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6245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8-14
上传人:闰***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冯**(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槽形托辊带式
输送
设计
- 资源描述:
-
槽形托辊带式输送机设计,槽形托辊带式,输送,设计
- 内容简介: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所以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在矿山的井下巷道、矿井地面运输系统、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中,广泛应用带式输送机。它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 带式输送机是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 设备,与其他运输设备 (如机车类 )相比,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化控制,尤其对高产高效矿井,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炭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带式输送机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 种形式的区别主要是上托辊形式不同,此次我选的是槽形 托辊 式输送机。 通过槽形 托辊带式输送机的设计不仅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东西综合运用,零部件设计、强度分析、标准件的选用、 件的使用、编写技术文件、查阅文献等方面的训练,更是考察了我们的设计和动 手能力,令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相信这次毕设会令我受益匪浅。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适应能力较强,应用广泛的输送机械,多用于块状和粒状的物料,也可用来输送单件物品。由于带式输送机能够经济而有效地输送物料,故不仅在小输送量和短距离内可以采用,而且在大输送量和长输送距离内也同样采用。 在工业生产中,带式输送机可用作生产机械设备之间构成连续生产的纽带,以实现生产环节的连续性和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带式输送机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 两种形式的区别主要是上托辊形式不同,带式输送机的基本位置形式有五种( 1)水平输送机( 2)倾斜输送机( 3)先水平后倾斜输送机( 4)先倾斜后水平输送机( 5)水平 水平输送机,其它布置形式是以上五种形式的混合。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为: 设备大型化。其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均向着大型化发展,以满足年产 300500 万 t 以上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应用 动态分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监控等高新技术,采用大功率软起动与自动张紧技术,对输送机进行动态监测与监控,大大地降低了输送带的动张力,设备运行性能好,运输 效率高。 采用多机驱动与中间驱动及其功率平衡、输送机变向运行等技术,使输送机单机运行长度在理论上已有受限制,并确保了输送系统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及其单元驱动的可靠性。 新型、高可靠性关键元部件技术。如包含 在内的各种先进的大功率驱动装置与调速装置、高寿命高速托辊、自清式滚筒装置、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等。如英国 产的 23) 400( 600)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就采用了液粘差速或变频调速装置,运输能力达 3000 t/h 以上,它的机尾与新型转载机(如美国久益公司生产的 套,可随工作面推移而自动快速自移、人工作业少、生产效率高。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1、 槽形 托辊带式输送机 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a)输送长 度为 30 米 ,提升高度 ; b)输送量 500 t/h, 输送物料为原煤; c)输送物料为比重 900 公斤 /米 3,物料在带面上的动堆积角为 300; d)输送带速: 2 米 /秒 ; 2、研究内容 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主要零部件的强度计算,主要零件、部件及总装配图绘制, 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目标: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系统地把大学里的专业知识复习应用到实际设计和生产 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以此提 高的综合素质来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主要特色: 借助计算机将平 形托辊带式输送机 在工作状态时的整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展示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设计产品进行改进。 3、工作进度: 工作进度: 1). 查阅相关资料,外文资料翻译( 6000 字符以上) ,撰写开题报告 。 第 1 周 第 2 周 2)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第 3 周 第 4 周 3)总装图设计 第 5 周 第 8 周 4). 主要零、部件强度及选用计算 第 9 周 第 11 周 5) 用 主要零件 进行有限元分析 第 12 周 6). 绘制零、部件图 第 13 周 第 16 周 7) 整理毕业论文 答辩准备 第 17 周 五、 参考文献 【 1】 孙桓等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2】 濮良贵等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3】 毛广卿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