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词汇期末考试复习题题的类型不以所列为准,大家看序号吧,有问题敬请交流填空:(20分)1反义词的三种类型:互补,反义,反向。2词义引申的四种结果:扩大,缩小,转移,易位。3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 直接引申,间接引申。二、判断:(10分)5个三、名词解释:(15分)3个1连绵词:是“联绵词”、“连绵字”的别称。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按类型分,连绵词有三种:1、双声词2、叠韵词3、非双声叠韵词2偏义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3义素:“义素”是由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相邻或相关的词相比较而得出的。构成一个词的若干义素,就是这个词区别于其他词(特别是同一语义场中相邻或相关的词)的区别性特征。 4义素分析法 :义素分析法指从义素的角度分析义位的方法。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和重要范畴。它借助于结构语言学的对比性原则,将一组义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共性义素和互有差别的义素,这样既可以看到同组义位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这种方法类似于数学中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也类似于音位学中寻找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方法。如: 哥哥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姐姐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 5义素分析法的步骤 :第一,确定分析的范围最小语义场;第二,比较义位,寻找义素如分析词典的义素较为便捷;第三,列出义素的构成。确定对比分析的义位。什么样的义位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限制的。如“电灯”和“英明”,“天”和“跑”等就不可以进行义素的对比分析,因为毫无联系的义位之间缺乏可比性。应该是属于同一语义场之内的义位,因为义位之间的某种联系性,具备义素分析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语义场是义素分析的依据。无论何种类型的语义场,如类属义场、关系义场、顺序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都为义素分析提供可供对比的义位。 义素分析法将义位的内容加以分解、形式化,使语义分析在摆脱传统释义法某种随意性的同时,增加一定的科学性,这是义素分析法的价值表现。 6义素分析法也并非尽善尽美,局限性:一方面,在分析的过程中仍然难以避免某种主观性,如义素的选择在数量和构成方面可能会出现因人而异、因分析目的而异的情形;另一方面,义素分析法目前还停留于几种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的分析中,还无法普及到所有类型词的分析,这是义素分析法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7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只有属于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才是词的义位。 8义位变体:一个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意义,就是这个义位的变体。如:投:掷,扔。投入。投赠。投奔。投送,呈递。投合。到,临。左传成公二年:“桀石以投人。”左传宣公14年:“投袂而起。”左传哀公二年:“太子惧,自投于车下。” 汉书扬雄传:“唯寂寞,自投阁。” 汉书外戚传:“自投地啼泣。”张协七命:“单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 9词的义位变体可分为中心变体和非中心变体。中心变体的意义就是这个义位的中心意义,某个非中心变体出现的较为频繁,也可能固定下来,与该义位的中心意义相脱离,形成一个新的义位。10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可能有所不同。11反义词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的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如:夏-冬,黑-白,高山-平地。12反义词的三种类型(1)互补:这类的特点是两者非此即彼。如:男女、单身已婚。(2)反义:这类的特点是两个反义词之间有中间状态,有人称之为“极性对立”。如:大小、好坏。(3)反向:如:买卖、丈夫妻子。这类的特点是,甲买某物于乙,就是乙卖某物给甲。甲是乙的丈夫,乙就是甲的妻子。四.简答:(22分) 3个1词义的六种意义?性意义:也叫概念意义,指称意义。大致等于这个词所反映的概念。隐含意义。也叫联想意义。一个词在长期的运用中,由词义的基本特征而产生出对另一些特征的联想,由此而生成的意义。社会意义:指一个词所表达出来的它使用的社会环境。感情意义:即通常所说的“感情色彩”,包括褒、贬、轻、重、尊敬、轻蔑等。联带意义:指一个词有多种意义,在使用甲义时,使人联想到它的乙义。搭配意义。指一个词由经常和哪些词搭配而体现出来的意义。美丽2词义的发展有哪几种方式?词义演变是指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改变原有的意义并在 语言中固定下来的一种现象。词义演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词义扩大:词义的扩大,指的是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即由部分变为全体,由个别变为一般,由狭窄变为宽广,词的古义被今义所包含。例如:菜古义仅指蔬菜。今义则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响古义指回声。今义则指各种声响。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缩小了,即由全体变为部分,由一般变为个别,由宽广变为狭窄,词的今义被古义所包含。例如:金古义泛指一切金属,如“银”叫“白金”,“铜”叫“赤金”,“铁”叫“黑金”,等等。今义专指“黄金”。 (三)词义转移:词义的转移,指的是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一般来说,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但旧新(古今)二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涕上古指眼泪。后来,词义转移为“鼻涕”。3同义词的判定方法与辨析角度?判定方法:如果一个句子中某个词拿另一个词替换而句子意思不变,这两个词就是同义词。辨析角度:1范围广狭不同2性状情态不同3程度深浅轻重不同4侧重的方面不同5感情色彩不同6语法功能不同4什么是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5怎样求本义?从分析字形入手来探求本义从字的语音求本义从词的普遍用法中概括出本义以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求本义论述:(13分)1个1怎样对动词和形容词作义素分析?动词的义素分析:从动作的主体不同,“鸣、吠、咆、雊” :说文:“鸣,鸟声也。”“吠,犬鸣也。”“雊,雄雉鸣也。”广韵:“咆,熊虎声。”从动作的对象不同,“洗、浴、沐、盥” :说文:“洗,洒足也。”“沐,濯发也。”“浴,洒身也。”“盥,澡手也。”从动作的方式和状态不同,“行、趋、走、奔”: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从动作的工具不同。“抰、抶、捶、捭”:说文:“抶,笞击也。”“抰,以车鞅击也。”“捭,两手击也。”“捶,以杖击也。”形容词的义素分析:(1)是什么事物的性状。说文:“腯,牛羊曰肥,豕曰腯。”段注:“按人曰肥,兽曰腯,此人物之大辨也。又析言之,则牛羊得称肥,豕独称腯。”“(从肉襄聲),益州鄙言人盛讳其肥谓之(从肉襄聲)。” (2)是哪一方面(色彩、声音、形状、质量等)的性状。尚书洪范:“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3)性状的性质不同。说文:“暑,热也。”段注:“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以热训暑。析言则二。暑之义主湿,热之义主燥,故溽暑谓湿热也。” (4)性状的程度不同。如尔雅释器:“一染谓之縓(郭注:今之红也),再染谓之赪(郭注:浅赤),三染谓之纁(郭注:纁,绛也)。”2声训: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 ”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音。例如,“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 “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双声。例如, “火,化也,消化物也。”“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叠韵。例如,“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音转相近。例如,“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辔,拂也,牵引拂戾以制马也。”这4种声音关系主要从形状、性质、现象、功用和人所感受等各方面加以推陈,以说明事物命名之所以然,其中也自有可取之处;然而每个名号各自为说,且又多出于主观推测,不尽可信。3右文说: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宋人王圣美首倡。这种学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因为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4同源词: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或词素。如背和负。在汉语中,有双声的,如柔和弱(同义),明和灭(反义);有叠韵的,如刚和强(同义),寒和暖(反义)。就意义上看,有同义、反义或其他关联。本是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若干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词。这些词的读音和字形往往也随之分化,由于语言的发展,都匀可能变得彼此很不相同,意义之间联系可能变得难以辨认,自得形体也随之变得彼此毫不相干。5词义引申的四种结果:词性变化。词义发展,往往导致词性变化。主要有这几种情形: 1)动词名词树。 “树”与“竖”古音同,义意也相近,表示树立、栽植。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指栽植;“建树”,“树敌”的“树”则表示树立。引申之,所栽的植物也叫“树”,成为名词。2)名词动词市。 “市”本指市场,做买卖的场所,如鄒忌讽齐王纳谏“谤讥于市朝”。引申之,买卖也叫“市”,动词。战国策齐策“窃以为君市义”(我私下用它来为您收买道义)。3)动词或名词形容词臭。 “臭”是“嗅”的初文,本是动词。引申指气味,变成名词。又引申指臭味,变成形容词。蓝。从艸监声,本是草名,可作染料。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指蓝草。“蓝”后来表示颜色,成为形容词。 4)实词一虚词“所”本是名词,义为处所,如郑伯克段于鄢“不如早为之所”,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正如表示处所的“处”可以指抽象的事物(如“好处”、“益处”), “所”也可以抽象化而代替许多事物。齐桓公伐楚“虽众,无所用之”(即使人多,也没处发挥作用),礼记礼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人有地方安度晚年,青壮年有地方发挥作用,儿童有地方成长,孤寡残废的人,有地方抚养度日)。这种用法的“所”还包留了名词的意味。进一步虚化,就成为构成所字结构的特殊代词了。如荀子天论“是又禹桀之所同也”,“所同”等于说“相同之处”,晏婴论季世“政在家门,民无所依”,“无所依”等于说“没有依从之处。”6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 人们一般从两个角度来探讨词义引申的方式: 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 (1)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分析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来看,词义引申可以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 直接引申。所谓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引申义与本义发生直接关系。 如果直接引申义不止一个,那么,每个引申义实际上都是从本义的某一个特点上派生出来的;本义同引申义之间,形成以本义为中心的辐射关系,各个引申义与本义都是等距离的。 间接引申。所谓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由直接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即前人所讲的“展转为他训”,引申义和本义不发生直接关系,只发生间接关系。 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举例。在实际语言中,以本义或某引申义为中心的辐射关系,和以本义为起点的传递关系,在词义引申的过程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也表现了词义引申的复杂性和汉语词义的丰富性。例: 朝有下列义项: 早晨; 初; 日,天; 东方; 早朝; 朝见; 诸侯相见; 下属见上官; 儿女向父母请安; 宫室;11朝政,政事; 12朝服; 13会聚;14归附;15朝廷;16官府厅堂;17朝代,等等。 徒有下列义项: 步行; 步兵; 跟随的人,从人;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人; 门人 ,弟子; 役使; 服役的人; 拘禁使服劳役,即徒刑(古代刑法名); 服劳役的犯人; 众;11独;12仅,只;13裸露;14空;15白白地;16(贬义的)人,如“酒徒”、“暴徒”、“游手好闲之徒”。 (2)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角度分析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角度来看,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实词到虚词。 由具体到抽象。由具体到抽象,是指本义所指的事物十分具体,人们凭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能够直接感觉到,而发展出来的引申义,所指对象则概括、抽象,一般只能靠理性思维去体会。 由个别到一般。由个别到一般,是指本义所指的是个别事物,具有特殊性,而引申义所指的是一般的同类事物,具有普遍性。例如: 河本义专指黄河,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引申为水道总称,泛指各种河流,后汉书李贤注云:“河者,水之总名也。” 由实词到虚词。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虚词是由实词词义引申、虚化发展而来。例如: 颇本义是头偏,说文:“颇,头偏也。从页,皮声。”引申为“偏斜”、“不正”、“不平”,杜预注:“颇,不平。”孔安国传:“颇,不正。”由此义引申虚化为副词,有时表示程度低,义为“略微”、“稍微”,如史记三代世表:“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有时表示程度高,义为“很”、“甚”,正字通:“颇,良久曰颇久,多有曰颇有。”等等。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史记中的句子(20分)。10个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原文/译文/注释)(二)【翻译】: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当时秦昭王派白起进攻韩、魏两国联军,在华阳战败了他们,捕获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向秦国臣服并事奉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没出发,这时楚王派黄歇恰巧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这个计划。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占领了楚国大片领土,因为在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黄歇见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去那里访问,结果上当受骗,扣留并死在秦国。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恐怕一旦发兵就会灭掉楚国。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道: 天下的诸侯没有谁比秦、楚两国更强大的。现在听说大王要征讨楚国,这就如同两个猛虎互相搏斗。两虎相斗而劣狗趁机得到好处,不如与楚国亲善。请允许我陈述自己的看法:我听说事物发展到顶点就必定走向反面,冬季与夏季的变化就是这样;事物积累到极高处就会危险,堆叠棋子就是这样。现在秦国的土地,占着天下西、北两方边地,这是从有人类以来,即使天子的领地也不曾有过的。可是从先帝文王、庄王以及大王自身,三代不忘使秦国土地同齐国连接起来,借以切断各国合纵结盟的关键部位。现在大王派盛桥到韩国驻守任职,盛桥把韩国的土地并入秦国,这是不动一兵一卒,不施展武力,而得到百里土地的好办法。大王可以说是有才能了。大王又发兵进攻魏国,堵塞了魏国都城大梁的出入通路,攻取河内,拿下燕、酸枣、虚、桃等地,进而攻入邢地,魏国军队如风吹白云四处逃散而不敢彼此相救。大王的功绩也算够多了。大王停止征战休整部队,两年之后再次发兵;又夺取了蒲、衍、首、垣等地,进而兵临仁、平丘,黄、济阳则退缩自守,结果魏国屈服降秦;大王又割取了濮磿以北的土地,打通了齐国、秦国的通道,截断了楚国、赵国联系的脊梁,天下经过五次联合而相集的六国诸侯,不敢互相救援。大王的威势也可以说发挥到极点了。 大王如果保持功绩,掌握威势,去掉功伐之心,广施仁义之道,使得没有以后的祸患,您的事业可与三王并称,您的威势可与五霸并举。大王如果依仗壮丁的众多,凭靠军备的强大,趁着毁灭魏国的威势,而想以武力使天下的诸侯屈服,我恐怕您会有以后的祸患啊。诗经上说:没有人不想有好的开头,却很少人能有好的终结。易经上说:小狐渡水将渡过时,却湿了尾巴。这些话说的是开始容易,结尾难。怎么才能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只看见攻伐赵襄子的好处却没料到自己反在榆次遭到杀身之祸。吴王夫差只看到进攻齐国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在干隧被越王勾践战败。这两个国家,不是没有建树过巨大功绩,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结果换得了后来的祸患。因为吴王夫差相信了越国的恭维,所以才去攻打齐国,在艾陵战胜了齐国人之后,回来时却在三江水边被越王勾践擒获。智伯相信韩氏、魏氏,因而攻伐赵氏,进攻晋阳城,胜利指日可待了,可是韩氏、魏氏背叛了他,在凿台杀死了智伯瑶。现在大王嫉恨楚国不毁灭,却忘掉毁灭楚国就会使韩、魏两国更加强大,我替大王考虑,认为不能这样做。 有诗道:大军不远离自家宅地长途跋涉。从这种观点看,楚国是帮手,邻国才是敌人。诗经说:狡兔又蹦又跳,遇到猎犬跑不掉;别人的心思,我能揣摩到。现在大王中途相信韩、魏两国与您亲善,这正如同吴国相信越国啊。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敌人不能宽容,时机不能错过。我恐怕韩、魏两国低声下气要秦国消除祸患,实际是欺骗秦国。怎么见得呢?大王对韩国、魏国没有几世的恩德,却有几代的仇怨。韩、魏国君的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下的将近十代了。他们国土残缺,国家破败,宗庙焚毁。上至将领下至士卒,剖腹断肠,砍头毁面,身首分离,枯骨暴露在荒野水泽之中,头颅僵挺,横尸遍野,国内到处可见。父子老弱被捆着脖子绑着手,成了任人凌辱的俘虏,一群接一群地走在路上。百姓无法生活,亲族逃离,骨肉分散,流亡沦落为男仆女奴的,充满海内各国。所以韩、魏两国不灭亡,这是秦国最大的忧患,如今大王却借助他们一起攻打楚国,不也太失当吗! 再说大王进攻楚国怎么出兵呢?大王将向仇敌韩国、魏国借路吗?若是,则出兵之日就是大王忧患他们不能返回之时,这是大王把自己的军队借给仇敌韩国、魏国啊。大王如果不从仇敌韩国、魏国借路,那就必定攻打随水右边的地区。而随水右边地区,都是大川大水,高山密林,深溪幽谷,这样一些无粮地区,大王即使占领了它,也等于没有得到土地。这是大王落个毁灭楚国的恶名声而没有得到占领土地的实惠啊。 再说大王从进攻楚国之日起,韩、赵、魏、齐四国必定全都发兵对付大王。秦、楚两国一旦交战便兵连祸结不会罢休,魏国将出兵攻打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等城邑和地方,占领的原先宋国土地必定全都丧失。齐国人向南攻击楚地,泗水地区必定攻克。这些地方都是平坦开阔四通八达的肥沃土地,却让他们单独占领。大王击败楚国而使韩、魏两国在中原地区壮大起来,又使齐国更加强劲。韩、魏两国强大了,完全能够同秦国抗衡。齐国南面以泗水为边境,东面背靠大海,北面依恃黄河,便没有以后的祸患,天下的国家没有谁能比齐国、魏国更强大,齐、魏两国得到土地保持已得的利益,进而让下级官吏审慎治理,一年以后,即使不能称帝天下,但阻止大王称帝却是富富有余的。 以大王土地的广大,壮丁的众多,军备的强大,一旦发兵而与楚国结下怨仇,就会让韩、魏两国尊齐称帝,这是大王的失策啊。我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友好。秦、楚两国联合而成为一个整体进逼韩国,韩必定收敛不敢轻举妄动。大王再经营设置东山的险要地势,利用黄河环绕的有利条件,韩国就必定成为秦国的臣属。如果造成了这种形势大王再用十万兵力驻守郑地,魏国则心惊胆战,许、鄢陵退缩固守不敢出击,那么上蔡、台陵与魏国的联系就被断绝,这样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臣属了。大王一旦同楚国交好,那么关内两个万乘之国-韩与魏就要向齐国割取土地,齐国右边济州一带广大地区便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两海,约束天下诸侯,这样燕国、赵国没有齐国、楚国作依托,齐国、楚国没有燕国、赵国相依傍。然后以危亡震慑燕、赵两国,直接动摇齐、楚两国,这四个国家不须急攻便可制服了。 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说:真好。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便把黄歇遣送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前262),任命黄歇为宰相,封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四年,秦国击败坑杀了赵国长平驻军四十多万人。第五年,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向楚国告急求援,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援邯郸,秦军解围撤退后,春申君返回楚国。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八年,为楚国向北征伐,灭掉鲁国,任命荀卿担任兰陵县令。这个时候,楚国又兴盛强大起来。 有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臣到春申君这里来访问,春申君把他们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馆住下。赵国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冠髻,亮出用珠玉装饰的剑鞘,请求招来春申君的宾客会面,春申君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来见赵国使臣,使赵国使臣自惭形秽。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十四年,秦国的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秦相,封为文信侯。夺取了东周。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的攻战征伐无止无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盟约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盟约之长,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联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渐被疏远了。 这时宾客中有个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是个强大国家而您把它治理弱了,这种看法我认为不对。先王时与秦国交好二十年而秦国不攻打楚国,是为什么?秦国要越过黾隘这个要塞进攻楚国,是很不方便的;要是从西周、东周借路的话,它背对着韩、魏两国进攻楚国,也是不行的。现在的形势就不是这样了,魏国危在旦夕,不能吝惜许和鄢陵了,答应把这两城邑割给秦国。这样秦国军队离楚都陈只有一百六十里路,我将看到的是,秦、楚两国日甚一日的交兵了。楚国当时就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而秦国则把附庸卫元君从濮阳迁到了野王,设置了东郡。春申君从此到了封地吴,同时执行宰相职务。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春申君问道:订婚礼物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春申君的宠幸。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技术与工程(非选择题)
- 2024年“羊城工匠杯”广州市电工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金融科技助力财富管理行业:智能客服与客户体验提升报告
- 2023年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考前冲刺试题二
- 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产业链研究报告
- 202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说课稿模板
- 2023认证基础及管理体系认证基础部分考试题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测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版高速公路服务区绿植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特种车辆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GB/T 9754-2025色漆和清漆20°、60°和85°光泽的测定
- 快件处理员职业技能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5年7月浙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高中校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院drg付费培训课件
- 食盐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孵化公司管理制度
- 海水晒盐教学课件
- 幼儿园疫情行政管理制度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商场销售刀具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