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案《故乡》.doc_第1页
实习教案《故乡》.doc_第2页
实习教案《故乡》.doc_第3页
实习教案《故乡》.doc_第4页
实习教案《故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教案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班级:08汉本二班姓名:马翠翠学号:080114194教案设计:第九课 故乡 鲁迅 马翠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识记文学常识生字词。理解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变化知道他们变化的原因。文中人物描写时所用的对比手法。探讨文章主题,深刻理解这篇小说所反映的现象揭露的社会现实及所要表达的感情。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笔下的故乡。3、教学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小说定义、三要素塑造人物方法等内容。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2:学习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故乡被大家说情寄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能不能说出几个关于思乡的诗句。(学生说师总结)引出鲁迅笔下的故乡,说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1、小说: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3、小说塑造人物方法有哪些?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4、小说情节发展有几个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5、环境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和心情。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仿惶、故事新编等。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本文选自呐喊。2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同时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洋货充斥市场,破坏了我国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民经济的急速崩溃,加之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强抢豪夺,都一起向农民压来,广大农民被逼倾家荡产,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摧残,形成了农村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1919年12月鲁迅曾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家眷迁移北京居住,这次回乡,他亲眼目睹了家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痛苦生活,时隔一年后,便写了故乡这篇小说。三、生字词1、生字 秕谷(bi3)鹁鸪(bo2 gu1)颧骨(quan2)折本(she2)潺潺(chan2)伶仃(ling2ding1 )恣睢(zi4 sui1)2解释下列词语(参照注释和工具书)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鄙夷:轻视;看不起。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恣睢:放纵,凶暴。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寒哗: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四、速读全文,标出段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小说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时间)(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讨论并归纳: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文章结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回故乡(15)开端在故乡(677)发展与高潮离故乡(7888)结局 五、小结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六、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七、板书设计第九课 故乡 鲁迅 (现代文学奠基人)狂人日记1、小说定义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3、小说塑造人物方法有哪些?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4、小说情节发展有几个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5、环境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和心情。小说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文章结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回故乡(15)开端在故乡(677)发展与高潮离故乡(7888)结局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环境描写 2、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小说常识 作者 文章的整体结构二、分析课文1、(1)课文第1段写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开篇点题回故乡。“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二千余里”写“我”与故乡相隔之远;“二十余年”写“我”与故乡分别之久,故乡到底变成什么样呢?第1段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2)提问: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3)第四段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环境的描写对作者的心情有很大影响。总说这是第一部分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交代回故乡时间和目的别他而来。2、这一部分中侧重写环境,主要写现在的故乡,萧条、苍黄、萧索,表达作者心情悲凉。(1)大家看文章中还有描写故乡环境的句子没找一下标记出来,想一下表达了什么心情。时间景物特点摘抄词句过去(印象中)表达“我”与闰土纯洁的友谊五彩缤纷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白的项圈,五色的贝壳美丽神异月下捉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辽阔的世界高远的蓝天、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沙地鲜活的人和物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贝壳、圆月、西瓜现在表达“我”悲凉的心情萧索,悲凉严寒,深冬,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将来(理想的)“我”的希望美丽,充满生机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2)现在的故乡和过去的故乡形成了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合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生活造成悲惨现实,农民生活日趋贫困。暗示出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3)未来的故乡可以看到什么?再现了记忆中中故乡图画“我”对新生活美好的象征,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憧憬。3、小说环境烘托人物形象,小说环境变化了人物心情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看文中人物怎样发生变化的。(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人物:“我” 闰土 杨二嫂 母亲 水生 宏儿主要人物:闰土 杨二嫂 “我”(2)闰土: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爱)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命运悲惨)动作扫、支、撒、看、拉、罩,捏、刺(轻快,灵活很勇敢)麻木,迟钝(木偶人)语言能言,见多识广(心中说不完的故事)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老爷( 说不尽道不明苦处)对“我”的态度迅哥儿(热情,友好)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真诚,建立纯真的友谊)毕恭毕敬 隔了一层厚障壁(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小结: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注: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提问)讨论并归纳:“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3)杨二嫂:(她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年轻美丽:“豆腐西施”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动作终日坐着冷笑、怪叫、贪婪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对“我”的态度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贵人眼高 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 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对生活的态度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小结:通过削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注: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提问)讨论并归纳: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俞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三、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四、板书设计 第九课 故乡 鲁迅严寒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 心情:悲凉环境描写:时间景物特点摘抄词句过去(印象中)表达“我”与闰土纯洁的友谊五彩缤纷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白的项圈,五色的贝壳美丽神异月下捉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辽阔的世界高远的蓝天、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沙地鲜活的人和物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贝壳、圆月、西瓜现在表达“我”悲凉的心情萧索,悲凉严寒,深冬,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将来(理想的)“我”的希望美丽,充满生机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人物: 人物:“我” 闰土 杨二嫂 母亲 水生 宏儿主要人物:闰土 杨二嫂 “我”闰土: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爱)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命运悲惨)动作扫、支、撒、看、拉、罩,捏、刺(轻快,灵活很勇敢)麻木,迟钝(木偶人)语言能言,见多识广(心中说不完的故事)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老爷( 说不尽道不明苦处)对“我”的态度迅哥儿(热情,友好)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真诚,建立纯真的友谊)毕恭毕敬 隔了一层厚障壁(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杨二嫂: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年轻美丽:“豆腐西施”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动作终日坐着冷笑、怪叫、贪婪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对“我”的态度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贵人眼高 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 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对生活的态度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第三课时学习重点:1、人物形象分析“我” 2、主题思想 3、写作特点 4、重点语句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环境描写故乡前后的变化 闰土 杨二嫂(提问)二、分析课文阅读课文,理解“我”回故乡心情变化过程,理解“我”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议论的句子。1(1)提问: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胳。讨论并归纳:回故乡急切见故乡悲凉 忆故乡沉重、忧愤忆闰土高兴、佩服 (依依不舍)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讨厌)见闰土兴奋、惊异 (看到变化悲哀愤慨寄予无限同情)离故乡侗然、气闷、悲哀、希望(勇于面向未来追求新生活)(2)提问:“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线索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2、这是关于“我”主要在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回故乡见闻感受。第二部分写在故乡的点点滴滴。第三部分写离开故乡我的心情。主题思想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记破败的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3、写作特色运用对比突出主题(闰土与杨二嫂)景物烘托人物(文章开头)各性语言表现人物(杨二嫂)第一人称结构文章(“我”)4、重点语句(1)提问:“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2)提问:“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