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类型分析_第1页
尿路感染类型分析_第2页
尿路感染类型分析_第3页
尿路感染类型分析_第4页
尿路感染类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9 尿路感染类型分析 摘要:尿路感染( 称尿感),是指伴有或不伴有临床症状的尿路内大量致病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最多见的致病微生物是细菌,其次是真菌,其他如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 关键词:尿路感染;类型;感染途径;治疗方法;易感因素 第一节尿路感染类型 临床上根据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明确其是否存在真性菌尿,有者称为尿路感染。有真性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称之为无症状菌尿;有真性菌尿同时又 有临床症状者,称之为有症状尿路感染。 根据尿路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解剖的异常,尿路感染又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单纯性尿路感染。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路先天性畸形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在其他慢性肾脏实质性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通常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单纯性尿路感染则无上述情况。 根据尿路感染是初发还是再发,分为初发性尿路感染和再发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9 性尿路感染。再发性尿路 感染又可分为复发和再感染。 第二节感染途径 1 上行感染 绝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 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正常人,膀胱以上的尿路无细菌生长,后尿道也基本上是无菌的,但是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则有细菌寄生,因尿道黏膜本身有抵抗细菌侵袭的能力,且 常有尿流冲洗,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致病。寄生细菌多来自粪便,女性也可来自阴道分泌物的污染。依据为: ( 1)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多数为肠道内平时寄生的菌群; ( 2)女性特别是已婚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很高,这与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和阴道,易受粪便和阴道分泌物污染有关;而且女性尿道短而宽,细菌易进入膀胱,性交不仅可将前尿道口细菌挤入后尿道和膀胱,而且可以引起尿道损伤,便于细菌侵入,女性性交后,尤其是中老年女性,阴道酸性环境的变化,如行膀胱穿刺尿培养,多数能培养出与尿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9 道口相同的寄生菌; ( 3)尿路感染再发者,其尿道口周围的细菌较对照组多,且经常存在,其菌株与引起尿路感染者相同。所以认为尿路感染绝大多数是由细菌上行至肾盂,可从肾盂通过肾乳头的 ,沿着集合管上行。由于肾髓质血流供应较少,加之高渗及含氨浓度高,影响了吞噬细胞和补体的活力,杀菌效果较差,所以细菌容易首先在肾髓质中繁殖,发生感染。 2 血行感染 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 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牙周炎、疖疮等)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引起感染。大肠杆菌一般不引起血源性肾盂肾炎,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所致。另外,变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粪链球菌也偶可引起。 3 直接感染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如化脓性阑尾炎,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 淋巴道感染 下腹部和盆腔的器官与肾,特别是升结肠与右肾的淋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9 巴管是相通的,当盆腔器官有炎症、诸如阑尾炎或结肠炎时,细菌可从淋巴 道感染肾脏。这种感染途径罕见。 第三节尿路感染引发的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能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1 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发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或)急性肾衰竭。当有坏死组织脱落从尿中排出,阻塞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静脉肾盂造影( 见肾乳头区有特征性“ 环形征”。宜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抗菌素应用等。 2 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且在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超声波、 X 线腹部平片、 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是加强抗感染治疗和(或)局部切开引流。 第四节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正常情况下,机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可将侵入的细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9 菌杀死或排出体外不发生感染。但当各种原因使机体失去这种功能时,细菌可侵入尿路生 长繁殖,引发感染。常见的易感因素如下: ( 1)尿路梗阻:这是诱发尿路感染最重要的易感因素。据统计,有尿路梗阻者其尿路感染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尿路如有梗阻,尿流不畅和局部尿液淤积,则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从而在该处大量繁殖。 ( 2)膀胱输尿管反流:正常排尿时,功能完整的膀胱输尿管瓣膜可阻止膀胱内尿液上行至肾脏。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则膀胱内的含菌尿液也可反流入肾盂引起感染。 ( 3)泌尿系结构异常:常见尿路畸形有肾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马蹄肾、肾下垂、游走 肾及其他畸形肾、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等,均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 4)医源性因素:导尿或留置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等,易损伤尿道黏膜,而且还可将前尿道的细菌带入后尿道及膀胱引起尿路感染。 ( 5)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糖尿病、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和艾滋病等。 ( 6)神经源性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因长时间尿潴留和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9 或应用导尿管引流尿液导致感染。 ( 7)性别的性活动:女性尿道较短(约 4宽,距 离肛门较近,开口子阴唇下方是女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 ( 8)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的基因影响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反复发作尿感的妇女,其尿感的家族史显著多于对照组。 ( 9)妊娠: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有 2%8%的孕妇可发生尿路感染。 ( 10)代谢因素及其他: 钙血症; 小管病损易产生继发感染; 实质瘢痕形成和部分肾单位尿流不畅等易发生尿路感染。 第五节各种临床型尿路感染的治疗 1 急性性膀胱炎 ( 1)单剂量抗生素治疗:较常选用: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碳酸氢钠, 1 次顿服(简称 剂);单剂疗法不适用于妊娠妇女、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尿路梗阻等因素及上尿路感染者,男性一般也不宜用此疗法。 ( 2)短程疗法:目前更推荐此法,与单剂量疗法相比,短疗程疗法更有效;耐药性并无增高;可减少复发,增加治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9 愈率。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类等抗生素,任选一种药物,连用 3 天,约 90%的患者可治愈。1993)认为老年人下尿路 感染,无论是症状性或无症状性,都应采用 57 日疗程,因为老年患者多存在膀胱功能异常、膀胱流出道不全梗阻及阴道、尿道黏膜萎缩等。但目前对单纯性膀胱炎仍主张采用单剂量治疗。 停服抗生素 7 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结果阴性表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如仍有真性细菌尿,应继续给予 2 周抗生素治疗。 2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首次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 80%为大肠埃希菌,在留取尿细菌检查标本后应立即开始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 72 小时显效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按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 。 ( 1)病情较轻者:可在门诊口服药物治疗,疗程 1014 天。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片,每日 2 次;环丙沙星片,每日 2 次)、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胶囊,每日 3 次)、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片,每日 2 次)等。治疗 14 天后,通常 90%可治愈。如尿菌仍阳性,应参考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继续治疗 4 6 周。 ( 2)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需住院治疗,应静脉给药。常用药物,如氨苄西林, 孢噻肟钠,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9 孢曲松钠, 氧氟沙星, 要时联合用药。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肾毒性大,对原有慢性肾脏病者或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经过上述治疗若好转,可于热退后继续用药 3 天再改为口服抗生素,完成 2 周疗程。治疗 72 小时无好转,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疗程不少于 2 周。用药期间,每 12 周作尿培养,观察尿菌是否转阴,若经此治疗,仍有持续发热者,应注意肾盂肾炎并发症,如肾盂积脓、肾周脓肿、感染中毒症等。必要时可作肾脏 B 超检查;疗程结束和停药后第二、六周要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每月复查 1 次,共随访 1 年慢性肾盂肾炎治疗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并祛除易感因素。急性发作时治疗同急性肾盂肾炎。 3 再发性尿路感染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重新感染和复发: ( 1)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 6 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多数病例有尿路感染症状,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对半年内发生 2 次以上者:可用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即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生素 1 次,如复方磺胺甲恶唑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