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朝边境贸易的历史渊源.docx_第1页
浅谈中朝边境贸易的历史渊源.docx_第2页
浅谈中朝边境贸易的历史渊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朝边境贸易的历史渊源 论文关键词:中国;朝鲜;边境贸易; 历史 沿革 论文摘要: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中朝两国在 政治 、 经济 和 文化 方面的交往连绵不断,从而为两国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和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主要探讨中国唐朝与新罗、北宋与高丽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探讨中国明朝、清朝时期与朝鲜的边境贸易概况。 编辑。 中朝两国的史书上对古代中朝两国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记载颇多,而对边境贸易的记载甚为少见。为了探讨中朝边境贸易的历史沿革,笔者先介绍中朝两国历史上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概况。 中国唐朝与新罗两国的官方贸易,主要是通过使节往来进行的。在618907年的289年间,新罗以朝贡、献物、贺正、表谢等名义向唐朝派出使节126次;中国唐朝以删封、答赍等名义向新罗派出使节34次。新罗使节赴唐时,携有大批珍贵物品献给唐朝皇帝,同时又带回大唐皇帝回赠新罗王的珍贵礼品。唐朝使节前往新罗时,也带去许多珍贵物品给新罗王。两国王室通过使节往来互赠珍品,除有永敦修好的政治意义外,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实际上是一种官方贸易。 据朝鲜的史书三国史记等书所记载,新罗向唐赠送的物品有:金属类的金、银、铜、金钗头、金花银针筒、金佛像、银佛像等;纺织品类的朝霞锦、大花鱼牙锦、鱼牙绸、龙销等; 药 材类的人参、牛黄、茯苓等;皮毛类的海豹皮等。新罗使节于869年一次携带的珍贵物品即达三十七种。唐赠送新罗的珍贵物品主要有金器、银锦袍、紫袍、紫罗锈袍、押金线罗裙衣、锦彩、绫彩、五色罗彩、茶叶、白鹦鹉、 道德 经、佛经、孝经等。 唐与新罗民间贸易也很活跃,规模甚为可观。当时民间贸易的线路,一为陆路,从营州渡辽水,经安东都护府、平壤至庆州;一为海路,从澄州到大同江口或双江口,或临津江之长口镇(穴口镇)。交易的品种有金、银、铜、绫、锦、丝、布、人参、牛黄和书籍,特别是白居易等人的诗文。 780年,唐朝关市令曾规定:不得与新罗等国从事绫锦、绵绢、金、银、铜、铁等交易。为此,836年淄青节度使还专门奏请唐帝解禁。这一情节中,可间接看出唐与新罗民间贸易的数量和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否则,就不会有唐帝颁布禁令和地方官吏请求解除禁令之举。 除民间贸易外,还有大批新罗商人、僧侣、农民入唐居住,长期在唐境内从事活动,并在登州、青州、海州、泗州、扬州、楚州、密州、等地设有“勾当新罗所”、新罗坊、新罗寺院。日本高僧园仁曾遇见十几个从事木炭买卖的新罗商人。 北宋与高丽的官方贸易,主要以“朝贡”和“回赐”形式进行。北宋对高丽的贡物,一般都要“估价回答”,即将这些贡物,由市舶司作价,然后回赠一定数量的物品(但1079年以后,不复估价,以“万缣”为定数)。 北宋与高丽的官方贸易,尽管受辽、金牵制,一度被迫中断,但高丽使节累计到北宋“朝贡”仍有63次,北宋遣使到高丽也有24次之多,且彼此交流的品种、数量都大大超过唐时的规模。如1072年,高丽使节金悌赴北宋,“朝贡”物品除以绫罗绸缎为原料,以金线银线绣成各种图案,制作十分精良,供皇帝和王室成员穿用的御衣、金腰带等服饰外,尚有香油20缸、松子2 200斤、人参1 000斤、中布2 000匹、生平布2 000匹。1078年,宋使安焘带往高丽的物品,总数达100多种计6 000件,其中除供国王及王室成员穿戴的各种服饰外,还有金花银器2 000两、杂色川锦100匹、花纱500匹、白绡2 00匹、龙凤茶10斤、杏仁煮法酒10瓶、龙凤烛10对以及各种手工艺品。 北宋与高丽的民间贸易,由于双方政府的支持,显得特别活跃。仅北宋而言,即累计有103批3 169名商人前往高丽从事贸易活动。宋商运销高丽的货物,以丝和丝织物为大宗。宋生产的“五色缬绢”在高丽更是抢手货。宋生产的瓷器、手工艺品、生活日用品、 中药 材和出版的书籍,也大量运销高丽。 高丽政府对宋商前往贸易,可谓欢迎之至。一是在京都开京建立专门接待宋商的“客馆”,其中有“日清州、日忠州、日四店、日利宾,皆所以待中国之商旅。”二是宋“贾人之至境,遣官迎劳”。三是逢年节,对宋商奉若上宾。四是允许定居,并委以官职。高丽显宗时,泉州商人欧阳征被封为“左右拾遗”;文宗时,泉州商人肖宗明被封为“权知合门祇侯”。 纵观人类 社会 发展的 历史 ,凡部落与部落、 民族 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皆始于边境地区,而后逐渐向腹地深入发展。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也是如此。即使在闭关锁国和战争对峙状态下,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中断了,边境贸易仍将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或明或暗地进行着,而不可能完全禁绝。因此,在唐、宋的600多年历史中,既然中朝之间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都很活跃,那么两国边民和边境地方政府之间所进行的边境贸易亦当是可观的。至于唐、宋历史文献中缺乏边境贸易方面的记载,乃因修史以决定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为主,而非面面俱到所致。这从元与高丽的关系中,也可得到间接证明。当时,元与高丽两国交往,突出地表现为学者、僧侣、医术交流,商贾贸易往来,各阶层人士频繁接触,大批人民的互相迁徙、侨居等,史书上记载颇详,而对边境贸易则未提及。 编辑。 在明与朝鲜的关系史上,以援朝御倭的影响最大。15921598年,日本当政者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即朝鲜所称的“壬辰卫国战争”。明神宗派兵援朝御倭,直至将全部日军逐出朝鲜,获得最终胜利。在此期间,朝鲜为了进行“壬辰卫国战争”,抗拒倭寇侵略,经与明朝当局商定,在鸭绿江兰子岛开设互市 市场 ,以所产之土特产品换取辽东地区大批粮食和战争急需物资,对保证给养和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清与朝鲜的关系史上,以清初中朝军民共同抵御沙俄的侵略为主要特征。为了发展 经济 和巩固关外的大后方,也为了充实与明残余势力作战的军饷,据史料记载,清进一步发展了与朝鲜的边境贸易。互市不仅在鸭绿江兰子岛进行;和龙峪、光霁峪、西步江(均在今延边地区)等局卡,同朝鲜会宁、钟城、庆源等地的陆路通商也在进行。清入关的第三年(1646年),即与朝鲜政府商定,每年春秋两次在兰子岛互市,由凤凰城地方官厅派人与朝方义州、汉城、开城等地特证商人进行交易。交易商品,中方主要是小青布,朝方则有黄牛、海参、海带、棉布、白纸、盐、犁口、陶器等。后来,这种官商互市逐渐被民间互市所代替,其规模还超过了官商互市。到1700年,随着两国关系和生产的发展,民间互市地点移至凤凰城,双方商贾云集,运货车辆长达几十里。当时目睹边门互市盛况的蒙古人博明在凤城琐录中写道:“凤凰城的中国人曾用布7 514段换了牛200头、盐299包、海菜15 800斤、海参2 200斤、大纸108 000张、棉麻布499段。”其规模可见一斑。 1882年6月9日,朝鲜爆发汉城士兵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暴动(史称“壬午兵变”)。清廷应邀先后派丁汝昌、吴长庆率水陆军帮助李朝扑灭兵变。这时,随吴长庆去朝鲜的,还有40余名中国商人。这些商人虽属军役性质,但他们与朝鲜商人广泛接触,彼此友好往来,开展贸易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同年8月,清廷与李朝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此后,清廷为了抵制沙俄入侵,在吉林省设荒务局,在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拓垦局,与李朝政府订立条约,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带划为朝侨专垦区,公开招募朝侨进入开荒种地。从而使中朝两国的友好往来、官方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贸易得到新的发展。 简历大全 日本自明治政府成立后,就确立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扩张政策。从此,一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中朝两国,在频遭列强侵略,面临亡国灭种的厄运下,造成了破产的大批朝鲜农民移居中国东北,而贫困的中国群众又流入朝鲜的现象。中国东北地区朝侨飞速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