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doc

拖拉机副变速拨叉工艺和铣夹具设计[三维PROE]【3张CAD图纸、工艺卡片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拖拉机副变速拨叉工艺和铣夹具设计[三维PROE]【3张CAD图纸、工艺卡片和说明书】.zip
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封皮.doc---(点击预览)
中英文翻译.doc---(点击预览)
proe 三维
10luogan.prt.2
baigan12.prt.1
baiganhualun.prt.1
baiganluoshuan.prt.1
baigansahngxiao.prt.1
baiganxiao.prt.1
baiganxiaoluomu.prt.1
baiganzujian.asm.1
banganluomu.prt.1
banganxiao.prt.1
bashou.prt.1
bashou.prt.2
bocha.prt.1
bochashangdekuai.prt.1
bochashangdekuai.prt.2
bochazujian1.asm.1
cuntao.prt.1
cuntao12.asm.1
cuntao12.asm.2
dingweixiao.prt.1
dingweixiaodianpian.prt.1
dingwixiaoluomu.prt.1
dinrweixiao2.prt.1
huakuai12.prt.3
huakuaigai.prt.3
huakuaineiluoding.prt.1
huakuaitanghuang.prt.1
huakuaiwai.prt.1
huakuaiwai.prt.2
huakuaizujian4.asm.1
huakuaizujian4.asm.2
huakuaizuogai.prt.1
huangkuaitangdang.prt.1
jiajinkuai.prt.2
jiajinkuaigai.prt.1
jijuti3.prt.8
peiqifa1.prt.1
peiqifagai.prt.1
peiqifagai.prt.3
pinxinxiao.prt.1
prt0005.prt.1
std.out
tanghuangpian.prt.1
tanghuangtangpian1.prt.1
tanghuangtangpian1.prt.2
trail.txt.1
wai10nei6dianquan.prt.1
wai8chentouluoding.prt.2
xiao1.prt.1
zhichengkuai1.prt.3
zhou2.prt.1
zhuangpeierwei1.drw.1
zhuangpeitu3.asm.7
zongtu1.asm.1
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合计8张
A1-夹具装配图.dwg
A3-夹紧块盖.dwg
A3-零件图.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538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2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8-11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拖拉机 变速 工艺 以及 夹具 设计 三维 proe cad 图纸 卡片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摘要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拨叉的CAD/CAPP设计及夹具PROE造型,本次的毕业设计中我的论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拨叉的工艺规程设计。其中包括采用CAD完成了零件图,用PROE完成了毛坯图的绘制。完成了拨叉的工艺规程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设计类型,确定毛坯制造形式,制定工艺路线,选择机床及工艺设备,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以及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的确定。运用CAPP软件完成了拨叉的机械加工过程卡和工序卡。
第二部分主要是拨叉的夹具设计。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主要包括零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机构的设计,定位远见的尺寸的确定,定位误差的分析。设计夹具主要完成了加紧机构的设计,加紧力及夹紧机构的设计,夹紧力及夹紧方向的确定,以及所选择的夹紧元件。夹紧机构主要是采用螺母和压板的手动压紧,其定位和加紧机构简单,方便可靠。
第三部分主要是采用Pro/engineer完成了拨叉的夹具造形。其中主要是详述了拨叉零件的绘制过程。

关键词:拨叉;Pro/engineer;CAPP


The CAD/CAPP Design Of Stir The Fork And Create Tongs Shape With Pro/Engineer
Abstract
The topic of my graduate design is the CAD/CAPP design of stir the fork and create tongs shape with Pro/engineer,in this graduate design, my graduate thesis primarily is divided into three big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craft rule design of stir the folk primarily. Among them including adopt the CAD completed the spare parts diagram, semi-finished product diagram draws. Completed to stir the craft rules distance of the folk design, primarily including make sure the production type, making sure the semi-finished product manufacturing form, establishing the craft route, choosing the machine bed and craft equipments, making sure the machine process remaining measures, work preface size with semi-finished product size and the size of slice the dosage, making sure the basic man-hour really. Applying  CAPP software to complete the machine of the folk process and the process card with the work preface card.
The second part primarily is the design of tongs to stir the fork. In this part of contenses, including the fiducial choice in fixed position of the spare parts primarily ,the design of the fixed po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fixed position and the analysis for the size of settling, positioning error margin. The tongs design including completed the clip design of the tight organization primarily, clip the tight dint and set up the direction to settl really, and choose of the clip tight of a piece. Clip the tight orgination primarily is to adopt the bolt and the knothole with press move to compress tights, the fixed position with clip the tight orgination simple, convenience and dependable.
The third part is the tongs to adopt Pro/engineer completing to stir the fork shape primarily. Among them primarily finished the process of drawing of the stir the fork in detail.
Key words: stir the fork; Pro/engineer; CAPP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6
第2章 零件的分析 7
2.1 拨叉的作用 7
2.2 拨叉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7
2.2.1 拨叉的分析 7
2.2.2 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7
2.2.3 表面加工法 7
2.2.4 加工顺序安排 8
第3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9
3.1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9
3.1.1 确定生产类型的依据——生产纲领 9
3.1.2 确定生产类型 9
3.2 确定毛坯的制造方式 9
3.3 制订工艺路线 10
3.3.1 基准的选择 10
3.3.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1
3.3.3 热处理的位置 12
3.3.4 零件的表面加工顺序的划分安排 12
3.3.5 工艺方案比较 13
3.4 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14
3.4.1 机床的选择 14
3.4.2 刀具的选择 15
3.4.3 量具的选择 15
3.5 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 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6
3.6 切削用量及其基本工时的确定 18
3.6.1 确定切削用量 18
3.6.2 工时定额的计算 19
第4章 CAPP简介 29
4.1 CAPP技术 29
4.2 CAPP系统的结构组成 29
4.2.1 零件信息的获取 29
4.2.2 工艺决策 29
4.2.3 工艺数据库/知识库 29
4.2.4 人机交互界面 30
4.2.5 工艺文件管理和输出 30
第5章 夹具设计 31
5.1 问题的提出 31
5.1.1 夹具设计 31
5.1.2 定位基准的选择 31
5.1.3 定位机构的设计 31
5.1.4 定位元件的尺寸确定 31
5.1.5 定位误差分析 32
5.2 夹紧机构设计 32
5.2.1 夹紧力的确定 32
5.2.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33
5.2.3 夹具体的设计 33
第6章 Pro/ENGINEER 造型 35
6.1 Pro/ENGINEER简介 35
结论 36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 39


第1章   绪论
本次设计从2006年3月1号至6月25号,历时18周,在司俊山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的核心为两部分:
(一)工艺规程的制定
(二)夹具设计和Proe造型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机械加工工艺是机械工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在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要求工艺为生产的大批量,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低成本服务,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有密切的关联性,所以机械加工工艺周到普遍的重视而得以迅速的发展。
夹具设计和Proe造型。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同一产品的质量、提高装夹工作的效率,往往采用优良的夹具设计。夹具设计的好坏是影响生产的重要因素。
本设计是拨叉的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的Proe设计。即根据实际情况,工件的结构特点和用途,编写出合理的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机床,刀具和切削用量,并结合生产设计出一套铣床夹具。
拨叉是变速机构用来移动多联齿轮或离合器,从而实现速度变换的主要零件。
副变速拨叉是手扶拖拉机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零件,拨叉以内孔安装在一轴上。叉脚口卡在双联齿轮的中间,波动感的一端插在槽中。使拨叉轴向移动,以带动双联齿轮滑移。实现速度的变换。滚珠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轴上的凹槽中,实现拨叉的准确得轴向定位。
拨叉加工要遵循加工分阶段,粗精分开的原则。成批生产以工序分散较为有利。使工件在各工序之间能充分变形,以确保相互间的位置精度。加工顺序为:端面及基准孔——粗铣叉脚面——铣叉脚内侧面——铣槽——钻小孔——修基准——精铣叉脚面。其中粗铣叉脚面安排在铣叉脚内侧面之前,为铣内侧面提供了精基准面。精铣叉脚面安排在最后进行,以保证加工精度不致遭到破坏。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能力、知识、经验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给与指教。



第2章 零件的分析
2.1拨叉的作用
拨叉是变速机构用来移动多联齿轮或离合器,从而实现速度变换的主要零件。
副变速拨叉是手扶拖拉机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零件,拨叉以内孔安装在一轴上。叉脚口卡在双联齿轮的中间,波动感的一端插在槽中。使拨叉轴向移动,以带动双联齿轮滑移。实现速度的变换。滚珠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轴上的凹槽中,实现拨叉的准确得轴向定位。
拨叉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2.1拨叉的分析
拨叉零件结构形状复杂,刚性差,易变形。其主要的加工表面为1。内孔为设计基准和装配基准。且孔小深度长,较难加工。2叉脚面为主要工作表面,对内孔的垂直度为0.1mm。而叉脚薄壁刚性差,易变形。
2.2.2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影响拨叉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内孔是拨叉零件的设计基准和装配基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作表面对基准孔中心有较高的垂直度要求。为保证主要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内孔为精基准,,限制四个自由度。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拨叉零件架构复杂,薄壁刚性差,加工面多。选择左端面限制移动自由度,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且定位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选择基准孔的外圆作为粗基准,可保证不加工的外圆与内孔壁厚均匀,选择叉脚面为粗基准限制移动自由度,可是不加工的叉脚面与叉脚加工面两侧对称不干涉,选择叉脚外侧面为粗基准限制转动自由度,方便又可靠。
2.2.3表面加工法
拨叉的内孔尺寸,形状精度要求较高,且为深孔加工,一般采用钻,扩,铰或钻镗的方案,考虑到多种拨叉的成组加工,更多采用钻,铰方案,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
叉脚两侧面对基准孔有较高的垂直度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而且叉脚处刚性差,易变形,应分粗铣,精铣两次加工完成,且粗精铣分开。
2.2.4加工顺序安排
拨叉加工要遵循加工分阶段,粗精分开的原则。成批生产以工序分散较为有利。使工件在各工序之间能充分变形,以确保相互间的位置精度。加工顺序为:端面及基准孔——粗铣叉脚面——铣叉脚内侧面——铣槽——钻小孔——修基准——精铣叉脚面。其中粗铣叉脚面安排在铣叉脚内侧面之前,为铣内侧面提供了精基准面。精铣叉脚面安排在最后进行,以保证加工精度不致遭到破坏。


第3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对零件的工艺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在编制零件工艺之前,必须首先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3.1.1 确定生产类型的依据——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的计算公式如下:
             (2-1)
其中 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
N——产品年产量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备品率
——废品率
本零件上述参数参为:
N=2000台/年
 .n =1件/台
——取3-5%的中间值4%。因为磨损,修理,损坏等,因而要有备品率。   
——在一般情况下,在机床上加工零件,由一般水平的工人操作,废品率为1%。
所以N=2000×1×(1+4%+1%)
       =2010件/年
3.1.2确定生产类型
零件重量为0.24千克,小于100千克,属轻型,N在5000——10000件/年内,由此确定零件为大批生产。
确定毛坯的制造方式
    正确选择铸造方法的原则是:根据产量的大小和各厂设备,技术的实际条件,结合各种铸造方法得基本工艺特点,在首先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和成本低廉的铸造方法。
合理的选择铸造方法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零件的使用性能
(2)零件的铸造工艺性能
(3)经济的合理性
所以该拨叉采用砂型铸造,精度满足零件要求。
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适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内容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I - 拨 叉的 计及夹具 型 摘要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拨叉的 计及夹具 型,本次的毕业设计中我的论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拨叉的工艺规程设计。其中包括采用 成了零件图,用 成了毛坯图的绘制。完成了拨叉的工艺规程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设计类型,确定毛坯制造形式,制定工艺路线,选择机床及工艺设备,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以及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的确定。运用 件完成了拨叉的机械加工过程卡和工序卡。 第二部分主要是拨叉的夹具设计。在这一部 分的内容中,主要包括零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机构的设计,定位远见的尺寸的确定,定位误差的分析。设计夹具主要完成了加紧机构的设计,加紧力及夹紧机构的设计,夹紧力及夹紧方向的确定,以及所选择的夹紧元件。夹紧机构主要是采用螺母和压板的手动压紧,其定位和加紧机构简单,方便可靠。 第三部分主要是采用 成了拨叉的夹具造形。其中主要是详述了拨叉零件的绘制过程。 关键词 :拨叉 ; 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f he of my is of ro/in my is is of AD to of of to of is of to In of in of of of of of up to of of a is to 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to is to ro/to of of in 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目录 摘要 . I . 1 章 绪论 . 6 第 2 章 零件的分析 . 7 叉的作用 . 7 叉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 7 叉的分析 . 7 理选择定位基准 . 7 面加工法 . 7 工顺序安排 . 8 第 3 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 9 定零件生产类型 . 9 定生产类型的依据 生产纲领 . 9 定生产类型 . 9 定毛坯的制造方式 . 9 订工艺路线 . 10 准的选择 . 10 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 11 处理的位置 . 12 件的表面加工顺序的划分安排 . 12 艺方案比较 . 13 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 14 床的选择 . 14 具的选择 . 15 具的选择 . 15 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 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 16 削用量及其基本工时的确定 . 18 定切削用量 . 18 时定额的计算 . 19 第 4 章 介 . 29 术 . 29 统的结构组成 . 29 件信息的获取 . 29 艺决策 . 29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V - 艺数据库 /知识库 . 29 机交互界面 . 30 艺文件管理和输出 . 30 第 5 章 夹具设计 . 31 题的提出 . 31 具设计 . 31 位基准的选择 . 31 位机构的设计 . 31 位元件的尺寸确定 . 31 位误差分析 . 32 紧机构设计 . 32 紧力的确定 . 32 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 33 具体的设计 . 33 第 6 章 型 . 35 介 . 35 结论 . 36 致谢 . 37 参考文献 . 38 附录 . 39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6页 第 1章 绪论 本次设计从 2006 年 3 月 1 号至 6 月 25 号,历时 18 周,在司俊山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的核心为两部分: (一) 工艺规程的制定 (二) 夹具设计和 型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机械加工工艺是机械工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在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要求工艺为生产的大批量,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低成本服务,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有密切的关联性,所以机械加工工艺周到普遍的重视而得以迅速的发展。 夹具设计和 型。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同一产品的质量、提高装夹工作的效率,往往采用优良的夹具设计。夹具设计的好坏是影响生产的重要因素 。 本设计是拨叉的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的 计。即根据实际情况,工件的结构特点和用途,编写出合理的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机床,刀具和切削用量,并结合生产设计出一套铣床夹具。 拨 叉 是变速机构用来移动多联齿轮或离合器,从而实现速度变换的主要零件。 副变速 拨 叉是手扶拖拉机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零件,拨 叉 以内孔安装在一轴上。叉脚口卡在双联齿轮的中间,波动感的一端插在槽中。使拨叉轴向移动,以带动双联齿轮滑移。实现速度的变换。滚珠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轴上的凹槽中,实现拨叉的准确得轴向定位。 拨叉加工要遵循加工分阶段,粗精分开 的原则。成批生产以工序分散较为有利。使工件在各工序之间能充分变形,以确保相互间的位置精度。加工顺序为:端面及基准孔 粗铣叉脚面 铣叉脚内侧面 铣槽 钻小孔 修基准 精铣叉脚面。其中粗铣叉脚面安排在铣叉脚内侧面之前,为铣内侧面提供了精基准面。精铣叉脚面安排在最后进行,以保证加工精度不致遭到破坏。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能力、知识、经验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 师给与指教。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7页 第 2章 零件的分析 叉的作用 拨 叉 是变速机构用来移动多联齿轮或离合器,从而实现速度变换的主要零件。 副变速 拨 叉是手扶拖拉机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零件,拨 叉 以内孔安装在一轴上。叉脚口卡在双联齿轮的中间,波动感的一端插在槽中。使拨叉轴向移动,以带动双联齿轮滑移。实现速度的变换。滚珠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轴上的凹槽中,实现拨叉的准确得轴向定位。 叉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叉 的分析 拨 叉 零件结构形状复杂,刚性差,易变形。其主要的加工表面为 1。内孔 915H 为设计基准和装配 基准。且孔小深度长,较难加工。 2 叉脚面为主要工作表面,对内孔的垂直度为 叉脚薄壁刚性差,易变形。 理选择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影响拨 叉 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内孔是拨叉零件的设计基准和装配基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作表面对基准孔中心有较高的垂直度要求。为保证主要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内孔为精基准,限制四个自由度。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拨叉 零件架构复杂,薄壁刚性差,加工面多。选择左端面限制移动自由度,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且定位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选择基准孔的外圆作为粗基准,可保证不加工 的外圆与内孔壁厚均匀,选择叉脚面为粗基准限制移动自由度,可是不加工的叉脚面与叉脚加工面两侧对称不干涉,选择叉脚外侧面为粗基准限制转动自由度,方便又可靠。 面加工法 拨叉 的内孔尺寸,形状精度要求较高,且为深孔加工,一般采用钻,扩,铰或钻镗的方案,考虑到多种拨叉的成组加工,更多采用钻,铰方案,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 叉脚两侧面对基准孔有较高的垂直度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而且叉脚处刚性差,易变形,应分粗铣,精铣两次加工完成,且粗精铣分开。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8页 工顺序安排 拨叉加工要遵循加工分阶段,粗精分开的原则。成批生产以工 序分散较为有利。使工件在各工序之间能充分变形,以确保相互间的位置精度。加工顺序为:端面及基准孔 粗铣叉脚面 铣叉脚内侧面 铣槽 钻小孔 修基准 精铣叉脚面。其中粗铣叉脚面安排在铣叉脚内侧面之前,为铣内侧面提供了精基准面。精铣叉脚面安排在最后进行,以保证加工精度不致遭到破坏。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9页 第 3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定零件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对零件的工艺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在编制零件工艺之前,必须首先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确定生产类型的依据 生产 纲领 生产纲领的计算公式如下: %)%1( ( 2 其中 零件的生产纲领(件 /年) N 产品年产量 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 /台) % 备品率 % 废品率 本零件上述参数参为: N=2000 台 /年 1 件 /台 % 取 3中间值 4%。因为磨损,修理,损坏等,因而要有备品率。 % 在一般情况下 ,在机床上加工零件,由一般水平的工人操作,废品率为 1%。 所以 2000 1 (1+4%+1%) =2010 件 /年 定生产类型 零件重量为 克,小于 100 千克,属轻型, 500010000 件 /年内,由此确定零件为大 批生产。 定毛坯的制造方式 正确选 择铸造方法的原则是:根据产量的大小和各厂设备,技术的实际条件,结合各种铸造方法得基本工艺特点,在首先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和成本低廉的铸造方法。 合理的选择铸造方法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1) 零件的使用性能 ( 2) 零件的铸造工艺性能 ( 3) 经济的合理性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0页 所以该拨叉采用 砂 型铸造,精度满足零件要求。 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 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适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准的选择 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影响各加工面的余量分配及不需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因此在选择粗基准时是其主要作用的。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 1) 如果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为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许多不加工表面,则应以与加工位置精度较高的表面作为精基准。 ( 2)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共建某些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作为基准。 ( 3) 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 或 飞边等缺陷,以便 可靠定位。 ( 4) 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即应不重复使用,以免产生较大误差。 根据以上原则,在加工拨叉的过程中,选择基准空的外圆作粗基准,可保证不加工的外圆与内孔壁厚均匀,选择叉脚面作粗基准,限制移动自由度,可是不加工的叉脚面两侧对称不干涉,选择叉脚外侧面为为粗基准限制转动自由度,方便又可靠。 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应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得准确方便。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以工序基准做精基准,以便消除不重合误差 ,即“基准重合原则”。 ( 2) 当共建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较方便的加工其他面时, 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基“基准统一原则”。 ( 3) 当精加工或者工序要求余量小而且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而该加工表面与其它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要求由先行共需加以保证,即“自为基准原则”。 ( 4) 为了获取均匀的加工余量,在选择精基准时,可遵循“互为基准原则”。 ( 5) 精基准的选择应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因此,精基准的面积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1页 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宽度和长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本零件的内孔是拨叉零件的设计基准和装配基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表面对基准孔中 心有较高的垂直度要求,为保证主要表面间的互相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内孔为精基准,限制四个自由度,符合基准重合原则。拨叉零件结构复杂,壁薄刚性差,加工面多,选择左端面限制移动自由度,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且定位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首先取决于加工表面应有的技术要求,有时还能因为工艺上的原因,而在某些方面高于零件图上的要求。如由于基准不重合而提高对某些表面的加工要求,或由于被作为精基准而可能对其提出更高的加工要求。 当明确了各个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后,既可选择满足该要求的加工 方法。选择的加工方法应满足零件的质量,加工经济性和高的生产效率的要求。因此,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下列个因素: ( 1)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能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有一个相当大的范围,但只有在某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才是经济的,这个范围的加工精度,就是经济加工精度。 ( 2) 要考虑工件材料的性质。 ( 3) 要考虑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 4) 要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要求。 ( 5) 要考虑工厂和车间的现有技术情况和技术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个表面的加工方法为: 915H 加工路 线:钻孔 铰孔 915H 的左右端面 加工路线:铣面 叉脚两侧面 加工路线:粗铣 精铣 叉脚内侧面 加工路线:铣面 槽 加工路线:铣面 孔 加工路线:钻孔 铰孔 10 孔 加工路线:钻孔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2页 热处理的位置 根据铸件的精度等级 求对零件进行热处理,他一般放在机械加工之前。 零件的表面加工顺序的划分安排 分加工阶段的原则 零件加工时,往往不是一次加工完整个表面,而是将整 个表面的粗精加工分开进行。因此,一般都将整个工艺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即就是安排加工顺序时所遵循的工艺过程划分阶段的原则。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在于: ( 1) 粗加工阶段切取的余量较大,因此产生的切削力和切削热都较大,功率的消耗也较多,所需的夹紧力也较大,从而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和工件的残余应力也较大,不可能有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需要有后续的加工阶段逐步的减少切削用量,逐步修正工件的原有误差。此外,各加工阶段的时间间隔相当于自然时效,有利于使工件消除残余应力和充分变形,以便在后续加工阶段 中得到修正。 ( 2) 粗加工阶段可采用功率大而而精度一般的高效率设备,而精加工阶段则采用相应的精密机床。这样既发挥了机床设备的各自性能特点,有延长了高精度机床的使用寿命。 由于拨叉的形状复杂,且内孔要求精度高,所以分为钻孔铰孔两次完成。此外,叉脚两侧面要求精度高,则分为粗铣和精铣两次完成。 面和次要表面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 1) 基准先行 作为精基准表面,一般都排在第一道工序进行。 ( 2) 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分开,以消除切削力所带来的变形,而光整加工放在最后。 ( 3) 次要表面的加工尽可能再同一次装夹中加工,以减 少装夹次数,节约辅助时间,提高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如果不能和主要表面在同一次装夹中加工,可以另立工序,但必须有合适的定位基准,使装夹方便。 某些次要表面也可安排在最后加工,但不能影响以加工主要表面的精度,否则提前加工。 助工序的安排 ( 1) 划线工序常在机械加工之前 ( 2) 清洗工序紧跟在光整加工之后 ( 3) 油漆工序主要用于铸件的基本零件,安排在粗加工之后 ( 4) 去毛刺恭喜在机械加工完成之后,特别是经过铣削加工的工件,完成之后都要有去毛刺工序。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3页 验工序应安排在: ( 1) 粗加工全部结束后,精加工之前 ( 2) 零件从一个车间转向另一个车间前后 ( 3) 重要工序 前 后 ( 4) 零件全部加工结束后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和上述原则,在每次加工工序之后均采取检验工序,以便达到加工要求。 序的集中和分散 工序集中和分散各有优缺点。在制定工艺路线,确定工序数目时,必须根据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以及现场设备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本零件是中批生产,生产的零件始终等复杂程度,根据现有的生产要求和实际条件,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工艺方案比较 ( 1) 工艺方案 1 工序一:钻大孔 倒角 2 45 工序二:铰大孔,保证尺寸 915H 工序三:铣端面,倒角 工序四:粗铣叉脚两侧面 工序五:铣叉脚内侧面,保证尺寸 工序六:铣槽,保证尺寸 序七:钻小孔至 工序八:钻小孔至 10 工序九:精铣叉脚两侧面 工序十:倒角 ( 2) 工艺路线 2 工序一:铣端面 工序二:钻大孔 工 序三:铰大孔 工序四 : 倒角 工序五:铣叉脚两侧面 工序六:铣叉脚内侧面 工序七:铣槽,保证尺寸 序八:钻小孔至 工序九:钻小孔至 10 工序十:检查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4页 两种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上述两种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钻孔,然后依次为基准加工两端面。而方案二则与此相反,先是铣两端面,然后再以端面为基准钻孔,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内孔是作为精基准来设计的。方案二是先铣端面,再钻孔,所以 一旦孔存在误差,亦可以通过铣端面来调整其孔,使孔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要求。 因此,在保证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的前提下,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以及可能采取的加工手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基准不重合误差,最后的加工路线方案确定如下: 工序一:铸造,清 砂 工序二:钻铰孔至 915H 。以端面为基准,选用钻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三:铣左右端面。以内孔为精基准,选用铣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四:倒角 工序五:粗铣叉脚两侧面,以内孔为精基准,选用铣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六: 铣叉脚内侧面。选用铣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七:铣槽至尺寸 选用铣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八:钻,铰小孔至 ,选用钻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九:钻小孔至 10 ,选用钻床 加专用夹具 工序十:检验 工序十一:精铣叉脚两侧面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附表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机床的选择 选择机床遵循如下原则: ( 1) 机床的加工范围应与零件的 外廓尺寸相适应 ( 2) 机床的精度应与工序的要求的精度相适应 ( 3) 机床的生产率应与零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 根据上述原则和现有的生产条件,选择的机床见表 3 1: 表 3 1 机床的选择 名 称 型 号 工 序 号 生产厂家 铣 床 , 5, 7, 11 北京第一机床厂 钻 床 , 8, 9 沈阳友谊厂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5页 铣 床 北京第一机床厂 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加工表面的尺寸,工件材料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生产率及经济性等。在选择时一 般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刀具,必要时可采 用高生产率的复合刀具和其他的一些刀具,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刀具见表 3 2: 表 3 2 刀具的选择 名称 规格 数量 机床 麻花钻 1 刀 1 可转位端铣刀 160 转位端铣刀 100 面刃铣刀 125 14 面刃铣刀 100 12 1 长钻 10 1 长钻 1 量具的选择 量具的选择主要依据生产类型和要求的检验精度。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应尽量采用通用量具量仪。而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则应采用各种量规和高生产率的检验仪器和检验夹具等。 根据以上原则,选用量具见表 3 3: 表 3 3 量具的选择 名称 规格 件数 游标卡尺 125 游标卡尺 125 塞规 915H 千分尺 高度游标卡尺 300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6页 杠杆百分表 1 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 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毛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被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成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的大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均有较大影响。余量过大将增加金属材料,加大刀具和劳动量的消耗,并使切削力增大而引起工件的变形,震动。余量过小,则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最小的加工余量包括上道工序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层,表面形状及空间定位误差,装夹误差等。 确定加工余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加工余量。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经验确定法,分析计算法,查表法。在确定加工余量时,总加工余量和工序加工余量要分别确定。总加工余量的大小和选择的毛坯制造精度有关。 根据以上原则,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 1)内孔 915H 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由于本孔要求精度高,故分钻孔,铰孔两步完成。 钻孔: 以 2Z=Z=表取精 度等级 所以工序尺寸为 孔: 915H 2Z=Z=表取精度等级 所以工序尺寸为 2)铣端面 根据尺寸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采用只铣一次的加工方法,即可达到要求。 采用可转位端铣刀 粗铣后的尺寸 要求是 表的各加工余量 21 所以毛坯的尺寸要求是 查表的粗铣后能达到的精度要求等级是 取 。 而由参考文献 7得毛坯尺寸偏差 。 所以工序尺寸要求为: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7页 ( 3)铣叉脚两侧面 由于该侧面尺寸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低,采用粗铣 精铣两次加工完成。 粗铣:粗细后的尺寸要求是 表得加工余量 采用可转位端铣刀,粗铣后的精度等级可取 差为 所以工序尺寸是 7 4)铣叉脚内侧面 根据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采用只铣一次的加工方法即可完成。 采用三面刃铣刀 粗铣后的尺寸要求是 50表的各加工余量是 21 ,所以毛坯的尺寸要求是 50 621 查 表 得 粗 铣 后 能 达 到 的 精 度 要 求 是 取 。而由参考文献 7得毛坯尺寸误差为 所以工序尺寸是 50 6 5)铣槽 由于该槽精度不是很高,表面粗糙度高,故采用粗铣一次即可完成,达到要求。 采用三面刃铣刀 粗铣后的尺寸要求是 12表的各加工余量是 21 ,查表取精度等级 所以工序尺寸是 12 ( 6)钻小孔 坯为实心,不冲出孔。由于本孔的直径较小,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故采用只 钻一次的加工方法即可完成。 所以 2Z=表取精度等级 所以工序尺寸是 7)钻孔 由于本孔的直径较小,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故采用只钻一次的方法即可完成。 所以 2Z=10, Z=5 查表取精度等级 所以工序尺寸是 上各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 尺寸见表 3 4: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8页 表 3 4 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序名称 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 毛坯尺寸 钻内孔 Z=铰内孔 Z=左端面 Z=2 铣右端面 Z=2 粗铣叉脚两侧面 Z= 9 精铣叉脚两侧面 Z= 9 铣叉脚内侧面 Z=20 46 铣槽 Z=62 钻小孔 Z=钻孔 Z=5削用量及其基本工时的确定 确定切削用量 制定切削用量,就是在已经选好刀具材料和几何角度的基础上,确定切削深度给量 f,切削速度 v。选择切削用量的目的是要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切削时间最短,即切削效率最高。为达到此目的,应使切削深度给量 f,切削速度 v 的乘积最大,当三者最大时,工序的切削工时最小。 成批大批量生产时,特别是组合机床,自动机床及多刀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应科学的严格的确定,确定的一般原则为: 粗加工时,由于要求的加工精度较低,表面粗糙度较大,切削用量的确定应尽可能保证较高的金属切除率和必要的刀具耐用度,以达到较高的生产率。提高切削速度,增大进给量和切削深度,都能提高金属切削率,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 19页 但在这三个要素中,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 度。所以在确定粗加工切削用量时,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大的切削深度,其次是考虑采用较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的耐用度要求,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 半精加工,精加工时,确定切削用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也要兼顾必要的刀具耐用度和生产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的切削深度一般根据粗加工后留下的加工余量来确定,而进给量则根据表面粗糙度来确定。为了减少工艺系统的弹性变性和已加工表面的残留面积高度,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一般多采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在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确定之后,在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 ( 1)铣削用量的选择 在保证加工质量及工艺系统允许的前提下,先选用较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拖拉机副变速拨叉工艺和铣夹具设计[三维PROE]【3张CAD图纸、工艺卡片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55381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