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doc_第1页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doc_第2页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doc_第3页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doc_第4页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牢记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考点一: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常见题型】以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第x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第x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方法】看题目整篇文章说什么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看段首、中间、结尾的句子【思考角度】一、力求用原文回答。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二、无适合的原文时, “点面结合”总结概括。所谓“点”指的是各段的说明对象,“面”便是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例一:中考说明p54页第2题p56页第2题p58页第2题考点二:说明方法的判断。【常见的说明方法与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常见题型】“文中划线句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x段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选择)”“从文中找出使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解题方法】准确判断说明方法,并根据句子所在段落的说明对象谈作用。(说明方法为说明对象服务,事件为文章中心服务,论据为中心论点服务)考点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常见题型】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此”、“其”、“其中”等;有指示意义的词语如“旧的问题”、“新的问题”、“综上所述”等。答题方法:答这一类型题时,更要特别研读词语所在句的上下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常考词语】表估计的“大约”、“左右”、“大体”;表范围的“主要”、“之一”、“惟一”;表猜测的“也许”、“可能”等。考点四: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基础知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常见方法】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考点五: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考察题型】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考点六:生活实践应用题。【答题方法】筛选并结合原文中有用的信息生发感想谈自己的设想【解题程序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泛读)再读题干做标记。(精读)找出范围对应句,(研读)比较选项看差异。(研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原来同学们感觉困难的说明文阅读,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四、(1)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2)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3)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六、解题技巧历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方面内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说明结构和顺序的理解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别与分析;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运用文中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说明的顺序,理解说明的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应对策略:(1)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如看云识天气)。(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应对策略:(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应对策略: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不能混淆“术语”。如: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子”,把“打比方”写成“比喻”等等。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具体的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应对技巧:首先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第三;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七、样题点击:例1、(2009,河北)“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著名的汉代镏金铜灯。它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此灯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长信宫”灯的造型十分优美。全器为宫女跪坐双手持灯状。宫女身穿广袖内衣,外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襟由右侧向后掩卷,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宫女头梳髻,发上覆巾帼,上身平直,双膝着地,跣足,足尖抵地以撑全身头略向前倾,面目端庄,神情恭谨,表现出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左臂伸向右方,左手紧握灯座底部的圆形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形成灯的顶部。人执灯,灯映人,人灯合一。灯火的映照,使宫女的形象更加美丽,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其巧妙独特的艺术造型广受赞誉,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长信宫”灯的结构非常精巧。灯罩由内外两片弧形屏板组成,合拢时呈圆柱形。外屏板一角有直角形缺口,与灯盘方柄相扣。灯盘直壁平底,壁分内外两重,形成宽09厘米、深18厘米的凹槽一周,两片屏板嵌于凹槽之中,可以左右推动。盘心有一蜡扦,可插蜡烛。盘的口沿饰宽带纹一周,底部形似圈足,置于灯座上。灯盘有一平出的方形銎柄。銎柄可安装木柄,用来转动灯盘。灯座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拆卸。上部形似豆座,直接插入灯盘底部;下部形如豆盘,盘口与灯座的上部相扣。“长信宫”灯的设计极为科学。全器由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以及灯罩、灯盘、灯座六部分分别铸造后装配而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可以拆卸,便于移动和清洗。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调节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宫女体内中空,左手执灯,右衣袖似在挡风,实为吸收烟炱(由烟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点灯后,烟炱通过其右臂形成的虹管进入体腔内,可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长信宫”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堪称“中华第一灯”。1、“长信宫”灯得名的原因是什么?2、简要说明“长信宫”灯为什么堪称“中华第一灯”。3、选文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参考答案:1、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此灯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2、“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结构精七、设计科学,育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所以堪称“中华第一灯”。3、不能调换,国为这三段文字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的,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例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揽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平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宁”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7&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申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以红树林为中1$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申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红树林的树皮中含有地单宁,可作鞣(r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节选自苏宗棋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1、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2、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3、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4分)4、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生态学研究价值、。(3分)5、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1、(3分)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三个方面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2、(4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四个特点各占1分。如果只答“有排盐孔”、“有呼吸根”,该小点不得分。意思对即可)3、(4分)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4、(3分)经济价值环保价值旅游观赏价值(每空1分)5、(4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两问各占2分。第一问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例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选自科学世界)1.本文主要说明了_。(限10个字以内)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第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解题分析】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准确概括说明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学会全面把握,要善于分析句与句甚至句与段之间的联系,会找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这道题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该段是一个总起段,由此就不难发现“噪音对人的伤害”这个核心。第二题考查了说明的顺序以及文段的结构特点。第一问要求回答说明的顺序,该段为了说明不同等级的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运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很明显是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安排的;第二问其实要求回答这样排顺序的好处,很明显这种逻辑顺序使得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第三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说明方法的把握。从画线句子的内容来看,运用了“1/4”“两倍”和“越来越多”来说明了人们的听力变得越来越差;说明的方法较容易,运用了数字“列数字”,列举了美国人、意大利人和一些国家的新兵“举例子”“作比较”。第四题考查的是说明的语言,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降低了难度。这些加点的词语,都是在句子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副词,删去以后对原句意思表达都有影响。解答这道题,可以逐题比较,看看哪一题删去后影响最小。【参考答案】1.噪音对人的危害。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3.变得越来越差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4.A八、冲刺训练:(一)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3分)2请从选文第语段的三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1与一般流感相似,突然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有一定潜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传染传播,年轻强壮的人是高危人群;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此病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2不设统一答案,作比较,以甲型H1N1流感与一般流感作比较,突出其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的特点。列数据,以38以上的具体数据说明甲型H1N1流感突然发高烧的特点。举例子,举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例子说明甲型H1N1流感容易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3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0-24题。(2009,辽宁锦州)气候怎样“塑造”人类人的一切,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里。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洪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有删改)1气候从哪几方面来塑造人类的?(2分)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生活在热带的人,性情_;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人,具有_的性格;生活在水乡的人们,性情_;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性格_。3第(1)句中的“并非”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4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1人的外貌(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性格。(每点1分)2热带易暴躁和发怒;(1分)寒冷地带有较强的忍耐力;(1分)水乡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1分)山区诚实直爽。(1分)3不能去掉(1分)。因为“并非”是“并不是”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人的一切完全由人类自己主宰,与原文所表达的内容不一致,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4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答对两种即给1分)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候对身高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