实用文阅读”,大致相当于日本与文学阅 读对举时的“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王荣生:撑起 另一方天小学语文的实用文阅读,2005(2):9- 14) 实用文=应用文 实用文=说明文=科普作品 实用文=非文学作品 实用文=除了论说文之外的非文学作品 实用文,是指直接用以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 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文章,重在“用”。 四、实用文分类 1.传播信息类(是什么) 内容特点:告诉读者这是什么,由知识、理论组成(概 念、概念体系)。 陈述方式:某事是真实的。 阅读的目的:获取知识(信息); 阅读策略:了解性阅读,重在“知”。 2.指导操作类(怎么样) 内容特点:告诉读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如何去 做某事。 陈述方式:这样做(或制造)某样东西是对的,某事应 该这样做,这样选择比那样好等。 阅读的目:学会做某事。 阅读策略:功能性阅读,由知到行,重在“行”,通过行 来改善生活、学习、工作状态。 五、各类实用文的教学 (一)新闻的阅读教学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 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特点:海量的信息、广大的受众 传统的新闻教学目标:获取事实信息、学习新闻 结构、揣摩语句内涵、学习表达技巧。 科学的教学目标:准确而迅速地筛选核心信息, 分析和判断新闻的价值和真伪,关注社会的发展 与变化,有效交流和分享最有价值的新闻。 阅读策略:(1)选择性阅读 .(2)区分事实与 观点 。(3)判断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4) 辨认作者为了说服读者所采用的宣传策略 。(5 )分享与交流最有价值的新闻。 (二)书序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序言、引言、绪论等,是置于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 或出版意图、著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 序文的内容:1.说明著述、整理、刊刻的缘由和意旨; 2.介绍作品;3.评论和阐发作品;4.由评价作品生发出 各种见解计抒发各种感慨。 序文作用:1.序文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使读者易于 了解作者和作品;2.因为序文常常涉及到与作品相关的 材料,也使读者易于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了解作者的 见解和心境。 阅读策略:(1)明确书序的类别,明确自序和他序的 区别; (2)找出重要概念和新的知识以及解释。 (3)筛选和整合全文信息。编制出全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的系列观点。 (4)分析、判断对书的评价 物种起源绪论绪论 教学设计设计 一、概述课文内容 二、给“绪论”写一篇内容摘要:要做摘要,首先得准确把握著作 的要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来看看,物种起 源绪论有哪些要点。 (我认为内容要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这本著作是作者长期 研究的成果,二是这本著作各章的主要内容,三是这本著作的主 要观点。 ) 三、现在换一个角度,请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是达尔文传记的作 者,要写一篇关于达尔文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评传,需要到各种 文献中去搜索这方面的材料,物种起源绪论中包含着这 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从这篇“绪论”中搜索到哪些信息呢譬 如,他的研究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用了什么方法,是怎样获 得研究结论的?请大家看课文第1段,能从这段话中找到达尔文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信息吗?找不到直接的,间接的也行。 四、下课以后请以“从物种的起源绪论看达尔文的科学 研究方法”为题,把刚才找到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绪论绪论 教学设计设计 一、导入(有关作者的故事、相片、作者介绍)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介绍文体知识、分段写大意 三筛选信息 1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 。 2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3说说作者写作第四段的意图是什么? 4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5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在第六自然 段中提出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请问是什么方法?达尔文是怎 样评价这种方法的? 四小结。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阅读方式不对;没有使用目的的筛选信息,获得一些信息碎片, 不知道哪来干什么用。只有有用途去筛选,获得的信息才能练成 整体,有了意义 绪论绪论 教学设计设计 第一课时 自学评价 (选择题) 选出下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项 ( ) 2、下列词语词语 中没有错别错别 字的一组组是: ( ) 3、下列各句中成语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语病的一句是 ( ) 二、文本研习习 1、 整体感知:阅读阅读 全文,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键句,并按要求概括。 【说说明】什么是关键键句?有哪些类类型?如何筛选筛选 关键键句? 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结构入手,确认总认总 提句、过过渡句和总结总结 句。 2、重点探究 达尔文由家养状况下的变变异得出怎样样的结论结论 ?他所认为认为 的自然状况下的变变异又是 怎样样的? 概括并总结总结 达尔文的进进化论论的主要观观点。 三、问题问题 探讨讨 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生物的种和变变种一样样,是由以前别别的种演变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别 创创造出来的。试结试结 合自己的所学举举些实实例。 四、活动动体验验 近一百年来,又有人提出“水族动动物”(如鲸鲸、海豚、水生猿等)进进化为为人类类的说说法; 人由外界星球输输入地球的说说法;根据印度史诗诗和地下发现经过发现经过 核放射的化石推测测地 球人类类已经历经历 几度文明,上一次文明即毁于核武器的说说法,你还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类起 源的传说传说 或相关解释释,试试做搜集、整理、归纳归纳 ,并谈谈谈谈 你对对此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 自学评价(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依次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选填一组恰当的词语(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 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 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2、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这个观点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来的? (3)第句“又如槲寄生的情形也同样是不合理的”主要的意思是 (选择 题 ) 三、问题探讨 达尔文撰写出物种起源一书需要哪些条件? 四、活动体验 达尔文身上表现的哪一种品质你比较欣赏,为什么? (三)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 科普作品是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公众 科学文化素素养的普及性读物。 文本特点 :深入浅出 阅读过程:还原文本文意的过程。即立足文本,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理解关键概念、语句的要义 ,全面而准确地提取重要信息,迅速理清文章思 路,把握作者观点,深刻领会文本在科学知识之 外承载的人文睿智。 教学策略:(1)筛选信息;(2)理解概念 ; (3)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4)抽取阅读方 法 ;(5)体验科学精神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故事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 三、解题:题目出处,作用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本文选自生物学 碎锦,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介绍小品 四、作者简介,详细的生活经历,写作故事 五、阅读课文:学生依次朗读,教师写下读错的字。生词生字教学 六、分析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印象最深?(荔枝的果实。) 不要遗漏地说出课文介绍详尽到什么地步。(外壳形态、颜色,果形,大小 及重量,壳内果膜、果肉,贮藏,果核(种子),花) 还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哪些知识?(产地分布,古籍记载,生长习性) 与前面相比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为什么?(果实部分,是荔枝知识 的重点,读者最感兴趣的知识) 文章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介绍荔枝的知识不仅是果实;如果题目改作荔枝的 果实可删) 作业: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 性文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说明方法 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这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1.举例子:例子,分析 2.打比方(作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 3.数字说明(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4.引用说明(作用:确凿可信既扩大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 增强了思想性,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5.作比较: 6.分类别: 7.下定义:(作用:准确、科学)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的科学性、文学性 1、科学性。(例子,分析) 2、文学性 (三)引用特色赏析。(比喻描写性引用、对比议论性引用、举 例考证性引用) 三、拓展阅读:白居易荔枝图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2词语补释(9个);3填空(作家作品) 二、导入新课:题目中隐含了哪些信息?(产地、成熟期、鲜果的色彩 ,诗情画意);介绍科学小品、作者简介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活动设计2说明本文的说明顺序(见上面图表)。 活动设计3探究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写荔枝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认为 荔枝图序描写荔枝的话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起总;错:壳、膜 ,对:瓤肉、甘酸) 活动设计4阅读210段,完成下面所写的内容。 外壳、外部形态 颜色、形体、果实大小、内膜、肉、内部结构 核(种子)、 花期、花 花形、花色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业: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 归纳说明方法。(比喻和引用、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举数 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活动设计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明确定义术语:片峰、果肩。数量表 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作业:用下面的资料写一段富有文学情趣的介绍石榴的说明文字 (四)学术论文的阅读教学 学术,是从超越人们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定律或通则 ,期关注焦点在于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所发生的事情是 否真实。 学术论文,是指把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所取 得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表述出来的专业性读物, 它反映的是当代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 文本特点:语意的单一性。表达的直白性。严密 的逻辑性。(4)形式的规范性。 阅读过程: 教学策略:(1)找出关键术语 。(2)精确理解术语 的含义。(3)把握研究思路和方法。(4)掌握规范 的表达方式。(5)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 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核心内容理解 杨京忠先生文中写道:“庞朴认为传统文化与文 化传统应看作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文化是指看 得见的,作为遗产存在的具体文化, 而文化 传统是指看不见的, 是过去有而至今仍在支配 人们行为的无形的东西 ”(扬京忠:日本的文化 与建筑,世界建筑,1991,0) 实际上这并非庞先生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意 义的真正观点。(陈凯峰:小议传统,世界建筑 ,1992,2) 课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观赏竹竿舞视频,:情景导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 响 2.观赏中秋赏月图片。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保留至 今?(讨论后归纳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华民族的共同心 理素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3.观赏骑楼建筑图片。老城改造是否应该保留老建筑? (讨论后归纳:传统文化的地位。) 4.观赏电视台举办戏剧“海选”活动视频,活动目的是什 么?(讨论后归纳:传统文化的影响,地方戏既保留了 基本特征,又随着时代而创新,这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相对稳 定性。 ) 5.观赏孔夫子、孙中山像。儒家思想和孙中山的革命思 想对当今中国有没有影响?(讨论后归纳:儒家文化及 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概括传统 文化集中表现) 6.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一自然段。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在今天 还具有什么作用?(讨论后归纳: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保留了 和谐融合的基本特征,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在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7.欣赏“三月三”庆祝活动视频。为什么旅居海外的台胞也纷纷赶 来参加这次活动? (讨论后归纳:因为传统节日引发了他们无 限的亲情。两岸人民同根同祖本是一家人! 8.诵读台湾诗人余光中及乡愁。“乡愁”是一种怎样的中华传 统思想,在今天它有什么作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 9.传统思想有没有起消极作用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 待传统文化呢?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 碍人们成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10.欣赏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图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 习俗是财富还是包袱”? (辩论后论归纳: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代 表着中华民族乐观与豁达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这 一传统习俗引发的灾难不该忘却,攀比、迷信的心理成为人们的 精神包 袱。) 11.课后探究:请同学们选择当地文化的一个侧面,谈谈它在今 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脱离文本、脱离语文学科的教学) 课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 2“社会实验”指什么? 3“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指的是什么? 4.传统是什么?(强调“形成”“作用”) 5.“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 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 6.什么是文化传统? 7.“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时代性、民族性) 8.“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或者或者”“有 的有的” 9.各人对传统 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 1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生活里思想 ”) 1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 ) 13.“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 14.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制约看关怀” “一种象征 ” “没有巩固” 15.“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是什么?(缓慢的、渐进 的、非一蹴而就的) 16.“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接触-交 流-变化) 17.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经 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 18. 作者称“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 19. 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 20. 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 21. 小结: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 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 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 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在教师引导下寻找信息片段,重现或解释这些信息片段的语义,缺乏阅读整 合 课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疏通全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思考如下问题,力求整理出简要的答案: (1)作者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3段:对两个 概念的使用交叉含糊混乱,18、19段:有人提“ 回归传统”,有人提“全盘西化”,) (2)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文化传统?它有哪些特点? (4)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5)难句理解和讨论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关键句的理解 如果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 来, 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糟糕的角落。(过时的、已遭淘汰的 某些东西 )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 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从属关系)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 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 其表现。(设疑:这一句中“铸造”、“诞生”、“孕育”三个词的使 用顺序能否调换?) 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 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 不忍设想的后果。(设疑:这一句中“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会 有区别吗? )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 演化出新的内容和形式; 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 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教学1:传统传统 文化的特点)、(教学2:整句的语言特点,文 白相间,大量运用成语,使语言准确精简、传神生动。) 从阅读论文角度理解关键句从研究语言形式角度理解关键句 课例:东方和西方的文化 1.导入:北京奥运 2.作者和文题 3.阅读和讨论:阅读课文,把握大意,归纳提纲。 四、学习和探究 哪些章节、段落、或者文字表达的观点引发了你的思考 或者引起了你感情的共振? (1)灿烂夺 目的东方科学。(中国古代:都江堰、沈 括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火药、黄 帝内经、活字印刷;中国当代) (2)科学和入文的关系。(“神舟”飞背后的人文精神 、科学对人文的作用、人文对科学的作用) (3)萨顿的科学态度(从萨顿本人得到:一生献给科 学、科学态度、对后人的影响)。 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导导入 二作者介绍绍 三总总体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