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诗歌鉴赏 迷神引 宋晁补之 贬玉溪,对江山作 黯黯青山红红日暮,浩浩大江东东注。余霞散绮绮 ,向烟 波路。使人愁,长长安远远,在何处处?几点渔渔灯小,迷近坞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误。觉觉阮途穷穷,归归心阻。断魂 素月,一千里,伤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为谁 苦? 猿鸟鸟一时时啼,惊岛屿岛屿 。烛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简介】 迷神引,词牌名。双调,九十七或九 十八字,仄韵。调律谓此调多三字,最为凄咽。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 属山东)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哲宗朝,累迁著作 佐郎,后因事遭贬谪。徽宗立,复召为著作郎,官至吏部 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与秦观、黄 庭坚、张耒齐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书画,能诗词 ,善属文。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注解】 绮绮:锦缎锦缎 。 浦:水滨滨,临临水近岸之地。 阮:指三国魏诗诗人阮籍。阮籍有咏怀怀诗诗八十余 首,表现忧时现忧时 嗟生、途穷穷命蹇的感叹叹。这这里词词人以阮籍 自居。 平楚:楚,丛丛木也。登高望远远,见见木林如平地,故 云“平楚”,犹言平林。 【故事】 晁补之在哲宗亲政后,因坐元党籍,被贬 监处州、信州(在今江西上饶市)酒税。这首词作于贬信州 时。小序中“江”指信江,源出玉山县怀玉山。词中通过从 日暮到夜晚江边景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遭到贬谪与羁旅 生活的哀愁和寂寞。 青山渐渐黯淡起来,红日已经西沉。浩浩大江,不舍 昼夜,向东奔流。天上余留的云霞像散开的锦缎,飘向烟 波浩渺、一片空茫的水尽头。汴京越来越遥远了,不知在 哪里?使人忧愁。几点渔船灯火,闪闪烁烁,细小而微弱 ,把近岸的船坞照得迷迷。我乘坐的帆船渐渐把桅杆低低 落下,慢慢靠近了前面的水滨。 暗暗想到我的生平,勤奋读书奋读书 ,忠心为为国,却遭这这 样样的贬谪贬谪 ,真懊悔被读书读书 做官所误误。觉觉得自己而今和阮 籍一样样,施展宏图图抱负负不可能了。可又羁羁于谪谪宦,想归归 隐隐又受到阻挡挡。眼望一片使人断魂的皎洁洁月色,洒落在一 望千里,令人伤伤心忧忧郁的平林之上,我心不禁悲痛。再听 到如泣如诉诉的竹枝歌,悠悠传传来,声声都是怨恨,不知是 为谁为谁 痛苦?突然一声猿啼,一声鸟鸟叫,似乎惊动动了水上岛岛 屿屿。烛烛光摇摇摇摇 晃晃,昏暗迷蒙,我终终夜不能成眠,只好卧 听渡口传传来的更鼓声了。 (二)古文品读 韩韩信,汉汉之大将也。少时尝为时尝为 人戏戏侮,谓谓之曰:“汝 虽长虽长 大,好带带刀剑剑,中情怯耳。能死,刺我;不能,出我 胯下。”信向众细视细视 ,俯出其人胯下。一市皆笑之,以为为 怯。信钓钓于城下,诸诸母漂,有一母见见信饥饥,饭饭信,竟 漂数十日。信喜,谓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报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孙而进进食,岂岂望报报乎!”(节节 选选自汉书汉书 韩韩信传传) (1)汝虽长虽长 大,好带带刀剑剑,中情怯耳。 译译文: _ _ (2)诸诸母漂,有一母见见信饥饥,饭饭信,竟漂数十日。 译译文: _ _ (3)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孙而进进食,岂岂望报报乎? 译译文: _ _ 【答案】 (1)译文: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带刀剑 ,其实心里面很怯懦。 (2)译文:有数位老人在漂洗衣服,有一个妇人看见韩 信饥饿,就给他饭吃,竟然一连洗衣送饭几十天。 (3)译文: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同情你才送 你饭吃,难道指望你回报吗? 【点拨】 (1)“长长大”指身材高大;“中情怯”指心里面 很怯懦。 (2)母:妇妇人;“漂”指漂洗衣服;“饭饭”为为名词词活用为为 动词动词 ;“数十日”指几十天。 (2009年全国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 _ _。 (屈原离骚) 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 ,_。(诸葛亮出师表) 但见悲鸟号古木,_。 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自我徂尔,三岁岁食贫贫。淇水汤汤汤汤 , _。女也不爽,_。士也罔极, _。(诗经诗经 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 _ _。” (论语论语 为为政) _,秋水共长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阁序) 【答案】 (1)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可以为师矣 落霞与孤鹭齐飞 1反复诵读诵读 ,感受诗诗的形式美和音乐乐美。 2深刻理解两首诗诗的意象及表现现手法,领领悟作品的 内涵。 3体会诗诗人对对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侧面了解“五四” 以来的时时代精神。 1读准字音 2解释词语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 书 寂静;空旷。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凄清:形容清冷;凄凉。 凄婉: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 颓圮:坍塌,毁坏。 漫溯:漫,不受拘束,随便。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 斑斓: 书 灿烂多彩。 3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 等。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 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 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 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 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 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 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 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写下了 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 等诗篇。 次年春被营营救出狱狱。抗战胜战胜 利后回上海教书书,1949年 春北上至解放区。建国后,在新闻总闻总 署从事编译编译 工作。不 久在北京病逝。诗诗集有我底记忆记忆 、望舒草、望 舒诗诗稿和灾难难的岁岁月。早期诗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 境,感伤伤气息较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胧、 含蓄。后期诗诗歌表现现了热爱热爱 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和对对美好未来的热热烈向往,诗风显诗风显 得明朗、诚挚诚挚 。 徐志摩(18971931),笔名云中鹤鹤、南湖。出生于浙 江海宁县硖县硖 石镇镇一个富商家庭。现现代诗诗人、散文家。1918 年至1922年,先后曾留学美国、英国,学习银习银 行学、政治 经济经济 学,获硕获硕 士学位。1921年开始写诗诗。1922年回国, 历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 ,他是主要成员员之一。徐志摩的诗诗、散文以及艺术观艺术观 ,受 英国浪漫主义义影响较较深,注重意境创创造与音律和谐谐。其思 想核心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个人主义义,因而被称作是“浪漫潇潇洒的 资产阶级诗资产阶级诗 人”。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飞飞往北京, 在山东济东济 南开山遇难难,年仅仅35岁岁。徐志摩一生留有四部 诗诗集,即志摩的诗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 游集。再别别康桥桥作于1928年11月,收在猛虎集 中。 4了解背景 雨巷产生在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 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 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 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 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 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 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再别别康桥桥的写作时间时间 和缘缘起有几种说说法。一种 说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 ,在伦伦敦剑桥剑桥 大学,他以一个特别别生的资资格,随意选选科 听课课,度过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忆 ,这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风景秀丽丽的康河两岸, 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缀的葱绿绿草坪上,或看书书,或看天 上的行云。有时时到碧波荡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 大自然的怀怀抱里,临临到他要离开伦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丽 的黄昏,他在康桥桥上漫步,流连连忘返,写下了这这首诗诗。 另一种说说法是,此诗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归国途 中。时间时间 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上。7月底的一 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谁 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遗憾的 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桥 ,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过去的生活图图景,又重新 在他的眼前展现现由于他当时时比较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见 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动记录 下来。直到 他乘船离开马赛马赛 的归归国途中,面对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辽阔 的 天空,才展纸执纸执 笔,记记下了这这次重返康桥桥的切身感受。 5开阔视野 (1)现代诗派 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 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 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这个 诗派并非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移入,它实际上是对象征 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因而以戴望舒为代 表的现代诗派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诗派的诗艺 核心是象征主义。 (2)新格律诗诗派 亦称新月诗诗派,是活跃跃于20世纪纪20、30年代的一个诗诗 歌流派。它发发端于胡适、徐志摩等人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 新月社,形成于闻闻一多、徐志摩1926年4月在北京晨报报 副刊上创办创办 的诗镌诗镌 。该该流派的总总目标标就是提倡和 实验实验 新格律化。其代表人物是闻闻一多、徐志摩。新格律诗诗 最突出的特征是讲讲求三美,即:音乐乐的美(音节节);绘绘画的 美(词词藻);建筑的美(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齐)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雨巷) 1吃透文本 第一节节,写出诗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 年,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长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个丁 香一样结样结 着愁怨的姑娘”。 第二节节,诗诗人用丁香比喻喻姑娘,这这位姑娘是诗诗人心中 朦胧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闷时 ,对对未来 渺茫的憧憬。 第三节节,诗诗人在这这一节节中进进一步刻画丁香姑娘的形象 ,在寂寥的雨巷,“我”期待的姑娘同“我”一样样彷徨而又迷 茫。 第四节节,在“我”的长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终于来了,“ 她静默地走近”。但“一个丁香一样样的结结着愁怨的姑娘”“太 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说说明这这只不过过是 诗诗人理想中一个飘飘忽朦胧胧的幻想而已。 第五、六节节,这这两节节写这这位丁香般的姑娘刚刚在“我”期 待的梦幻中出现现,走近,旋而又“在雨的哀曲里”梦幻般地 消失。 最后一节节,跟第一节节呼应应,写出“我”在“姑娘”消失后 继续继续 彷徨追求,表达了诗诗人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劳的 ,但诗诗人仍在彷徨中继续继续 追求。 2疑难探究 (1)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着愁怨”的姑娘与诗人一样,有着忧愁,更利于作 者借她抒发自己的情感。 (2)诗的第一节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第一节为全诗创设了低沉、凄婉的感情氛围,定下了 全诗的感情基调。 (3)“丁香”象征着什么?诗人用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有 什么表达效果?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出了“丁香一样 的”姑娘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味,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 、高洁。 这这一节节中诗诗人用了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整齐齐有致, 读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全诗诗的音乐乐感,加深了诗诗人对对彷徨 和幻灭灭心境的表现现力。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这 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何理解? 本体是“她飘过”的情状,喻体是“梦”。梦的特点是虚 无缥渺,似有实无。而这位“丁香姑娘”本来只存在于诗人 的幻觉中,使用“梦”喻其情状,十分贴切。 (5)结合诗的最后两节,分析一下本诗的象征意味。 这是一个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 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 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 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 怀着一个美好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 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 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她和 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 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 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6)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静的人家,间或有人匆 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 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 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 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 花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 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 ”,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 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姑娘 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 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7)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 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撑 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句中多处运用重叠 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的/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 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 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到尾保持了 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8)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观点一:此诗不是某些人所说的表达“诗人对革命失败 的苦闷与追求”的“政治”化了的诗歌,它就是一首情诗。诗 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 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什么“理想的象征”。 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 观观点二:这这位姑娘既实实又虚。诗诗人似乎有着满满腹的心 事,无限的烦忧烦忧 ,但又不愿明说说,或者是根本说说不出来。 诗诗人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标又 显显得那样样遥远远而渺茫。“她”出现现了,这这或许许是在幻觉觉中 ,或许许是真的,但“她”的出现现与逝去是那样样的快,一刹那 间间擦肩而过过,消失在前方。诗诗人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叹 。诗诗中的“姑娘”,我们们可以认为认为 ,是诗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 美丽丽、高尚且忧忧郁的姑娘。 3随堂练习 1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 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 _ _ 【答案】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 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 字与后面的“梦”字构成了最佳组合。总之,“飘”字生动地 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 ,诗中有三处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2第六节节描写这这位姑娘逐渐渐消失时时用了个状语语“在雨 的哀曲里”,可否将这这个短语语去掉? _ _ 【答案】 不可去掉。“雨的哀曲”是这这个悲剧剧的背景 音乐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这个悲剧剧是美丽丽的 “丁香姑娘”从颜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怅一样样一样样地在诗诗 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这个音乐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诗人此刻 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总之,这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 ,渲染了诗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3诗诗中写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这 个定语语,这这有什么好处处呢? _ _ _ _ 【答案】 这这的确是个有挑战战性的问题问题 ,这这位姑娘的 眼光为为什么像在“太息”呢?也许许是为诗为诗 人的忧忧郁叹叹息, 也许许是为为她自己的惆怅叹怅叹 息,也许许是为为雨巷颓墙叹颓墙叹 息, 也许许是为这为这 个时时代叹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为诗 人通过过姑 娘的眼光为为国家的命运而发发出叹叹息。 4诗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为为什么这这么快就消散了? _ _ 【答案】 (1)因为诗为诗 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素昧平 生,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为这 个“丁香姑娘”本来就是诗诗人幻想中的形象, 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过。如果说说她存在过过,也只是在作者的 意念中一瞬间间存在过过。所以,她必须须很快消失。 (3)我们们品这这种抒怀诗怀诗 ,不宜只从其“情节节”上入手, 还应结还应结 合当时时的社会环环境,作为为一个进进步青年,诗诗人在 二十世纪纪二十年代处处于迷茫状态态,不知路在何方,诗诗中那 个“丁香一样样的结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是作者朦胧胧又美好理 想的象征。尽管她那么美好,但与环环境又相冲突,所以她 只能像一缕缕薄烟,一出现现便消失。这这也形象的表现现了诗诗人 当时时矛盾的心情。 5诗诗人梦中的“丁香姑娘”为为何消失在雨巷尽头头的“颓颓 圮的篱墙篱墙 ”,而不是在别别的什么地方? _ _ 【答案】 这这里的“颓颓圮的篱墙篱墙 ”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 分析,一是它和其它意象共同构成了这这首诗诗特殊的意境: 迷蒙凄婉又萧萧条;二是也可以把它看作诗诗人所处时处时 代的象 征,而且正是这这个时时代才促使诗诗人希望遇到“丁香姑娘”。 6第六节节写那位姑娘消失时时,用了这样这样 的诗诗句:“在 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 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怅。”为为什么不说说“消散 了她的颜颜色、芬芳、眼光和惆怅怅”呢? _ _ 【答案】 这样这样 一件件地分开来写,才能更好的表达 出诗诗人对对“丁香姑娘”无情消逝的嗟叹叹和无奈之情,同时时 也更好地突出了美好事物在眼前消亡所带带来的悲剧剧美。 第二课时课时 (再别别康桥桥) 1吃透文本 第一节节:诗诗人不愿惊动动他心爱爱的母校,不愿打破这这里 的宁静与和谐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桥作依依惜别别。 第二节节:写了岸边边柳树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出 诗诗人无限欢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镀上了 一层妩层妩 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风轻轻摇摆 ,影子倒 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艳的新娘。这这波光里的艳艳影在水中荡荡 漾,也在诗诗人的心头荡头荡 漾。 第三节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 摇摇,仿佛在向诗诗人招手示意。在这这仙境般的地方,诗诗人受 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感受康河清波的爱抚爱抚 。 第四节节:写榆榆阴下的清潭。那榆树浓榆树浓 阴覆盖着的清泉 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想像那五彩斑斓斓的景色充满满了多 么醇厚的诗诗意。 第五节节:诗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诗人似乎已经经忘记记了 他要离别别康桥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 处处去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归来时时,水波与星光交相 晖晖映,诗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辉斑斓斓里”放声高歌。诗诗人 的快乐乐到达顶顶点。 第六节节:诗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现实 。想到今晚要和康桥桥离 别别,情绪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境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 歌,只能让让悄悄作别别离的笙箫箫,在沉默中体味别别离的惆怅怅 。诗诗境依旧复归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连青草丛丛中的夏虫似乎 也体会到了离别别之情,也为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欢愉的康桥桥 ,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因诗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 第七节节:呼应应开头头。诗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带走一片 云彩”,康桥桥却在诗诗人心中,挥挥之不去。 2疑难探究 (1)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 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 节奏,烘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 的基调。 (2)作者为什么将“金柳”比喻成“新娘”? 柳枝下垂,随风轻舞,如新娘身着金色的婚纱,娉娉 袅袅,艳丽多姿,包含着诗人对母校的挚爱。 (3)“招摇”一词有何妙处? “招摇”二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 人的欢迎态度。作者认为母校的一草一木对他都有感情, 也表达了他对母校全方位的爱。 (4)作者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蕴含着怎样的思想 感情? “彩虹似的梦”美丽而朦胧,“虹”和“梦”,奇异的意象 ,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这里的“梦”是对上节中的“梦”加以 引申,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 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5)从“那河畔的金柳”到“寻梦?”这几个诗节描绘了作 者重见的康桥风光,满蕴着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这种喜 悦与诗歌惜别的主题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康桥的生活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 次重见,诗人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所以他用快乐的笔调 描绘了美好的意象。但为什么欢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相见紧接着的便是离别,喜悦之后的失落与感伤更添凄凉 。 (6)如何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句诗? 这句话,诗人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也准确体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7)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然节奏相同, 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悄悄”写 出其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用“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 夸张手法,表露诗人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 (8)再别康桥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全诗以离开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一首抒情诗,线索是离开康桥时的 感情。本诗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 情;接着选择了三个最让诗人流连的景物,充分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的永久性依恋;又写诗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感情达到了高潮;最后的幻想回到了现实,显得无比依 恋和惆怅。 (9)能否把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的“轻轻的”和最后一 节的“悄悄的”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轻轻的”放在第一节,为全诗定下轻灵、 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的 ”放最后,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的“轻轻的”,重 在表达来时动作的欢欣愉悦;结尾时的“悄悄的”,重在表 达别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10)怎样理解再别康桥的画面美、意象美和韵律 美? 画面美。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绚丽的色彩, 选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摇”“荡漾”“揉碎”等,描绘 了一幅富有动感的康河寻梦图。 意象美。诗诗人告别别的对对象不是人,而是物,选选用“ 金柳”“青荇”“潭水”“云彩”等意象,展现现了康桥桥的秀丽风丽风 光,给给人带带来了视觉视觉 上的美的享受。 韵律美。全诗诗七节节,四行一节节,十分整齐齐;单单行和 双行错错开一格排列,整齐齐中又有变变化;每节节押韵,逐节节 换换韵。此外,“轻轻轻轻 ”“悄悄”等叠词词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 诗诗歌轻轻盈的节节奏。 诗诗人将一首离别诗别诗 写得如此有情趣和美感,充分表现现 出对对康桥爱桥爱 的真切和深挚挚。 3随堂练习 1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金柳”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倒映在康河里,是那 样婀娜多姿,浸透了诗人无限的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 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C招摇的“青荇”,榆阴下的“潭水”,浸含着诗人对 康桥无限的留恋之情,诗人还要到这里继续学习。 D诗人借以寄情的物象有“云彩”“金柳”“青荇”“青草 ”“星辉”等,这些物象充满色彩感,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想象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答案】 C(“诗人还要到这里继续学习”理解错误, 抒发的是对康桥的喜爱、留恋之情。) 2对对再别别康桥桥的赏赏析,不恰当的一项项是( ) A全诗诗以离别别康桥时桥时 感情起伏为线为线 索,抒发发了对对 康桥桥依依惜别别的深情。 B这这首诗诗以回环环往复的结结构形式表达了诗诗人真挚挚的 感情,创创造了深邃的意境。 C这这首诗诗完全遵循新格律诗诗派的建筑美、音乐乐美、 绘绘画美的“三美”主张张 D这这首诗诗意境优优美动动人,诗诗人抓住“波光”“新娘”“ 星辉辉”等具体而生动动的意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性代数A》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经贸报刊选读》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老年人排便异常课件
- 控制方法与技术
- 老年人外科疾病课件
- 期末综合试题-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 赏析小说情节(知识清单)-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
- 生物与环境(综合提分练)-中考生物二轮高效复习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专项复习:补全对话(选择型)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专练:重点句型及专练(含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2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 华科版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共24课时)
- 轧机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最新开工报告范文
- 制药企业仓库温湿度分布的验证
- GB∕T 3099.4-2021 紧固件术语 控制、检查、交付、接收和质量
- 山东临清实验中学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 7课背影共3课时教案(表格版) 人教新课标版
- 深圳牛津小学英语单词汇总
- 心脏基础解剖课件
-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9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