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第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一、(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悄寂(qio) 靓妆(jng) 嗑瓜子(k) 鱼鳍(q)B昏眩(xun) 瓜蔓(mn) 曲肱(gng) 直言鲠议(gng)C褊小(bin) 夹克(ji) 潦(lo)水 安步当(dng)车D刨冰(bo) 刀耕火种(zhng) 皮辊(gn)剑拔弩张(n)答案A B瓜蔓(wn)C夹克(ji) D刀耕火种(zhng)2.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桥墩 干练 一拉罐 步入正规B钓鱼竿 船舱 气水 骨胳发达C歧义 笑靥 计日程功 秀外慧中D哈蜜瓜 谈笑风生 鞭辟入里 因才施教答案C A易拉罐 步入正轨 B汽水 骨骼发达D哈密瓜 因材施教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B侯耀华近来可谓时运不济,“侯门遗产案”余波未平,又身陷“代言门”当中不能自拔,一时间众叛亲离,四面楚歌。C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D.“天价烟”局长周久耕下台,应该负责的是“人肉搜索”吗?我们用禁止“人肉搜索”祭奠周久耕寿终正寝的政治生命,显然是荒唐的。答案B 时运不济:一时运气不好,符合语境。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 寿终正寝:就是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比喻事物的消亡;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人死后一般停灵在正屋正中的房间。不合情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余秋雨先生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B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总长151.85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8%。四川号称“千河之省”,而即将兴建的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的桥,犹如美丽的长虹,为锦绣的天府之国增添了新的景观。C成都市龙泉驿素有“桃花源”的美称,种植桃树多达17万亩,其面积之广大,品种之繁多,可以堪称“西南之最”。D.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答案D A中途易辙 B项自相矛盾,“即将兴建”与“了”前后矛盾 C.赘余。“堪称”本来就有“可以称为”的意思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今天天气晴朗,我凭窗远眺,但见远处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啊,这儿真是气象万千!啊,那儿的美景真是千变万化!岗峦起伏,白云出没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许多楼台,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古木参天,绿荫蔽日,A BC D答案:D解析: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的主体是白云,因此,与这段仙景飘逸之气不吻合。首先白云出没,然后是树林忽然不见,再到云海,再白云消散,再到楼台,最后感叹。6.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占领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儿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刘备引百官回到成都,封关羽为五虎将之首,位列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前。关羽先是耻于于黄忠为伍不愿受印,后经费诗劝说,才愿意接受印绶。(三国演义)B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罗亭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C.堂吉诃德曾经向两位游客描述他心中的公主杜尔西内娅:她的头发是黄金,脑门子是极乐净土,眉毛是虹,眼睛是太阳,脸颊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脖子是雪花石膏,胸脯是大理石,手是象牙,皮肤是皎洁的白雪。(堂吉诃德)D.宝钗以黛玉为知心,以冷节遗芳自喻。黛玉正在沉吟,又有探春、湘云等人过来看她。大家由宝钗的近况谈到各自的缘分。黛玉归房,看看已是林鸟西归,夕阳西坠,感叹寄人篱下。后来翻出宝玉送的旧手帕,又是珠泪连绵。(红楼梦)答案B觉慧读的是前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世纪末是散文创作空前繁荣的时期。期间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上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选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话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选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7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D“小散文一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答案B(以偏概全,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B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20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C“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答案B(无中生有,说“大散文”“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原文中无此信息)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人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C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D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答案D(说法绝对,原文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意味着散文还没能完全摆脱外在影响,达到彻底的自觉,所以说“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过于绝对)三、(12分,每小题3分)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说:“我打算裸体埋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贴近土地。”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于心不忍,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 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祁侯给王孙写信说:“王孙您被疾病所苦,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希望你保持精力,少点忧虑,按时吃药,好好地对待自己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我听说您让儿子将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罢了;如果死者有知,陈尸地下,光着身子怎样去见先人?我不赞成您的想法。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并且孝经中也说:人死后要有棺椁衣衾。这也是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制度,您何必要坚持一己之见呢?希望王孙详审。”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杨王孙读完了来信,回了一封信,说:“听说古代的圣王,因为人情不忍心白白看着他们的亲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礼,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比高,费尽钱财,使财币都烂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有什么两样?况且所谓死,就是生命终了时的变化,事物的归宿。回归的能够得其所,变化的能够顺其变,这样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无形无声,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归的不能得其所归,变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事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归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归。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死者的尸体安然自得独自呆在那里,难道会有知觉吗 ?用缯帛包裹尸体,装进棺椁与土地隔绝,肢体捆束,口含玉石,尸体不能腐化,渐渐郁结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棺椁腐朽,才得以返还大地,让尸体化为乌有,回归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长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抠木为棺,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他的墓穴往下没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发臭气。所以说圣王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道理的地方花钱财。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现在人们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归真返本,不能归返无声无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呜呼!我决不这样做。”祁侯曰:“善。”遂裸葬。祁侯看了信后说:“说得好!”于是,杨王孙死后,他的儿子便将他裸葬了。汉书杨胡硃梅云传【注】窾(ku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小棺材。藟(li),藤。殠(chu),腐臭的气味。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迫从上祠雍 祠: 庙堂 B王孙报曰 报:答复C将以矫世也 矫: 改变 D夫饰外以华众 华:夸耀答案A祠:祭祀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为之棺椁衣衾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B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是物各反其真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B两个“乃”都是副词,才(A前 “之”代词,代死人,后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前是代词,后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前是“将要”,后是“语气副词,尚且”)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答案C第II卷 (非选择题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4分)译文;“反”,“亡”,“易”各一分,整体句意一分 ;_ 。 (2)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3分) 译文;“闻”,“有”,判断句各一分;_。(3)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5分)译文;“费”,“归”,“至”“重惑”,整体句意一分_。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8分)塞下曲 常建(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苏佑(明)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注】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觱篥(bl):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和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答案: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4分。其中内容与情感各1分。两点4分。(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二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写到两点得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曹操短歌行)(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放 水王往 放水最好是白天。才下去一锨,渠里的水就挤进了田埂,挤进了稻田,顺着交叉的裂缝跑去 。等到水口子开大了,放水的人把水口子修得方方正正的了,水反而不急了,四平八稳地流向秧苗深处去了。这时候,放水的人也胸有成竹了,扶着铁锨柄,看着一大片秧田,一脸的知足。太阳烤着田野,烤着他赤裸的上身,烤得他冒油、冒汗,可是烤不干他的稻田了,他一点不在乎太阳的炽热。他顺着田埂走,把田埂上的杂草铲铲,把秧苗间的稗子拔拔,凡是妨碍秧苗生长的,他都容不得。 水在秧苗间流着,“咝哗咝哗”的响着,细细的,像小鱼在打闹。有时,也真会有小鱼小虾溜进来的,慌里慌张地乱冲乱撞。放水的人听着这声音,感觉凉快,充实。要是刮来一阵风,他一定会一边搓着胸脯的灰,一边往稻田的尽头看去,想着秋天披金戴银的样子。 这全是水带来的好心情。 水,是流动的米。 可是,白天的水紧张 。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小永子家的田在下游,而且地势高,要放水,往往要选择在晚上。晚饭过后,地势高的几家人就扛了铁锨,往上游的肖庄方向去了。肖庄那一段渠道,有两个桥洞,都是直径七八十厘米的水泥筒子,十有八回是塞着杂草的,他侗掏了杂草,再往上走,看看有没有人打泥坝子 。有时,他们会遇到肖庄的人,他们看着桥洞看着泥坝子,不准掏不准挖。前几年,为了这事,上游和下游的打过,上游的一个人被打断了腿,成了残疾,下游的一个人被抓进了大牢。后来,下游的人就不跟上游的人争了,有人守着,就等,不说等他们放好了水,起码也要趁他们不在才下手。 那个致人残疾的人就是小永子他爸。他爸一蹲牢,小永子书就读不成了,在家帮他妈做些杂事。他爸回家后,也出去打工了。 这样等啊等的,要到上游的田显吃饱喝足了,水才能到下游。这时候往往是下半夜了。水在渠里奔涌着,他们在岸上急走着。水比他们走得快,可是到了自家田头,水也不是一下子能放进去的,他们先挖好水口子,等水位涨高了。这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他们互相走动着,看别人家的水进去了没有。要是别人家的水进去了,就急着往自家田头跑。 终于,水位涨高了,田野里响起了快活的声音:“我家田进水了,你家呢?” “进了!也进了!” 于是,他们又聚到了一起,有人铺下塑料薄膜,大家坐到一起,烟头子就亮了起来。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三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二婶子的两个女儿小玉子和小彩子都在昆山打工,二叔也在外打工,二婶子一个妇道人,忙了一天,哪里经得住深更半夜的熬? 夜里的水声听着比白天响,流进田里,也流选人的心里。他们说着村里的事,不时地拍一下蚊子,笑着。小永子很少说话,他们的话都很粗,以男男女女的事为多,小永子插不上嘴;笑的也少,他常装着没听见。 坐累了,小永子就拿了手电,沿着田埂,看看自己家的稻田进了多少水,然后再击看看二婶家的。在二婶家田头,他总是想到她家的小彩子。小彩子没打工的时候,经常和他来放水。两家的田地势都高,白天很难放上水。放不上,他们俩也要来看看。有一回,他去稻田尽头的芦苇丛里小便,小彩予以为他去摘野果的,溜到他后面大叫一声,“小永子”,他吓得一抖,小彩子这才晓得他做什么的,红着脸跑了。也没跑多远,就在田埂上等他。他却不好意思走近她,对小彩子说,你回去吧,我晚上和人家来放水,给你家也放上。小彩子说,那我们一起回家吧。小彩子大大方方地看着他,眼睛清亮亮的,像阳光照着的水一样。小彩子脸不红了,他却红了脸,跟在她后头。那天晚上,他放水一直放到天亮,回去告诉二婶,说给她家的水也放上了。二婶子说,难为你了,小彩子早和我说了,一早就跑你家两趟,看你回来没回来,这会正在锅屋里给你煎鸡蛋呢。他说,不吃不吃,我回家了。说完就跑了。哪知,二婶找上门来,说你去不去,小彩子在家掉眼泪呢。他只好去了二婶家,小彩一见他就别过身子,眼睛像沾着露水 天快亮了,稻田的水和渠里的水一样平了,他们打起水口子,回家了,一个个身上都是湿漉漉的露水。 小永子先去二婶家,隔着窗户喊:“二婶子,水放上了。” 屋里头回应:“小永子啊,难为你了,我这就起来。” “二婶子,不要起来哟,我还要回家睡觉呢。” 屋里灯亮了,小永子已经走了。 到了家,往床上一躺,睡不着了,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响,听听,还是渠水流进稻田的声音。 秋天,稻子泛黄了。小永子家的稻子长得不错,二婶家的稻子长得也好。二婶子说,小永子,全亏你呀,摸着黑给我家稻田放水。 小永子笑了。 二婶子又说,我打电话跟小玉子小彩子都说了,稻子长得不错,全亏小永子放水呢。 小永子脸红 了,过了一会问二婶子:“小彩子回不回来收稻子?还有小玉子?” 二婶子说:“不回来,不回来就算,你二叔要回来的。” 小永子说:“哦” 小永子他爸回来收稻子了。父亲说,收了稻子,就带他出去,他在苏州打工时碰见了以前的狱友,那人修摩托车,他叫人家收小永为徒。 小永子说:“要是我也不在家了,明年谁去稻田放水哟?” 父亲说:“随它去,种这二亩田有什么指望。” 小永予不作声了。 一旁的二婶子说:“小永子,你爸说的对,还是学个手艺好哦。就是你这一走,不晓得哪个还会帮我放水哟” 二婶子说完,眼圈就红了。 小永子默默离开了父亲和二婶子,去了稻田里。 稻子更黄了,平原上所有的穗子都在他的泪水里垂了下去。 (选自短小说2011第8期) (16)小说第一、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6分)答案:心理描写:比如“他一点不在乎太阳的炽热”写人物的吃苦耐劳:“凡是他都容不得”写出了人物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等等(3分) 环境(景物)描写:“水在秧苗间流着,“咝哗咝哗”的响着,细细的,像小鱼在打闹。有时,也真会有小鱼小虾溜进来的,慌里慌张地乱冲乱撞。”渲染富有诗意的田园氛围,衬托人物看见禾苗得以滋润,丰收在望时的愉悦心情。(3分)(17)小说中的“小永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热爱乡村、土地,勤劳、质朴;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感情细腻,向往纯真的爱情。(每点2分,共6分)(18)这篇小说结尾留有悬念,你认为小永子会不会窝开乡村去城市打工学手艺?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答案:观点一:会。、-从人物性格看,小永子热爱劳动生活,但他是一个饱尝稼穑艰辛,义善良孝顺的年轻人,父亲要带他外出学手艺,他 默默流泪,对家恋恋不舍,但最终会顺从父亲的意愿; 从环境看,一是稼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