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_第1页
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_第2页
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_第3页
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_第4页
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颍上一中王文付一、2014年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指鉴赏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就一个方面进行,也可综合在一起进行。(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二、安徽自主命题古代诗歌鉴赏选材的变化及预测 形式2009元词2012宋绝句2010唐律诗2103唐绝句 金绝句2111宋绝句2014 ?内容2009小重山端午,感慨, 表现手法(对比)2012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诗人的形象, 字的妙处 2010岁暮唐杜甫,感慨, 表达技巧借代用典 2013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心境有何异同,修辞手法(比喻、借代)2011琅琊溪 宋欧阳修,画面,情感, 虚实结合 2014 ?从表中“形式”可见,诗歌为主,对比考查仍有可能。也可能出现一首绝句和一首小令的对比。更多的可能是律诗。内容上,既要明确每个考点的答题模式,又不能局限在模式中,重点要理解诗词的大意,联系作者和背景,理解句中隐含的意思。年份题型0910111213鉴赏形象(为什么)画面,情感【0.55】诗人的形象【0.55】语言字的妙处【0.49】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对比)表达技巧(借代、用典)【难度系数0.6】虚实结合【0.29】修辞手法(比喻)【0.67】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慨为什么发出感慨【0.54】(情感)心境有何异同【0.47】从“难度系数”看,总体难度不大。只有“虚实结合手法”低于0.3,其次是对比阅读中提问“心境”的,对比阅读还应该加强训练。从“考点”看,五年中,“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各考了4次,“形象”2次,“练字”1次,预计,2014年考“练字”的可能性较大,要加强练习。另外,将“形象”与“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察的可能性也较大,注意这种结合题的答题方法。三、各题型的答题技巧及审题注意事项。(一)鉴赏形象。包括人物,事物,景物。答题模式:概括特点从诗句内容入手(翻译)分析人物动作、心理,景物特点及象征意义,事物的生长环境、特点、性格品质。【也可先分析后概况,多注意安徽卷的答题模式。】审题注意点。1、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例1】2012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例2】2013辽宁卷: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2、形象题往往与手法、情感题结合在一起,在一个题目中设置两个小题,注意与单独一个题的答题方法的区别。【例1】2011安徽卷:琅琊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安徽考试说明】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2】2013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 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参考答案】(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例3】2013山东卷山寺夜起江湜sh【清】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例4】12年江西卷卷: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二)鉴赏语言。题型包括炼字、炼句以及语言风格。1、炼字。答题模式:字义写法效果情感。【例1】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例2】2013湖南卷: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参考答案】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注意:在没有突出的表现手法的情况下,要分析这个字的字面作用以及对诗人性格、品质的作用。】【变形问法】13天津卷:(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参考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13福建卷:(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参考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13上海卷: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4分)“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2、炼句。主要问法是赏析句子。答题模式与炼字相似。【例1】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例2】2012天津卷: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参考答案】(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 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 。【例3】2012重庆卷: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 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方法点拨:炼句题主要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不能脱离句面意思,又要深入到句子内涵。做题时,要对写法有深入地了解。另外,理解某句为什么写,比如13广东卷“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结合下片分析”,就属于思想内容方面的题型,将在下面讲解。】3、语言风格:表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还要注意作家的一般风格。答题方法: 语言特色+具体分析(联系意象,用词是否华丽,表达情感是直接还是委婉等)+表现的思想感情。【例1】2013天津卷:(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分)【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例2】2013江苏卷: 醉眠 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din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的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气平和的写照。)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例3】2013湖北卷:临江仙 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方法点拨】还是从写法和内容方面分析,还有看字面意思,比如白居易的“浅近易懂。”一般情况是给定风格让你分析。(三)鉴赏表达技巧。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并有所区分。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对比、顶针、对偶、互文、用典、反复、比兴。二)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伤)今、议论抒情、叙事抒情等。】描写手法:虚实相生、正侧结合、动静(视听)结合、细节描写(工笔)、白描。另外,点面结合、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名词(意象)连用也属于描写技巧。三)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抑先扬属于结构方法,以小见大属于主题显示法,还有联想与想象法。点面结合、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名词(意象)连用等也算表现手法方面的。答题模式:无论问手法,技巧还是问写法,先想修辞,出现描写(怎么写景)的想写景法,出现情感的想抒情法。指出手法后,联系诗句分析如何使用(翻译大意),说出表达的效果(生动、形象、含蓄、强化语气、突出、烘托、有画面感、引人思考、为抒情铺垫、渲染氛围等),与情感挂钩。【灵活处理】(四)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考试说明“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主要考查的是作者的情感,情感从哪儿来?从诗词的语言中。我们要区分诗歌中四种语言:景语、事语、情语、理语。情感的表达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表现在情语中。间接抒情表现在其他三种语言中。景语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事语是通过行动抒情(男儿何不带吴钩,阑干拍遍等)、借古伤今、借古讽今等,理语表现为议论抒情。另外,感情在一首诗中往往不是单一的,有的题目要求指出感情的变化,有的要求指出哪些思想感情,要认真揣摩。除了直接问“感情” 外,还有其他问法,比如问心境、心情、心志、政治理想等。要注意区别。2、相关知识点1)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爱情诗、闲适诗等。2)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a)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b)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c)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d)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e)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3、做题方式及例题分析。在做情感类题目时,不同省份的做题格式和答案要求有所不同,不同分值的题目也不同。有的先概况后分析,有的先分析后概况,有的只概况不分析;我们要认真研究安徽卷的答案,明确安徽卷的答题格式和要求。虽然安徽卷在09、10、11、13四年都考到“情感”类的题目,但单独问情感的没有。09年: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10年:岁 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11年: 琅琊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13年: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同:都表达了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等表现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喻诗旨,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异:韦诗孤独中有淡静,皓月悦目,凤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方法点拨】从形式看,09年和13年一题中全考情感。不过问法有一定限制。做题时,都有概括和分析,分析时扣住意象(风动竹、鸟惊栖、惊鸟无宿、皓月、凤竹),人物活动(庆端阳、吊沅湘)等进行分析。10年考查的重点不是情感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重在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概括,这种题型要与情感题区分开,做题时不能离开背景(注意注释)。11年的是一题中有两问,都只是概括而没有分析。还要注意“情感”和“情怀”的区别,使答题全面。4、注意审题。注意题目中关键词的区别。(1)情感、感情、情怀。09年安徽卷问的是“思想感情”,11年问的是“情感”看来是一样的。【例1】二轮37面点绛唇,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例2】13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li,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2)心境、心情、心志、志趣、政治理想。安徽13年问的是“心境”,从答案看,相当于“情感”。【例1】13江苏卷:醉 眠 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din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参考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此题如果在安徽,该怎么回答?)【例2】2013全国2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例3】二轮复习38页,客中初夏,三、四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答:司马光政治上保守,故用“柳絮”比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用“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例4】12年天津卷: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参考答案】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例5】13年北京卷: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参考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3)情感的变化,复杂的情感,情感(心境)的异同。【例1】二轮复习38页,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分析“远见”,“ 犹是”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答:“远见”突出远望的喜悦,“犹是”显示还有一日程的惆怅,情感由喜悦转为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例2】13年湖北卷:临江仙 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例3】2013安徽卷心境的异同。(上面)【例4】二轮复习38页,寒食、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情感的异同。答:相同点:都是对寒食节抒发感伤情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不同点:孟诗抒贫居他乡的凄苦,侧重于悲身世;韦应物诗侧重在外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4)某句中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属于对内容的理解。【例1】2013课标1卷: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例2】13年重庆卷: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例3】2013广东卷:鹧鸪天 【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xng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xng: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参考答案】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做法点拨:先通过翻译,理解大意,揭示原因,需要写出情感的写出要表达的情感。】(四)表达技巧鉴赏。1、表达技巧知识点: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对比、顶针、对偶、互文、用典、反复、比兴。2)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伤)今】描写手法:虚实相生、正侧结合、动静(视听)结合、细节描写(工笔)、白描。另外,点面结合、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名词(意象)连用也属于描写技巧。3)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抑先扬属于结构方法,以小见大属于主题显示法,还有联想与想象法。另外,对比、衬托、烘托、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也可看成表现手法,一般说表现手法是从整体考虑,至少安徽卷是这样的。4)答题模式:无论问手法,技巧还是问写法,先想修辞,出现描写(怎么写景)的想写景法,出现情感的想抒情法。指出手法后,联系诗句分析如何使用(翻译大意),说出表达的效果(生动、形象、含蓄、强化语气、突出、烘托、有画面感、引人思考、为抒情铺垫、渲染氛围等),与情感挂钩。【具体问题,灵活处理】【考试说明】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2、规律探究:12和13年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类题型和考点比较年份题型考点备注20121、 某句或某诗的表现手法。2、 某句、用典、写景等的妙处。3、 从(写落叶、营造意境)的角度赏析。4、 (心情、情感)是怎么表达出来的?5、 (自选角度)赏析、赏析某句。对偶、借代、用典2、映衬3、起兴、渲染2、衬托2、比喻2、拟人3、对比4、铺垫、迂回、列锦(意象连用)、借景抒情、借动衬静、由景及理计16种,其中常用修辞6种考11次20131、 用了什么手法(修辞)2、 分析虚实相生手法3、 结句用故事的用意4、 (对比、典故、第二联)的妙处5、 某句怎样借想象抒情的想象2、对比2、烘托、渲染、比喻5、暗喻、衬托、拟人、用典3、对偶、借代、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4种手法,修辞6种考14次由上表可见:鉴赏题以理解诗意为主,写法上掌握常用手法,对手法的考查以修辞为主,提问时尽量问到具体手法。意,联系作者和背景,理解句中隐含的意思。安徽近五年表达技巧的考查年份题型0910111213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对比)表达技巧(借代、用典)【难度系数0.6】虚实结合【0.29】修辞手法(比喻、借代)【0.67】由上可见:考查以常见修辞为主。借代修辞两次考到,要注意类似的借喻、比拟、用典等。提问的方式有所变化,在由大变小,提问具体化。从难度系数看,学生对修辞之外的手法掌握得不够好。3、例题解析:【例1】09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d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例2】10安徽卷:岁 暮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例3】12浙江卷:未展芭蕉 (唐)钱翊 y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例4】13全国2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点拨:从安徽卷看,“手法”侧重于整体,“技巧”侧重于修辞。从全国看, “手法”表现在修辞、表达方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例5】13天津卷: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参考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例6】11年安徽: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难度系数0.29)【例7】13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例8】13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