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_第1页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_第2页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_第3页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_第4页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编辑:谢文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2. 商鞅变法规定;“除开田,开阡陌,民得买卖。”这与梭论改革“依个人财产多少确定各等级的特权。”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B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D为民主政治鉴定基础3据考证,明代中期以后,历来只能在官窑瓷器中出现的纹饰,如龙等出现在了民窑瓷器中,这种变化反映了A等级观念有所变化 B工商皆本思想的流行C政府扶持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4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5.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刻“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性息不符合史实的是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混乱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2010年,北京大学率先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以此来招收一些“特殊”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相似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7.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8. 北宋时。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监督,地方税收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利而未经列举的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9.元典章记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至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还不满十年的光景,户部每年收受各处行省木棉布匹,已“不下五十余万(匹)”。这反映A元朝的棉纺织业已经遍及长江南北 B棉纺织业成为官营手工业重要部门C棉纺织税收成为元朝最主要的收入 D元朝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推广10.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11这是某次战争前誓师词中的一部分:“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这次战争()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12.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 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偏吃苍 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13.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14.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A BC D15.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A.北京、南京、上海 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 D.北京、上海、南京16.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7. 右图为杭州八卦田遗址,在其南入口处今设一景墙浮雕,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且气氛庄严肃穆。(注:八卦来源于易经后也成为道家(教)的象征)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思想上提倡心学以“正君心” 政治上带有儒家与道家思想兼杂的特色 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A. B. C. D. 18.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9.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BCD20.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21.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22.安徽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历史基地,这里有笃中文化在这里发展,其中按忠、孝节、义排列,既反映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又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的建筑是A.滁州醉翁亭 B.马鞍山采石矶太白C.安庆迎江寺振风塔 D.歙县棠樾牌坊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其中23题12分,24题10分,25题15分,26题16分。)23、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科学则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之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其中“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谶纬之学又称符瑞文化,是继筮卜文化之后出现的企图沟通天人关系的又一学说,“其(谶纬)极端性既凸显了汉代思想博大吞吐的气势,又凸显了汉代思想拼凑杂芜的思想缺陷;既表现了汉人的自信与智慧,又表现了汉人的迷信与稚拙;既是色彩绚丽的时代画卷,又是黯然消退的过眼烟云。”徐兴无谶纬文献和汉代文化构建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有人认为与筮卜文化相比谶纬文化有其进步意义,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要指出“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代表性理论成就,并简要评述天体运行论的历史地位。(6分)24.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材料均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不同视角)(6分)25.历史的发展是延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中华文明的发展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但几次重要的历史变革和转型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和发展。(18分)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一书中指出:“西周王室覆亡,平王东迁,号为东周。从此到秦帝国统一,中国地区经历了500多年的转变期。这一段历史,传统上被切割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西周覆亡,正如古籍所谓礼坏乐崩,意味着一套文化秩序的崩解。”与此同时,新的秩序也在逐步的建立起来。“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中外历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唐宋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在唐宋之间的社会历史演变中,秦汉至隋唐的门阀贵族没落下去了,而科举官僚兴起;实物经济受到削弱,而货币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上流社会的士大夫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到平民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列表格。(9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西周时期“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层级;世袭贵族依据家族血缘关系分享政治权力土地国有的井田制;(1分)集体耕作的生产经营方式。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2)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改革和变法,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9分):改革者朝代历史积极作用孝文帝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促,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基础北宋26.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3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6分)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AADCCCDDB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DDBCCADD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其中23题12分,24题10分,25题15分,26题16分。)23.(1)谶纬文化是以实际的天象、物变为观察评论的依据,而筮卜文化只是人为的主观活动与推测;谶纬文化探索的是自然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而筮卜文化只盲目服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谶纬文化推动了科学与文化(天文观测、汉赋等)的发展,而筮卜文化只能导致迷信的蔓延;谶纬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制统治,而筮卜文化只是君主统治的工具。(2)成就: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评述: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的开端;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受时代局限,他对宇宙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不完整的。24.(1)20世纪初:清末民初,政局动荡。30年代末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6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时期。70年代:文革后期,外交舞台的拓展。(2)国际关系因素:30年代末40年代初,二战时期,中美是盟友关系,中国形象比较正面;60年代,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中国形象走向反面;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政治丑化减少。国家实力因素:20世纪初,中国处于清末民初,长期遭到西方侵略,国内政局动荡;美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同时也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故中国形象卑微低下。文化差异因素:中美宗教信仰、文化特色、政治制度、经济特色等都不同。25政治方面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