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理科选修《人类传染病灾难与对策》课件第十讲寄生虫传染病.pptx_第1页
深圳大学理科选修《人类传染病灾难与对策》课件第十讲寄生虫传染病.pptx_第2页
深圳大学理科选修《人类传染病灾难与对策》课件第十讲寄生虫传染病.pptx_第3页
深圳大学理科选修《人类传染病灾难与对策》课件第十讲寄生虫传染病.pptx_第4页
深圳大学理科选修《人类传染病灾难与对策》课件第十讲寄生虫传染病.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 生 1.共栖:寄居蟹与海葵 2.互利共生:牛与纤毛虫 3.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 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 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 寄生虫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 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上 ,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寄生虫传染病 医学蠕虫类:蛔虫(粪口传播)、鞭虫病、 钩虫病、蛲虫病(儿童之间,肛门-手-口传播 )、肝吸虫 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医学原虫类:阿米巴痢疾、疟疾、黑热病 传媒:跳蚤、虱子、硬蜱、螨虫、蚊、蝇、 白蛉等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 华支睾吸虫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段较窄 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端有小 疣。 豆螺 华支睾吸虫第一 中间宿主淡水螺 华支睾吸虫第二 中间宿主淡水鱼 华支睾吸虫终宿 主狗和猫 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 菱角 茭白 姜片虫中间宿主是扁卷螺, 终宿主是人和猪。以菱角、 茭白等水生植物为传播媒 介。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活虫与标本 个体都比较大 卵 盖 卵黄细胞 卵 细 胞 卵 壳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大, 1301408085um, 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 并殖吸虫(肺吸虫) 卵黄细胞 并殖吸虫(肺吸 虫)囊蚴 囊幼呈乳白色,呈球形,具有两层囊壁 内含后尾幼,光镜下可见虫体黑色的排 泄囊和两个弯曲的肠支。 带绦虫(猪肉带和牛肉带 ) 成虫 (人小肠) 孕节片(卵) 被猪吞食 在小肠孵出 六钩蚴 囊尾蚴 脱落 ,随粪便 排出 人误食虫卵 囊尾蚴 人若生吃/半生吃猪囊虫肉 2 3个月 钻入肠壁,进 入血流 到达全身各处 约经10周 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生活史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生活史 人是唯一的终宿主,同时也可为中间宿主; 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生活史 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 牛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随粪便排出 血循环 牛食入,小肠 人误食 8-10周 60-70天 虫卵(孕节)六钩蚴 成虫囊尾蚴 (股肩心舌颈等部位) 头头 节节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猪带绦虫头节和孕节(玻片标本 ) 吸盘盘 顶顶突 猪肉绦虫孕节 肥胖带绦虫头节和孕节 似蚓蛔线虫(蛔虫) 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较厚,自外向内分三层: 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 ,凹凸不平,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内含一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 空隙 未受精蛔虫卵 大小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薄 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 性颗粒 蛋白膜 卵 壳 屈光颗粒 两种蛔虫卵比较 未受精蛔虫卵受精蛔虫卵 大小9040m6045m 形状长椭圆形宽椭圆形 颜色棕黄色棕黄色 卵壳壳及蛋白膜均薄 厚、外披蛋白膜, 凹凸不平 内容物 含大小不一的 折光性卵黄颗粒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与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成成 虫虫 (小肠)(小肠) 虫虫 卵卵 (肠道)(肠道) 受精卵 (粪便) 含蚴卵感染期卵感染期卵 (2 周)(1 周) (适宜的温度、湿度、O2) 幼幼 虫虫 (组织移行)(组织移行) 经 口 感 染 - 小 肠 (外界土壤中发育3周) (人体内发育6075天) (小肠 胃 咽 气管 肺 心 肝 血管 肠壁) 似蚓蛔线虫(蛔虫)生活史 蛔虫: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传染病学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 早在公元前15世纪-10世纪我国殷商时代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有记载。 黄帝内经对疟疾的临床表现描绘细腻 ,惟妙惟肖,本草纲目已提出治疗 方法。 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冷热病” ,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 康的寄生虫病。 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中度 流行,尤其是贫困国家和地区。 现在,全球每年有3亿5亿人患疟疾,其 中约有300万人死亡。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疟疾是虐原虫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 病。 临床特征为间歇性、周期性、发作性的寒 战、高热和大汗。反复发作,可致贫血( 红细胞破裂)和脾大(引起强烈的吞噬反 应)。 恶性疟疾发热不规则,常侵犯内脏,引起脑 型疟疾等凶险发作。 疟疾概述 传染病学 非洲、南美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是疟疾高发流行区,到上述国家及地区 工作、生活、学习要谨防疟疾感染。 传染病学 病原学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 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 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在人体 内进行无性繁殖,故人是疟原虫的中间 宿主,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故蚊为 疟原虫的终末端宿主。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发作次数越多,传染性越 强。 (二)传播途径:按蚊叮咬皮肤为主(唾液中含虫源), 另外通过输血、注射器感染,还有通过胎盘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短暂免疫力,各型疟疾 之间无交叉免疫。在疫区,外来人口和儿童发病率较 高。 (四)流行特征:流行广泛,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其次 为温带。我国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间日虐分布最 广,其次是恶性疟,主要在南方,三日疟散在发生。受 温度、湿度和雨量影响较大。 传染病学 四川省50年代疟疾流行的类型 传染病学 临床表现 由受到感染到出现发热为潜伏期。其长短取决于 :疟原虫的种类和株别。疟原虫感染的数 量。感染的方式,例如由天然感染或人工感 染,如经注射感染,是由皮下注射或输血引 起。受染者的健康状况与免疫状态。是否 服过抗疟药。过去患疟史。 潜伏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1315日,恶性 疟为712日,三日疟为2430日。 多数起病较急,部分患者有乏力、低热、畏寒、 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传染病学 预后 间日疟、三日疟预后较好,但恶性疟患者的病 死率很高。 婴幼儿感染、延误诊治和耐多种抗疟药虫株感 染者的病死率较高。 传染病学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疟疾最好的药物是我国的青蒿素制剂 ,见效快、副作用很少、疗效肯定。应首选 蒿甲醚肌肉注射。 疟疾的治疗用奎宁治疗效果好的说法是错误的 ,奎宁治疗疟疾已经很多年,疟原虫对此类 药也出现了耐药性,而且副作用多。 传染病学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1、防治蚊虫叮咬 2、预防服药 3、疫苗预防 传染病学 分布 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 家和地区,估计有56亿人口受威胁,患病人 数达2亿(1990)。 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 虫,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区。 从湖北江陵西汉古尸体内检获的血吸虫卵事实 ,表明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存在至少已有2100 多年的历史。 二.日本血吸虫 传染病学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虫 病。 解放初期统计,全国约1000万余患者,1亿人口受 到感染威协,有螺面积近128亿平方米,13个 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分布。严重流行区,患 病者相继死亡,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园荒 芜。 解放后,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 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70年代末期,患病 人数已降至250万,晚期病人已很少见到。灭螺 面积达90多亿平方米,占有螺面积80%以上。 传染病学 云南省血吸虫病基本情况 首次于1940年香港大学罗伯逊首次在大理发现血吸 虫病人。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很 多地方曾因血吸虫病出现田地荒芜、村毁人亡的 惨状。 调查研究证实云南省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大理、丽 江、楚雄和红河的18个县、84个乡镇、461个行政 村、2875个自然村。累计查出病人32.62万人、晚 期病人3391人、病牛12.2万多头、钉螺面积2.2亿 。 通过五十年的防治,2009年通过国家考核评估达到 血吸虫病防治国家传播控制标准。 传染病学 一、概念 临床特点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门脉系统所引 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疾病。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日本血吸虫、曼氏 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 人体因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感染。夏、秋季节最易 感染。 感染后,初期可见发热恶寒、咳嗽、胸痛等;日久则 以胁下症块,臌胀腹水等为特征,后果较严重。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二、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 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 管中,雌雄异体,发育 分成虫、虫卵、毛蚴、 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及童虫7个阶 段。 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或 随粪便排出。 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至发 育为成虫约100天。 传染病学 在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中,人是终末宿主,钉 螺是唯一必需的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病史 人畜共患病, 除人以外,家畜中的牛、羊、 犬、猪等以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共40余种可 作为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是受感染的人和动物,特 别是患者和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构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必 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虫卵随粪便入水、 钉螺的存在与孳生、人畜皮肤黏膜接触 疫水。 传染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人及脊椎动物普遍易 感。感染区以学龄儿童及男性青壮年感 染率最高,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传染病学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数患者为3060日, 平均40日。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根据病期早晚、感染轻重、虫卵沉积 部位以及人体的免疫反应不同,临床上 可分为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及异 位损害。 传染病学 (一)急性血吸虫病 1、发热 患者均有发热 2、过敏反应 3、消化系统症状 4、肝脾大 5、肺部症状 (二)慢性血吸虫病 接触疫水l2天后,可出现尾蚴性皮炎。一 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轻度的肝脾肿大。如感 染较重,可出现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病 人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 传染病学 (三)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病人若并发肝昏迷,死亡率可达70 以上。在我国,血吸虫病患者并发乙型肝炎 的比率较高。 (四)异位血吸虫病 重度感染时,童虫也可能在门脉系统以外 寄生并发育为成虫,此为异位寄生。 传染病学 临床症状 本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 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 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 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 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 良、肝脾肿大。 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 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儿童得病以后,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身材矮小。 女性出现月经失调和不育。 传染病学 血吸虫病的并发症多见于晚期患者。 (一)肝硬化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性脑病 3、继发感染 (二)肠道并发症 1、肠梗阻 2、阑尾炎 3、结肠癌 五、并发症 传染病学 六、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1普查与普治病人 2普查与普治病牛 (二)切断传播途径 灭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 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 加强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 害化处理。 传染病学 (三)保护易感人群 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 游泳、戏水。 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 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 感染。 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 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传染病学 一、概念 临床特点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 病。 临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劳动 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心功能不 全、儿童发育障碍。 最近的一次普查得知,我国的海南钩虫感染率 全国第一,为33.17%。 三.钩虫病 传染病学 钩虫成虫(1cm) 二、病原学 传染病学 钩虫生活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