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doc_第1页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doc_第2页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doc_第3页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doc_第4页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2、赏析优美得描写语言和抒情语言,感受语言的深厚意味。 3、体会清新、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清新淡雅的语言,赏析巧比妙喻。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2、仿写优美文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学生交流赏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做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板书: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脉 一、立足小屋之外 小屋和山(山外远观)1-3段 小屋和树(山上近看)4-7段 定景换点 小屋和树(山下仰望) 8段 二、立足于小屋 花园、云霞 9、10段 空气、光线 11、12段 定点换景 外界交通 13段 夜晚 1417段 四、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情景交融。作者在对小屋描写时,就运用了这种写法,紧扣“空中”组织材料。 山脊小屋悬空而起 树间小屋凌空而起 开放性院子领空 山路空中走廊 夜间小路空中楼阁 五、朗读 请一两个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作朗读指导: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的、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六 探究“空中楼阁”的含义 “我的空中楼阁”的几层含义,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语双关,既指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追求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通过3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文学创作中,作家有时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难作具体描绘,有时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对所表现的失望进行直接描述,于是便往往借对某一适当物象的描写,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让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这样的托物言志、咏物寄情的作品。状物与言志,融洽无间,和抒情也浑为一体。 七、 赏析语言 1、 学生初步交流阅读的感受。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及语句,分析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2、 教师归纳总结 八、 请同学们把自主交流的喜爱的语句让学生仿写,并且找出文中的一些优美的画面,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学生朗读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教师明确 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山也虚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 3、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本文,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 4、修辞美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如: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洽,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了及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二、交流仿写,体会辞格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1可想象为当代“陶渊明”的形象,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入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样一个情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诗中表现出他回到田园、重温田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气氛的内心欣慰之情。田园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诗人心中的向往之景。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四、布置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学会生字词。 2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学习重点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难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预习思考 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二)借助工具书查出词义 俯仰天地:随宜应付一切。 游目骋怀:放眼观看,使人开怀。 绚烂:灿烂。柔静:柔和恬静。 宁谧:安宁、安静。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三)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四)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五)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本文的题目是,作者是省作家,本文的出处是。 2文章首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此句用了修辞手法,在位置、角度,才能观察到这种情景。 3“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句话从整体看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具体地说是喻,和是喻,和是喻。 4文中用了不少两相对应的句子,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再从文中挑出三句最短的这类句子,并说说这类句子在表达上的效果。 5“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个两相对应的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在什么位置才能观察到这种形势? 6“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雾失楼台”是怎样一种情景?这里说的“小屋”“而是空中楼阁”,与“雾失楼台”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7“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请从文中找出“白天清晰”、“夜晚朦胧”的例子,并作简要的说明。 8“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其中“科学的时间性”、“浪漫的文学性”表现在哪里? 9“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了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这一段的修辞方法都有什么?举例说明。 10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附:参考答案。1我的空中楼阁、台湾、李乐薇。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一集)(8分,各2分)。 2比喻。山和小屋的上空,正对山岭。(9分) 3博喻,明,暗。(9分,各3分) 4“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效果是便于在比较中衬托中写出事物的特点;便于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表现事物。(1分,举例6分,效果各4分) 5比喻、拟人,在远远的山下。(9分,各3分) 6暗喻。雾弥漫了楼台,使人觉得楼台消失了。不完全一样,因为“雾”不定时,星、月有时间规律;另外,“雾失”可达到一点儿看不见,“月影之侧”只是“朦胧”。(第一问2分,第二问10分。) 7“白天清晰”如:“远观”,都可看见“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蓝的墙”、“一片白窗”。 “夜象朦胧”如:“收拢”在花瓣之中,“迷于雾失楼台”,变成“空中楼阁”。(10分,各5分) 8“早晨”和“夜晚”都影响光线,而早晚又有严格的时间规律,表现着科学的时间性。 “花蕊绽开”“花瓣收拢”,以及“清晰”、“朦胧”等,都是形象生动的文学描写,而且由于比喻等修辞,又有浪漫色彩。(共10分,各5分) 9“上帝玩赏”是拟人,其余是比喻。“牡丹”和“芍药”还有夸张之意。(共10分,各5分) 10表现了作者向往“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10分)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学习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学习难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 理;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散文。(二)感知课文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教师可放教学光盘)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 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三)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