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浅谈重渡沟旅游景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摘要(1)0引言(1)1重渡沟景区具有的特色及开发现状(2)1.1 重渡沟的资源特色(2)1.1.1 丰富的水源(2)1.1.2 成片的竹林(2)1.1.3 红薯和西瓜(2) 1.2 重渡沟开发现状(3)1.2.1 已开发的代表景点(3)1.2.2 设施设备的配置状况(3)2重渡沟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3)2.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4) 2.1.1游客大量涌入的影响(4) 2.1.2大量垃圾的丢弃(4) 2.1.3旅游设施建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4)2.2对重渡沟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5) 2.2.1对重渡沟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影响(5) 2.2.2重渡沟当地习俗的商业化(5) 2.2.3 诱发当地人和游客的矛盾(5)3重渡沟开发中环境问题的对策(6) 3.1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对策(6) 3.1.1加强旅游环境立法(6) 3.1.2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6) 3.1.3确定旅游的生态容量(6) 3.1.4对公厕问题的处理(6)1 3.1.5严格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7) 3.1.6增强垃圾处理能力,消除垃圾污染问题(7) 3.2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控制对策(7)4结论(8)参考文献(8)Abstract(9)2 浅谈重渡沟旅游景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人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旅游开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旅游开发时, 必须把保护资源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本文通过对重渡沟旅游景区已开发现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分析了栾川重渡沟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旅游环境保护对策,使其更好的发展,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旅游开发;重渡沟;环境影响 0 引言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征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文化的交流。与此同时也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一系列积极与消极的影响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在许多地方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从总体看,我国的旅游开发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在看到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重渡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西南10公里的熊耳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区内竹茂林密,野生动植物繁多,800亩竹林密密层层,可与蜀南竹海相比美。重渡沟不仅使自然环境得到更好开发利用,也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其生活水平。开发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第 1 页(共9页)1 重渡沟景区具有的特色及开发现状 重渡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景区内有八大旅游观光区,由金鸡河、滴翠河、水帘仙宫等景区组成,共160余个景点,可供游览面积15平方公里。景区内翠竹林密,飞瀑秀水,夏凉秋爽,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重渡沟风景区1999年7月正式对游人开放,凭借独一无二的水乡竹韵,采取农家乐和景区紧密结合的开发方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打造,一举成为河南省最具活力的金牌景区,重渡沟被业界权威人士魏小安先生称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先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和“河南省十佳景区”。河南省省长李成玉称赞重渡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是家庭宾馆的楷模,是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此亦给予了充分肯定2。1.1 重渡沟的资源特色1.1.1 丰富的水源北方景区普遍缺水,重渡沟得天之独厚,上百个泉眼数百股泉水从地下喷出,汇成了源源不断的兰溪清流。雕琢出姿态万千、形状各异的泉水、飞瀑;泄愤瀑一波三折,冰粉玉碎;水帘仙宫瀑布,林林总总30余条。1.1.2 成片的竹林重渡沟盛产竹子被称为“竹乡”、“水乡”,长期以来,重渡沟形成丰富多彩的竹编文化,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重渡沟的农民将竹编工艺发扬光大,利用竹子制成竹沙发,竹床、花架、水果盘、杯垫等竹工艺品,受到游客的青睐。1.1.3 红薯和西瓜 重渡沟所处的潭头镇在栾川县算是海拔比较低的镇,日照时间也较强,因此有利于红薯中淀粉的合成,吃起来也就比较甜了。潭头的西瓜水分足,吃起来也甜。潭头镇比较出名的农作物加工品是“潭头粉条”,该粉条爽口劲道,“百”炖不烂。第 2 页(共9页)1.2 重渡沟开发现状1.2.1 已开发的代表景点泄愤崖瀑布,是景区内最大的瀑布,达百米以上,有三级所构成,水势分飞、急、慢。飞虹瀑布是重渡沟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落差40余米。滴翠河景区位于重渡沟西北部,全长5.5公里,竹翠欲滴,碧水清流在竹林中穿行而得名。重渡沟农耕村,主要景点有水打磨、狮子上绳表演场、魔术表演场、陶器作坊、油作坊、酒作坊、旋木作坊、传统饮食区、纺织院、竹编院、千斤拍、山神庙、杏花咀、自耕区、菜园子等。1.2.2 设施设备的配置状况重渡沟风景旅游区以北国水乡、秀林幽竹为风光特色,已在我市最早开发农家宾馆式经营广受瞩目。近年来,重渡沟风景旅游区先后投入开发建设资金5.8亿元,使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客源市场迅速拓宽。继重渡沟原有30多家农家宾馆之后,新建成开业的重渡沟水景大酒店总投资1.68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洽谈、高中档次会议接待、拓展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酒店,可同时接待450余名游客,成为该景区和我市又一重要旅游接待设施。2 重渡沟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旅游开发的实质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风景区的基础上添加人工建筑,使之适应旅游活动开展的需要。但现今的很多的旅游开发,只考虑迎合其主观上认定的旅游者的兴趣所在的审美特点,忽视或根本不顾及该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3。重渡沟旅游景区的开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农民有事做,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也使当地美丽的自然景物得到相对有效开发利用,但也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2.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 3 页(共9页) 2.1.1 游客大量涌入的影响 特别是游客超出环境容量,给景区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一旦游客太多,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导致践踏风景区的绿地、花圃、园林,危及旅游设施。同时,游人过多往往还伴之出现垃圾遍地、噪声超标,破坏景区优雅、宁静的环境。主要是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造成中度影响的有植被破坏、 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下降4。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2.1.2 大量垃圾的丢弃 重渡沟晚上的篝火晚会生成的焚烧垃圾,造成中度影响的有环境空气质量降低。载游客大量的机动车辆,带来较大影响的有噪声环境污染,造成中度影响的有环境空气质量降低。重渡沟的开发中不可避免的要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建筑施工垃圾,也造成中度影响的有固体废物污染。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有机含量高,如处理不当,会滋生细菌和病毒,特别是堆放在底层的有机物,因严重缺氧,厌氧菌迅速繁殖,病原菌滋生,并产生恶臭5;重渡沟的公厕数量太少,且“脏、乱、差”,如厕提示牌不清楚,男女如厕不平等;水冲式厕所内臭气熏天,供消费者洗手的水管太少且经常没水,形同虚设。旅游公厕的管理不善也产生恶臭,增加大气含菌数。再有就是重渡沟家庭宾馆旱厕使用问题突出,已对环境造成了污染。2.1.3 旅游设施建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重渡沟景区的开发,带动了旅游宾馆、旅游饭店、农家乐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兴起,其供水、供热、供能的锅炉烟囱、煤灶的排气、旅游地域小吃摊排放的废气等,释放出来的燃烧煤、煤气和液化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烟尘等,总量虽较工业小,但排放源分散、高度低、距景点近,且多无除尘设施,对重渡沟的大气质第 4 页(共9页) 量影响大。其次景区的开发就是要吸引游客前往,这就要修大量的公路,道路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的有固体废物污染、植被破坏,造成中度影响的有水环境变差、噪声环境污染。 2.2 对重渡沟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2.2.1 对重渡沟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重渡沟。具体表现在:有些人通过对来访旅游者行为的观察,逐渐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消极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向往来访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KTV、棋牌室、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从而使赌博、打架斗殴、投机诈骗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增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2.2.2 重渡沟当地习俗的商业化 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是在传统特定的时间、传统特定的地点,按照传统规定的内容和方式举行的。但是,很多这种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逐渐被商品化,它们不再按照传统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为了接待旅游者,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观看兴趣,活动的内容也往往被压缩,并且表演的节奏明显加快。因此,这些活动虽然被保留下来,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传统上的意义和价值6。2.2.3 诱发当地人和游客的矛盾 在重渡沟开展旅游的过程中,伴随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日益频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对当地居民来说,这种不适和矛盾会更明显。当夏季旅游旺季时,重渡沟景区出现游客过度拥挤现象时,有的游客行为太过粗鲁以致于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当地居民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常会听到的抱怨有:个人隐私曝光、停车场不足、塞车、拥挤、噪音、环境变脏、垃圾增多、当地物价上涨、小偷变多等。3 重渡沟开发中环境问题的对策3.1 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对策第 5 页(共9页) 3.1.1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一、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二、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三、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3.1.2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监管,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破坏。对于旅游区内的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实现达标排放。3.1.3确定旅游的生态容量 景区应把游客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以避免破坏旅游环境。这是由于旅游并非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旅游发展必须是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环境保护部门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团结协作,保证推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共同推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可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来确定景区与景点的环境容量,适当采用“限入制”来缓和旅游环境保护的压力。在旅游区内建立观测站,对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并适时反馈信息。3.1.4对公厕问题的处理 重渡沟景区应抓住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契机,把旅游公厕的建设作为景区的形象工程来抓,把旅游公厕当做展示景区文明和当地人民素质的“窗口”。在建设高等级的星级公厕的同时,还要考虑多建一批能解决大多数“方便”的平民公厕。政府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扶持旅游景点对公厕的改造,使游客早日告别旱厕,享受干净、实用、有水冲、有隔离板,有供老人、残疾人实用的方便设施的卫生公厕。3.1.5严格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 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林,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餐饮业等旅游服务设施,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第 6 页(共9页) 平衡,保证乡村旅游的有序和持续发展7。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同时,还应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以提高环境控制水平。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针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扶持,实现旅游和农业、经济和环保的共同发展8。3.1.6增强垃圾处理能力,消除垃圾污染问题 重渡沟的生活垃圾传统上一般都通过近乎于环境自净的方式进行消化处理,其害处已日益显现。要消除垃圾污染问题,增强垃圾处理能力。第一,可在选定的地方考虑发展垃圾处理厂、废品处理厂等企业,这对解决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问题,发展乡镇企业都是比较有利的。第二,必须在景区(点)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垃圾收集站,实施垃圾集中处理措施。第三,可采取经济手段进行控制,可预收一定数额的垃圾费、污染费,让游客把各种废弃物先收集在进入景区前发放的小垃圾袋中,游客到景区内各个垃圾集中点放置垃圾,由管理部门定期派人运出9。第四,旺季时在当地调派临时工担任环卫工人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同时对经营户和游客进行环保教育。3.2 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控制对策 重渡沟旅游发展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是潜在而又深远的,因此,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控制也是一项比较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负起主要责任。具体可行的工作包括:第一,对当地人进行宣传教育,培养积极的旅游意识和对待游客的正确态度,激发当地人对自己当地文化习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发动当地人来保护和捍卫本土文化;第二,教育当地人树立正确的旅游经营意识和为旅游者服务的意识,加强基本旅游法制教育,规范旅游经营市场,杜绝一切不良违法经营行为;第三,切实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质是控制社会环境不利影响的根本途径。因此,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使旅游开发和教育的相互促进成为乡村旅游及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引入科技力量,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同时,还应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第 7页(共9页) 综合保护和治理,以提高环境控制水平。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针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扶持,实现旅游和农业、经济和环保的共同发展10。总之,重渡沟旅游的开发应该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提出和强调对旅游环境的保护,既是重渡沟当前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好旅游资源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调控和综合治理,重渡沟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 考 文 献1 林越英. 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0.37.2 保继刚,楚义方.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3166.3 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4 曹菊枝. 浅谈我国旅游业中的环境问题J . 国土开发与整治, 2001, 11 . 5 唐建军.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学术交流,2004(2).6 何景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济,2004,( 7 ).7 和文征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4)8 王木树. 谈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9 楚义芳.超载、旅游污染及其控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1):58-61.10 郭来喜. 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J. 人文地理,1996,11(SI):1725. 第 8页(共9页) Introduction to heavy cross ditch scenic spots developme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bstract:A new important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y.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neglec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招聘医疗工作人员7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43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辽宁盘锦汇鑫招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招商人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广东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周建新教授博士后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北京石景山区招聘社区工作者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福建省古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乡村人才振兴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招募公益性岗位1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凯里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2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买卖山岭合同标准文本
- 生产型企业工人的薪酬设计方案
- 高考化学复习清单
- 初中数学考试中常用的70条二级结论
- 【MOOC】英汉交替传译-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音乐情感及情绪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 DB14T 2922-2023 公路机电工程标准工程量清单及计量规范
-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对流》课件
- 2024年03月黑龙江省绥化市2024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引进1523名人才(第一阶段)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
- 喉癌“一病一品”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