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差异分析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差异分析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差异分析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差异分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差异分析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摘要.(1)0引言.(1)1研究区域概况.(1)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3)2.1数据来源. (3)2.2分析方法. (3)3水源区经济差异的变化分析.(4) 3.1水源区经济差异的时间分析.(4) 3.2水源区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4)4结论与讨论. (7)参考文献. (7)Abstract.(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差异分析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区涉及6省市40余县区,现选取42个县区2001年到2010年的人均GDP发展历程为背景数据,运用GIS技术、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水源区县域经济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水源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相对过于缓慢,各县区领导干部对于经济发展认识不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以确保各县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区域经济差异;人均GDP;经济发展0 引言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地区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1适当的经济差异有助于区域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较大的经济差异则可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2个县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分析,数据处理,对此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了深入了解:县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更大程度的促进水源地经济的继续健康可持续发展。1 研究区域概况丹江口水库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以上汉江干流长约925。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北部以秦岭与黄河流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米仓山与嘉陵江流域为界,东部是南阳盆地,南部有大巴山脉,集水面积9.52万,涉及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四川、重庆6省(市)13个地(市)49个县(市、区)。本次规划的范围确定为陕西、湖北、河南3省7个地(市)的42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8.81万。其规划范围详见表1,行政区划详见图1-1.表1 规划范围表省 地(市) 县(市、区)名称 县数(个)陕西 汉中 汉台区、南郑、城固、洋县、西乡、 11 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 安康 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 10 岚皋、镇坪、平利、旬阳、白河 商洛 商洛市、洛南、丹凤、商南、山阳、 7 镇安、柞水河南 三门峡 卢氏 1 洛阳 栾川 1 南阳 西峡、淅川、内乡、邓州市 4 湖北 十堰 丹江口、勋县、勋西、竹山、竹溪、 8 房县、张湾区、茅箭区 合计 40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2.1 数据来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大致分为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2,由于综合指标数据收集较为困难, 本文采用单一指标法。人均GDP 是反映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将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县域为研究单元(包括42个县、区)。选择2001- 2010年作为研究的时间序列,以消除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3。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0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2 分析方法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主要有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纵向指标和横向指标等等。在统计学方法上,测算绝对差异的方法一般有平均差标准差和极差;测算相对差异的方法有极值差率离均差系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系数等4。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2个县区为研究单元,选择2001-2010年为研究时段,主要以人均GDP为指标进行分析。在众多的定量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中,采用极差、标准差、RHL(相对极差)、变异系数来分析水源区经济差异。1. 绝对指标极差: H= Ymax-Ymin式中, H为极差, Ymax 为经济水平最高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Ymin为经济水平最低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反映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最大绝对幅度。 标准差: 式中: Q为标准差, Yi 代表区域i的人均GDP,N为区域的个数, 为42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均值。5,62. 相对指标相对极差: RHL= Ymax / Ymin7 变异系数: 8,93 水源区经济差异的变化分析3.1 水源区经济差异的时间分析表2 水源区人均GDP的区域差异年份 人均GDP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最大值 最小值 极差 标准差 RHL 变异系数2001 7963 1427 6536 1382.07 5.5802 0.48092003 7264 1646 5618 1413.69 4.4125 0.44082005 9786 2294 7492 1994.53 4.2659 0.46812006 16478 2790 13688 2871.76 5.9061 0.52782007 21230 3256 17974 3518.38 6.5203 0.52992008 32762 3819 28943 5327.91 8.5787 0.64602010 35031 5881 29150 5908.31 5.9566 0.5014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0)整理得出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0年极差的基本变化情况是越来越大,说明水源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2001年到2010年的标准差从1382.07上升到2010年的5908.31,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达到452.62,说明水源区经济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从RHL和变异系数的变化来看,RHL是在4.41和8.57之间变动,基本围绕6.0上下变动,变异系数是在0.44到0.64区间内变动,变动幅度不大。说明水源区的经济相对差异趋于平缓发展。3.2 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0)中可以看到,水源区GDP在2001年到2010年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从2001年的427亿元到2010年的1603亿元,GDP增长了近4倍。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水源区区域间的经济存在较大差距,2001年的极差为6536,到了2010年极差增长到29150,在GDP飞速增长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在飞速加大,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越加突出。现通过对水源区42个县区GDP的发展状况的研究,得出水源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貌现况,从而对县域间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方向。首先选取2001年和2010年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0),以计算所得各个县域人均GDP的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基础,将42个县区的人均GDP进行分类,按人均GDP的多少共分为A,B,C,D 4个部分。2001年人均GDP平均值为2874元,最大值7963元,最小值为1427元。通过计算分类可见表3:表3 2001年人均GDP分布 A区(5418.5-7963) B区(2874-5418.5)丹江口市、西峡县 南郑县、城固县、略阳县、留坝县、 佛坪县、石泉县、宁陕县、旬阳县、 卢氏县、栾川县、淅川县、邓州市、 内乡县 C区(2150.5-2874) D区(1427-2150.5)勉县、宁强县、岚皋县、平利县 洋县、西乡县、镇巴县、汉阴县、镇坪县、镇安县、勋县 紫阳县、白河县、洛南县、丹凤县、 商南县、山阳县、柞水县、勋西县、 竹山县、竹溪县、房县2010年人均GDP平均值为11784元,最大值为35031元,最小值为5881元。可见表4:表4 2010年人均GDP分布 A区(23407.5-35031) B区(11784-23407.5)栾川县、西峡县 南郑县、城固县、略阳县、勉县、 柞水县、石泉县、宁陕县、内乡县、 丹江口市、淅川县、邓州市、 C区(8832.5-11784) D区(5881-8832.5)洋县、留坝县、汉阴县、平利县 西乡县、宁强县、镇巴县、佛坪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丹凤县紫阳县、岚皋县、洛南县、山阳县、 (续表)C区(8832.5-11784) D区(5881-8832.5)商南县、镇安县、卢氏县 勋县、勋西县、竹山县、竹溪县、 房县从上面2个表格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0年间,经过10年的经济发展后,A区仍然只有2个县区,栾川县后来居上,顶替了丹江口市的位置;而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缓慢,掉出A区。B区从13个县区发展成11个县区,留坝县、佛坪县、旬阳县、卢氏县等4个县区经济发展速度过慢,掉出B区;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进入A区;勉县、柞水县经济快速发展进入B区;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缓慢,掉入B区。C区从7个县区发展为11个县区,勉县经济发展迅速,进入B区;宁强县、岚皋县、勋县经济发展缓慢,掉出C区;留坝县、旬阳县、卢氏县经济发展缓慢,进入C区;洋县、汉阴县、白河县、丹凤县、商南县经济发展迅速进入C区。D区从15个县发展到13个县,洋县、汉阴县、白河县、丹凤县、商南县、柞水县经济发展迅速,升出D区;宁强县、岚皋县、勋县、佛坪县经济发展缓慢,进入D区。从水源区各个县域人均GDP10年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快速的县区有9个县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有8个县区,经济发展基本不变的有20个县区。经过人均GDP的发展变化分析可以得出:水源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全局相关性,经济较好的县域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县域分别集聚相邻,这与水源区的各县的地理环境、原始积累、投资条件等等因素均有关系。水源区县域经济基本处于健康发展时期,但大多县区经济发展过于平缓,南水北调中线作为国家级工程,受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受政策的影响,相信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条件。对于经济发展的县域不平衡情况,由于水源区各个县区地理环境的不同,交通条件来看,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基本交通便捷,水路、陆路均处于优势条件,交通的便捷与否是选择经济投资的先决条件,是县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各个县区内部的独特的经济资源是引进投资、县区发展的支柱条件。4 结论与讨论从对水源区经济差异的时间分析可以看出:水源区经济相对差异先增加后减少,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经济差异平稳发展。从对水源区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来看:水源区县域经济基本健康发展,多数过于平稳,缺少开拓创新。区域产业构成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差异,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同,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10。各县区领导干部应清楚认识到县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对策,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改进经济发展方式。参 考 文 献 1 朱传耿,沈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6-28.2 黄艳,陈兴鹏,拓学森,等.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研究J甘肃农业,2007(1):55-58.3 丁越兰,王宁莲,杨天祥.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3):11-3.4 鲁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44-51.5 张可,栾贵勤,王海龙.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7):13-18.6 卢艳,徐建华.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与收敛性的R/S分析J.人文地理,2003,18(2):11-18.7 蒲欣东,蔺雪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研究方法在城市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4):8-11.8 帅军,陈哲.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5):105-106.9 王海波.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孙三百.基于空间分析法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J.经济与金融.2009(8)43-45.South-to-North Water economic difference analysis Abstract:Danjiangkou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volves more than 40 counties in six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Now we sele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er capita GDP of 42 counties from 20-01 to 2010 as the background data and use the GIS technology: standard deviation.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other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on data processing and spatialanalysis of the source area of the county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recognizethat the source area of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relatively too slow an-d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county dis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