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报酬规律的土地整治研究.docx_第1页
基于土地报酬规律的土地整治研究.docx_第2页
基于土地报酬规律的土地整治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土地报酬规律的土地整治研究摘要:通过对土地报酬规律的再认识,结合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疏理了土地报酬规律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分析了我省土地整理活动的实践,提出了遵循规律、增加投入、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简历大全 关键词:土地报酬规律;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整治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方向,多年来,土地整治活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得到广泛深入地开展,笔者拟通过对土地报酬规律的再认识,探讨土地整治实践对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影响。 1、土地报酬规律的认识 1.1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形态 土地报酬或叫土地收益,是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劳动和资金后所取得的产量或收益,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报酬存在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等三种报酬形态,各种形态的报酬都由变动生产要素和不变生产要素共同决定,分别以一定实物产品的数量、价值(或产值)、价格(或货币额)表现。 1.2土地报酬规律 土地报酬规律即土地利用报酬递增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达到一定限度后,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图1)。图中,y轴为产量,x轴为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TPP为总产量曲线、MPP为边际产量曲线、APP为平均产量曲线。 图1中可以看出,当生产要素x在从零增加到B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先递增至I点随后递减,总产量、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D,继续追加投入至C点,平均产量开始递减,总产量达到最高点H,边际产量减至零。通过C点后,再追加投入,边际产量可能为零,也可能为负,总产量的绝对数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但二者都不可能再增加。因此,无论从实物量,还是从价值角度考虑,在土地上的生产要素投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上限为边际报酬递减点C),土地总收益总是在增加。 简历大全 2、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利用有效与否取决于土地的受容力、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土地整治通过土地平整、地块规则化及地块合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得整治后的土壤理化性状、道路通达性、灌排条件、生态环境等重要因素以及有效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发生变化。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使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提高了土地的受容力、生产效率和生产力,达到土地使用效率的最高和价值的最大化目的。 3、土地报酬规律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3.1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具有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差异的普遍性以及利用的永续性等特性,土地整治通过资本追加,使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的土地在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求,基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工程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可持续利用土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物质等投入达到合理的密集度。 3.2提升土地质量等级 土地整治通过工程措施影响或改变了局地地貌、水文、土壤、农田基础建设,打破了土地质量等别分等因素的相对稳定性,测试或检测的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CEC、粉/粘比、耕层厚度等指标,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区域内土地自然肥力明显上升。土地整治使投入土地的劳动、科学技术和资本(包括农业机械、耕种方法、化肥、农家肥等)逐步进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并“同化”在土地的自然肥力中,转化为土地的经济肥力。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使土地具备了生产力、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复垦使土地恢复了生产力、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使土地提升了生产力,土地整治使土地质量和等级均得到了提高。 3.3发挥明显综合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整治活动使影响土地收益的变动要素或不变要素成为相对。农田配套水利设施的完善,直接影响一定土地面积上农作物产量;传统农作制度的改变、交通条件的改善,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方,刺激了农户在单位耕地上用工量的增加;种植的树木打乱了原有的林木结构,很好地防治了水土流失、净化了环境、美化了乡村景观。土地整治使土地收益日益多元化,综合效益明显。 3.4立足现代农业发展 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土地整治将所涉农业、工程、生物、环境等多学科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纵深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土地整治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注重自然与人的协调,符合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4、正确认识我省土地整治投入 4.1土地整治的迫切性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份,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基础薄弱,耕地资源少、土地质量差,难以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农业技术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农业技术的供给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通过土地整治,才能在地方财政普遍吃紧、没有固定的投资来源,且不能采用集资摊派的方式募集资金的情况下,将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等作为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以项目的形式集中安排,专款用于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使土地整治在推进我省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过程中,承担着实现土地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任务。 4.2土地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推进,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省国土资源厅统计,20002005年,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459个,建设规模2.45万hm2,新增耕 开题报告 t 地1.54万hm2,投入资金4.14亿元;20062010年,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9851个,建设规模20.59万hm2,新增耕地8.56万hm2,投入资金83.07亿元,其中,完成的土地整治项目5595个,建设规模17.19万hm2,新增耕地6.61万hm2,投入资金50.04亿元。 4.3遵循规律,合理增加对农用土地的投入 我省的土地利用无论在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基本是粗放型的,土地产出的限制仍然是土地投入的不足,土地的利用效率远没达到理想状况,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需要通过土地整治,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提高土地的受容力、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继续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收益,实现土地的高产高效。当然,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高品位”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的现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