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doc_第1页
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doc_第2页
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doc_第3页
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doc_第4页
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 腾冲县第三中学 黄在菊内容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在高考中成语或熟语的正确运用及来源。关键词:高考 成语 运用 来源成语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有表现力。长期以来,为人们在交际中所使用,是熟语的范畴之一。何为成语?顾名思义,成语是一种相沿袭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是一种定型的语素结合。语词汇中有数量很多的成语,多数成语是四个音节,写出来是四个字,一般都有出处。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孤掌难鸣、排山倒海”等。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有些成语则需要知道它的来源或典故,才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如“朝三暮四”等。当然,成语除“四字格”外,也有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牛头不对马嘴、按下葫芦又起瓢”等。一、成语的来源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凝缩而来。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道理,常带有劝诫或讽刺意味。我国古代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寓言,有些成语就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这类成语充分显示了单音节语素在组合时的优越性,因为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四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有四个意义,这就能够容纳下一个故事了。例如“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寓公移山”(列子.汤问)等等。 其次,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成的。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献记载有许多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有的用以凝缩为成语,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例如“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 、“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等等。再次,从古代诗文作品中语句习用而来。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从五经、四书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笔记杂著,以至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中的名句脍炙人口,人们在表达时往往喜欢引用这些语句来说明自己的思想,而这些语句经过反复使用,往往就成了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简缩而成的。例如:“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学而不厌(论语.述而)等等。 最后,来自群众的口头俗语。“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都来自古代的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方百计”等都来自后世口语。在各种来源的成语中,有的是直接援用的,有的是经过改造的。至于来源于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则大多数是对其故事情节加以概括而成的。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哲保身”,原来含义有褒义,现在转为贬义。也有的更换了构成成分,例如“每下愈况”,现在改为“每况愈下”等。可见成语也是有变化的。高考中各地试题所选成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成语,几乎未出现过陌生的成语。另外,只有些成语是日常生活和报纸杂志中容易出错的也经常呈现在考题中。所以高考中其题料范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成语的运用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无处不在,使用得当能使语言的表达锦上添花,反之,则贻笑大方。在高考中,成语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从近三年各地考题情况来看,虽然涉及到了惯用语(熟语)、歇后语、俗语,但是重点还是考察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于考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考查成语的运用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从近六届高考来看,考查形式是以选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主。该题型对考生有一定难度。结合平常报刊中成语的误用,无外乎是以下八类: (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例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这句话中的“怨天忧人”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 例2: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 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 (二)把成语作修饰语用,修饰作用又不当。 例1: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这句话中“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 例2: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 这句话中“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此类词语误用,高考已考查过的有“美轮美奂”“首当其冲”等。 (三)运用成语时,分不清施动方与受动方。 例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句中“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 例2: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句中“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 (四)望文生义 例1: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句中“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句中“差强人意”本意是“尚能使人满意”,却常被误解为勉强去干什么事”。 例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此句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此类误用尚有如“醍醐灌顶”,误为“使人难受、痛苦”;以及高考已考过为“望其项背”,误解为“难以达到某种境界”;“万人空巷”,误解为街上空无一人”;“火中取粟”,误解为“获得好处”。 (五)褒贬颠倒 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此种情况在成语误用中最常见,又分为两种情形。 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 例: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句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 例1: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此句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例2: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 此句中“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被误作“第一位”用了。 (六)使用对象配错 1、谦词敬词的混用例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例2:我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作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例3:你毕业时送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2、男女混用例1:这四个小伙子都是十八岁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少女。 例2:这对孪生姐妹从小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例3:李亮和王伟既是老乡又是同学,在篮球场上他们两人配合很好,两小无猜。 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3、老少不能混用 例1: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 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例2:孺子可教,不可体罚,惟有爱才识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4、数量上不能混用例1:洛阳一场大火,使309人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例2: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小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可要注意身体啊”!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七)误用典故 例1: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此句话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例2:“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此句话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八)比喻或搭配不当 例1: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此句话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例2: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此句话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例3: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此句话中“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因此在辨析成语时首先要弄清语境所表达的意思、感情色彩和风格等,然后弄清每个被考查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语法结构、色彩、出处等角度进行思考推敲,最后,结合具体语境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有些成语从古代沿用下来已深刻打上古代礼仪文化的烙印,有的用于敬称对方,如“鼎力相助”“蓬筚生辉”等,有的用于自我谦称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