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动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海月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 )A、外胚层 B、内胚层 C、中胚层 D、中胶层 2、下列对于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说法正确的是( )A、红血细胞前期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B、红血细胞前期在按蚊体内进行孢子生殖C、配子生殖仅仅在按蚊体内进行D、孢子生殖仅仅在人体内进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动物浮浪幼虫B、腔肠动物牟勒氏幼虫C、扁形动物两囊幼虫D、环节动物担轮幼虫 4、下列哪类动物最先出现两侧对称(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原腔动物 5、原腔动物的皮肌囊肌肉是如何分布的( )A、外层环肌,中层斜肌,内层纵肌B、外层环肌,内层纵肌C、仅有一层纵肌D、外层纵肌,内层环肌 6、鳌虾具有几对附肢( )A、17 B、18 C、19 D、20 7、下列那种动物具有血腔( )A、蝗虫 B、蚂蝗 C、乌贼 D、河蚌 8、环毛蚓自第15节开始出现了( ) A、盲肠 B、盲道 C、中肠 D、后肠 9、棘皮动物的呼吸器官( )A、鳃 B、书鳃 C、肺 D、呼吸树 10、线形动物( )A、具有圆筒型神经系统B、具有链式神经系统C、具有梯形神经系统D、无神经系统 二填空题1、原生动物门孢子纲的代表动物是 。2、胚胎发育经过六个阶段,分别是 。3、扁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中出现的两感较进化的特征是 。4、五大寄生虫是 。5线虫动物门的排泄器官分为 和。6、卵的类型有 ,卵裂的方式有 。、腔肠动物特有的。8、 和 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第一次出现体腔在。11、昆虫有 等各种口器。13、四大组织是 14、胚后发育的两种方式是 发育和 发育。15、昆虫的一般特征是 ,其躯体可分为 3部分。三、是非题1、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伊蚊。( )2、凯伯尔式器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3、田螺和鹦鹉螺都属于腹足纲。( )4、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软体动物门 。( )5、乌贼的贝壳是内骨骼。( )6、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 )7、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原生动物门。( )8、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绦虫病。( )9、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眼虫11、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它的特点有具领细胞,具水沟系,有胚胎逆转现象,具两个胚层。()10、疣足是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四填图简答题试比较原生动物门各纲的运动器官。(5分)2、河蚌适于埋栖生活的特点:(6分)论述题:何谓次生体腔?它有何意义?(8分2、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14分)3.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分)答案:选择:1、B 2、A 3、D 4、C 5、 C 6、C 7、A 8、B 9、D 10、A 填空:疟原虫受精和受精卵卵裂囊胚形成原肠期形成中胚层及体腔形成胚层的分化两侧对称中胚层疟原虫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丝虫钩虫肾型管型均黄卵偏黄卵端黄卵中央黄卵等裂不等裂盘裂表裂刺细胞刚毛疣足原腔动物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吮吸式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变态发育不变态发育(或答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对足对翅)头胸腹是非题F TFT F T TT F T填图脑 嗉囊 心脏 卵巢 直肠 唾液腺 腹神经链 肠盲囊 马氏管 后肠简答题试比较原生动物门各纲的运动器官。(5分)答:(1)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它是能运动的细胞表面突起,受核控制。(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且形态各异。(3)孢子纲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比鞭毛短,数目多,运动时节律性强。2、河蚌适于埋栖生活的特点:(6分)河蚌有两片坚硬的石灰质贝壳,还有肌肉发达的闭壳肌,可以坚硬的贝壳牢牢闭拢,保护它柔软的身躯不受敌害的伤害。河蚌有肉质的斧足,可以挖掘泥沙,将自己埋于沙内,从而减少了敌害的威胁。河蚌的外套膜围成一个外套腔,和鳃腔、鳃上腔、水管等结构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流循环系统。外套膜和鳃上着生有许多纤毛,纤毛摆动为水的定向流动提供了动力。水流在这些腔隙里循环,带来了含有食物,氧气丰富的水;带走了食物残渣、排泄废物和二氧化碳。另外,当雄河蚌性成熟时,精子随水流排出体外,又进入雌河蚌的体内。这样就解决了由于埋栖生活而产生的摄食、呼吸、排泄、排遗和生殖等诸多问题。河蚌的外套膜后缘有几处愈合,形成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而且出水口比入水口管径小,可以保证进入河蚌外套腔的水都是新鲜的。由于河蚌的缓慢运动,它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由于埋栖生活不需要接触复杂的外界环境,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差,感觉器官也不发达。论述题:1、何谓次生体腔?它有何意义?(8分)答:在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即次生体腔(真体腔)。在环节动物等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生中由中胚层带裂开形成的。故又称裂体腔。在后口动物则是由体腔囊法形成的。但在动物成体均表现为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在具体划分时则以胚胎发生为依据。次生体腔为中胚层细胞所覆盖,此层由中胚层形成的膜称为体腔膜(体腔上皮)。 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它使消化管壁上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消化管与体壁分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次生体腔为内脏器官的发展提供了内部空间。2、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14分)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昆虫一般身体都比较小。体小只需要很少量的食物就能完成生长发育。体小便于隐蔽,体小还可使食物成为它的隐蔽场所,从而获得了保湿和避敌的好处。体型小对昆虫的迁移扩散十分有利。有翅昆虫可借助气流和风力向远处迁移。即使是无翅的种类,也可因其体小而借助鸟、兽和人类的往来,被带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就大大地扩大了它们的生活范围,并且增加了选择适合于生存环境的机会。食源广。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特别是从吃固体食物变为吃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并且改善了同寄主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寄主不会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反过来再影响昆虫的生存。昆虫的食料来源很广。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昆虫的生殖能力极强。一般昆虫一生能产数百粒卵生殖方式多样。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昆虫体小发育快,即在单位时间内可完成较多的世代。这些条件联系起来,成为昆虫具有极高繁殖率的重要条件。因而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情况下,即使自然死亡率达90%以上,也能保持它一定数量的种群水平。多变的自卫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昆虫在长期适应环境的演变中,有着多种多样保护自己安全,不受天敌伤害的自卫本领。完全变态与发育阶段性。绝大多数昆虫属于完全变态类,即幼虫和成虫在形态、食性和行为等方面明显分化,这种分化借助一个静止的蛹期来实现。这样,既扩大了同种昆虫的食料来源,满足了昆虫的营养需求,也是对外界环境的高度适应。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分)答:(1)身体大多数为五辐射对称,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住区景观绿化施工管理方案
- 8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小学英语竞赛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儿童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简单版
- (正式版)DB2311∕T 060-2023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建设及服务规范》
- 第8课 看谁算得快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三册上粤教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说课稿(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 活动与创造 吹吹打打 辨别音乐风格 移动的重音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沪教版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说课稿 (新版)沪教版
- 从S国税局视角剖析转让定价反避税的实践与启示
- 图像几何变换讲解
- 2025自考行政管理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课件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居家陪护免责合同协议
- 承台大体积砼浇筑方案
- 宣传片管理制度
- 分拣部管理制度
- 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 驻场人员管理办法及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