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在校学生专业满意度,探讨精神医学学生培养路径,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南京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6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医学学生专业思想状态比较稳定,专业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加强学生专业教育,提高专业认可度,完善培养方案。 下载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医学 专业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 - 1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iatry Cao Ru1, Sun Min1, Sheng Tongtong1, Chen Shuying2, Zhang Ning3, Shao Haiya1(1.The Four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2.School of Health Policy & Management,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66,Jiangsu,China;3.Nanjing Brain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atisfaction about Major of Psychiatry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Nanjing Medical Universctho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subject satisfaction in 6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psychiatric maatisfied with the psychiatric ma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progaction 现代医学模式在传统的纯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演变过程中,医学的社会属性也不断得到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已经成为西方医学生培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精神医学注重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其专业理念也正契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现代经济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大,精神医学专业的发展迎来春天。但由于精神医生从事的职业存在风险高、薪酬低、工作环境不佳、社会存在偏见等诸多影响因素,还面临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实。 目前,精神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多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添精神医学专业课程补充而成,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精神医学专业培养体系,有研究表明,目前在精神科医师培养上,存在教育整体水平不平衡、学位教育与专科培训不对接、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方式不够规范等问题。该校自1990年招收精神医学学生办学经验较为丰富,2007年停招后2015年恢复招生,为了解决人才需求问题,需要设定出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培养路径,还要结合现状,探索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该校特色并切实可行的精神医学紧缺人才培养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京医科大学在校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其中大一学生30名,大二学生32名。 1.2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咨询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优化。制定调查计划、培训调查员。在受访者当场填写完问卷后,由调查员收回并检查其完整性。调查于2017年4月进行,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62份,有效问卷62份,有效率为100%。 1.3统计方法 通过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软件对问卷进行编号汇总,以提高录入的准确性。经双录入检查核对无误后转入Excel软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鉴于目前精神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只有两个年级,本次调查全部学生6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40人;大一学生30人,大二学生32人,其中有2名分别是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专业转至精神医学专业,覆盖所有在校精神?t学本科学生;籍贯为城镇的39人,农村的23人;家庭年均总收入5万以下者9人,占14.1%,5-15万者43人,占67.2%,15-25万者10人,占15.6%。 2.2专业满意度及就业意向 对于当初选择精神医学专业的因素,“自己感兴趣”的23人,占37.1%,“父母意愿”9人,占14.5%,“专业调剂”30人,占48.4%。对精神医学专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7人,比较满意 38人,占72.6%;一般17人,占27.4%;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都为0人。对于“影响您专业满意度的主要方面”,“个人兴趣”21人,占33.9%;“未来工作条件”33人,占53.2% ;学校的教学环境8人,占12.9%;“专业课老师水平”0人。反映精神医学学生专业思想比较稳定,对专业满意度较高,认同所学专业。这与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分不开,学生专业思想稳定也有利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哪方面培养,根据学生调查结果(多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精神医学专业知识(88.7%)、社会实践(80.6%)、基础医学知识(72.6%)、科研能力(66.1%)、临床技能(46.8%)。调查学生中有45人认为该校有必要开始精神医学5+3培养模式,8人认为没必要,另有9人表示不关心。对于“现在的专业学习状态”,28人选择认真学习,占比45.2%,34人不想学习但努力克服,占比54.8%。因此,应该注重结合学生意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精神医学专业认同感。 关于现在精神医学的就业形势,25人(40.3%)认为“易就业,工作满意”,19人(30.6%)认为“易就业,但工作不满意”,17人(27.4%)认为“不易就业,但工作不错”,只有1人认为“不易就业且工作也不让人满意”。33名学生未来想继续从事精神医学相关职业,4名学生明确未来不想从事精神医学相关职业,占调查总数的6.5%,另有27名学生不确定未来是否从事精神医学相关职业,占比43.5%。在毕业规划方面,40名学生打算攻读精神医学方向的硕士博士,占比64.5%,3名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占比4.8%,16名学生选择其他专业继续学习占比25.8%,另有3名学生选择直接进入临床工作占比4.8%。精神医学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总体乐观,职业规划比较明确,较大比例具有未来继续从事精神医学职业打算。 对于未来就业单位选择方面,25人选择去专科医院工作,占比40.3%,35人选择去综合医院工作,占比56.5%,另有2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比3.2%。在期望月薪方面,3人期望月工资范围在4000-5000元之间,占比4.8%,13人期望月工资范围在5000-6000 元之间,占比21.0%,7人期望工资范围在6000-7000元之间,占比11.3%,39人期望月薪范围7000元以上,占比62.9%。精神医学学生就业观比较合理,对将来所从事职业有较高的薪酬期望。 2.3专业培养模式 精神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卫生服务体系和特色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夯实建构,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特别是精神医学)、临床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本研究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让接受调查的学生对精神医学培养方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较高。见表1。 对于“您认为目前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是否适合精神专业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认为合适者56.5%,其余认为应该让平时成绩占更多的比重。您希望学校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专业课教学,42人(67.7%)选择由基础深入临床的大课教学,15人(24.4%)选择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5人选择其他。关于“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其他临床医学知识”,3人认为仅需要学习精神医学方面知识,57人(91.9%)认为需要对医学全面学习,有助于精神科临床与科研工作的开展,2人认为“无所谓,多掌握一些临床知识也好”。可见,精神医学学生对于专业基础学习重要性有很好的认识,对于新的教学、考核方式也有较高需求,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过程化,能比较全面检查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完成情况,注重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发挥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功能。 对于“您是否希望学校设立本科生导师”,60人(96.8%)希望设立本科生导师,认为老师能够给予一定指导”;1人不希望设立本科生导?,认为适合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1人表示无所谓,认为导师不会提供太大帮助。而关于“如果设立导师,您希望导师是哪方面的专家”:基础科研方面专家5人(8.1%),精神医学方面专家48人(77.4%),其他临床医学专家8人(12.9%),不希望有导师的同样有1人(1.6%)。调查显示,精神医学学生希望入学时就有本专业相关的导师引导自己。 3 讨论 该校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较高,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明确,对职业期待也较高,但同时也看到该校学生对于专业认识不足以及专业认可度不高,专业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3.1继续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 虽然对专业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学生达到72.6%,但是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学生是“专业调剂”过来的,超过一半的学生(53.2%)认为未来工作条件影响其对专业满意度,同时有25.8%选择其他专业继续学习。说明当初不少学生被动选择精神医学专业,其对专业本身及其特点缺乏充分的了解,对于专业认同尚不稳固。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稳固部分学生思想上的波动,给予学生正确理性的引导,加深专业感情;另一方面,在教学、见习、实习中,加强与带教老师、教学医院的沟通交流,对教学责任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督促和监管,改善毕业生转行从事非精神卫生工作或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现状。 3.2完善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调查中学生对培养方案满意度较高,我们也看到学生对必修课的“学分设置、实用性”、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社会实践、文化活动、本科生导师、初级临床实践”的满意度为“一般”的比重均超过25%,说明培养方案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需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改进考核方式。PBL作为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辅以教师的引导启发,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培养精神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考虑到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需求,积极探索和完善专业老师本科生导师制,对精神医学学生进行全程化的专业思想教育,不仅限于课程前期,更需要贯穿于见习、实习整个教学过程。贯彻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前期的基础渗透与后期的临床融合一致性,真正落实培养“从事临床的精神科医生和拥有丰富精神医学知识的临床医生”双重目标。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应把精神医学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适度淡化专业的做法,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特别是精神医学)核心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专业基本技能、一般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知识、宽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适应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A nderson GL ,L ovejoy D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员工休假期间权益维护与责任承担合同
- 2025年度高品质茶叶种植基地租赁及加工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宣传册设计制作与市场推广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新型车场租赁与智能停车解决方案服务契约
- 2025年航空航天关键部件保密供应合同
- 2025年城市马拉松赛事临时赛道租赁及安全保障合同
- 2025年校园体育设施运动器材统一招标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学校教学楼空调系统改造及节能环保合同
- 2025年二手车置换及深度养护服务合作协议
- 北京市内销商品房预售合同
- 新疆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5
- 小学英语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语法规则及练习题含答案
-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 玉米运输合同协议书范本(2024版)
- Q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2篇)
- MTT 386-2011 煤矿用电缆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非正式版)
- 《工装夹具设计》课程标准
- 咨询顾问服务劳务合同
- 产前筛查年度质控分析报告
- 新型智慧操场建造方案
- 海水养殖产品种苗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