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卸荷装置的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设计【4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6296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02.62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8-28
上传人:俊****计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束**(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 关 键 词:
-
带有
装置
加工
中心
传动系统
设计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 资源描述: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立式加工中心的一些基本概况,简述了机床主传动系统方面的原理和类型,分析了各种传动方案的机理。立式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由主轴电动机、主轴传动系统和主轴组件三部分组成。本文详细介绍了立式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立式加工中心选用多楔带传动,该种传动方式的特点在于它能使主传动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而且避免了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文中介绍了立式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各种传动方案优缺点的比较、主传动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主传动变速系统的设计计算、主轴组件的设计并确定主轴的卸荷装置和结构形式以及关键零件的校核等设计过程。
关键词:数控机床 立式加工中心 主传动系统 主轴组件 卸荷装置
Abstract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and types of the main drive system, analysis mechanism of the transmission project are brief described. The spindle drive system of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including spindle drive motor, transmission and spindle subassembly. The design process of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main drive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used arc tooth timing belt drive, the species transmission features is that it enables the structure of main drive system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o avoid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Compared of the program merit and demerit are detailed, the program options and determines of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spindle drive system is detailed, main gearshift system and spindle is subassembly design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NC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Main drive system Spindle subassembly Unloading device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引言 ………………………………………………………………………1
1.2、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况 ………………………………………………………………1
1.3、加工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1.4、加工中心的结构组成 ………………………………………………………………3
1.5、加工中心的发展趋势 ………………………………………………………………3
第二章 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方案的确定 …………………………………………5
2.1 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简介 ………………………………………………………5
2.2 对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的要求 …………………………………………………5
2.3 主传动的类型及方案选择 ………………………………………………………6
2.4 主传动系统设计条件 ………………………………………………………… 7
第三章 主传动变速系统主要参数计算 ………………………………………… 8
3.1 计算切削功率 ………………………………………………………………… 8
3.2 计算主传动功率 ……………………………………………………………… 8
3.3 确定电动机型号 ……………………………………………………………… 9
3.4多楔带传动的计算 ………………………………………………………………… 9
3.5 主轴的卸荷装置……………………………………………………………………11
3.5.1 径向力的卸荷………………………………………………………………12
3.5.2 轴向力的卸荷………………………………………………………………13
第四章 主轴组件设计 ……………………………………………………… 14
4.1 主轴组件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 14
4.1.1 主轴组件的设计要求 ………………………………………………… 14
4.1.2 主轴组件的设计步骤 ………………………………………………… 15
4.2主轴的设计要求 ……………………………………………………………… 15
4.2.1 主轴的主要尺寸参数 ………………………………………………… 16
4.2.2 主轴轴端结构 ………………………………………………………… 16
4.2.3 主轴的材料和热处理 ………………………………………………… 16
4.2.4 主轴主要精度指标 …………………………………………………… 17
4.3 主轴滚动轴承 ………………………………………………………………… 17
4.3.1 滚动轴承类型 ………………………………………………………… 17
4.3.2 主轴轴承配置与调整 ………………………………………………… 17
4.4主轴组件的设计计算 ………………………………………………………… 19
4.4.1 初选主轴直径 ………………………………………………………… 19
4.4.2 主轴悬伸量的确定 …………………………………………………… 19
4.4.3 主轴最佳跨距的选择 ………………………………………………… 19
4.5 主轴组件的校核计算 ………………………………………………………… 20
4.5.1 主轴组件的刚度计算 ………………………………………………… 20
4.5.2 主轴组件的强度计算 ………………………………………………… 21
4.5.3 轴承的校核计算 ……………………………………………………… 23
4.5.4 键的校核计算 ………………………………………………………… 25
4.6 主轴内部刀具自动夹紧机构及切屑清除装置 ……………………………… 26
4.7 主轴组件的润滑与密封 ……………………………………………………… 26
4.8 提高主轴组件性能的措施 …………………………………………………… 27
结论 …………………………………………………………………………………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第一章绪 论
1.1、引言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过程,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是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我们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基础上迈向工程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培养了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对产品整体设计把握的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机械方面的课程和其它以前所学的各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熟悉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床传动系统和简单机械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增强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可以完成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会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经验估算、数据处理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设计一个带有卸荷装置的立式加工中心的主传动系统。参考TH5640立式加工中心,初步了解到该型号立式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采用多楔带传动,从主轴电动机经一级带传动传递给主轴。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立式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传动方案的选择设计、电动机选型及功率的计算、多楔带传动的计算、各种零件的设计并确定主轴的卸荷装置和结构形式及关键零件的校核等设计过程。
1.2、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况
数控(numerical control,NC)机床,顾名思义,是一类由数字程序实现控制的机床。与人工操作的普通机床相比,它具有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柔性强、操作者劳动强度低、易于组成自动生产系统等优点[2]。数控机床也就是一种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处理具有使用号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8]。
1952年,美国PARSON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机床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和相关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机床行业,由于采用了数控技术,许多过去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艺内容得以完成,大量普通机床为数控机床所代替,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对于整个制造业,由于大量引用数控机床,使得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满足了广大消费者求新和追求个性化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制造业与市场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一段时期内机床行业在技术发展上曾被视为“夕阳工业”,如今再度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在这一历史转变中,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功不可没。此外,数控机床的发展,还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类型由大批大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对机械产品的加工相应地提出了高精度、高柔性与高度自动化的要求。在机床行业,由于采用了数控技术,许多过去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艺内容得以完成,大量普通机床为数控机床所代替,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目前数控机床已经遍布军工、航空航天、汽车、造船、机车车辆、机床、建筑、通用机械、纺织、轻工、电子等几乎所有制造行业[2]。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在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能自动加工机床,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易于加工异型复杂零件;提高生产率;可以实现一机多用,多机看管;可以大大减少专用工装卡具,并有利于提高刀具使用寿命;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易于保证加工质量,一致性好;工件加工周期短,效率高;可以大大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可以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所需工人数量等。
一般来说,数控机床可分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车削中心几类[2]。此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立式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设计,故以下介绍一些加工中心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1.3、加工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加工中心的基本概念 在数控铣床的基础上,如果再配以刀具库和自动换刀系统,就构成加工中心[2]。加工中心的特点是它的刀具库能存放几十把甚至更多的刀具,由程序控制换刀机构自动调用与更换,这样就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一次完成很多工艺内容。加工中心是一种备有刀库并能自动更换刀具对工件进行许多工序加工的数控机床。在加工中心上,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数控系统能控制机床按不同工序自动选择和更换刀具,自动改变机床主轴转速、进给量、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及其他辅助功能,依次完成工件一个或几个面上多工序的加工。加工中心能集中完成多种工序,因而可减少工件装夹、测量和机床的调整时间,减少工件周转、搬运和存放时间,使机床的切削利用率(切削时间和开放时间之比)可达80%以上,高于普通机床3-4倍。尤其是在加工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品种更换频繁的零件时,加工中心更体现出良好的加工效果。所以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机床。加工中心最先是在镗铣类机床上发展起来的,可称为镗铣加工中心,习惯上简称为加工中心[3]。
(2)加工中心的分类 按照加工中心的形态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五坐标加工中心[1]。
1) 立式加工中心 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轴心线为垂直状态配置,结构形式多为固定立柱式,工作台为长方形,适合加工小型板类、盘类、壳体类零件。立式加工中心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价格底,配备各种附件后,可进行大部分工件的加工。
2) 卧式加工中心 卧式加工中心的主轴轴心线为水平状态配置,通常都带有可进行分度回转运动的工作台,适合加工箱体类零件。它与立式加工中心相比,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质量大、价格亦高。
3) 五坐标加工中心 五坐标加工中心兼具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功能,工件一次装夹后能完成除安装面外的所有侧面和顶面等五个面的加工,因此也叫五面加工中心。常见的五坐标加工中心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主轴可以90°旋转,另一种是工作台可以90°旋转。





- 内容简介:
-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 : 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及装备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数控装备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加入 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几点看法。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 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 。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 “ 高精尖 ” 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 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 (1)机械制造技术; (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 (3)自动控制技术; (4)伺服驱动技术; (5)传感器技术; (6)软件技术等。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 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 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4。 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 5 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 其确定 为 21 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 30 万辆的生产节拍是 40 秒 /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2 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 “ 掏空 ” 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 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 80m/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 100m/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 司的 床进给速度最大达 60m/速为 100m/速度达 2g,主轴转速已达 60 000r/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 30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 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 8h;德国 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 12*!000r/ 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 10 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 10m 提高到5m ,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 3 5m ,提高到 1 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 (。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 已达 6 000h 以上,伺服系统的 0000h 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 5 轴 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 1 台 5 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 2 台3 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 5轴联动加工可比 3 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 5 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 3 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 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 5 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 。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 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 5 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 会上,新日本工机的 5 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 4 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 5 面加工和 5 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 司展出 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 5 面加工和 5 轴联动加工,可由 统控制或 接或间接控制。 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3 21 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 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欧共体的日本的 中国的。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 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 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 中,日本山崎马扎克( 司展出的 “(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 日本大隈( 床公司展出 “(信息技术广场,简称 场 );德国西门子 (司展出的 放制造环境,简称 ,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 对我国数控技术 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 1958 年,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8 年到 1979 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 “ 六五 ” 、 “ 七五 ” 期间以及 “ 八五 ” 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 “ 八五 ” 的后期和 “ 九五 ” 期间, 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 “ 九五 ” 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 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 4 个 5 年计划的攻关,总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4 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 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 10 15 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 支撑体系。 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 “ 空芯 ” 。我们以资源、环境、 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 “ 加工中心 ” 和 “ 组装中心 ” ,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5 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 “ 东芝事件 ” 和 “ 考克斯报告 ” 就是最好的例证。 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 21 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 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 “ 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 ” 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行业发展部 礼 J 2001(3): 18 2 梁训王宣 ,周延佑 J 001(3): 21 3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数控系统分会 礼 J 2001(5): 13 4 杨学桐,李冬茹,何文立,等 ?距世纪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M 家机械工业局, 2000.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6 of of of of of of in s to TO to on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o as ). of do in is in of . of to of in to to of In in of as of to s to of In a of as in a to to go on to by of of to is a of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7 (1)(2) (3)(4)(5)(6) 1 of a he of of to of of of of he ) to s a of to of in at 14. of At a to of as of to it as in 1st to of in In of 0 as 00,000 / it is of be In of s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