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ICC护理维护ACL.ppt_第1页
课件:ICC护理维护ACL.ppt_第2页
课件:ICC护理维护ACL.ppt_第3页
课件:ICC护理维护ACL.ppt_第4页
课件:ICC护理维护ACL.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CC护理维护及常见并发症,呼吸科:马群华,BD PICC在中国,1996年,BD公司第一个将PICC技术引入中国 1997年,BD公司第一个1.9 F PICC问世中国,挽救了大量新生儿的生命。 2004年,BD PICC销量约为7000套,MS占52% 2005年11月,因美国INS规定,为了使中国也使用安全型产品,BD在中国暂时停止PICC临床应用 2006年7月,第一个安全型PICC问世中国,标志着PICC的新的时代的来临,PICC“安全型”新时代,Introducers f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 safety device with engineered sharps injury.(S39,2006 INS Standard of Practice) PICC穿刺鞘应该安装有针尖保护装置(2006 INS指南),BD First PICC 产品介绍,BD 安全型 PICC 产品介绍,BD 防针刺伤可撕裂导入鞘,革新的防针刺伤技术 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技术降低95%静脉输液相关的针刺伤。 轻按保护按钮,穿刺针自动回缩,易于医护人员快速掌握 减少感染因素,保护医生患者的安全,BD 防针刺伤可撕裂导入鞘,卓越的套管尖端技术 BD高质量套管尖端处理技术,将穿刺针和鞘间莱距离最为优化 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BD 防针刺伤可撕裂导入鞘,人性化的递送技术 其未端新增“漏斗型”导管递送孔 方便医护人员递送PICC导管,缩短整体操作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BD First PICC 产品特性,BD First PICC高质量硅胶整合型PICC导管 减少术中操作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拥有最为完善的PICC导管型号 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PICC保护套 避免导管意外污染,BD First PICC 产品特性,T型延长管 良好生物相容性,减少机械性静脉炎,让病人感觉舒适 方便冲管及封管,剪切器的使用,专利的切割器 准确切割多余的导管 避免血管内外导管的移位 满足不同形号的PICC导管的使用 剪切口处无毛边,减少血管损伤及刺激,降低血栓现象发生,Device Selection,Site Maintenance 护理及维持,护理与维持,Care and Maintenance护理与维持 Line assessment导管评估 Flushing 冲管 Stabilization and dressing change固定或更换敷料 Blood sampling采血 Catheter removal导管拔出 Postinsertion Complications置管后的并发症,冲管及封管的考虑,Flush solutions冲管的溶液 Heparin 肝素(100u/cc; 10u/cc) Normal Saline生 (NS) Volume剂量 Typically 2-10 cc 通常2-10cc Frequency频率 Intermittent infusion/locked catheter every 12-24h 间断性输液/封管:每12-24小时 Continuous infusion: NS flush with each tubing change or daily连续输液:每次更换连接器或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影响导管置入后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PICC维护的ACL PICC的导管固定和更换敷料,Assess导管机能的评估,输液速度降低 无法抽取回血 冲管封管困难,导管机能下降的原因,导管堵塞 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原因:药物性 机械性 血液性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 未正压封管至血液返流,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导管顶端贴到静脉壁,因病人体位导管打折。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预防: 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采用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AVA最新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栓,AVA最新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栓,常见的四种类型血栓,三向瓣膜式PICC管外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后果,Clean正确的冲管,冲管的定义: 避免药物刺激局部血管,推一下,停一下,Clean正确的冲管,定期抽回血判定导管机能 2006年AVA会议关于PICC相关血栓研究结论:不能抽回血预示导管机能出现问题 Boaz Maretwitz MD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Utah,Clean正确的冲管,科学的冲管频率: 1. INS关于冲管要求 2. 输注药物的特性(药物的粘稠性) 3. 输注不同药物(血制品)之间,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4. 封管前 5. 患者的疾病和个体差异 6. 文献显示冲管频率和导管开口无关,正确的冲管技术是唯一 标准,Turbulent Flow,Laminar Flow,Clean正确的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Empty空的,Full满的,Size规格,120150psi,300 psi,1cc,10 psi,25 psi,10cc,15 psi,40 psi,5cc,40 psi,3cc,Adapted from: Conn C (1993) The importance of syringe size when using an implanted Vascular access device. Journal of Vascular Access Networks. 3, 1, 11-18,Pressure generated by syringes,Site Maintenance,禁用10ML以下针筒,当前BD的导管都经过40-55psi测度 (每平方英寸上的压力),25 psi,Clean正确的冲管,关于冲管重要的提示,不要用力冲管 当冲管感觉费力时(通常伴有输液速度减慢),不要用力冲管! 实验室数据显示:对导管施加压力进行冲管,10毫升注射器设计可能会产生高压(超过40磅/平方英寸)使导管破裂。,暴力冲管所致导管破裂,Lock正确的封管,封管的定义 通常应用稀释肝素液,用于输液结束后,正压封管,正确的封管,溶液 肝素(100u/cc; 10u/cc) 生理盐水 (NS) 剂量 PICC封管量(导管容积外接器具容积)2 法式尺寸 初给量: 1.9 Fr 0.08 cc 2.8 Fr 0.18 cc 3.0 Fr 0.32 cc 4.0 Fr 0.39 cc 5.0 Fr 0.48 cc 5.0 Fr双 0.32 cc每个腔室,Site Maintenance,正确的封管,一定要达到正压封管! 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进行正压封管,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可以避免血液返流。 使用肝素帽,正压接头均需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冲管与封管护理的正确步骤,SAS S生理盐水 A药物 S生理盐水,SASH S生理盐水 A药物 S生理盐水 H肝素液,导管的固定,正确固定的重要性 保证导管稳定性,避免导管脱落。允许病人做适量的 轻微活动时不会磨损导管,避免漏液发生。,导管的固定,导管的固定,目的:预防 观察 频率: 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一次 每4-7天一次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更换敷料,更 换 敷 料,自下向上拆除 检查穿刺点 戴好无菌手套 酒精清洁皮肤三次,直径达10cm 碘伏消毒三次 贴好新的贴膜,更换敷料,3遍酒精,3遍碘伏进行消毒。评估是否对酒精、碘、胶带过敏,如碘过敏者,只用酒精消毒,局部涂擦至少30秒。 从导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敷贴,防止将导管拉出。 从里到外环形消毒各三次, 勿用纱布吸干消毒液或吹干。 不得使用夹子、止血器或锋利仪器 透明贴膜不能贴到导管体,PICC常见并发症,静脉炎 导管堵塞 导管相关性感染 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导管断裂 导管脱出 穿刺点滲血/红肿 穿刺点皮肤过敏 导管异位,静脉炎分级,根据统一的静脉炎分级标准对静脉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跟踪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 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 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临床表现 1. 发生在置管后2-10天 2. 走形发红,条索状改变,肿涨,痛 3. 局部硬结,机械性静脉炎,原 因 1. 精神紧张 2. 血管条件差 3. 送管过快 4. 导管材质 5. 患者本身因素,机械性静脉炎,护理对策 置管前 1. 心理护理 2. 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3. 预冲导管 4. 送管动作轻柔 置管后 1. 抬高患肢 2. 肿胀部位处理: 热敷 喜疗妥 紫外线,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 1. 患肢肿胀 2. 臂围置管前2cm以上,原 因 1. 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当 有关 2. 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 3. 与置管技术有关 4. 穿刺部位固定过紧,影 响穿刺侧血运,细菌性静脉炎,原 因 1. 不正确洗手 2. 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3. 未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对 策 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 血培养 3. 应用抗菌素 4. 拔管,导管堵塞,临床表现 1. 输液困难 2. 给药阻力大 3. 无法冲管 4. 无法抽回血,原 因 1. 导管异位 2. 护理不当 3. 患者高凝状态 4. 胸腔压力高,导管堵塞,对 策 导管末端位置正确 脉冲式冲管 尽量降低胸腔压力 抗凝正压封管 拔管,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表现:发热、寒战、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严重可引起菌血症 感染类型: 1、出口感染 2、隧道感染 3、腔袋感染 4、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 1、穿刺点污染 2、导管接头污染 3、药物污染 4、血行种植 5、无菌技术不严格 6、免疫缺陷,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对策 1、做好无菌防护 2、固定妥当 3、限制输入 TPN的导管输入其它药物 4、局部感染:每天用纱布换药 5、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素 6、拔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预 防 1、采用碘伏纱布覆盖导管入口 2、终端滤器应用 3、混合配液的应用 4、建议用含抗菌素的贴膜,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原 因 1、维护不当 2、药物沉积 3、药物配伍禁忌 4、脂类堵塞 5、导管异位,护理对策 1、正确冲管 2、合理输入药物 3、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4、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导管断裂,临床表现 1、药物外溢 2、输液困难 3、无法冲管,原 因 1、未预冲导管 2、导丝划伤导管 3、不正确固定 4、换药不当 5、高压注射所致,导管脱出,临床表现 1、输液速度简慢或停止 2、无法冲管 3、输液时上肢肿胀 4、输液时液体外渗,原 因 1、不正确固定 2、换药不当 3、病人躁动 4、未缝合固定,导管脱出,护理对策 1、缝合固定导管 2、换药方法正确 3、动作轻柔 4、护士及患者宣教 5、专业护士操作,穿刺点渗血/红肿,临床表现 1、穿刺点红 2、穿刺点有硬结 3、 疼痛 4、有斑纹,原 因 1、穿刺针与导管不配套 2、凝血机制异常 3、穿刺位置不好 4、化疗病人,穿刺点渗血/红肿,护理对策 1、选择合适的导管 2、避开活动最多处 3、给予加压包扎 4、必要时应用止血贴,穿刺点过敏,临床表现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红、痒、丘疹,严重 者出现水疱,正常位置PICC,THANKS,BD 伴 你 共 度 健 康 人 生,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