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情景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多元文化情景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多元文化情景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多元文化情景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多元文化情景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 多元文化情景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一、 立项依据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 对本学科发展的意义;3、 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分析;4、 本项目的预研情况。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一般而言,政治合法性问题包括三个层面:政策合法性问题、政府合法性问题和国家合法性问题。国家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公民对国家的认同问题,如果国家的部分公民不认同这个国家,希望从中分离出去,建立自己的国家,或加入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合法性就出现了问题。在多云文化主义大行其道的今日,许多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公民对国家合法性提出了异议,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冲突。鉴于公民的国家认同对国家稳定与统一的重要性,国家认同问题成为近年来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学界来说,国家认同问题逐渐成为政治学理论和民族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有些学者论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一致性,如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还有学者论证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等。陈志明著、罗左毅译: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9、10期;戴晓东:浅析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12期;王剑峰:族群性的陷阱与族群冲突,思想战线2004年第4期;许纪霖: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2005年第6期等。比较深入的有,北京大学的钱雪梅从辨析认同的基本特性入手,分别考察了个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以及族群的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说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长期共存的事实及其含义(见民族研究2006年第六期)。中国政法大学庞金友对自由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关于国家认同问题的主张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相对于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一元文化论和消极国家观,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差异政治、多元文化和积极国家,倡导“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族群与国家关系(见浙江学刊,2007年第四期)。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单薄,讨论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居多,对具体如何培养国家认同及如何解决由此导致的政治冲突论述较少,而且对西方学界的相关论述把握也不够全面。注意:1、活页材料中不得出现申请者的姓名及个人资料;2、活页上方编号申报人不填写;3、活页内容可续页。活页2(续上页)自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国家认同问题一直是西方政治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之一。就理论流派而言,在此问题上提出代表性主张的主要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族主义理论的代表之一盖尔纳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明确主张,民族主义基本上是一种政治原则,它要求民族单位与政治单位必须一致,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应建立自己的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按照这种主张,多民族国家中的各族公民是不可能认同这个国家的,因此它必须分裂为多个单一民族国家。这种主张在现实世界很难贯彻,因为只能通过驱逐、屠杀或彻底同化或分裂等手段才能实现民族主义的目标,而这些手段是人们难以接受的。面对汹涌澎湃的民族主义运动,自由主义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一些自由主义学者对民族主义进行了自由主义式诠释,提出了所谓“自由民族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米勒、耶尔塔米尔、威尔金利卡等人。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自由民族主义者最主要的论证就是把个人认同以及个体自由与民族联系在一起,其中介就是民族文化。他们论证说,个体自由意味着过自己的生活,但要实现这一点人们需要存在一定范围的选项,而这些选项只能通过惯例、传统和习俗来提供。因此,参与一种民族文化不但不会限制个体选择,还会使得个体自由变得有意义(参见耶尔塔米尔,自由民族主义;威尔金利卡多元文化公民权)。按照这种观点,民族文化认同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必要条件,那么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必须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赋予少数民族一些特权,以此对抗大民族的强势地位,而且在政治上要实行联邦制。在自由民族主义者看来,民族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二者可以共存。个人作为民族成员可以认同自己的民族,而作为公民则要认同这个实行宪政民主的多民族国家。然而自由民族主义的软肋则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需要资本、劳动力和文化的自由流动,以及共同的经济政策和教育标准等等,才能形成共同公民身份。由于民族文化对个体的认同如此重要,它们的成员必定不会允许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来促进共同的公民身份,因为这些措施必然会破坏它们的民族文化,因此少数民族成员很可能不会认同这个国家,由此产生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冲突。共和主义者也认为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可以并存的,他们的研究中点聚焦于如何实现这种共存,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倡导“宪法爱国主义”。哈贝马斯批判作为抽象的、原子式存在的个人概念,认为个人并不能与其文化生活情境相分离。但哈贝马斯同时强调个人的自主意志,要求公民必须批判地反思并超越他们的特定传统和群体认同,转向普世价值,而不是屈从于传统的社会生活规范。因此,在他看来,民主的公民身份不需要扎根于人们的民族认同:自由民主国家的社会联合应当是法律的、道德和政治的,而不是历史的、文化和地域的。哈贝马斯认为,通过普遍的公民参与和商议民主,由此产生的宪法权利体系和程序会成为公民国家认同的焦点,而这种后传统的国家认同就是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观念。哈贝马斯的理论自洽性程度较高,但有些流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哈贝马斯所主张的普遍商谈很难达成实质性结果。2、本项研究的意义国家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自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后,多民族国家能存存续及如何存续,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国家认同问题会推进政治学关于国家理论的研究。在多民族国家中,公民的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理论上、制度安排上及公民教育方面研究如何培育和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研究如何应对国家认同危机所带来的问题,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预研情况近三年,本人独译或作为第一译者翻译出版了三本有关多元文化、国家认同、共和主义与商议民主等主题的译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两篇有关的论文,还有若干相关译文发表,可以说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此外,本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国内外研究这一问题的一系列专著和文章,为完成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保证。4、参考文献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尤尔根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威尔金里卡: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应奇、葛水林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威尔金里卡:多元文化公民权,杨立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艾米古特曼与丹尼斯汤普森:民主与分歧,杨立峰、葛水林、应奇译,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诺伯托博比奥与莫里奇奥维罗里:共和的理念,杨立峰译,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詹姆斯塔利:陌生的多样性,黄俊龙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耶尔塔米尔,自由民族主义,陶东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睿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JAN-WERNER MLLE: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Princeton Univ. Press 2007David Miller:On Nationality,Oxford Univ. Press 1997Seyla Benhabib:Another Cosmopolitanism,in Robert Post(e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Brain Barry:Culture and equality: An egalitarian critique of multiculturalism,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0Chandran Kukathas:The Liberal Archipelago: A Theory of Diversity and Freedom,Oxford Univ. Press 2003Bhikhu Parekh:Rethinking Multiculturalis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Political Theory. Harvard UP. 2002活页3二、 研究方案1、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 研究思路及可行性分析;3、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和你解决的关键问题关于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论者颇多,笔者无意在此问题上再做探讨。本项研究把研究重点集中于在多元民族文化认同的情境下如何构建国家认同这个问题上。具体来说,笔者把本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归纳为三个:第一,在规范意义上论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并在经济社会权利方面给予少数民族成员适当优待的正当性;第二,在西方一些国家实行的联邦制与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制度之间进行比较,考察彼此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考察学校公民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公民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公民的德行等问题。2、研究思路及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建构国家认同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在经济与社会权利方面给予适当的优待;第二,在政治地位上给予一定的自治权,并鼓励少数民族成员的积极参与建立宪政民主国家的政治过程,从而培养政治认同感;第三,对未成年公民进行全面的公民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即使这三个方面做得很好,也仍然有可能无法保证所有少数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但笔者认为这三个方面是努力的方向,因此笔者选择研究这个课题。这项课题具有显著的可行性:一方面,政治稳定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国家认同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实践加以理论化和完善化;另一方面,通过笔者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有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