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摘要(1)0 引言(1)1 研究区域概况(1)2 研究方法(2)3 研究区域的耕地人口承载现状与评价(3)3.1 汉中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3)3.2 安康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4)3.3 商洛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5)3.4 三门峡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6)3.5 洛阳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6)3.6 南阳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7)3.7 十堰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8)3.8 中线水源地县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9)4 结论与建议(10)4.1 结论(11)4.2 建议(11)参 考 文 献(12)Abstract(12)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巨大,其中中线丹江口水源区涉及6省市40余县区,现选取37个县区2000年到2010年的耕地承载人口为背景数据,运用ArcGIS可视化方法对水源区县域耕地人口可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揭示区域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强度及粮食增产前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大多数地区承载人口已超过理论承载人口规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村劳动生产率低,粮食产量不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耕地人口承载力不高。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耕地面积;农村劳动生产率;人口承载力0 引言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和岗地所占比例较小,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库区周边土地将进一步减少,加上建设用地的迁移和重建,必然加重耕地减少,尤其是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区的耕地减少。大坝加高后淹没的多是河谷平原、岗地和坡度较缓的山丘坡麓,库区生产力较高的好田损失严重,库区耕地人口承载力将进一步降低。因此,必须对库区的人口可承载性进行评估。所谓耕地人口承载力,即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生活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所承载的人口限度。实际上,它是在一定区域内的耕地生产潜力,与一定投入条件下可能生产的食物总量,与一定的人均食物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1。1 研究区域概况丹江口水库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以上汉江干流长约925。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北部以秦岭与黄河流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米仓山与嘉陵江流域为界,东部是南阳盆地,南部有大巴山脉,集水面积9.52万,涉及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四川、重庆6省(市)13个地(市)49个县(市、区)。本次规划的范围确定为陕西、湖北、河南3省7个地(市)的42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8.81万。规划范围见表1。表1 规划范围表省地市县(市、区)名名称县数(个)陕西汉中汉台区、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11安康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镇坪、平利、旬阳、白河10商洛商洛市、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7河南三门峡卢氏1洛阳栾川1南阳西峡、淅川、邓州市、内乡县4湖北十堰丹江口、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张湾区、茅箭区8合计42该区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秦巴山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等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2。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由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0-850mm;多年平均气温12-16;10积温为4000-5300;0积温为5708-5726;年日照时数为1500-1980h,无霜期年均225-255d。土壤类型以黄棕壤和黄粘土或红粘土为主。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主地貌类型包括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副地貌类型为河谷平地和山间盆地,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均属于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水系,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向丹江口水库。2 研究方法对人口承载现状的评价主要看各市县人口超载情况,人口超载计算方法如下:理论承载入口量=粮食产量/温饱最低量或小康最低量(粮食的温饱与小康对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的微观分析陈述中“温饱最低量306.72/人,小康最低量334.74/人”)人口超载情况=实际人口-理论承载人口(人口超载情况0,人口处于超载状态;人口超载情况0,人口处于未超载状态)对各市县2020年人口承载潜力进行计算,为各市县的未来农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计算方法如下: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最大粮食产量)=2010年单产(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单产增长率+1)2010年耕地面积2020年理论承载人口=2020年最大粮食产量/温饱最低量或小康最低量3 研究区域的耕地人口承载现状与评价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采用正常蓄水位170m方案:坝体从162m加高到176.6m,正常蓄水位由157m上升到170m。随着蓄水位的增加,库区周边地区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库区各县(市、区)淹没耕地的面积16587.18hm2,2010年常用耕地面积为323000.89hm2。以下对各个市的人口承载状况和评价仅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涉及的地方,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汉滨区、汉台区、商洛市、张湾区、茅箭区不在该范围内。3.1 汉中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汉中市(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191464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120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84左右,人均粮食302kg左右。在2010年,以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kg,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kg为评价标准3,在2000年-2010年汉中市人均粮食量波动下降,2010年人均314kg,远低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该市在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并且在2000年-2010年总体降低,粮食产量不高。表2 汉中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1.27318362.94 332.56 -44.94 -14.56 2001年1.12318354.25 324.59 -36.25 -6.59 2002年0.77318.7317.91 291.30 0.79 27.40 2003年0.68319.6316.88 290.36 2.72 29.24 2004年0.98321.08316.76 290.25 4.32 30.83 2005年0.76323.49315.78 289.35 7.71 34.14 2006年0.8324.65312.13 286.00 12.52 38.65 2007年0.64324.92313.69 287.43 11.23 37.49 2008年0.69325.72315.78 289.35 9.94 36.37 2009年0.74326.29316.93 290.40 9.36 35.89 2010年0.76326.35317.86 291.25 8.49 35.10 从表2可以看出以温饱和小康最低量标准该市理论承载人口量都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2010年人口都处在超载状态。温饱标准超载2-13万人,小康标准超载27-38万人。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单产,提高耕地承载力。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128万吨,在2020年以温饱最低量334.74/人为标准可承载人口420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384万人。3.2 安康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安康市(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 、镇坪、平利、旬阳、白河)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156195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140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78左右,人均粮食325kg左右。以上文提到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该市在2000年-2010年人均粮食量波动下降,在2010年人均338kg,远低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安康市在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先减少(2007年最小)后略有上升,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并且在2000年-2010年总体降低,粮食产量不高。表3 安康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1.16200252.32 231.20-52.32 -31.20 2001年1.18200252.32 231.20-52.32 -31.20 2002年0.72199.31223.46 204.76-24.15 -5.45 2003年0.62199.49213.33 195.48-13.84 4.01 2004年0.7200.2217.23 199.05-17.03 1.15 2005年0.77199.98214.36 196.41-14.38 3.57 2006年0.77200.9213.36 195.50-12.46 5.40 2007年0.59202.16211.87 194.13-9.71 8.03 2008年0.65202.99213.80 195.91-10.81 7.08 2009年0.7203.68215.08 197.08-11.40 6.60 2010年0.74203.5216.77 198.63-13.27 4.87 从表3可知,安康市在2000年-2010年以上文提到的温饱最低量306.72/人为标准时,理论承载人口大于实际人口,还有10-20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从2003年-2010年处在超载状态,超载规模2-8万人。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92万吨,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301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273万人。为将来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现在需要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3.3 商洛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商洛市(商洛市、洛南、丹凤、商南、镇安、柞水、山阳)在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为108441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44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76左右,人均粮食300kg。仍以上文提到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由表4可知在2000年-2010年商洛市人均粮食量波动下降,在2010年人均312kg,远低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该市在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先减少后略有上升,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并且在2000-2010年总体降低,粮食产量不高。表4 商洛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1.16182220.11 201.69 -38.11 -19.69 2001年0.85179201.37 184.51 -22.37 -5.51 2002年0.78182.45191.61 175.57 -9.16 6.88 2003年0.67183.02188.48 172.70 -5.46 10.32 2004年0.71186.11191.04 175.05 -4.93 11.06 2005年0.76186.69193.43 177.24 -6.74 9.45 2006年0.79187.57191.94 175.87 -4.37 11.70 2007年0.52188.17195.38 179.02 -7.21 9.15 2008年0.63187.9198.15 181.56 -10.25 6.34 2009年0.73188.16199.75 183.03 -11.59 5.13 2010年0.79189.83201.37 184.51 -11.54 5.32 从表4可知,商洛市在2000年-2010年以上文提到的温饱最低量306.72/人为标准时,理论承载人口大于实际人口规模,还有5-20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以小康最低量标准,从2002年-2010年处在超载状态,超载规模5-11万人。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70万吨,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224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205万人。若在2020年不让耕地出现超载,此刻起就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单产,提高耕地承载力。3.4 三门峡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三门峡市(卢氏)在2000年-20101年耕地面积为30000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17.37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51左右,人均粮食245kg。仍以上文提到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在2000年-2010年三门峡市人均粮食量逐年上升,在2010年达到人均293kg,但远低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该市在2000年-2010年耕地总体减少,农村劳动生产率低,粮食产量不高。表5 三门峡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0.583723.80 21.81 13.20 15.19 2001年3737.00 37.00 2002年0.4535.8934.62 31.72 1.27 4.17 2003年0.4536.1233.55 30.74 2.57 5.38 2004年0.4636.1833.22 30.44 2.96 5.74 2005年0.536.2732.97 30.21 3.30 6.06 2006年0.5736.3832.83 30.08 3.55 6.30 2007年0.4336.4832.51 29.79 3.97 6.69 2008年0.5636.5832.50 29.78 4.08 6.80 2009年36.682010年0.5536.02从表5可知,三门峡市在2000年-2010年以温饱和小康标准耕地人口都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温饱标准超载1-5万人,以小康标准超载规模4-7万人。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11万吨,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35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32万人。现在人口也已超过2020年的耕地人口可承载力,形势比较严峻。该市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单产,提高耕地承载力。政府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完善粮食供给应急机制,确该市粮食安全。3.5 洛阳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洛阳市(栾川)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9300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32.29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37左右,人均粮食203kg左右。仍以上文提到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由表6可知在2000年-2010年洛阳市人均粮食量在2010年200kg,远低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该市在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总体减少,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并且在2000年-2010年总体降低,粮食产量不高。表6 洛阳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0.483127.80 25.47 3.20 5.53 2001年312002年0.363224.86 22.78 7.14 9.22 2003年0.3332.122.91 21.00 9.19 11.10 2004年0.2832.222.45 20.57 9.75 11.63 2005年0.3532.4122.45 20.57 9.96 11.84 2006年0.3932.622.37 20.50 10.23 12.10 2007年0.3732.721.68 19.87 11.02 12.83 2008年0.3932.922.49 20.61 10.41 12.29 2009年33.082010年0.3533.0722.49 20.61 10.58 12.46 从表6可知,在2000年-2010年以两个标准该市人口一直处于超载状态。温饱标准时超载人口规模3-11万人,标准超载人口规模5-13万人。该市形势最为严峻,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单产,提高耕地承载力。政府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完善粮食供给应急机制,确该市粮食安全。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13万吨,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41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38万人。3.6 南阳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南阳市(西峡、淅川、内乡、邓州)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292000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175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79左右,人均粮食400kg左右。仍以上文提到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在2000年-2010年南阳市人均粮食量逐年上升,在2010年达到人均456kg,高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该市粮食相对宽裕,可对外输出。该在2000年-2010年耕地总体减少,农村劳动生产率较低,粮食产量较高。表7 南阳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0.84323460.01 421.51 -137.01 -98.51 2001年3292002年0.66330.19510.80 468.04 -180.61 -137.85 2003年0.63331.67505.80 463.46 -174.13 -131.79 2004年0.76333.27505.51 463.19 -172.24 -129.92 2005年0.77334.83505.09 462.81 -170.26 -127.98 2006年0.87336.49502.74 460.66 -166.25 -124.17 2007年0.89338.16502.57 460.50 -164.41 -122.34 2008年0.9340502.82 460.73 -162.82 -120.73 2009年340.812010年0.83365.02根据表7可知,南阳市以两个标准其理论承载人口都大大的超过了实际人口。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还有160-170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还有120-130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177万吨,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577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529万人。该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里一个耕地人口承载潜力很大的市,可较大的平衡其他市区的耕地人口超载状况,其他市区可利用该市区的优势发展自己。3.7 十堰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十堰市(西峡、淅川、内乡、邓州)2000年-2010年耕地面积154000hm2左右,乡村从业人口116万人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75左右,人均粮食313kg左右。仍以上文提到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由表8可知在2000年-2010年十堰市人均粮食量逐年上升,在2010年达到人均395kg,略高于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标准。该在2000年-2010年耕地总体上升,农村劳动生产率较低,粮食产量较高。详细数据见表8。表8 十堰市2000年-2010年耕地人口承载状况年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人口万人理论承载人口万人超载人口万人温饱小康温饱小康2000年1.27293381.05 349.15 -88.05 -56.15 2001年2882002年0.79243.88313.85 287.58 -69.97 -43.70 2003年0.55288.97292.30 267.83 -3.33 21.14 2004年0.64290.74306.15 280.52 -15.41 10.22 2005年0.69292.68309.09 283.22 -16.41 9.46 2006年0.82294.2325.33 298.09 -31.13 -3.89 2007年0.85296.26331.75 303.98 -35.49 -7.72 2008年0.9298.2353.19 323.62 -54.99 -25.42 2009年299.76358.65 328.63 -58.89 -28.87 2010年0.75299.33358.12 328.14 -58.79 -28.81 从表8中可看出该市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时,理论承载入口大于实际人口,还有50-60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以小康最低量标准2003年-2005年人口处在超载状态,而2006年-2010年该市人口结束超载,并且承载人口潜力不断增大。根据2000年-2010年的数据,在2020年粮食最大生产潜力133万吨,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435万人,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可承载人口398万人。该市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使其单产不下降,面积稳定。3.8 中线水源地县耕地人口承载状况与评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县地人口承载情况,以温饱最低量为标准计算的人口承载力情况,在2000年该区域耕地人口超载的县只有9个,其中卢氏县、栾川县、丹江口市超载最为严重。而在2010年超载的县增至17个,不过内乡县、淅川县、郧西县,三个县的人口由超载变为未超载。说明这三个县的耕地与人口承载关系处理的比较恰当,其他人口超载的县可以学习这三个县的经验。详见图1、2、3。图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2000年人口承载情况图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2010年人口承载情况图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2010年(与2000年比)耕地人口承载变化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耕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可以得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除汉滨区、商洛市、汉台区、张湾区、茅箭区外)在2010年可承载人口最大规模约1652万人(温饱最低量302.76/人),而实际人口1453万人,最大还有199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以小康最低量为标准,理论承载人口1523万人,还有61万人的人口承载潜力。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该区域的北部,其中最严重区域为卢氏县,栾川县,丹江口市。南阳市和十堰市为人口承载潜力区,其中南阳市人口承载潜力最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村劳动生产率较低,粮食产量不高,需从外调入粮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人口还在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并且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量的增加,耕地将会进一步减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又由于处在调水源头,要确保水资源质量,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缩小了耕地面积。总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可承载人口力不高(本文计算时采用的是温饱最低量,计算结果比较保守,实际上人口承载力可能更低)。4.2 建议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尽量避免耕地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增强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单产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加大良种良法为主体的科技投入,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积极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装备在抗旱防涝、争抢农时、降低成本、减少损耗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完善粮食供给应急机制,提高中线水源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中线水源地粮食安全。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参 考 文 献1 郭艳红,北京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S1):83-84.2 陈华,郭生练,柴晓玲等,汉江丹江口以上流域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人民长江, 2005,36(11):29-31.3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 /OL, http: / /politics. people. com. cn /GB /8338354. Htm.4 王立辉,黄进良,杜耘,胡砚霞,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土地生产潜力估算,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J,2011,20(Z1):66-67.5 中国发展门户网.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EB/ OL. / economics/ 2009- 06/23/content- 17996882./ htm, 2009,06,23.Study on The 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效果评估监测协议3篇
- 小卖部承包合同范例3篇
- 入伙协议书格式合同3篇
- 年薪制劳动合同范本3篇
- 保温板施工监控3篇
- 绿色IT与计算机硬件的环保设计考核试卷
- 纸质宠物用品市场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分析考核试卷
- 服务标准化与医药研发服务考核试卷
- 真空泵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劳动合同终止的多样情形解析
- 2024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答案3份)
- 钢结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 JJF 2221-2025导热系数瞬态测定仪校准规范
- 华为手机协议合同
-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公司两班倒管理制度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5年春)教材变化详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