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试题.pdf_第1页
工程水文学试题.pdf_第2页
工程水文学试题.pdf_第3页
工程水文学试题.pdf_第4页
工程水文学试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水文学试卷(工程水文学试卷(A) 班级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20 分) 1、水文循环:指的是水从陆地表面或海洋表面蒸发,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汇集成雨 重新降落到地面或海洋表面,一部分水参与径流汇入河流海洋,另一部分水再次 蒸发,循环以上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叫做水文循环。 2、流域:河流接受补给的区域成为一条河流的流域,流域的面积就是集水线所 包含的汇水面积。 3、水位:江河湖海及水库等水体在某一点的水面到标准基面的高程为这一点的 水位。 4、重现期:某一水文现象重复出现一次的时间,也成多长时间一遇。 5、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设计频率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二、填空: (32 分) 1、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1200mm,多年平均蒸发流量为 800 mm,问该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400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33。 2、某水尺零点高程为 21.236,水尺读数为 0.32 m,则水位21,556m。 3、垂线测点流速 V0.2=2.1 m/s,则垂直线平均流速 V=m/s 4、随机事件 A,在 n 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 m 次,其比值 m/n 叫做事件 班级姓名学号 装订线 A 在 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当试验次数 n 充分大时, 则 m/n 可作概 率近似值。 5、P=10%,相应设计年径流量 QP=800m3/s,它表示年径流量 Q 大于800m3/s 的丰水年,平均10年一遇。 6、推求水文设计值时,水文资料都要进行可靠性、 一致性和还原 性、 代表性三性审查。 7、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有折减系数法和 定点定面 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8、某工程量设计洪水的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它意味当地每年都存在着超 过设计流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这项工程每年的失事概 率为1/100。 三、某河流无实测水文资料,根据水文比拟法,已求得设计断面年径流统 计参数Q=51.0 m3/s,CV=0.20、CS=2CV,求设计枯水年 P=90%的设计年径流。根 据下列代表年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15 分) 枯水代表年枯水代表年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Q 年 25.018.062.068.050.040.041.020.010.88.020.015.0 附:皮尔逊型频率曲线的模化系数 KP值表(CS=2CV) P(%) CV 0.01 0.10.20.330.512510205075909599 0.151.671.541.481.461.431.331.331.261.201.120.990.900.810.770.69 0.201.921.731.671.631.591.521.451.351.261.160.990.860.750.700.59 0.252.221.961.871.811.771.671.581.451.331.200.980.820.700.630.52 四、梅港站具有 1952 年到 1973 年实测洪峰资料,其中 1955 年兴水 最大,smQm/13600 3 。另调查到期 1878 年洪峰流量smQm/18200 3 , 1935 年的洪峰流量sm /12500 3 ,从 1878 年以来,调查考证可知未遗漏 大于 1935 年洪水。 1、试分析各次特大洪水经验频率? 2、如实测期次大洪水为 1967 年,洪峰smQm/11600 3 ,问该洪峰流量 如何排位?其经验频率为多少?(18 分) 五、 请简要说明在具有长期实测资料时如何应用配线法推求设计年径 流?其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如何计算?(15 分) 工程水文学试题工程水文学试题B 卷卷 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姓名成绩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分) 1、水文循环: 2、流域: 3、概率: 4、重现期: 5、年径流: 二、选择与填空(每小题二、选择与填空(每小题 3 分)分) 1、某流域集水面积为 800 平方公里,暴雨径流系数为 0.48,在该流域上降了一场 暴雨,历时为 5 小时,平均降雨强度为 15 毫米/小时。则降雨总量为毫米, 该场雨所产生的径流深为毫米,径流总量为立方米。 2、蓄满产流是指流域上降雨满足了包气带缺水量后全部形成径流的一种产流方 式。其产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降雨强度的大小(B)Im 的大小(C)降 雨开始时 Pa 的大小(D)降雨结束时 Pa 的大小。 3、单位线是指单位时段内分布均匀的单位净雨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处所形成的地 面径流过程线。单位线的单位净雨深习惯规定为(A)1 毫米(B)10 毫米(C) 100 毫米。 为 了 用 单 位 线 推 求 出 口 断 面 流 量 过 程 而 提 出 的 单 位 线 的 假 定 是、,其实质是。 4、某河堤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去年该地区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因此有水 利管理人员说: “今年防洪可以松一口气了! ”显然此说是错误的,这是因 为 。 5、现行水文计算中常用适线法确定各水文特征值的统计参数。试写出下列统计参 数的物理意义: 均值X: 离差系数 Cv:在设计 洪水计算中,加入历史洪水资料后,洪峰流量的 Qm、Cv、Cs 值分别(A)增大 (B)减少(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由 其求得的设计值(A)必然增大(B)必然减少(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 少。 6、水文计算中,设计值通常用方法推求,时程分配通常 用、方法。 7、水文计算中为了保证计算成果的精度,必须进行三性的审查,其指的 是、。 8、水文计算中通常用相关法插补展延系列,进行特大值或特小值处理。其目的 是。 相关法展延系列时,选择参证资料的条件 是 。 9、缺乏水文资料地区常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年径流量。该法的关键是(A)选择 参证流域(B)参证资料的长度(C)选取移用的方法。在采用直接 移用时,一般不能直接移用(A)径流深(B)径流流量(C)径流总 量。 10、10小流域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法求得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Y 常较实际情况 (A)偏大(B)偏小(C)相等。年径流的 Cv 值常较实际情况(A) 偏大(B)偏小(C)相等。在由此参数确定的频率曲线上求保证 率 P=90%的设计年径流值 Yp 常较实际情况(A)偏大(B)偏小(C)相 等。 三、问答与计算(三、问答与计算(50 分)分) 1、 已 知 : 6 小 时 单 位 线 ( 见 下 表 ) ; 时 段 长 t=6 小 时 的 地 面 净 雨 : h1=15mm,h2=0.0mm,h3=30mm。试求:本次暴雨的地面径流过程。 (10 分) 6 小时 10mm 的净雨单位线6 小时 10mm 的净雨单位线 时段(t=6 小时)0123456合计 q(m3/s)01580452080168 2、 A 流域与 B 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它们的地理位置和多年平均年雨量等值线 图如图所示,试用水文比拟法将该典型干旱年 B 流域的年、月径流深(见表) 移植到 A 流域。 (15 分) 典型年流域年、月径流深(单位:典型年流域年、月径流深(单位:mm) 月份123456789101112全 年 B 径 流深 80509048884010125125137568 A 径 流深 87.254.598.152.395.943.610.913.085.45136.314.27.63619 3、 某站有 1951 年2000 年实测洪峰流量资料,其中 1954 年洪水最大, Qm=13600m 3/s,其它实测值按大小排列为 8430、7920、3850、3240,另 有两个调查历史洪水:1878 年的 Qm=17900m 3/s,1915 年的 Qm=12000m3/s(调查 期中没有遗漏大洪水资料),试写出下列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10 分,并写出 计算步骤) QM(m 3/s) 17900136001200084303240 P% 4、 A 流域集水面积 F=880km 2 ,水文测站分布如图所示,实测资料如下表: (15 分) 站名项目实测资料年数备注 A流量 Q 雨量 X 9298 7898 在 A 断面附近调 查到两个历史洪 水,其中一个是二 百年一遇,另一个 是一百年一遇。 B雨量 X5098 C雨量 X6598 D雨量 X5898 E雨量 X5098 “水文学”试卷答案“水文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一名词解释(共 14 分,每题分,每题 2 分)分) 1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流域内的全 部降水都通过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向河口或出口断面汇集 2等流时线:落在线上的净雨通过坡地和河槽流到出口断 面所需的汇流时间都相等 3河川径流:地面上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集到河槽并沿 河槽流动的水流统称 4水文现象:地球上的水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不停运动 5中泓线:河道中沿流向各过水断面上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6分水线:流域边界线,即流域四周地面最高点的连线 7水位:某时刻河流过水断面上的水面高程 二填空(共填空(共 24 分,每空分,每空 1 分)分) 1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 2降水过程,蓄渗过程,坡地漫流,河槽集流 3截留损失,蒸发损失,填洼损失,下渗损失 4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 5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固体径流 6地球自转偏转力,河流弯道离心力 7地面分水线,地下分水线 8年最大值法 三简答(共简答(共 42 分)分) 1曲线只有一个众数;(1 分) 曲线呈铃形;(1 分) 曲线一端或两端以 x 轴为渐近线(1 分) 2X = Y + Z + U + V(2 分) X流域平均降水量;(1 分) Y流域平均径流量;(1 分) Z流域平均蒸发量;(1 分) U流域蓄水量变化;(1 分) V经地下流入相邻流域的径流量(1 分) 3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历时;洪水总量(3 分) 图(略)(2 分) 4水分循环:降水、蒸发、渗流、径流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2 分) 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的水蒸发到空气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最后汇入海洋 (1 分) 小循环:陆地的水蒸发到空气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1 分) 5两种方法:利用水力学公式;利用断面特性(1 分) 水力学公式绘制:H曲线;Hv 曲线;HQ 曲线(3 分) 断面特性绘制:HQ 曲线;Q(R)1/2曲线;H(R)1/2曲线(3 分) 6F(x) = x dxxf)((2 分) 7经验点(Xm,Pm)作用:依据经验点据选择一条与其配合最佳的理论累积频率 曲线(1 分) 理论点(Xp,P)作用:依据理论点据绘制几条理论累积频率曲线(1 分) Xm(已知) ;Pm m / (n+1)(1 分) P(已知) ;Xp= (pCv + 1) X均值(1 分) 8寻求水文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并插补或延长实测短系列;(1 分) 对应的 n 个(Xi,Yi)数据点的分布具有直线趋势;(1 分) 22 )()( )( YYiXXi YYiXXi (2 分) Sy= 2 2 1 1 )( n YYi (2 分) 若:0.8;Sy(0.10.15)Y均值(2 分) 则直线相关密切程度高 四计算(共四计算(共 20 分,每题分,每题 10 分)分) 1解: n19; a = 3;l = 2(1 分) N = 195818591 100(1 分) 12.150)1200013004500( 219 3100 110012001300 100 1 M Q (2 分) 1955 年:P = 1100 2 T P 1 = 2 101 = 50.5(2 分) 1859 年:P = 1100 3 T P 1 = 3 101 = 33.67(2 分) 19 年的第三大: P = 119 3 T P 1 = 3 20 = 6.67(2 分) 2解: Q1= 0.278530 = 41.7 (m3/s)(1 分) Q2= 0.278(510 +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