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全套含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100页)
编号:153133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8-05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数控机床
上下
机械手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 to an is in in or of to or n to in a of as in In to of in it is to a is in a in it is to it if it is is in a is to or in of is or a is in a in or to or it is to of to or or by or or a of as in of of of or of of is to in it is to of as a of is a of to is to or or or or of by be or to in a is in of to or it is to a is in a to of it is as of F t is an of to a is to as of of to In to to is an to be in a in or of a in a as is in a is to as or is in to in it is to of a of or by of to if is in of of to or to by a in of a of be F 1 is a of of an to he of of a to is 1. A of as in of a in a is to 1 of is a a is on a on a is to an S. of a is by of a , of by , 16. 2 of is a a , a a on of , by of 0, of . 3 of is a a 1, a 2 a 9 on of , 2 9 a 0, of 9 1. By of of of is a is in of of a 4 to of In a 0 to of 3 is on of 1, 3 a or 0, be In 1of a of as , 19, 0, 20, 30, , , , 16, 26, in is to be as a or a is of of T/ to be be a it to be to to by it is to 1 2 of 2, 3 4 5, 25, 35 is 5, 25, 35, of or of A is to be to is 5, 25, 35, in of to be as it is to a of o. or ( to it is to to be to of to of it is to a to In is in or or or or or of or in if of if be ed of in to be be no of in is no by by of do to or or is of of of is to in of if a of or no it is to of in of of or 参考文献 1 in of J. 22 (1990) 120. 2 On of to 17/18 (1979) 579608. 3 F. M. C. a in J. 56 (1996) 619630. 4 in J. 60 (1996) 1926. 5 A. E. E. of -D J. 20 (1995) 361374. 6 W. W. A of 1994, 201211. 7 1998. 8 Y. A o. 19999 P. A. on a 0022002, 297301. 10 a J. 216 (13) (2002) 237248. 11 H. a of 1996, 152156. 12 P. of a in of 2003, 263266. , a of a of in on at A is A is on is 1. F he to a in 2. F E 198 46 960 A1 a on a on in to be as as a on a to a It in of a to of as in on of in a or As In of a it be in to or a to or is a to of or to as a of to be an in to a in of as as to to a in to a in in of a E 40 19 217 a is in by of to a is by of of is to an F to is in of a of in is to is a to by in of a is or is is to so no to to of to a is to a in is on by of be in in a a or to of a by is to is in to by of a it is to be In no is be on So up an of as a of of on at to of or to a of a a or a of of a of a a P 67, so be in to of by of of to is of IN a a to is by of is is to or is to As in as a WM An be in on or a of of to in it is to As a of a of is is It is or to be a to or of F of be of an of a to to 1 A of a to 2 A of 1 3 & 4 of in on a 5 A of a F to as or of a is on a . a a on is 3 , is 4 of 5 6 a 1 1 On of is a 2 1 a 3 in of a In 4 of on is a 5 On 6, 16a, 16b As in be 5, on in of of 7 in in or 9 in 7. or 7 8 a is 7 8. 1 is to , 9 at 2, a 3. by of On 4 of 9 of ) is a or 5, 6 to a 7 on 7 a 8 by 6, 27. In 4 5, in 3, is to 4 of 9. 4 5 is or an 1 it 1, so of 5 it is to . a is to as a of an of be so of of in a in on to by in on to to of or in of an of by is an or to so as to a of to is in by to in a is by 141, 42 1a, 42a be or in to in . As be 1, on , of , is a 1 as a is a 2. 工业机 器 人 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工业机器人,特 别是向工业机器人是在加工,生产,转让,包装,发送,或类似的有关食品,医疗,卫生用品,涉及工作场所就业 。 2 技术背景 工业机器人(以下简称简称为“机器人”)在其涉及大量的机械结构元素,如减速机,齿轮,滚珠丝杠,轴承,直线导轨之类。为了保持在这些运动部件所使用的机械元件运动平稳,通常使用矿物润滑油。润滑油被使用和涂抹在机械密封结构的机制,润滑油变质时必须更换,即使润滑油密封和涂抹在一个完整的容器中。润滑石油在补充和更换的过程中是容易泄漏或散射出的。此外,同样有 可能发生在涂抹润滑油附近部分进区域进行检查,更换时等等。 因此,当一个传统的机器人在工作场所使用,涉及生产,转让,包装,运输,或类似的,有关食品,医疗保健或卫生,这是非常难以完全消除机器人把矿物型润滑油持油或渗入食品,医疗或卫生,或者其包装处理或产品。 此外,如大量密器件之类,用于机器人的运动部件,为预防变质的润滑油或灰尘渗透漏的情况,润滑油泄漏也可发生。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橡胶材料用于密封,齿轮磨损导致橡胶粉末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然而,一般用于基料的橡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并有一点风险,即由于橡胶材料粉末 从外部暴露处泄露,可能会附着或渗入食品,医疗或卫生相关产品,或者其包装等等,从而导致它们的污染。 由于上述矿物润滑油和橡胶材料的粉尘造成的,这可能是排放或泄漏含有有害物质,人体吸收时,在常规情况下机器人在处理任务中使用的产品涉及食品,医疗或卫生,很难保证安全。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和参与服务和检验任务。因此,机器人在主要辅助生产时任何物质排放是完全无害的,如食品制造和加工产品领域。 3 发明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个相适应的任务而规定为任何物质的排放是完全无害的,如制造任务,机器人对象,转让,包装和食品相关产品,如医疗 保健,卫生,等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业机器人,根据本发明这是一种在食品制造加工或工作场所的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机构的密封结构,其中一个无害的润滑油,例 译自: ,用于密封结构内所包含的机械元件。此外,还有一种不会危害人体的物质,如丁腈橡胶,氟树脂或类似物,用于密封运动部件。 由于机器人根据本发明润滑油是采用在进入移动零件的机械元件结合人体安全,有可能避免造成润滑油或粉末放电产生的危险,即使机器人是用在加工,制造任务,转让,包装,有关食品,医疗或卫生用品等。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做一个机器人无害的 物质排出,这个因素妨碍到上述任务的机器人的介绍的条款可以去掉。 4 图纸简要说明 图 1是一个示意图,显示结构之一,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人结构为例 5 推行该项发明的最佳方法 下面举出一例说明根据这项发明所研发出来的机器手的大致结构,参考图 1 下文所描述的,诸如减速机,滚珠丝杆,轴承,直线导轨等大量机械部件,构成了该机器手的工作零部件。这些机械部件密闭安装在机械手内,并且能接受对人体无害的润滑油的供给。 机器手的第一根轴 1固定在安装基座上面,柱 1上的直线导轨 2支撑滑块 3。第一根轴上的电机 4 的旋转通过 由两端固定在轴承 6, 16上滚珠丝杆 5转化成直线运动。机器手的第二根轴 二根轴臂7,第二根轴上的电机 8和减速机 9安装在滑块 3的顶部。第二根轴上的电机 8由齿轮 10驱动减速机 9,接着减速机 9的输出轴驱动第二根轴臂 7。 机器手的第三根轴 三根轴臂 11,第三根轴上的电机 12和减速机 19安装在第二根轴臂 7的末端,第三根轴上的电机 12由齿轮 20驱动减速机 19,接着减速机 19的输出轴驱动第三根轴臂 11。 通过上述机械组合,该机器手就能进行三维的运动。 机器手的第四根轴也作旋转运动,这是由与机器手的操作端相连的工件 14的驱动轴所实现的。换而言之,第三根轴臂 11的末端与齿轮 30相接,齿轮 30又与第四根轴上的电机 13相接,从而第四根轴上的电机 13经由齿轮 30驱动工件 14(例如,一个机械手,液体喷射装置等等),因此形成可以调节的旋转运动。 这样,机器手上轴 4的驱动机构囊括了大量的需使用润滑油的机械部件,诸如减速机 9 和 19,齿轮 10, 20, 30,滚珠丝杆 5,直线导轨 2,轴承 6,16和 26等等,在该机器手中使用的润滑油是经过认证且安全的,例如,润滑油可以是达 到食品安全等级的或者是聚氨酯型润滑油。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使用者 T/两个品牌的润滑油。 顺便提一下,在上述部件中使用的润滑油,除了上述提及的之外,其他只要是能符合食品等级的且已经确认对人体无害的都可以使用。关于对人体无害的有关国际标准是由 国国家农业部 )制定的,符合该标准规定的达到等级1的都是可以用的。 第二根轴 三根轴 4的输出轴都装有油封 15, 25, 35,上述提及的对人体无害的润滑油就储存在这 3个油封内,从而可避免润滑油的泄漏以及达到防尘的效果。这三个油封的材质应采用对人体无害的,这样,即便油封产生磨损,无害的粉末融入润滑油中也是没有关系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可能,可以采用使用材质为氰化橡胶的旋转式油封,该氰化橡胶含有较少有害物质,例如由 或者是使用氟树脂( 四氟乙烯)。当然,也可使用使用其他密封材料,只要这些材料对人体无害就可以。 日本国家健康和福利部门发布的第 85 号通知中对相关物质的磨损是否会对人体有害进行了标准化, 所以我们就可以使用符合该标准的材料。 当这种机器手在运行时,例如,该机器手正在夹持或者运输食品或者存放食品的东西时,又或者该机器手在喷射液体时,等等。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或者是在后续的食品包装过程中,如果润滑油发生泄漏并且泄漏的量很小相对之下可以忽略时,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就不可能给人体造成危险。类似的,由于油封的磨损所产生的粉末所造成的污染也不会威胁到人体。 进一步说,在根换润滑油或者油封时,又或者在维修和检查时,润滑油的泄漏和由于磨损造成的粉末的洒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使用上述机器手的情况下,这 就会有别于常规机器手,即便有少量泄漏或者洒落的现象发生,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使用上述机器手可以减轻更换,维修和检查机器手部件的负担(包括从食品生产加工线上卸除机器手整机等的负担)。 机械手 1绪论 这种机器人有一个机器人结构,是一组相互联结的机械臂。机械手被操纵机械手多个电子驱动单元操作和控制驱动器操纵着。电子驱动运行时产生热量,它们分布在机械人机构的空隙上。一个隔热装置被安装于机械人结构和电子驱动装置之间。散热装置被安装在电子驱动装置上来和机械人结构进行隔离。 1 发明领域 这项发明涉及一种装有分布式电子驱动装置的机械手。 2 发明背景 德 198 46 960 布了一种在采用后置式马达的塑料加工设备上的装卸机械手它的相关部件用传统的方式来驱使 , 其中央控制控制台可以找到一个中央进给 装置提给驱动电动机提供电力,中央控制单元给驱动电动机提供控制的信息。 它曾多次被提出电子元器件在机器手里的定位,特别是驱动电子组件,如变频器,伺服放大器、功率半导体、驱动电路 ,电流表和调节电路的分布方式,在机械手的结构里,它们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或是一个单独的开关柜里。因为电力电子发热,散热问题就产生了,鉴于机械手的结构和机械手运送的材料都是由金属制成的,而后者有这良好的热传导性,因此建议,电力电子应该使用良好的散热方式来连接到机械手的结构或者变速箱上来散发通过后者的热量。缺点是其所使用的材料拥有相当的热膨胀 系数 ,因此会导致发热的机械手结构或在不同温度的负载条件旋其机械和几何的变化。这也可能增加马达的温度从而导致功率的下降和增加接触时的危险,就如同齿轮温度改变了润滑剂 ,从而降低了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根据德 40 19 217 遥控机械手有着同样的申请,它是一个携带电气元件的印刷电路,它依靠连接金属底座来进行热传导。因此这里再一次依靠支撑结构来散热。 因此,本发明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机械手,同时又避免了一些显著的缺点。 3 发明摘要 译自: ,每个机械手驱动电路都在提供一个冷却设 备来进行热绝缘。 因此根据以上发明分布在机械手机构上的电子驱动器所产生的热量是通过驱动放大器引进机械手的结构或者其中的零件中的,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冷却装置来消除的。这是一种独立的机械手结构,直接进入环境,由于其中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而没有任何机械及几何结构的改变。 根据每个电子的驱动的首选开发也是其与通过冷却装置来与机械联接相关,尤其每个电子驱动装置要通过冷却装置来安装在机械手上。 改冷却装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构造。然而冷却装置的首选开发时要有一个冷却主体,特别是要有肋板和平板。 根据这个发明的优先开发,冷却 装置的主体有个固定的边缘并以此来固定在机械手上,这个冷却装置连同热绝缘器一起插在机械手上就显得特别牢靠。从一开始这也可能是为了固定的边缘不利于冷却装置的隔热。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独立的热绝缘也是必须的。热绝缘也可以被击中到冷却装置本体的固定边缘里。 所以这种完整的机械手轮廓由于在机械手上的分布方式占用不了过多的空间,特别在机械手臂上同时利用机械结构或者个别的机械手基础上的必须结构轮廓和形状根据发明的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凹槽里的电子驱动装置或者是一个机械结构里的凹槽然后形成一个外壳(传统的控制柜)和电子驱动的机械保护 及电子保护,从而确保了相应的保护系统,特别是根据 以电子驱动可以以免外壳的方式构建,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包装。 根据另一种优先开发的电子驱动机械联接,它可以依靠机械手上的冷却装置的固定边缘来产生,它被和带有电力供电线的电子驱动装置上的电子触头分开。首选的开发是电路板通过带有插头的电缆连接到有接触的电子驱动上。 无论是电路板直接连接到机械手结构上或者是同时插入的电路板的固定冷却装置都和机械手机构在一起。 如上所述,特别是电子驱动装置包括功率半导体都和电路直接相连,如驱动装置,电流表和一个微处理器,它产生 号实现了电流调节,必要的检测和控制手段的交流。一个中间电路的电源装置可以既在中间执行如在传送带上的驱动箱也可以分布在整个驱动电路上。这项发明允许节省成本,开放式的驱动放大器和使用便宜的连接器来连接底板。对于在内部运行的电缆及连接器可以有较廉价的成本。由于反向制动原理一个简单的驱动放大器的可替换和可维修性是有利于发展的。它也可能由两个或三个小功率的驱动放大器连接成一个机械结构,从而导致成本和空间的节约穿过遗漏部分或者是零件的共同用处。 4 图纸简要说明 发明的进一步的优势和特色可以从要求和下列机械手的图 纸说明中展示。 图 1 本发明机械手的的侧视图 图 2 一个比图 1 机械手更远视角的侧视图 图 3 和图 4 表明机械手手臂上的机械结构驱动电路的集成 图 5 一个带有驱动电路和冷却装置的机械手臂的分解图 5 图纸的详细说明 根据发明机械手的 1 部分 ,如六轴机械手所示,有着传统的结构或者传统的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就像这个机械手一样。旋转的传送带 3 位于基座 2 上。传送带尤其是在机械臂 6 上的为机械臂 5 携带零件 4 是绕着 3 号轴向旋转的。转盘 3也带动了驱动马达 11 关于 1 号轴垂直旋转。在转盘 3 的轴承零件 4 上提供了一个马达 12 来使手臂 5 绕着轴 1 旋转。传送带 3 以弹簧的形式携带了一个砝码 13。在摇臂 5 里的手臂 6 上的关节 14 里为旋转手臂提供了一个驱动马达 15。在远离手抓 7 的一边手臂 6 携带驱动马达 16,16a,16b 移动手抓 7 和个别单个零件。 根据本发明,该机械手还有电子驱动元 件或者是驱动器 17,41,42,51,52,53以分散式的结构方式排列在机构上,它们特别是在每一种情况下可以包含一个带有中间回路供电单元的逆变器,解析器数字转换器和镇流器电阻或反馈模块,也可以选择低电压供电装置和电子控制等手段,以及安装位置为了进一步整合电子部件。后者是与机械手结构相结合,它驱动马达 15 和 16b 是被分布在摇臂 5 里的。(图 3 和图 4)。 特别是可以从图 5 中看到,散热的驱动电路都提供了它们朝外被动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以冷却筋结构,冷却棒等为主。为了给机器人提供电子驱动 (图示17),发明者设计了一个 机械臂 (图示 5),在机械臂凹槽中 (图示 19)可以嵌入电子驱动装置。 为了支持或者固定电子驱动 17,同时使 18 的散热装置可以起到作用,它们之间加入了扣紧边缘装置。电子驱动 (图示 17)和其散热装置 (图示 18)之间用紧固装置连接。 紧固装置 (图示 21)位于机器人结构中。其位于机械臂 (图示 5)上凹槽 (图 19)外,也就是图示 22 的位置。同时需要装一个热绝缘体 (图示 23),可以用螺丝等固定。 凹槽 (图示 19)的底部 (图示 24)有一块基板 (图 25)。基板上有一个插座连接器 (图示 26),和电子驱动 (图示 17)上的连接器 (图 示 27)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28 的连接装置。 在图 4 所示的结构中,其基板 (图示 25)不同于图 3 所示。图 3 为平板型且直接连接到凹槽 (图示 19)的底部 (图示 24)。在图 4 中,基板 (图示 25)做成 U 型或者杯型的结构,并且向外有一个圆周型的边缘(图 31)。因此,通过基板 (图示 25)的边缘,电子驱动固定到了机器臂 (图示 5)中去了。 还有一块基板对于散热装置而言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只要基板上的连接线够长我们就可以将该基板拿出,这样所有的连接都可以进行地比较方便,防止连接中由于用力不当产生的种种问题。 冷却装置如冷却棒 等在机器人体外直接帮助其散热,电子驱动产生的热量能有效地向外发散。这样避免了热量经机器人身体发散导致的机械以及几何上的不精确。电子驱动在机械上固定到机器人上,结构上的设计又使得冷却装置可以被热绝缘,这使得机器人能够特别良好地运转。 在图 1 中,装置 41, 42 是轴向放大器配有其散热装置 (图示 41a, 42a)。散热装置可以固定在轴向放大器上也可以如上文所提及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圆盘传送带 3 上。从图 1 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圆盘传送带 3 上或者我们所说的横向的轴承 4上有一个驱动箱 (图示 51。该驱动箱上有多个多用组件例如一个低压 供电器,该供电器上有一个散热装置 (图示 52)。 姓名: 安兴伟 任务下达日期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一、设计(论文)题目 :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 设计 二、专题题目: 高速切削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制方向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 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检测、控制仪器的制作,能够充分、完整地体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机结合。本设计能够广泛应用于家庭、车站、码头、医疗机构等需要对人体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 场所,满足用户对体温实时测试的要求,并能够对体温进行实时显示和对体温异常现象进行报警。目前,本设计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主要体现在 2003 年全国抗击“非典”期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所研制的“红外数字体温计”以及同时期出现的国内 其他生产厂家制作的“数字遥感体温计”。 四、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 1) 机械手 的整体结构设计及其总装图 、液压 系统 图和 线图 以及具体零件图的绘制( 一 张零号图, 三 张一号图,二 张二号图,合计三张零号图)( 2)具体设计过程及其合理性的文字说明。 五、设计目标 : 完成 对 机械手 的总体结构设计,主要是设计合理的 液压传动系统,以及 制程序 , 能合理地 控制机械手上下料。 六 、进度计划: 2006 年 3 月 13 日至 3 月 31 日进行为期 3周的生产实习; 4 月 1 日至 4 月 20 日完成对设计题目的资料收集与查询; 4 月 21 日至 5 月 31 日 完成对 设计图纸的绘制 ; 6 月 1 日至 6 月 20 日完成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 6月 21 日至 6 月 24 日最后的审稿及说明书和图纸的打印 。 七、参考文献资料: 1 付永领 , 王岩 , 裴忠才 . 基于 线液压喷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机床与液压 . 2003, (6): 9092 2 丁又青 , 朱新才 . 一种新型型钢翻面机液压系统设计 . 机床与液 . 2003, (5): 128129 3 刘剑雄 , 韩建华 . 物流自动化搬运机械手机电系统研究 . 机床与液压 . 2003, (1): 126128 4 徐轶 , 杨征瑞 , 朱敏华 , 温齐全 . 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机床与液压 . 2003, (5): 143144 5 胡学林 . 可编程控制器 (基础篇 ).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3. 6 胡学林 . 可编程控制器 (实训篇 ).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4. 7 孙兵 , 赵斌 , 施永康 . 基于 机械手混合驱动控制 . 液压与气动 . 2005, (3): 3739 8 孙兵 , 赵斌 , 施永康 . 物料搬运机械手的研制 . 机电一体化 . 2005, (2): 4345 9 王田苗 , 丑武胜 . 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3. 10 李建勇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11 王孙安 , 杜海峰 , 任华 . 机械电子工程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3. 12 张启玲 , 何玉安 . 气动控制称量包装装置中的应用 . 液压与气动 . 2005, (1): 3133 13 赵文 . 数字控制技术在龙门刨床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 电气传动 . 2005. 35 卷 (3): 5557 14 沈兴全 , 吴秀玲 . 液压传动与控制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5. 15 王宪军 , 赵存友 . 液压传 动 . 哈尔 滨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2002. 16 徐灏等 . 机械设计手册 . 第 5 卷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0. 17 陈铁鸣 , 王连明 , 王黎钦 . 机械设计 (修订版 ). 哈尔 滨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3. 18 邓星钟 . 机电传动控制 (第三版 ). 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1. 19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G). 统手册 . 2002. 20 蔡行健 . 深入浅出西门子 北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03. 22 张利平 . 现代液压技术应用 220 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23 高西林 . 锻床上料机械手 . 轻工机械 . 2001, (2): 24 李春波 , 王大明 , 李哲 , 王祖温 . 制的气动上下料机械手 . 液压气动与密封 , 1999. 12. (6): 2124 25 尹自荣 , 熊晓红 , 骆际焕 , 王建坤 . 数控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及应用 . 锻压机械 . 1994, (6): 35 26 张波 , 李卫民 , 尚锐 . 多功能上下料用机械手液压系统 . 2002, (8): 3132 27 侯沂 , 刘涛 . 装卸机械手设计研究 . 机械 . 2004, 第 31 卷 (6): 5354 28 叶爱芹 , 袁金强 . 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15 卷 (4): 64 65 29 王会香 , 孙全颖 . 自动涂胶机械手的 制 .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 2002, 7 卷 (5): 1618 30 潘沛霖 , 杨宏 , 高波 , 吴伟光 . 四自由度折叠式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1994, 26 卷 (4): 9095 31 刘新一 . 多工位自动冲床机械手控制器设计 .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0, 第 14 卷 (3): 1920 32 吉爱国 , 冯汝鹏 , 郭伟 , 张锦江 . 计算机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 . 机械与电子 . 1996, (6): 89 指 导 教 师: 院(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题背景 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 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 ,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单元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 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 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计目的 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 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目前,在国内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 ,降低成本 ,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 ,针对具体生产工艺 ,利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用一台装卸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上料、加工、下料)的自动化、无人化。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越来 越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制造业。本设计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 A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B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 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 ,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C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D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器人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柔性仿形喷涂机器人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划 研究,控制系统开发; E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计原则 在设计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原则。这次毕业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以任务书所 要求的具体设计要求为根本设计目标,充分考虑机械手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的具体要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结构简练,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元配件,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可靠性。本着科学经济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设计原则,同时也考虑本次设计是毕业设计的特点,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如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液压、气动、电气传动及控制、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 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械系统仿真等知识 尽可能多的综合运用到设计中,使得经过本次设计对大学阶段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也考虑个人能力 水平 和时间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本次设计。 参考文献 1005 M. 2005. 2s “J. 2004, 38(10). 3 工业机器人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4何广平 . 关节型机器人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3. 5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6 谢存禧 . 机器人学 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7曲忠萍 . 国内生产企业应加快发展占领机器人市场 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4 8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9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0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 M. 11 机器人机械操作臂的模块化设计及其控制的研究 D. 扬州大学2003. 12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 M. 13工业机器人技术 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4邓宗全 M.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机电传动控制 M. 第四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6李一波 ,渠莉娜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7电机、拖动与控制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机械工程学 M. 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理论力学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