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解题思维导引EM191959835CS 一步:瞻前顾后明要素这里所谓的“要素”,既指所翻句子中出现的人名、字号、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又指句子含义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考生应具备“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语境意识,从而避免翻译时出现方向性错误。2008年浙江卷高考翻译题很能说明瞻前顾后的重要性: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本句中的“况”字,通过后面“吴人”一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明确他是一个吴地的人,但却不知他为何人,这就需要“瞻”所翻句子的前句:“(白居易)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从而得知,“况”是指顾况。接下来,本句后半句中的“少”字又应如何翻译,应读成“sho”还是“sho”?孤立地看,两者似皆可说通;而要准确判断,又需要“顾”所翻句子的后句了:“(顾况)因谑之曰:长安万物皆贵,居大不易。”意思是说,长安城什么都贵,想“居”很不容易。顾况的戏语似暗示着他的身份,同时后文又出现顾况自称为“老夫”,可见顾况并不年少,故“少”应读为“sho”,应为“很少”、“少有”之意。又如2008年的江西卷中“子产而死,谁其嗣之”一句,凡遇“而”字,我们首先要判断它在文中的作用,是表并列、修饰、承接、转折、假设、因果还是递进等等。这样,又需要前瞻后顾的意识。细读这个句子所在的整个段落,发现整段都是在叙述子产这个人执政的经过及效果,故子产断然不会有“死”之可能,由此得出“而”字表假设,也就顺理成章了。【思维点拨】“瞻前顾后”是做好文言翻译的第一步。考生在翻译时,应树立“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段”的语境意识。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要注意:1、首先要阅读所翻句子的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2、如果读了前后句还是不能明确文意,就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语境,甚至是读完整个段落,直到明确为止。 第二步辩识句式找标志辨识句式的特殊性,是从总体上把握句子的句式特点所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而言,文言句式的特殊性主要有二:一是固定句式,二是特殊句式。固定句式较为明显,有其明确的语言标志。如“无乃乎”、“得无乎”“孰与”“所以”等;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在第一时间明确所翻句子是否是文言固定句式。如果是,考生应首先提取出固定句式的标志词,调动知识积累明确含义。如遇到像“所以”这样多义的标志词,则需要结合语境思考究竟应是解释为“的原因”还是“用来(的东西,的办法)”。如所翻句子不是文言固定句式,就应思考是否是特殊句式了。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等)。相对而言,特殊句式要比固定句式隐蔽。对考生要求也更高。近年高考中,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屡见不鲜。如2008年江西高考翻译题“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中,“不吾叛也”是对宾语前置的考查;2007年山东高考翻译题“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中的“然为清慎者所鄙”是对被动句的考查;2005年山东高考翻译题中“奇之,立许字以女”中“立许字以女”即为对状语后置句的考查。这足以暗示我们,自2005年文言特殊句式作为高考考点以来,在翻译题中渗透对特殊句式的考查,是颇受命题者欢迎的方式。这也足以证明我们在翻译时走辩识句式这一步的必要性。【思维点拨】考生要准确辨识文言句式的特点,平时就要下足功夫。前面提到,文言句式的特殊性主要有二,一是固定句式,二是特殊句式,那么在具体的备考过程中,就应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一、识记常见文言固定句式。对于课文中出现过的固定句式,尤其要烂熟于心。复习建议有三。一是要组合记忆。如把“是以、以是、由是、是故、以此”等解释为“因此”的词语放在一起记忆,把“奈何”“如何”“若何”等词放在一起记忆,定能事半功倍。 二是对多意的固定句式要注意用法辨析。如“所以”,既可解释为“的原因”,又可解释为“用来(的东西,的方法)”。在翻译时要谨慎些。三是要在整体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习题多加练习,强化记忆。 二、总结归纳文言特殊句式的规律。从近年“高考高频考点”来看,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疑问代词和宾语前置多在翻译题中呈现。辨析以上句式,建议重视以下规律。如句中有“者”字,可能为判断句和定语后置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为判断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即为定语后置句。句中有“于”字,可能为状语后置句或被动句。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即为状语后置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即为被动句。句中有“何、胡、曷、盍、奚、焉、乌、安”等疑问代词或“莫、未、不”等否定词,多为宾语前置句,如“何为其然也”“彼且奚适也”皆为宾语前置。而“之”字,既可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可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考生在复习句式时,建议把课内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汇总,总结各类句式的规律和标志,以期举三反一,灵活运用。 第三步明确词类悟规律在文言阅读中,容易给考生构成理解障碍的,除了文言句式之外,还有词类活用。考生有必要对所翻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成分作一番梳理,当发现词语功能与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不相符合的时候,往往为词类活用。以2008年全国卷I中的翻译题为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在第一小题中,由动词“待哺”可推出“日”应为修饰动词的时间状语,可解释为“每日”,所以“日”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在第二小题中,据语法规律,“君”“兄”二字在代词“之”之前,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应理解为动词,而“君”“兄”等名词是不可能充当谓语动词的,故应为名词作动词;根据语境,两字可译为“以为君”“以为兄”,故“君”“兄”二字应为名词意动。【思维点拨】考生要想在紧张的答题过程中明确活用的词语,需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词类活用的常见规律。比如:作状语的名词,常由表时间、表地点、表方式、表譬喻等名词充当。如“照服衣冠,窥镜而自视”中的“朝”表时间,解释为“在早上”;“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刺之”中的“廷”表地点,解释为“在朝廷上”;“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表方式,解释为“像对待兄弟一样”;而“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狐”字则是表譬喻,解释为“像狐狸一样”。名词作动词的名词,既有衣(y)、食(s)、饮(yn)、王(wng)、雨(y)等读去声的名词,如“衣锦还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冬雷阵阵夏雨雪”等即是如此;也有活用为动词的方位名词,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中的“下”解释为“攻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中的“下”解释为“低于”“吾将引兵而东”中的“东”解释为“向东行”;均为名词作动词。使动、意动和为动的词语,常常紧随宾语后面做其代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为使动,“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字为意动,“即泣之三日”中的“泣”字为意动,三个活用的词之后均有宾语“之”;如果没有宾语,则多为省宾语。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一句,整句的意思是说“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使他称王”,即为省宾语的情况,在翻译时可先补出“王”的宾语“之”,问题就豁然开朗了。其次,要对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分析烂熟于心。对于名作动、形作动、形作名、动作名等词类活用类型,我们是无法孤立地做判断的,而是需要结合它们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来进行判断。这样,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实践、多分析,甚至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好好进行一番分析,久而久之,必熟能生巧。 第四步明了词意巧联想高考的考法“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都脱离不开课本出现过的知识点。命题者常会把课内文言文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巧妙迁移到考查的课外古文中。考生在理解词意时,应积极联想,调动自己的文言积累解题,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2008年山东卷试题: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在这个句子中,考生可联想的首先是“无论”这个古今异义词。一看到这个词,考生就应想到桃花源记里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马上就能清楚,“无论”是“更不要说”的意思。第二个迁移点是“纵”字,考生应不难想到柳永雨铃霖中的诗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即能得出“纵”是“即使”之意。又如2008年天津试题: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期年”一词,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曾出现过,即“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为“一年”之义。而“说”字,则在文言中有很高的重现率。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是把“说”理解为通假字“悦”的。【思维点拨】考生要想准确、迅速地联想词意,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1、首先应立足考纲,熟练掌握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和15个虚词。2、同时还有必要把高中课内古文的重点知识点作一次整理,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具体的做法是:考生可按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分类整理,突出重点,强化记忆。3、增强“迁移意识”。在文言文阅读训练时有意识地迁移词意,这样既理解了文章,又复习了文言重点,可谓一箭双雕。 第五步成功猜读抓技巧完成以上四步后,如仍有不甚理解的字词,就要靠猜读完成了。猜读能力的高低,靠语感,也靠技巧。笔者认为,以下三大猜读技巧值得一用。【思维点拨】一是用组词法推断语意。古汉语单音节化的特点暗示我们,在翻译时,很多词语都可用组词法推断含义。(注:古代汉语单音节化,是指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节词来构词。单音节词是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由“造访”一词推断出“造”有“到、访”的意思,由“直径”一词推断出“径”是“直”的意思,由“方正”一词可推断出“方”有“正”的意思等。如2008年宁夏海南的试题:寻而朝廷复有北伐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考生可把“蒙”字组词为“蒙受”,即得“蒙”是“受”之意,然后再把“蒙受尘垢”意译为“流亡在外”。又如2008年江西卷试题: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句中的“损”字,可组词为“减损”,“损怨”如解释为“减少怨恨”就豁然开朗了。二是借助成语推断语意。成语是古汉语的瑰宝,是古汉语运用的经典。靠成语猜读词意,常能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欣喜。如2008年广东卷“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中的“鲜”字,结合成语“鲜廉寡耻”即可明白鲜是“少”之意;如重庆卷“殚财不足以奉敛”中,结合成语“殚精竭虑”即可知“殚”是“尽”之意;如四川卷“人以为至行所感云”中,结合成语“至高无上”即可知“至”是“最”的意思;又如句子“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中,结合成语“有恃无恐”即可明白“恃”是“依靠”之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三是借助句子对称性推断语意。文言文中对称结构比比皆是,利用对称结构,成功推断出词语的词意、词性和活用类型应不费力。如2008年重庆卷的题目: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矣。对称结构多为并列或相对的关系。从句式结构可以看出“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一句为对称结构,又由“笑”“忧”二字明显的相反意义可推知此对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储煤仓滑模施工方案
- 自动驾驶与定位系统测试题附答案
- 药学情景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化学史(化学反应原理发现)试题
- 化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题
- 2025年高考物理图像法提取信息试题
- 保洁岗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新疆中考综合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普洱法院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二物理下学期虚拟仿真实验试题
-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术后患者处理工作流程
- 高中体考笔试试题及答案
- 办公室管理-形考任务二(第一~第二章)-国开-参考资料
- 2025年无线电装接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 2025年地磅租赁合同协议样本
- 2018天成消防B-TG-TC5000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 (高清版)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 医院培训课件:《输液泵》
- 量子通信金融应用研究报告
- DBJ51-T 184-2021 四川省预成孔植桩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