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历史和篮球比赛详细规则.ppt_第1页
篮球历史和篮球比赛详细规则.ppt_第2页
篮球历史和篮球比赛详细规则.ppt_第3页
篮球历史和篮球比赛详细规则.ppt_第4页
篮球历史和篮球比赛详细规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篮球运动的发源地 在美国, 1891年由马萨 诸塞洲普林菲 尔得市春田大 学体育教师奈 史密斯发明。 篮球运动的诞生 v发明篮球运动时的五条基本原则: v只是用手进行的运动; v不得带球走; v不允许发生冲撞; v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队员 都可能被换下; v球门应是水平的。 篮球运动五条原则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 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 联),当时只有八个会员国。现在已成 为仅次于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世界上最大 的单项体育组织,至2001年成员国已达 210个以上。 国际篮联 v 第一任秘书长:雷纳托威廉琼斯 (意大利人) 任期1932年1976年 v 第二任秘书长:斯坦科维奇 (南斯拉夫人) 任期1976年2002年 v 第三任秘书长:帕特里克鲍曼 (瑞士人) 任期2002年至今 国际篮联秘书长 v篮球运动1892年传入墨西哥,1895 年传入英国,1896年传入巴西、中 国,1897年传入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 v1936年男子篮球被列入奥运会正式 比赛项目,1976年女子篮球被列入 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v1992年美国职业篮球队员允许参加 奥运会; 篮球运动的国际化进程 v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英语为China 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CUBA),联赛的宗旨 是“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联赛1996年开始 酝酿,1997年建立章程,1998年开始正式推行。 v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简称“大超 联赛”、“CUBS”,首届“大超联赛”于2004 年10月拉开战幕 。 CUBA与CUBS简介 CUBA和CUBS联赛是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共 同领导下,同一系统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 CUBA和大超联赛的本质区别在于,CUBA始终把 维护业余体育的纯洁性放在第一位,参赛队员必须是 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大超联赛则首次向在中国篮协注 册的专业队员敞开了大门,各高校在引进专业运动员 上有了较大的运作空间,与赛季时间没有冲突的CBL 球员、青年队球员只要入学手续完备、年龄适合并能 提供“在校在读”的证明就可参赛。 CUBA与CUBS区别 v速度的提高是促进篮球运动向 前发展的首要条件; v篮球运动发展到现在,比赛场 上的身体对抗已经从躯干整体的 对抗细化到身体局部(如四肢) 等各个部位。 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v更加注重防守。在篮球比赛中力求 以激烈的身体对抗阻止对手的攻击 。 v从技术特点上看,目前普遍认为世 界篮球运动大致分为 三大流派:美洲流派、欧洲流派、 亚洲流派。 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篮球比赛通常采用的 比赛制度,有淘汰制、循 环制和混合制三种。 比赛制度 淘汰制 v 十三个队参加比赛的轮次表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X=N1 X:总场数 N:参加队数 循环制 v比赛场数的计算公式: N(N1)/2=X N:参加队数 X:比赛总场数 v比赛轮次的计算公式: v参加队数为偶数:N1 v参加队数为奇数:N (N为队数 ) 混合制 混合制是现代比赛中采用最 为普遍的一种比赛制度,一般把 比赛分成两个阶段,现在通常采 用的是分组循环后加交叉赛。 比赛轮次表的编排 例如:十一个队参加比赛 第一阶段分两组进行单循环 A组:五个队参加比赛 B组:六个队参加比赛 第一轮是: 第一轮是: 左1 0 左1 6 2 5 2 5 3 4 右 3 4右 注:第二至第五轮的排法是:把1号的位置固定不变,其余的号 码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依次类推 循环轮次表 A组:五队参加比赛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1015141312 2504534230 3423025045 循环轮次表 B组:六队参加比赛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1615141312 2564534236 3423625645 交叉赛 A1 B2 第三名 冠军 第四名 亚军 B1 A2 计分方法 确定比赛的名次时,以积 分多少来计算,即胜一场得两 分,负一场得一分,弃权为零 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名次排列 如在比赛结束时若干队积分相等,则按下列方 法排列名次: v如两队积分相等,则仅以两个有关队之间 比赛的成绩排列名次。 v如两队以上的队积分相等,则以这几个积 分相等队之间的比赛成绩排列名次;如仍 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时的得失分率( 总得分/总失分)排列名次;如仍相等,则 按他们在全组内所有比赛的得失分率排列 名次;如仍相等,则抽签决定名次。 A组成绩表 A1 A2A3A4A5积 分 相互间 名 次 胜场数得失分率 A1 94:88 2 94:75 2 90:69 2 108:60 281 A2 88:94 1 101:67 2 78:70 2 84:68 272 A3 75:94 1 67:101 1 81:64 2 86:85 263 A4 69:90 1 70:78 1 64:81 1 92:90 254 A5 60:108 1 68:84 1 85:86 1 90:92 145 B组成绩表 B1B2B3B4B5B6 积 分 相互间 名 次 胜场 数 得失分率 B1 80:92 1 108:82 2 105:64 2 90:88 2 92:90 2 91 B2 92:80 2 98:104 1 92:80 2 87:92 1 104:99 2 811.003 B3 82:108 1 104:98 2 78:80 1 93:95 1 60:88 1 606 B4 64:105 1 80:92 1 80:78 2 80:98 1 94:102 1 615 B5 88:90 1 92:87 2 95:93 2 98:80 2 92:105 1 810.964 B6 90:92 1 99:104 1 88:60 2 102:94 2 105:92 2 811.042 全面了解规则 篮球规则是篮球运动的法规。它肯定正确的技术 ,保护合理接触,否定错误的动作,限制不符合体育 道德的作风。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规则在不断 的修改与补充,而规则的修改与补充又促进了篮球运 动的发展。篮球规则从最初的13条发展到现 在的58条,篮球技术从原来的简单、低级 水平发展到现在的高水平,都是它们相互 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 篮 球 v球的材料:外壳是皮革、橡胶或合成物质。 v男子比赛球(7号):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49毫米,不得大于780 毫米;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 v女子比赛球(6号):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24毫米,不得大于737 毫米;重量不得少于510克,不得多于567克。 v球的弹性:球充气后,使球从1.80米的高度(从 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 不得低于1.20米,也不得高于1.40米(从球的顶部 量起)。 有关时间的规则 v每场比赛时间 v比赛分为四节,每节10分钟。第一节和第二节为上 半时,中间休息2分钟;第三节和第四节为下半时, 中间休息2分钟; v半场休息时间为15分钟。 v如果比赛时间终了时得分相等,要 延长5分钟作为决胜期继续比赛, 必要 时要延长几个这样的5分钟,直到分出 胜负。每个决胜前休息2分钟。 v24秒钟规则:当某队一名队员获得控制 一个活球时,该队应在24秒内尝试投篮, 为构成投篮球离手后必须触及篮圈或进入 球篮,否则为24秒违例。 v8秒钟规则:每当一名队员在他的 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他的队必须 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它的前场。 有关时间的规则 v5秒钟规则: (1)掷界外球时 ; 适用范围 (2)罚球时; (3)持球被紧逼防守时。 v3秒钟规则:某队在前场控制活球并且 比赛计时钟还在走动时,该队任一队 员不得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超过持续 的三秒钟,否则为3秒违例。 有关时间的规则 v何为运球开始 ?当在场上已获得控制活 球的队员将球掷、拍、滚或运在地面上 ,并在球触及另一队员之前再次触及球 为运球开始。 v何为运球结束?当队员双手同时触 及球或允许球在一手或双手中停留 时即运球结束。 与运球有关的规则 v两次运球 队员第一次运球结束后不得再次 运球否则为两次运球,除非在两次运 球之间由于下列情况他在场上已失去 了控制活球: v 投篮 v 球被对方触及球 v 传球或漏接,然后触及了另一队员或 被另一队员触及 与运球有关的规则 v带球走 判断带球走违例(通称走步) 的依据是中枢脚的移动是否符合篮 球规则。 与运球有关的规则 中枢脚 v如何确定中枢脚? v队员双脚着地接球,可以任一脚作中枢脚。 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 v队员移动中接球,如一脚正触及地面, 另一脚再触及地面,先着地的脚就成 为中枢脚。 v队员移动中接球,如两脚离地,两脚 同时着地,则任一脚都可以为中枢脚。 v队员移动中如两脚离地接球,两脚先后着地 ,则先着地的脚为中枢脚。 v队员移动中接球,一脚触及地面后,可跳起 那只脚并双脚同时着地,则哪只脚都不是中 枢脚。 v中枢脚确定以后 v在传球或投篮时,中枢脚可以抬起,但球离 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v运球时,在球离手前,中枢脚不可以抬起。 中枢脚 v当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时 v传球或投篮时,一脚或双脚都可以抬 起,但球离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v运球时,在球离手前哪只脚都不 能抬起。 违反以上规定就是走步违例。 中枢脚 某队控制前场活球,该队的队员不 得使球回到他的后场。 v构成球回后场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v某队在前场控制球; v最后使球回到后场的是控制球 队的队员; v在后场最先触球的又是控制球 队的队员。 球回后场 暂 停 v暂停时间与次数 v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 v410分钟的比赛,每队前两节可准 许暂停2次,后两节可准许暂停3次 ,每一个决胜期内准许 暂停1次。 v球成死球,比赛计时钟停止,以及当 裁判员已结束了与记录台的联系时; v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成功后 球成死球时; v投篮得分时,对于非得分队。 暂停时机 替 换 v某队替换队员的要求被允许后,可 替换1名或多名队员。 v替换时机 v球成死球,比赛计时钟停止,以及当 裁判员已结束了与记录台的联系时; v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成功后 ,球成死球时; v在第4节的最后2分钟或每一决胜期 的最后2分钟内,投篮得分时,对于 非得分队。 v交替拥有是以掷球入界而不是以 跳球来使球成活球的一种方法; v在所有跳球情况中,双方球队将 交替拥有在最靠近发生跳球情况 的地点掷球入界权。 交替拥有 v如果队员意外地将球投入本队的 球篮,中篮计2分,记在对方队的 场上队长名下; v如果队员故意地将球投入本方球 篮,这是违例,不计得分。 误中本方球篮 犯 规 阻挡与 撞人 打手 拉人 常用手势示意图 得分 队员号码 常用手势示意图 违例犯规 常用手势示意图 罚球 常用手势示意图 时间控制场上管理球权方向 常见争议的剖析 v跳起队员的场上位置 当队员跳起在空中时,他的位置仍为起跳时最后 一只脚所触的地面 v 球手一体 队员接触在球面上的手属于球的一部分 常见争议的剖析 v漏接 v圆柱体原则 当达到下述状态时,防守队员就已建立 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他正面面对对手,并且双脚 以正常的跨立姿势着地,手 臂应位于脚、膝 、臀所确定 的圆柱体内,且圆柱体是可 以 向上无限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