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理工学院_课程设计终结版修订版_第1页
湖北理工学院_课程设计终结版修订版_第2页
湖北理工学院_课程设计终结版修订版_第3页
湖北理工学院_课程设计终结版修订版_第4页
湖北理工学院_课程设计终结版修订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目录 序言 . 1 一、零件的分析 . 1 (一)零件的作用 .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 1 二、工艺规程设计 . 2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 2 (二)基面的选择 . 3 (三)制定工艺路线 . 3 (四)确定切削量及基本工时 . 4 三、夹具设计 . 12 (一)问题的提出 . 12 (二)夹具设计 . 12 (三)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 14 四、总结 . 14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泵体是机械的基础零件,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泵体是机械的基础零件,其作用是将机械和部件中的轴套,齿轮等有关零件联成一个整体,并使之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彼此协调工作,完成机械或部件的预定功能。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以底面底座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2 ( 1)以 120圆柱面中心轴线为基准,基本尺寸 85 底座底平面 ( 2)两个以底座底平面为基准高度 h=20 的凸台 ( 3)两底座凸台中心通孔 2 12,其 ( 4)以泵体右 端面为基准,基本尺寸 64 用面铣刀铣泵体前端面 ( 5)以底座为基础高 85 , 相距 140 两个侧凸台(以竖直中心线对称),其管螺纹 。 2、以 132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 1) 3 6的螺纹孔 ( 2) 14 3、以 100 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 1)孔 100 深度 52 的内圆柱面; ( 2)孔 100 的底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其 作用 知,该零件所受的冲击载荷为一定的液压冲击力,故对泵体材料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要求较低。该零件材料为 件结构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最大质量介于 5 10用砂型铸造。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3 由于泵体两 侧凸台 存在 孔径,故需在毛坯时铸造出毛坯孔。 (二)基面的选择 ( 1)粗基准的选择 以专用夹具固定,以左端 部分外圆柱 为基准,加工底座平面;以专用夹具夹住左右端面,加工泵体端面。 ( 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是已加工平面,以泵体端面、底座平面为精基准,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 (三)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 铣底座下表面。 工序 粗铣 泵体 的前端面。 工序 铣两侧凸台端面。 工序 铣底座凸台表面。 工序 粗铣 100圆柱内 底面。 工序 粗镗 100内圆柱面。 工序 钻 14孔。 工序 扩两侧凸台孔。 工序 精铰 14孔。 工序 钻底座孔 2 。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4 工序 钻 3 6的螺纹底 孔。 工序 钻 2 6通孔。 工序 精镗 100内圆表面。 工序 攻两侧凸台螺纹 2 12。 工序 攻 3 6螺纹。 (四)确定切削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铣底座平面 根据切削手册表 择 根据表 削深度 4 时,端铣刀直径 0 , 0 ,而已知铣削宽度 40 ,符合要求。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故可一次走刀内切完 ap=h=3 简明手册 61机床功率为 4 查切削手册表 z, 查工艺手册0r/表 z=10。 故铣床实际切削速度 V= 1000=每分钟进给量mf=10 80mm/0mm/ 查切削手册表 y+ =12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5 l+y+ ) / 工序:粗铣 泵体 前端面 132 切削手册表 择 根据表 削深度 铣刀直径 00 铣削宽度 =180由于加工全量不大, ap=h=30简明手册 61机床功率为 4切削手册表 z,查工艺手册0r/ 故铣床实际切削速度 V= 000=每分钟进给量mf=4 80mm/6mm/ 查切削手册表 y+ =12 l+y+) /3( 工序:铣两侧 32凸台端面 根据切削手册表 择 根据表 削深度 4 时,端铣刀直径 0 , 0 ,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6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 ap=h=简明手册 61机床功率为 4 查切削手册表 z,齿数 z=4(表 查工艺手册0r/ 故铣床实际切削速度 V= 000= 每分钟进给量 *80mm/6mm/ 查表切削手册表 y+ =12mm mm )( += =工序:铣底座 18凸台表面 根据切削手册表 择 根据表 削深度 4铣刀直径为0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故可一次走刀内切完pa=h=简明手册 5012 机床功率为 查切削手册表 z,齿数 z=4(表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7 查工艺手册30r/ 故铣床实际切削速度 V= 1000= 每分钟进给量mf=4 80 /6 / 查表切削手册表 y+ =5mm mm )( += =工序:粗铣 100圆柱内 底面 选择刀具: 错齿三面刃铣刀,刀具直径 d=14数 z=12 ( 5242 背吃刀量工艺手册30r/ 工序:粗镗 100内圆柱面 查工艺手册表 0r/工艺手册表 mm/r ( +=总工时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8 工序 :钻 14 孔 式钻床 速钢钻头,麻花钻 (查设计手册 10 钻孔进给量 f=mm/r)(查设计手册 切削速度 v=s(查设计手册 8 所以 000v/ D=r/ 按机床取50( r/ v=s 210+2+0) /( 450 = 工序:扩两侧凸台孔 查工艺手册表 择钻床 0 ; 工艺手册表 给量 r 实际切削速度 V=000=削工时 L=20mm m 6201 = +=t 由于有两孔 12=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9 工序:精铰 14孔 选用硬质合金铰刀 查工艺手册表 给量 f=r,切削速度 m/000V/ 削量 m 5392421 = +=+= fn 工序:钻底座孔 2 12 台式钻床 2512,高速钢钻头,麻花钻(查设计手册 0 钻孔进给 量 f=0.2 mm/r(查设计手册 切削速度 v=s(查表设计手册 8 所以 =1000v/ D=500 r/机床 取 500( r/ v=设计手册 0 切削工作 l=20 m 2202t2 m = +=总t 工序: 钻 3 (粗牙) 查设计手册 由表 11螺纹底孔 3 20 (查设计手册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0 高速钢钻头麻花钢的切削速度 v=s(查设计手册 8 钻孔的进给量 f=r (查设计手册 所以 000 200r/机床取300r/ v=s(查设计手册 10 切削工时( 3个孔) l=14 1l =32l =1查设计手册 m 0 0131421 = +=+= fn m m =总t 工序: 钻 2 6通孔 选台式钻床, 106设计手册表 10 钻孔进给量 f=r(查设计手册 8 切削速度 v=s(查设计手册 所以 000 机床取300r/ v=s(查设计手册 10 切削工时 l=12 0设计手册 m 0 0021421 = +=+= fn m m =总t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1 工序 精镗 100孔内圆柱面 由于与粗镗共用一个镗孔,故切削用量及工时均与精镗相同 f=2mm/r 0r/削工时: )( +=序 两侧凸台螺纹 2 粗牙孔深 20速钢螺母丝锥 (查设计手册 8 切削速度 V=查设计手册 000 66r/ (查设计手册 0 圆柱式钻床 设计手册) 按机床选取 00r/=s 切削工时 l=200mm m i 0 0 22222)(2 21 = =+= fn V:攻 3 ,粗牙孔深为 10 高速钢螺母丝锥 (查设计手册 V= ( 计手册 表 8 圆柱立式钻床: 000v/6 =796r/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2 按机床选取 00r/=削工时 l=103mm m 2 21 =+=fn 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起用夹具。 经协商,决定设计第 道工序 钻 14央轴孔的夹具。本夹具将用于臂式钻床。刀具为一把麻花钻 (直柄麻花)工艺手册 对中央轴孔进行加工。内孔加工余量计算工艺手册 铰 14 d= L=160 I=108 (一)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主要用来钻 14 中央轴孔,加工本工序后,还会有后续工序对其进行精铰加工。 因此,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 (二)夹具设计 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3 由零件图可知, 14 的中心并未与 100 中心轴线重合,在竖直方向上有3移量,该偏移量与泵体底座底平面平行且距离为 85 132 及 120水平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相距为 3两侧凸台水平轴线重合。 刀具高速钢,切削手册 料:铸钢 316进给量为 f=r 切削速度 038夹角 115120,非水溶切削油做切削液。 高速钢钻头钻铸铁时的扭矩由切削手册 钻头直径0d= 高速钢钻头钻孔时的轴向力0d=14时 参照表 60,当取进给量 f=4280N。 c=矩 03在 200230 之间。扭矩修正系数 参照机床夹具选用简明手册 全系数:6543210 。 考虑工作材质,加工余量是否均匀的基本安全系数 2 =k 加工性质:粗加工 削特点 连续切削。 夹紧力的稳定性 手动夹紧 动夹紧时手柄位置、操作方便 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4 仅有力矩使工件回转时,工件与支撑面接触情况,接触点稳定6k=紧力的计算:在机床夹具设计和选用夹紧装置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只考虑切削力(矩)对夹紧力的影响,并假定工艺系统是刚性的,切削过程稳定不变,从而对夹紧力作粗略估算。 285件以平面定位,夹紧力与切削力方向垂直。 21 =工具以两垂直面定位、侧向夹紧。+= )( 12 计算结果是满足加工要求。 (三)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 ,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此夹具的设计是可以满足其一次装夹在多个工序及多种机床中使用的要求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由于装夹而消耗的大部 分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夹具的具体装配图及部分零件图见附表。 四、总结 课程设计是大学生涯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重要的环节。也是最接近实际工作任务的一次训练,是我们步入社会参与实际工作设计的一次极好的演示。虽然每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或者实习,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与此次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相比:设计限 定了时间,而且是一组一个课题,要求更为严格,任务更加繁多、细致 、设计要求的独立性更加高。 我们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实际的运用 ,在对设计的态度上是认真的积极的。 通过两周的 课程设计使我从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训练,学会怎样收集、查阅资料;怎样制定方案和对方案进行改进。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忙碌和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使我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设计出有创意而功能齐全的产品,就必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思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械产品,只有这样感性认识丰富了,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思路具有创造性。 通过本次设计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对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设计这单方面的了解,让我熟悉了设计的各个方面的流程,学会了把自己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 方法。从以前感觉学的许多科目没有实际意义,到现在觉得以前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所学知识中的很多细节根本没有掌握,但却是设计所重点考虑的内容,给自己的设计过程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麻烦。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培养了自己综合的、灵活的运用的发挥所学的知识。 本次的课程设计是对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大考察,让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我系统性的重温和学习了机床夹具等的设计方法,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拟定方案到书写设 计说明书到绘制装配图,一路上颇为艰辛,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帮助下,终于顺利的完成这次设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6 计任务。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清晰的认识到,然后改正并且不断的提高自己。 该设计培养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顾这次课程设计,从选题到最后的完成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这次设计巩固了我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使我收获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并懂得了一个道理 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课程设计,由于经验的缺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由于在设计方面经验的不足,理论知识学的不牢固,在设计中难免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