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语言.docx_第1页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docx_第2页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docx_第3页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docx_第4页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泥表酱紫PMP,小心偶给泥彩色笔。8147,偶只是粉想让泥开心。偶有事,=。” 您看得懂吗?这就是网络语言。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网络语言之现状 主持人:知道网络语言吗? 王丽艳:知道,还挺流行的。我的小侄女今年11岁,去年她在作文里写了个“偶84故意的”,用来表示“我不是故意的”,为此老师还专门打电话给她爸爸妈妈。 乔秀兰:小学生用它写作文肯定不合适。就他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家长都不知道,那不是沟通交流都存在问题了。 阎小妹:我觉得上网聊天时用网络语言还可以。正儿八经的场合,如写作文不能用。 王丽艳:大家都知道道理是这样的,但是,怎么让辨别能力还很差的孩子们规范使用文字,这是个难题。 乔秀兰:我认为家长也可以学点儿网络语言,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想法。学了以后,觉得网络语言还行,就继续和孩子一起用;觉得网络语言不好,就给孩子讲道理,教育他:再这样下去,连文字都不过关,会影响你的前途。 王丽艳:我哥哥、嫂子也给孩子讲过类似的话,但是,根本不管用。我侄女说网络语言新奇,而且她的同学都在用,要是就她不用,别人会觉得她很落后的。 乔秀兰:小孩子写作文要是再用网络语言,写得再好,老师也不给他分,并且明确告诉他原因,以后他自然就不用了。 网络语言之争论 主持人:对网络语言持什么态度? 乔秀兰:运用恰当的网络语言,我表示支持;不恰当的,我表示反对。 阎小妹:我觉得网络语言挺好的啊!网络语言是新鲜事物,能让大家偶尔娱乐一下,还不错。 乔秀兰:这话很对,现在人们接触的新生事物多了,网络语言自然应运而生。 王丽艳:我对网络语言持保守态度。我认为人们都应该尽量少用,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和从事中文工作的,最好就别用。 阎小妹:我觉得中文系的人,在不考试的时候也可以用,但是,做论文之类的,一定不要用。而且,只要这些网络语言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大家就应该包容。 乔秀兰:对。对待网络语言,不能太极端,应该适度地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那些表达方式积极,甚至还凝聚着智慧的网络语言,不仅要包容,还要支持;而那些没有具体意义、胡乱编造的,甚至有点儿粗俗的,应该抵制,让它彻底没有生存的土壤。 主持人: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存在? 阎小妹:网络语言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说,用“88”来表达“再见”的意思,多简洁啊!要是打原英文单词的Bye bye,加上空格要敲七下键盘,用拼音打中文的“再见”要敲8下键盘才能打出这两个字,而“88”,就按两下键,多省事啊! 王丽艳:我认为对于网络语言,大家没有必要给予很高的关注。这些网络语言就是有些“80后”、“90后”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从而标新立异来吸引大家关注的。甚至其中的一些纯粹是在腐蚀我们传统的语言文化。 阎小妹:我看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同样是孩子,现在的孩子能想出如此丰富的网络语言,而以前的孩子想不出呢? 乔秀兰:说得对,因为时代在进步。语言词汇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就固定是那些个有限的词语。我觉得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还有点儿补充作用。 王丽艳:补充?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有的网络语言,就是由一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事件所产生的,比如说“我是打酱油的”、“躲猫猫”之类的。 阎小妹:另外,好多网络语言都是同音和谐音,根本不是新创造出来的、凝聚着智慧的新词,谈不上补充。比如说,“我”,有人就要用“偶”或者“额”代替,然后称这样的用法为网络语言。 主持人:用“偶”或“额”替代“我”,怎么看? 王丽艳:这样不合适,还是使用普通话比较好。用语规范,交流无障碍,才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阎小妹:我觉得挺合适的啊。我们那里的方言就一直这么说的。 乔秀兰:咱们国家地域广阔,每个地方的方言不同,甚至有的邻村的人都各自有方言。有的地方语言就是把“我”发成“偶”或“额”的音。把方言用到网络世界里,无非就是把某一方言所使用的范围扩大了,在不知道这个方言的人看来,就误以为这是新发明的网络语言呢。 王丽艳:方言在网络里传播开来也是好事,方言有了向更多人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阎小妹:我觉得发音时用“偶”、“额”这样的音代替“我”可以,但是,写字时最好还是写“我”字。 王丽艳:你们平时就有写成“偶”或“我”的吗? 阎小妹:是啊!我的朋友在网上和我聊天时就这样写啊,我也这样写。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写个“额”,我还不习惯,但是慢慢地,和她们这些用网络语言的人在网上聊天时,我也写“额”。 王丽艳:我对这样的局面很担心,这不纯粹是文字的乱用吗?! 乔秀兰:其实,这也就是方言。我觉得方言的存在很好啊,我支持对地方语言积极继承,发扬光大。 王丽艳:但是,我是这样认为的。在中国,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就像在国际上,通用语言是英语一样。我们继承自己小区域内的语言文化是对的,但眼界要放宽,通用的也一定要积极地掌握。对于有些网络语言的滥用,我没有办法不担心。 主持人:对媒体使用网络语言持什么态度? 王丽艳:我想媒体对待网络语言应该持谨慎态度。像日报类的报纸,给人的感觉是严肃性、权威性很强,最好不要用;像晚报、都市报之类的报纸可以适度地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也能让人们多了解一些当前的流行词语,不至于与熟知网络语言的人脱离的太远。 阎小妹:我认为媒体完全不应该用。大家都在看着呢,要是用网络语言,有很多人看不懂了,那很不合适。 乔秀兰:是,媒体最好不要用。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宣传,要做正规的内容。 王丽艳:我建议媒体在注意到社会上的很多人用得不合适时要多加纠正,充分发挥媒体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 阎小妹:比如说,具体的某个网络语言,在被相关部门正式确定它是正规化之前,媒体要是使用了,我觉得媒体就有推波助澜之嫌。 主持人:对于中英文夹杂使用,合适吗? 阎小妹:我觉得没有啥不合适的,本来英语就是国际语言,咱们国家不是也在推广嘛。这样做,还能有助于英语的普及。 乔秀兰:我觉得这样的用法跟网络语言还是有区别的。夹杂着用时,最好是加上括号给大家注解一下。 王丽艳:对,这对不懂英语的人也不会造成阅读障碍。 乔秀兰:要是能加注上发音和汉语意思,是最好的了。比如说要是夹杂着英语单词apple,括号里给出发音为ai pou(此处字母为汉语拼音),再给出它的汉语意思是苹果。那么,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的人,很轻松地学会了,甚至会因为这样人性化的注解而提高了阅读兴趣。 阎小妹:如果仅仅为了不中英文夹杂着用,而把英语生硬地、不够专业地翻译过来,我不太赞同。要学就学原汁原味的,学正宗的。而且我认为这样夹杂着用,学得更快。 主持人:2006年上海市曾立法封杀网络语言,嘉宾支持政府对网络语言加以规范吗? 王丽艳:上海市政府的封杀,我不太清楚这个事。具体是怎么封杀的? 主持人:规定市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如果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这也是国内首部规范网络语言的地方性法规。 阎小妹:其实,我觉得政府不用管。但是,上海市政府这个文件还真是管得好。否则,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那样一种局面比如说政府出台个文件或者是新书上架了,却还要加注脚专门给不太熟悉网络语言的人解释一下。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乔秀兰:对,上海市政府的这个文件还是有道理的,否则,书籍印刷出来了,大家却不能完全明白写的是什么,那很不好。 王丽艳:我觉得上海市政府管得很好。但是,其他相关部门管得还不够,应该给大家一个权威的、规范的说法,哪些网络用语是被认可的,而哪些又是不倡导大家使用的。 阎小妹:我以前觉得谁也不用管它,顺其自然就行了。但是,今天和大家一讨论,却开始觉得要是一点儿也不管,还真有点儿担心,害怕越来越多的、辨别能力还不强的孩子跟风似地用网络语言。 如此表达的网络语言 偶系穷银,木油米! (我是穷人,没有米) 偶系粉口耐粉口耐啊。 (我是很可爱很可爱啊。) 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 (我不是美女,我是恐龙。) 介素虾米东东? (这是什么东西?) 网络语言之前景 主持人:网络语言中常常采用语词拼音开头字母缩写的方式,于是出现MD、BT等字母开头的车牌号等没有人愿意要。网络语言是不是在无意中占据并浪费了资源? 王丽艳:能够理解,有些人办手机号就是左挑右选的。我有个朋友,办个手机号跑了好几个营业厅,为的就是能够挑选一个6和8多、没有4和7的号码。 阎小妹:我觉得没有占据并浪费了资源那么严重。个人的想法不同,决定了你要还是不要这样的牌号。 乔秀兰:对,思想决定行为。其实,这样也有好的一面,对于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人来说,也许是好事,这样的车牌号可能相对地便宜一些。 王丽艳:我觉得这个可能不是主要的,买得起车的人,应该不会上个牌号还拮据吧。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不能让人们一看见BT、TM、MD等,就反应出这是某贬义词或某骂人的特定词汇的拼音首字母缩写。 阎小妹:其实就是这个问题,过段时间,这种所谓的流行说法没有那么强势了,自然就没有人在意了。要是我去办车牌,碰到了BT、TMD这类字母开头的车牌,我就会要,根本就没有什么让我觉得不舒服的。 乔秀兰:对,就看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了。数字8,在咱们北方人眼里那是吉祥数字,都认为它的谐音是“发”,可是,有的南方区域的人,就很忌讳这个数字,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手铐”,从外形上一看,就是一副手铐连在一起的样子。 阎小妹:是呀,像“4”,好多人都认为它的谐音是“死”,不吉利,但是,“4”在乐谱里却是“发”的音呢。 乔秀兰:还有数字7,很多人都觉得不好,但是,还有的人觉得它的谐音是“起”,意味着不断高升的意思呢。 主持人:嘉宾们认为网络语言的前景怎么样? 乔秀兰:网络语言日渐发展和丰富,这是必然的趋势,因为新生事物越来越多。 阎小妹:我想,有的生命力会很顽强,而有的可能会很脆弱。比如“88”,我认为它的生命力就很旺盛,因为它有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乔秀兰:网络语言能否发展下去,也要由“市场”说了算。这就好比说在商场里卖东西,优质的商品自然招人喜欢,要是卖的东西是假货或者是品质不好,那他就卖不出去,市场就把他给淘汰了。 王丽艳:前景不好说。但是,我始终对网络语言友好不起来,中国的传统语言已经很丰富、底蕴很深厚了。即使说,传统语言需要丰富,那也要保证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去丰富去发展的。 【手记】对待网络语言,要勇于正视。分清优劣,学会扬弃;提倡自律,不盲目跟从。自觉地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 链接 网络语言 不能一概而论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对于网络语言这种“流行”的潮流,我们既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网络语言的产生,犹如打开一扇窗户,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会进来,但苍蝇蚊子也难免会混进来。诚然,苍蝇蚊子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从我做起,抵制网络中的污言晦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才是重要的。 网络上过多地充斥着一些“晦涩”的网络语言,最大的隐患是可能会对处于模仿能力极强阶段的青少年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造成他们从小对某些汉语使用的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网络用语,娱乐归娱乐,但一定要慎重,尊重我们的母语,有话好好说。 大学生、中学生、年轻的技术人员等,不仅是网络语言的运用主体,也是创造主体。他们大多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活泼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